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又称《易经》,这个“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这个“经”是后来对这五部著作的尊称。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剖析社会现象,即所谓“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实际上,《周易》也是建立在中国古代阴阳二元理论基础上的一部哲学书,是古人用来描述和论证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
本套“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类史书。《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等子篇目。其中,《虞书》是传说时代五帝之一虞舜在位时的政治文献汇编,《夏书》是传说中夏代的政治文献汇编,《商书》和《周书》则为商代和周代的政治文献汇编。以此类推,《周书》的著作年代大致可以确定为周代,《虞书》《夏书》《商书》的著作年代,或为西周史官、或为春秋史官、或为战国史官对五帝时期以及夏商时期政治事件的追述。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是一部妇孺皆知的哲学巅峰之作,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历代注解、研究《论语》的专著,卷帙浩繁,各领千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貌的《论语》文化,从伦理道德、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前进的方向。《论语》在世界范围内也影响深远,被称为“世界最有影响的100部著作”之一。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史记》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古文观止》之“古文”,是指骈文与制义文之外的文言散文,此书包括了传、记、论、书、序、表、诏、赞、碑文、墓志铭、散赋、疏、策、祭文、寓言等,体裁十分完备。《古文观止》之“观止”一词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之“季札观周乐”(见《古文观止》卷二):“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谓:“我所观赏的乐舞已达到最高境界,如果还有其他乐舞,我也不敢再请求观赏了。”所以“观止”有观赏到极致、高境界之艺术的意思。此书借用此词,是对所选古文思想内涵与艺术境界的高度赞誉。
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中华传统文化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周易》又称《易经》,这个“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这个“经”是后来对这五部著作的尊称。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剖析社会现象,即所谓“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实际上,《周易》也是建立在中国古代阴阳二元理论基础上的一部哲学书,是古人用来描述和论证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