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坛上,契诃夫是一位罕见的艺术家。无论是小说,还是剧本,他都独辟蹊径,其艺术成就是高超的,举世公认的。关于契诃夫的小说,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他“创造了新的形式,因此我丝毫不假作谦逊地肯定说,在技术方面契诃夫远比我为高明!……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收入作者脍炙人口的佳作,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
契诃夫的显著特色是他能够从最平常的现象中揭示生活本质。他高度淡化情节,只是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现重要的社会现象。但他不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恰恰相反,他的深刻的现实主义形象常常升华为富有哲理的象征。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契诃夫不重于细致交待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只求从人物的行为举止中看出其内心活动和变化。
《第六病室》是契诃夫中晚期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本书以该篇小说为名,收录包括《变色龙》《第六病室》《套中人》《醋栗》等契诃夫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共14篇,力求全面、完整地呈现契诃夫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卷包含契诃夫经典名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按创作时间排序,并收录焦菊隐写于1943年的《<樱桃园>译后记》。这三个剧本,虽然故事不同,所表达的都是契诃夫始终关注的主题:他憎恶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随处可见的、只知道用一些不连贯的空谈,对“未来”的空想,以充实当下空虚没落偷懒的生活的灰色的人群,他同情勤苦劳动却被毁灭了幸福和希望的另一群人,他用抒情诗一般的结构和台词、背景描述,创造了现代戏剧的开端。
《契诃夫小说全集10》收入契诃夫创作晚期1896年至1903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21篇,这些作品充满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和强烈的道德激情,具有极大的艺术概括力,深刻暴露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套中人》描绘了一个不敢接触实际、害怕新生事物、因循守旧的希腊语教师别里科夫,赋予主人公两句口头禅,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套中人”性格,讽刺和鞭挞了别里科夫之流以及造成这种畸形性格的反动时代。《带小狗的女人》叙述了两个真正相爱的恋人遭受的侮辱和痛苦,在充满伪善和虚假的社会里他们像是一对被分别关着的“笼中鸟“,没有出路。小说强烈地感动着读者,正如高尔基所说:“您用您的篇幅不大的短篇小说在做着一件意义巨大的事情——唤起人们对浑浑噩噩、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
《契诃夫小说全集4》内容简介:本卷收入契诃夫一八八五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三十九篇和一八八六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三十二篇。其中《苦恼》是作家抒情心理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作家早期创作中一次思想和艺术上的飞跃。故事写主人公车夫的儿子不幸害病死了,主人公悲伤至极,无处诉说,只能对自己的马去诉苦,反映了沙皇俄国的世态炎凉。
《契诃夫小说全集8》收入契诃夫1889年至1892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15篇,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否定托尔斯泰的禁欲主义和不抵抗主义的倾向,同时也有力地控诉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野蛮和残暴。《跳来跳去的女人》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可笑而又可悲的心灵。《第六病室》是契诃夫思想上成熟的标志,小说叙述了在沙皇专制的俄国的现实,在这种制度下,任何人,尤其是有见解、爱思考、敢直言者,随时都可能受到诬陷和逮捕,或被当作“疯子”,关进如监狱一般的“第六病室”。在《第六病室》里契诃夫成功地做到了“让这个社会看清楚它自己,并为它自己感到害怕”。
《契诃夫小说全集9》收契诃夫1892年至1895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17篇,其中包括《大学生》、《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带阁楼的房子》等名篇。在《大学生》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神学院学生在受难节去孤老太婆给她讲圣经故事,刻画了大学生的美好心灵。《挂在脖子上的安娜》描写年轻官吏婚后通过妻子对长官的阿谀奉承而得到的一枚二等安娜勋章,讽刺主人公一心往上爬的心态。《带阁楼的房子》揭露了沙皇再度对人的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于事无补的改良主义。
《契诃夫小说全集5》收入契诃夫1886年创作的短篇佳作60余篇。J886年至1892年是作家创作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转折时期,在此期闻逐渐形成一种抒情心理小说体裁,《万卡》是其代表作。这个短篇描写失去父母的九岁童工万卡在圣诞节前夜偷偷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括的艰难痛苦,表露了摆脱学徒生擂的愿望,表达了对爷爷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书除了收录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还囊括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海明威、福克纳,俄语文学三大巨匠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意识流创作著称的伍尔夫,恐怖美学的践行者爱伦·坡、洛夫克拉夫特,以及在各文学流派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霍桑、毛姆、卡夫卡、茨威格、狄更斯、芥川龙之介、菲茨杰拉德等37位大咖们的经典力作。柳鸣九、张英伦、曹明伦、姚向辉、赵玉皎、杨向荣、楼武挺、姜乙、杨蔚等31位权威译者高水准的译本,用词严谨,语言简洁,最大程度地还原原著之美,展现大师们独到的叙事风格和技巧,为你带来一场世界短篇小说的经典盛宴。
契诃夫是伟大的作家,
也是平凡的医生、儿子、兄弟、朋友和丈夫。
在书信中,展现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契诃夫。
∽ ∽ ∽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书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道奇观。这并不夸张,他的一生共写了4000余封信,在信中他保持了他的写作风格,风趣且幽默,但是简单朴实的语言中却蕴含了他整个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尊严”到“需要生活在人们中间”,他一生都严格的保持着一个作家应该恪守的正义感。契诃夫从未做过文艺理论著作或文学评论。但是在他的书信中,完完整整的体现了他对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尤其在他对高尔基的指导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短篇小说巨匠是如何创作短篇小说的。他还在信中对同时代诸多作家做出了评价,并且客观公正,极少偏颇。可以说,这本书信集可以看做是契诃夫一生的镜子,也可以看做是他对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
本书收录了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全部4000余封书信中的217封文学书信。时间的跨度是25年。在这些书信中,展现了契诃夫的创作、生活和思想的发展变化。展现给读者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伟大作家。在这些书信中,你可以看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光辉,也可以看到作为普通人的平凡。
《契诃夫小说全集2》收入契诃夫创作于1883年至1884年的短篇小说129篇,其中有不少幽默的名篇佳作,作者以含蓄的笔法、诙谐的语言针砭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一个文官的死》叙述一个谨小慎微的小官吏看戏时打了个喷嚏,以为会惹将军发火面惶惶不可终日,直至在惊吓中死去,有力地嘲讽了主人公的奴才心理。《变色龙》描写了在沙皇专制的俄国一个警官的丑态,他在有权有势者以及他们的家犬面前低三下四、阿谀奉承,对弱小的百姓却张牙舞爪、凶相毕露。小说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闻“变色龙”的卑贱心理,是契诃夫送给世人对照自己的一面镜子。
《契诃夫小说全集3》收人契诃夫创作于1885年的优秀短篇小说50余篇,其中包括《上尉的军服》、《步步高》、《凶犯》等佳作。《凶犯》描写一个愚昧无知的庄稼汉拧掉火车铁轨上的螺帽,受到法院审讯,他不但不认为自己有罪,还振振有辞地为自己申辩,令人既好笑又难受。创作于全盛时期的这些作品展示了年轻作家非凡的文学才华。
《契诃夫小说全集1》收入契诃夫创作最初阶段一八八0至一八八二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三十九篇。一八八。年作家在幽默刊物《蜻蜓》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写给有学问的邻居的信》和幽默小品《在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等作品里最常遇见的是什么?》,标志其文学生涯的开端。在前一个作品中,年轻作家嘲笑一个不学无术而又自命不凡的地主,在后一个小品中表露了作者对盛行于当年文学界的陈词滥调的不满。
❈ 契诃夫唯一非虚构作品,被他自称为散文衣橱里的“粗硬的囚衣”,旅行文学的必读之作。
❈ 这是关于一次救赎之旅和朝圣之旅的游记,也是认识和理解19世纪俄国社会面貌、民众生活的珍贵史料。曾获得村上春树、金宇澄、迟子建等众多著名作家盛赞。
❈ 本书包含北大历史学教授罗新专门为此版本撰写的导读,以及刁绍华先生和姜长斌先生解读本书的长文。本书正文之前,收入两位译者翻译的契诃夫旅行随笔《寄自西伯利亚》,作者以诗意的笔触讲述了他去往萨哈林途中的所见所闻,是《萨哈林旅行记》的重要补充。
----------
俄苏文学的经典之作和契诃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1890年,契诃夫从莫斯科启程来到萨哈林岛,目的是了解当地的生活和当地人的命运。他在萨哈林岛做了详细的人口调查,了解了当地居民的家庭、劳动、思想等等情况。归来后,他写出了《萨哈林旅行记》,于1895年出版。这本书融汇了描写、议论、抒情多种笔法,包罗了丰富的一手和二手材料,并塑造了许多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家对当地普通民众艰辛生活的深切同情。不仅如此,萨哈林岛的经历,也治愈着契诃夫精神上的危机,为他和更多的俄国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对于社会和生命的看法。这次旅行后,契诃夫决定“生活在人民中间”。
-----------
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
——鲁迅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俄罗斯文学界的花冠。
——瞿秋白
我有一个印象:每个人在契诃夫的面前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愿意变得更单纯、更真实、更是自己的欲望。
——高尔基
契诃夫的《第六病室》和《萨哈林旅行记》是杰作。能够把小人物的命运写得那么光彩勃发、感人至深,大概只有契诃夫可为。
——迟子建
在萨哈林岛上待的3个月期间,契诃夫采访了几千名囚犯,每天工作18个小时,用他为自己研究所印制的卡片,记录了所有的访谈细节。那里的官员十分好奇他是如何这么轻易就取得了犯人的信任,这或许是他行医生涯中所练就的能力。他用朴素的纪实风格写就了《萨哈林旅行记》,这部真实性无可置疑的权威之作。
——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作者,英国历史学家)
有着我以为人类小说历史上最干净最清澈眼睛的契诃夫,毫不费劲就抓到萨哈林那种独特的荒芜,直指人心深处的完全绝望荒芜。
——唐诺
契诃夫《萨哈林旅行记》我读过多遍,每一次都能听到作者的心跳。
——金宇澄
《契诃夫小说全集(第6卷)》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在世界文坛上,契诃夫是一位罕见的艺术家。无论是小说,还是剧本,他都独辟蹊径,其艺术成就是高超的,举世公认的。关于契诃夫的小说,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他“创造了新的形式,因此我丝毫不假作谦逊地肯定说,在技术方面契诃夫远比我为高明!……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