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编著的书籍

契诃夫书信集

契诃夫是伟大的作家,

也是平凡的医生、儿子、兄弟、朋友和丈夫。

在书信中,展现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契诃夫。

∽ ∽ ∽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书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道奇观。这并不夸张,他的一生共写了4000余封信,在信中他保持了他的写作风格,风趣且幽默,但是简单朴实的语言中却蕴含了他整个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尊严”到“需要生活在人们中间”,他一生都严格的保持着一个作家应该恪守的正义感。契诃夫从未做过文艺理论著作或文学评论。但是在他的书信中,完完整整的体现了他对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尤其在他对高尔基的指导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短篇小说巨匠是如何创作短篇小说的。他还在信中对同时代诸多作家做出了评价,并且客观公正,极少偏颇。可以说,这本书信集可以看做是契诃夫一生的镜子,也可以看做是他对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

∽ ∽ ∽

本书收录了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全部4000余封书信中的217封文学书信。时间的跨度是25年。在这些书信中,展现了契诃夫的创作、生活和思想的发展变化。展现给读者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伟大作家。在这些书信中,你可以看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光辉,也可以看到作为普通人的平凡。

萨哈林旅行记

❈ 契诃夫唯一非虚构作品,被他自称为散文衣橱里的“粗硬的囚衣”,旅行文学的必读之作。

❈ 这是关于一次救赎之旅和朝圣之旅的游记,也是认识和理解19世纪俄国社会面貌、民众生活的珍贵史料。曾获得村上春树、金宇澄、迟子建等众多著名作家盛赞。

❈ 本书包含北大历史学教授罗新专门为此版本撰写的导读,以及刁绍华先生和姜长斌先生解读本书的长文。本书正文之前,收入两位译者翻译的契诃夫旅行随笔《寄自西伯利亚》,作者以诗意的笔触讲述了他去往萨哈林途中的所见所闻,是《萨哈林旅行记》的重要补充。

----------

俄苏文学的经典之作和契诃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1890年,契诃夫从莫斯科启程来到萨哈林岛,目的是了解当地的生活和当地人的命运。他在萨哈林岛做了详细的人口调查,了解了当地居民的家庭、劳动、思想等等情况。归来后,他写出了《萨哈林旅行记》,于1895年出版。这本书融汇了描写、议论、抒情多种笔法,包罗了丰富的一手和二手材料,并塑造了许多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家对当地普通民众艰辛生活的深切同情。不仅如此,萨哈林岛的经历,也治愈着契诃夫精神上的危机,为他和更多的俄国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对于社会和生命的看法。这次旅行后,契诃夫决定“生活在人民中间”。

-----------

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

——鲁迅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俄罗斯文学界的花冠。

——瞿秋白

我有一个印象:每个人在契诃夫的面前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愿意变得更单纯、更真实、更是自己的欲望。

——高尔基

契诃夫的《第六病室》和《萨哈林旅行记》是杰作。能够把小人物的命运写得那么光彩勃发、感人至深,大概只有契诃夫可为。

——迟子建

在萨哈林岛上待的3个月期间,契诃夫采访了几千名囚犯,每天工作18个小时,用他为自己研究所印制的卡片,记录了所有的访谈细节。那里的官员十分好奇他是如何这么轻易就取得了犯人的信任,这或许是他行医生涯中所练就的能力。他用朴素的纪实风格写就了《萨哈林旅行记》,这部真实性无可置疑的权威之作。

——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作者,英国历史学家)

有着我以为人类小说历史上最干净最清澈眼睛的契诃夫,毫不费劲就抓到萨哈林那种独特的荒芜,直指人心深处的完全绝望荒芜。

——唐诺

契诃夫《萨哈林旅行记》我读过多遍,每一次都能听到作者的心跳。

——金宇澄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