在对中国基本问题研究得不深不透、得不到可靠的分析框架支持的情况下,仓促采取就事论事的应对措施,由于未能触及事情的根本,往往非但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相反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如果发生“数典忘祖、引喻失义”的扭曲,就更会使好不容易取得的认识成果付诸东流。
集结在《吴敬琏论改革基本问题》的三本书《论竞争性市场体制》《中国增长模式抉择》《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正是力求亡羊补牢,按照经济科学的要求,讨论与中国发展和改革相关的基本问题。
《论竞争性市场体制》发表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前,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张目的作用。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是制定国家“十一五”规划前的一场大辩论的产物,详细地讨论了诸如为什么要进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如何通过改革建立实现这一转型所需的制度环境等相关问题。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运用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全面观察并深刻分析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囊括了中国从计划经济时代以来农村、企业、外贸、金融、财税等各个部门以及社会保障、危机治理、政治体制等宏观经济和社会政治层面的改革历程。书中收录了各改革阶段中最主要、最有影响力的主流观点,既有各项改革措施之推动者的声音,也有反对者的声音。
改革2.0时代的中国经济存在哪些不确定的变数?改革、发展、风险以及市场四大问题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来自各方的猜测和传言也令时局显得异常扑朔迷离。精准把握未来趋势,是各界人士在自己领域掌握主动权的关键。
本书由国内外主流智库、顶尖高等学府、各大证券投资公司、银行金融机构与30多位实务界一流的经济学家共同打造,独家披露了众多机构供内部或有限范围阅读的报告和文件,是目前唯一一本权威解读短期经济趋势的重磅之作。
本书务实理性地对未来中国经济怎么走、新一轮改革将面临哪些挑战、中国是否会爆发经济危机、消费能否扭转增速放缓、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何新内涵、货币政策会收紧还是放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预判,让读者看清趋势,把握未来。
• 新常态带来新变化,新常态下要有新认识,中国经济还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长?中国能否避开“中等收入陷阱”?如何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如何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中国经济新方位?
• 本书汇聚中国最具话语权的经济学家,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丛书年度巨献,聚焦中国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经济做出客观研判,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向做出前瞻。
•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为何迷雾重重?中国经济如何走出当前困境? 如何寻求经济增长的平衡点,找准新的方位?本书携手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群体经济学家,为您揭晓答案。
• 深化之年,制度转型如何进一步升级、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下的大国战略、新一轮全球化与人民币国际化、突破经济发展新平庸寻求新平衡……本书对2017年中央宏观决策进行全方位展望与预测,以最权威的理论成果助力标注中国经济新方位。
30多年前,经济特区、联产承包、恢复高考、市场经济……中国找到改革突破口,经济从此一路昂扬。历经30年,中国改革步入深水区,种种社会矛盾让每个阶层的人们都有普遍的焦虑感和“受伤感”,面对重重阻碍,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面对16项60条改革这一辉煌蓝图,为何不少人却深感被掣肘,从而踯躅不前?
我们需要指引。
厉以宁、吴敬琏、周其仁、张维迎、郑永年、华生、成思危、韦森、孙立平……面对改革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中国最具话语权的经济学家、精英学者集体建言——如何突破利益藩篱对改革的拘绊?如何让改革举措从空中落到实处?如何有效反腐?如何实现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个人的机会又在哪里?
从国企改革到反腐斗争,从改革的突破口到具体的落实方式,从土地的城镇“神化”到人的城镇化,从政治改革、社会改革到经济改革,改革在哪个领域,以何种方式,能够取得何等意义上的突破和推进,各路学者众说纷纭,从自己各自的专业领域,直指改革本质,就大家最关心的反腐、户籍改革、金融改革、社会公平正义、投资趋势和机会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和指点,对未来改革道路进行分析和设计。
唯有读懂中国改革,才能更好地把脉时局、改变命运。
《读懂中国改革2:寻找改革突破口》是中纪委推荐图书《读懂中国改革》的续篇。下一个30年,改革的动力从何而来?突破口在哪里?我们的机会在哪里?
在《读懂中国改革2:寻找改革突破口》一书中,厉以宁、吴敬琏、周其仁、张维迎、郑永年、华生、成思危、韦森、孙立平……中国最具话语权的经济学家、精英学者集体建言,《读懂中国改革2:寻找改革突破口》中改革蓝图已经绘就,最关键的问题凸显——如何突破利益藩篱对改革的拘绊?如何让改革举措落地?如何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谈经济离不开政治,谈中国离不开世界。《影子里的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是一本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国际学者共同把脉政治时局和经济轨迹、预测未来危机的著作。谈经济离不开政治,谈中国离不开世界。本书澄清了当下中国的改革理路,从“中国轨迹”到“世界上最危险的邻居”,从“即将到来的中国危机”到“未来中国的陷阱”,围绕金融革命、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未来新秩序展开思考,评判中国改革成败,并预言今后中国的新危机与未来世界的新格局。
焦点话题均为约稿专文论述,作者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巨大,预言了中国的发展方向,满足了社会各界精英对中国梦的期盼与想象,并为新一届政府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参考。
经过近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今后还能否维持较高的增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或者支撑因素何在?这是近几年来全球都在关注的问题。
从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的波动来看,这个问题愈发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和讨论。新一届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配套改革措施,保持增长并兼顾公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暂无简介
作为40年改革全过程的参与者,吴敬琏参与过多次重大理论和政策争论,参加了各个改革阶段和各方面改革的实际推进工作,他的思想认识也随着改革的进程和研究的深入而成长。
本书精选了部分能够代表吴敬琏在1978—2019年间思想发展轨迹的文章,完整呈现了他的改革实践和思考过程,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可为有兴趣研究中国改革历史、“温故而知新”的读者提供参考。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在对中国基本问题研究得不深不透、得不到可靠的分析框架支持的情况下,仓促采取就事论事的应对措施,由于未能触及事情的根本,往往非但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相反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如果发生“数典忘祖、引喻失义”的扭曲,就更会使好不容易取得的认识成果付诸东流。
集结在《吴敬琏论改革基本问题》的三本书《论竞争性市场体制》《中国增长模式抉择》《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正是力求亡羊补牢,按照经济科学的要求,讨论与中国发展和改革相关的基本问题。
《论竞争性市场体制》发表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前,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张目的作用。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是制定国家“十一五”规划前的一场大辩论的产物,详细地讨论了诸如为什么要进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如何通过改革建立实现这一转型所需的制度环境等相关问题。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运用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全面观察并深刻分析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囊括了中国从计划经济时代以来农村、企业、外贸、金融、财税等各个部门以及社会保障、危机治理、政治体制等宏观经济和社会政治层面的改革历程。书中收录了各改革阶段中最主要、最有影响力的主流观点,既有各项改革措施之推动者的声音,也有反对者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