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很少精雕细琢,却犹如浑璞玉,自有天然之美,因直抒胸臆,语出肺腑,相较精雕细琢的文人诗,另有一种特殊魅力。让我们回归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向那些古人讨一些情爱暖暖身。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陌上花开缓缓归》直到《陌上花开》,只有在安意如的传述中,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古典与现代也是可以找到契合点的。
南北朝的历史光怪陆离,大一统之前的年代荒诞华美不可尽言。那些简单的歌章,在历史的游历中一如绽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本书注定要以史来绎情。
用猛虎细嗅蔷薇的姿态,小心将它们从心中释放出来,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我们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
本书在追寻古典诗词的浪漫足迹,沉醉唯美爱情的旷世韵味。在历史中游历,有如行走在蔷薇园。你可看到那些华美的诗句,一如正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又要分辨那蔷薇下的刺,不被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坎坷所刺伤刺痛。
一句话,是告别,也是迎接。
一座城,是往事,更是未来。
再难相见——
它属于过往,不属于现今。
它无从追忆,也无从怀念。
它满目恢弘,又满是疮痍。
在它面前,我们始终是过客。
再次遇见——
去故宫,是每个人一生必须践行的约定。
当念想成为现实,这相遇就变成一种似旧还新的再见,一次期待已久的会面。
再见,故宫。
在每个人的记忆里,它都可以永恒。
内容简介
时光漫游于幽深的宫殿,
古老壮美的风景翩翩掠过
历史再一次回归寂静,
朱红宫墙角落一处青苔的叹息,
恰梦醒时分,大幕落下。
百转千回,一代代王朝更迭,一朵朵娇颜零落。
生命陷落于紫禁城,在限定的街巷内行走。
或徐或疾,唯殊途同归。
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实的幻梦。
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幻和无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是安意如的一本古典诗词鉴赏集。它所收入鉴赏的诗词作品同是一位作者,来自同一部词集,也就是纳兰容若的《饮水词》。安意如提取了《饮水词》中的精华部分,全身心地投入作品,融入鉴赏对象,力图追求鉴赏过程中主客为一的理想状态。她不单为今天的读者解读了清代一位著名词人的华章,同时多方面地阐释了那个时代的背景、风情以及人物的心态。她不做学究式的考据,而是联系当下实际,联系如今男女的爱恨情仇,以今注古,发掘今古相同的凄艳情感。如此,她的鉴赏美文受到了很大一批读者的喜爱,人们从她的作品中读到了欲说还休的话,找到了感同身受的情。
★本书是安意如在西藏获得灵感,历时四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这是一部关于西藏,关于现代仓央嘉措,关于告别欲望、重返净土的灵性之书。★这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在书写本书的历程中,安意如在色拉寺皈依,成为一名格鲁弟子。★作者在展开主人公的故事和命运的同时,亦将自己对于藏传佛教哲理的感悟和理解贯穿其中。★本书代表着安意如文学创作的最新成就,标志着安意如由一个古典散文作家向长篇小说作家的转变和过渡。这是安意如用纯美散文式语言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一个久居北京的藏地青年三十余年人世沉浮的心灵史,讲述了主人公在西藏被收养,到北京生活和学习,融入现代大都市,求学经商,经历情感挫折,渐渐迷失自我,最终重回西藏,寻根故土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本书也是一曲融宿命与情感,历史与现实于一体的人生咏叹,故事主人公索南次仁(尹长生)的此生,恰似仓央嘉措的今世。仓央嘉措虽未在书中真实出现,但却像一个符号,贯穿了全书的始终。小说中,现代都市的浮华虚荣与雪域高原的纯洁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亦把书中人物的命运与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和感悟相结合,使作品具有了非常深厚的哲理内涵。“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它终将被人证得。”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民歌很少精雕细琢,却犹如浑璞玉,自有天然之美,因直抒胸臆,语出肺腑,相较精雕细琢的文人诗,另有一种特殊魅力。让我们回归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向那些古人讨一些情爱暖暖身。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陌上花开缓缓归》直到《陌上花开》,只有在安意如的传述中,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古典与现代也是可以找到契合点的。
南北朝的历史光怪陆离,大一统之前的年代荒诞华美不可尽言。那些简单的歌章,在历史的游历中一如绽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本书注定要以史来绎情。
用猛虎细嗅蔷薇的姿态,小心将它们从心中释放出来,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我们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
本书在追寻古典诗词的浪漫足迹,沉醉唯美爱情的旷世韵味。在历史中游历,有如行走在蔷薇园。你可看到那些华美的诗句,一如正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又要分辨那蔷薇下的刺,不被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坎坷所刺伤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