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多年,华为从未一帆风顺,今后的20年,华为也将困难重重。
是什么驱使着10多万知识分子在全世界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又是什么支撑着华为强大的思想力量和意志力?
为什么发展如火如荼的华为一直思考着“生存与死亡”的问题?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正是本书期待解开的谜题!
1987年,华为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
2013年,华为第三次入围世界500强,排名第315位。
华为产品已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
华为在全球共拥有超过15万名员工,外籍员工人数超过3万。
发展至此,华为到底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中国的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又可以从华为身上借鉴到什么?
作为华为的资深管理顾问,吴春波贴身观察华为近20年,亲历了华为从弱小到不断壮大的过程。在外界都致力于探求华为成长的秘密的同时,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指出华为没有秘密,任正非没有密码,有的只是对企业成长与经营管理常识的探索、遵从、敬畏和坚守。
作者聚焦于企业成长、企业人和对人的管理,精心选取研究成果30余万字,涉及华为成长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涵括企业经营成长、企业管理、狼性文化与人才管理、企业文化构建等方面,其中不少一手资料均为第一次面世,深度探索华为的经营哲学和成长逻辑,是一部“不说教,不搬弄,不卖弄,不预设前提,不讨巧,不敷衍,不绕道”的诚意之作,期待可以带给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一点启发和思索。
20 世纪40 年代管理学大师彼得· 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中热情洋溢地赞颂大企业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大型公司的工资水平决定了全国的工资水平,它们的工资条件和工作实践也成为了一种规范。当我们谈论美国的经济机会时,首先想到的是大规模生产的现代工厂和现代大型公司提供的机会;我们谈论美国的技术时,想到的是龙头企业设立的标准值”。正因为大企业很大程度上承载着社会信仰、精神和希望,所以我也一直期待着中国可以出现德鲁克所赞颂的“大企业”,而这个期待随着华为的出现终于成真。
本书为华为高级管理顾问吴春波“华为观察”系列新作,围绕“对组织特质与组织活力的洞察”“对企业家管理思想的研究”“经营管理新动向”三个主题,分析华为在风雨坎坷中不断发展与成长的生存哲学。 书中收录了作者最近3年观察与研究华为的文章,回答了在面对美国打压下,任正非和华为公司是如何说与做的,并对华为“造车”、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等经营管理变化进行分析,以探究任正非与华为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构建的驱动华为健康发展的内在力量。 作为一名华为成长的旁观者,作者试图通过自己的思考记录,向读者呈现真实的华为与任正非,帮助读者了解华为的管理理念与实践经验,以及“头狼”任正非的种种事迹,期待这本书能为当下本土企业经营管理和管理者企业家精神的塑造提供借鉴意义。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过去的20多年,华为从未一帆风顺,今后的20年,华为也将困难重重。
是什么驱使着10多万知识分子在全世界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又是什么支撑着华为强大的思想力量和意志力?
为什么发展如火如荼的华为一直思考着“生存与死亡”的问题?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正是本书期待解开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