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晨光"编著的书籍

超越门户:搜狐新媒体操作手册

在这个PC端影响力下降、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与日俱增的时代,这种探索的意义非同寻常,可以说是试图树立新媒体时代的行业标准。

——陈彤(小米内容投资与运营副总裁、新浪网前总编辑、资深网络媒体人)

我将对此书的阅读,视作对往日岁月的怀念,它提醒我,自己曾 投身于多么富有蓬勃朝气和探索精神的事业。而对这种事业的原则、逻辑和方法的继承和继续学习,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形象塑造 ,同样有融会变通的参考之用。

——曹筠武(聚美优品公关总监)

这是一本新媒体、新编辑和新运营的倾心之作。书中充满了移动时代的顿悟、感悟和体悟。从网络中来,到网络中去,在编辑规则中体现新闻专业主义,于新闻生产时浸润互联网思维。面向用户就是连接读者。特推荐。

——沈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吴晨光和他的团队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新闻领域“一日一战”,硬是把程式化、“搬运工式”的网络新闻操作方法,做成了专业精神和专业操作的“大格局”。本书中既多有细密案例,也常有洞烛之光,虽非标准答案,也可为他山之鉴。流水常新,惟新不破,唯此为期。

——杨新华(新华网副总编辑)

编辑推荐:

元旦后,《商业网站的高薪是这样拼出来的!》这篇文章在传媒人的微信朋友圈中流传,文章介绍的是搜狐网内部使用的编辑手册。这本小册子正是《超越门户》的前身。春节期间,手册的主编对以往的内容做了较大规模的调整、扩容,在柴静《穹顶之下》刷屏之后,不,紧接着又在李光耀被逝世之后,书终于定稿了。

这本书讲啥呢?其实书名做了很好的诠释——

超越门户网站。这本书凝结着新一代互联网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十年前的《新浪之道》为门户网站树碑立传,《超越门户》则着眼于移动互联时代“做新闻”的种种理念、操作手段及未来可能性。是UGC、H5、APP、PUSH,不是海量信息的被动接受,从根本上说,这是受众(用户)观念的转变。

超越媒体的门户。传统媒体人的新闻理念、业务水准、情怀与新媒体技术手段结合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此书给出了当下时代最好的答案(目力所及,似乎还真没有之一)。主编曾在几家知名的传统媒体任职,他将所有在传统媒体打拼历练来的经验用于新媒体,大到情怀、眼界、格局、理念,小到标题的拟制、版面的编排,新媒体的新闻业务不再浮夸,不做标题党,强调价值观。

超越自身的门户。此书是近三年搜狐新闻编辑业务、新媒体操作手段经验的总结,纯干货,很多内容是用血泪换来的,可以说是倾囊相授。别的不说,“重大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媒体融合变革示意图”,仅仅这两张图,对于转型中的媒体来说简直可以说是无价的。全书300多个案例,尤其是《截稿新闻:关于李光耀的最后一战》一章“乌龙球更是新闻”中的自我剖析、自我反思,贵在无私,贵在有追求。

好书首先是能打动编辑的。审读书稿时常常会感到热血沸腾,为living for news 的新闻人的情怀、高度、态度,所以我们愿意用最短的时间推出此书。好书也使编辑的幸福感猛增,《超越门户》内含多个二维码,扫一扫,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立刻呈现,平面的纸质书变得立体、生动起来,传统的出版有了新的尝试,这也算是一种小小的超越吧。

——策划编辑 翟江虹

内容简介:

《超越门户》凝聚着新一代互联网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本书历时3年写成,作者超过100人,编辑接近30人。此前曾有两个内部版,即《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4版和2015版。

这是一本“立体”读物——本书23章,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新媒体新闻编辑规范,下编为专题解读。全书集结了300多个案例,配有多个视频动画,10多个H5页面及图表。

这是一本可以为互联网新闻行业树立规范的教材。10年前的《新浪之道》代表了PC时代门户网站的报道理念,《超越门户》则传递移动互联时代的全新报道理念。书中内容80%以上与移动互联相关,特别是新闻客户端编辑、全媒体互动直播、最终页编辑、H5设计等章节。

自媒体之道

内容简介:

《自媒体之道》为你解决四个问题:

1. 一篇10万+的刷屏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

2. 一支10万+的爆款视频是怎么做出来的?

3. 一个100万+粉丝的大号是怎么运营的?

4. 神秘的人工智能(AI)和备受争议的算法是怎么运行的?

这部超过30万字的著作,集纳了中国顶尖自媒体人和平台运营者3年的实操经验。全书13章,详解案例150+,提炼“锦囊秒句”36条。封一拉页“水源生态平衡图”浓缩全书精华,并附赠本书主编吴晨光音频课程45分钟。一册在手,了解自媒体从内容生产到公号运营:寻找选题→采访、写作→包装;内容的获取→审核、分发→与用户互动。

如果说《新浪之道》代表了PC时代门户网站的报道理念,《超越门户》传递移动互联时代的报道理念,《自媒体之道》则开创出全新格局——既从“术”的层面结构了内容生产和分发的逻辑关系,更从“道”的高度论述了自媒体人的价值判断和坚守,以及如何突破创新、格物穷理,最终达到内心的光明。

编辑推荐:

13个章节,150个案例,28万字深度解读,集纳中国知名自媒体人和平台运营者3年实操经验。

名人推荐:

互联网正在把每个人、每个机构的信息创造与信息传播的能量开掘出来;与此同时,它构建了人类社会与无知世界超越时空局限的无线连接,由此推进着人类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和设施共享。《自媒体之道》试图讲述个体信息的能量融入社会信息共享过程的可行路径与实用方法,是一本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技术操作手册。

——高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作为一名新闻人,晨光历经中国传媒的三次重大转型,从资深传统媒体记者转型为门户新闻网站总编辑,又成为自媒体平台掌门人。每一次变革,晨光都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更加完善的方法,成为变革中的中坚力量,但他始终保持着不变的坚持,那就是给受众提供有逻辑、有思想、有价值观的高品质新闻。

技术正在助力传媒行业实现量级上的飞跃,无论是内容的获取还是分发,人工只能都在逐渐成为媒体人的左膀右臂。有责任感的媒体人和人工智能公司,都要不断思索“水源”和“算法”的关系,将质量和效率放在同等高度,承载应知、预知、未知的完整信息。

——王小川 搜狗首席执行官

我和晨光都是传统媒体出身,所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不同,但都认同“让良币驱逐劣币”,并用这一价值观去推动行业“提质、增效”。情怀的落地需要标准、技术等保障,去构建出“源头有活水来”的生态,这才是服务平台的价值所在。

——郎永淳 找钢网首席战略官兼高级副总裁

如果说,3年前出版的《超越门户》聚焦内容生产,这本新作则详细解构了内容分发体系——特别是算法分发的基本逻辑,以及内容生产和分发的平衡关系。这种千人千面、以数据作为精细化运营依据的理念,代表着一种趋势,对互联网的各类产品运营都有着重要启示。

——白如冰 车好多集团高级市场副总裁

有幸因为融资和晨光相识,曾就自媒体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过多次深度交流,为其丰富的媒体实战经验、扎实的理论研究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折服。《自媒体之道》整合了他近几年对行业的真知灼见,绝非流于形式的泛泛之谈或拼凑之作。本书不仅对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指导作品,对于自媒体运营平台的投融资事项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贾兴华 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

超越门户

在这个PC端影响力下降、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与日俱增的时代,这种探索的意义非同寻常,可以说是试图树立新媒体时代的行业标准。

——陈彤(小米内容投资与运营副总裁、新浪网前总编辑、资深网络媒体人)

我将对此书的阅读,视作对往日岁月的怀念,它提醒我,自己曾 投身于多么富有蓬勃朝气和探索精神的事业。而对这种事业的原则、逻辑和方法的继承和继续学习,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形象塑造 ,同样有融会变通的参考之用。

——曹筠武(聚美优品公关总监)

这是一本新媒体、新编辑和新运营的倾心之作。书中充满了移动时代的顿悟、感悟和体悟。从网络中来,到网络中去,在编辑规则中体现新闻专业主义,于新闻生产时浸润互联网思维。面向用户就是连接读者。特推荐。

——沈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吴晨光和他的团队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新闻领域“一日一战”,硬是把程式化、“搬运工式”的网络新闻操作方法,做成了专业精神和专业操作的“大格局”。本书中既多有细密案例,也常有洞烛之光,虽非标准答案,也可为他山之鉴。流水常新,惟新不破,唯此为期。

——杨新华(新华网副总编辑)

编辑推荐:

元旦后,《商业网站的高薪是这样拼出来的!》这篇文章在传媒人的微信朋友圈中流传,文章介绍的是搜狐网内部使用的编辑手册。这本小册子正是《超越门户》的前身。春节期间,手册的主编对以往的内容做了较大规模的调整、扩容,在柴静《穹顶之下》刷屏之后,不,紧接着又在李光耀被逝世之后,书终于定稿了。

这本书讲啥呢?其实书名做了很好的诠释——

超越门户网站。这本书凝结着新一代互联网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十年前的《新浪之道》为门户网站树碑立传,《超越门户》则着眼于移动互联时代“做新闻”的种种理念、操作手段及未来可能性。是UGC、H5、APP、PUSH,不是海量信息的被动接受,从根本上说,这是受众(用户)观念的转变。

超越媒体的门户。传统媒体人的新闻理念、业务水准、情怀与新媒体技术手段结合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此书给出了当下时代最好的答案(目力所及,似乎还真没有之一)。主编曾在几家知名的传统媒体任职,他将所有在传统媒体打拼历练来的经验用于新媒体,大到情怀、眼界、格局、理念,小到标题的拟制、版面的编排,新媒体的新闻业务不再浮夸,不做标题党,强调价值观。

超越自身的门户。此书是近三年搜狐新闻编辑业务、新媒体操作手段经验的总结,纯干货,很多内容是用血泪换来的,可以说是倾囊相授。别的不说,“重大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媒体融合变革示意图”,仅仅这两张图,对于转型中的媒体来说简直可以说是无价的。全书300多个案例,尤其是《截稿新闻:关于李光耀的最后一战》一章“乌龙球更是新闻”中的自我剖析、自我反思,贵在无私,贵在有追求。

好书首先是能打动编辑的。审读书稿时常常会感到热血沸腾,为living for news 的新闻人的情怀、高度、态度,所以我们愿意用最短的时间推出此书。好书也使编辑的幸福感猛增,《超越门户》内含多个二维码,扫一扫,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立刻呈现,平面的纸质书变得立体、生动起来,传统的出版有了新的尝试,这也算是一种小小的超越吧。

——策划编辑 翟江虹

内容简介:

《超越门户》凝聚着新一代互联网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本书历时3年写成,作者超过100人,编辑接近30人。此前曾有两个内部版,即《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4版和2015版。

这是一本“立体”读物——本书23章,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新媒体新闻编辑规范,下编为专题解读。全书集结了300多个案例,配有多个视频动画,10多个H5页面及图表。

这是一本可以为互联网新闻行业树立规范的教材。10年前的《新浪之道》代表了PC时代门户网站的报道理念,《超越门户》则传递移动互联时代的全新报道理念。书中内容80%以上与移动互联相关,特别是新闻客户端编辑、全媒体互动直播、最终页编辑、H5设计等章节。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