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阿赫托戈"编著的书籍

历史性的体制:当下主义与时间经验(“新史学”地标作品,史学危机的突围之作!赵汀阳推荐)

本书被视为结构主义没落之后史学危机的突围之作和“新史学”的代表作,确立了阿赫托戈在学界的地位。

历史性的体制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衔接关系/方式。本书强调社会现实与历史哲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作者从时间观念入手,衔接古代和现当代历史,论述了从古到今不同历史性的体制,填补了结构主义没落之后的学术理论真空,历史学的研究重新回到对人和精神世界的关注。

阿赫托戈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时刻阐述不同历史性的体制,而不是说教式的全景分析,提出的一系列新概念,如“历史性的制式”“当下主义”等都在学术界和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且已辐射到当前其他学科的理论探讨中。

除了对法国史学传统的继承,本书还多有对人类学和社会学,以及欧洲其他国家史学的借鉴,不仅为中国知识界和关注西方思想动态的读者介绍欧洲前沿的学术理论,关于时间观念的思考也可引起现代人对生活方式的反思。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01《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02《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美]约翰·R.麦克尼尔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4《资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5《帝国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6《极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7《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美]丽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战前的世界》[英]查尔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10《基因传:众生之源》(平装 精装)[美]悉达多·穆克吉

11《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美]格雷戈里·柯克伦 [美]亨利·哈本丁

12《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美]伊斯特万·迪克

13《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

14《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装 精装)[美]雅克·巴尔赞

15《瘟疫与人》[美]威廉·麦克尼尔

16《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美]威廉·麦克尼尔

17《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美]西恩·麦克米金

18《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平装 精装)[美]戴维·伍顿

19《内战:观念中的历史》 [美]大卫·阿米蒂奇

20《第五次开始》 [美]罗伯特·L.凯利

21《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精装 平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22《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英]马克·马佐尔

23《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如何开创一个理想世界》[荷]罗杰·布雷格曼

24《民粹主义大爆炸:经济大衰退如何改变美国和欧洲政治》 [美]约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纪念版)》(平装 精装) [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权力与文化:日美战争1941—1945》 [美]入江昭

27《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 [美] S. N. 艾森斯塔特

28《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美]尼尔·波兹曼

29《从丹药到枪炮:世界史上的中国军事格局》 [美]欧阳泰

30《起源:万物大历史》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31《为什么不平等至关重要》 [美]托马斯·斯坎伦

32《认知工具:文化进化心理学》 [美]塞西莉亚·海斯

33《简明大历史》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美]威廉·麦克尼尔等主编

34《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 [美]托马斯·M.尼克尔斯

35《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修订版)》 [荷]弗雷德·斯皮尔

36《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美]斯蒂芬·平克

37《历史性的体制——当下主义与时间经验》[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8《希罗多德的镜子》[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9《出发去希腊》[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40《灯塔工的休息室》[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41《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日]宫崎正胜

42《人类的旅程:基因的奥德赛之旅》[美]斯宾塞·韦尔斯

43《西方的困局:欧洲与美国的当下危机》[德]海因利希·奥古斯特·温克勒

44《没有思想的世界:科技巨头对独立思考的威胁》[美]富兰克林·福尔

45《锥形帐篷的起源:思想如何进化》[英]乔尼·休斯

……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

【编辑推荐】

1.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回归对人的思考,反思现代生活。

在新旧社会交替的间隙,人们往往会产生断裂感,这种时间的空隙与秩序的危机让人无所适从。本书纵览古代到当代的社会进程,将“时间秩序”“历史体制”等关键要素抽离出来,重新回归对人本身的思考,为解决社会交替与发展中产生的缺口与紊乱提供思路和方向。

2.“新史学”地标性作品,强烈的现实关怀,史学危机的突围之作。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年鉴派”代表的新史学模式的功过是非的议论与评判,成为学术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创新的一个重要话题。社会环境变迁对史学发展提出新要求,“批判的转折”呼声日趋强烈。本书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关乎史学乃至整个社会人文科学的探索,突破当代史学理论研究的重重危机,成为“新史学”代表作。

3.摒弃说教式分析,抛开全景式描述,不局限于单一时间和地域,选取关键性历史时刻,阐释社会变化,填补理论真空,具有现实意义。

本书纵观古今,但绝非填鸭式历史教科书。作者选取古罗马、古希腊、法国大革命等关键性历史节点,抽离出历史性的多种体制,阐释社会变化,探究当代危机的解决之路,既填补了理论研究的空白,又有相当程度的现实意义。

4.不仅介绍了史学前沿理论与概念,还辐射到历史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理论探讨中。

本书提出的核心概念,如“当下主义”“时间经验”“历史性的体制”等,是当代史学前沿理论讨论的热点,作者从荷马史诗谈到“广谱城市”,从大革命讲到“垃圾空间”,已然突破史学界限,辐射到文学、哲学、建筑、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

【赞誉推荐】

没有人会怀疑,某种时间秩序是存在的,更确切地说,存在多种依据地点和时间而变化的时间秩序。不管怎样,这种秩序都十分强大,以至人们服从于它们却对此毫无知觉:它们自发而来,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知道不知道——哪怕他们知道、哪怕他们不愿意。如果有人想违反这些秩序,就会与它们发生碰撞。一个社会与时间的关系看来没什么可商量,没多少可选择的。秩序(ordre)最直接的意思是前后次序和控制:时间,复数意义上的时间,它可以许可,也可以不许可;时间还会报复,会重建某种被扰乱的秩序,建立公正。因此,时间的秩序(ordre du temps)一下子就阐明了这个乍看上去有点神秘的说法:历史性的体制(régimes d’historicité )。

——弗朗索瓦·阿赫托戈(François Hartog)

我非常高兴和阿赫托戈先生讨论古代的资源。我想说,阿赫托戈先生的史学研究具有当代的重要性。法国和中国是世界上两个史学大国,都有着伟大的史学传统。中国已经翻译了法国的很多史学著作,比如布罗代尔、韦尔南、勒高夫,现在又译了阿赫托戈,他们都是法国杰出的史学家。阿赫托戈先生的书的出版对于中国学术界是一个好消息。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今天,在当下主义和重新回到过去的历史意识的双重夹击下,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既不能沉湎于当下,也要避免重新回到过去。在某种意义上,重塑现代的历史性体制或者以未来为导向的历史时间意识依然有其价值。因为只有以未来为坐标,人类的历史才会有既定的方向感,人们才得以在这种以未来为导向的时间框架中,有效地思考重大议题,解除那些困扰人类已久的不确定性。

——张旭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出发去希腊

古希腊的文明遗产长久以来占据着欧洲文化的核心位置,它作为一个阐释对象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塑造和重塑,在欧洲不同历史时期被选择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上、思想上的参考。从罗马帝国、中世纪、文艺复兴直到法国大革命以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里,古希腊的意义如何被定义和阐释,它在欧洲建立文化身份和民族身份的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作者罗列了古罗马在征服古希腊后对古希腊政体和文明的模仿与学习,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及罗马尼亚甚至美国等欧美学者对希腊文明的“调查”、比较和研究,探讨希腊文明是怎么成为古代思想的代表,成为现代文明的基本参考,实际上是法国知识精英对欧洲文化的反思。本书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古希腊,肯定了文化多样性和可比较性,从而破除了现代人对远古文明的迷思和欧洲对自身文化源头的优越感。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科学 历史 思想

第yi辑(1-10册)

01《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02《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美]约翰·R. 麦克尼尔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4《资本的年代:1848—1875》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5《帝国的年代:1875—1914》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6《jiduan的年代:1914—1991》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7《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 [美]丽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战前的世界》 [英]查尔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10《基因传:众生之源》(平装+精装) [美]悉达多·穆克吉

---------------

第二辑(11-20册)

11《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美]格雷戈里·柯克伦[美]亨利·哈本丁

12《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 [美]伊斯特万·迪克

13《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美]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

14《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装+精装)[美]雅克·巴尔赞

15《瘟疫与人》 [美]威廉·麦克尼尔

16《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美]威廉·麦克尼尔

17《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美]西恩·麦克米金

18《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平装) [美]戴维·伍顿

19《内战:观念中的历史》 [美]大卫·阿米蒂奇

20《第五次开始》 [美]罗伯特·L. 凯利

---------------

第三辑(21-30册)

21《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平装+精装)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22《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 [英]马克·马佐尔

23《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如何建构一个理想世界》[荷]鲁特格尔·布雷格曼

24《民粹主义大爆炸:经济大衰退如何改变美国和欧洲政治》[美]约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版)》(平装+精装) [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权力与文化:日美战争1941—1945》 [美]入江昭

27《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 [以] S. N. 艾森斯塔特

28《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美]尼尔·波斯曼

29《从丹药到枪炮:世界史上的中国军事格局》 [美]欧阳泰

30《起源:万物大历史》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

第四辑(31-40册)

31《为什么不平等至关重要》 [美]托马斯·斯坎伦

32《认知工具:文化进化心理学》 [美]塞西莉亚·海斯

33《简明大历史》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主编

34《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 [美]托马斯·M. 尼科尔斯

35《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修订版)》 [荷]弗雷德·斯皮尔

36《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美]斯蒂芬·平克

37《历史性的体制:当下主义与时间经验》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8《希罗多德的镜子》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9《出发去希腊》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40《灯塔工的值班室》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

第五辑(41-50册)

41《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世界》 [日]宫崎正胜

42《人类的旅程:基因的奥德赛之旅》 [美]斯宾塞·韦尔斯

43《西方的困局:欧洲与美国的当下危机》 [德]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

44《没有思想的世界:科技巨头对独立思考的威胁》[美]富兰克林·福尔

45《锥形帐篷的起源:思想如何进化》 [英]乔尼·休斯

……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

【编辑推荐】

赵汀阳推荐,法国“新史学”代表人物弗朗索瓦·阿赫托戈反思欧洲文化,重新思考古希腊的典范之作

1.思想体系成熟的大家新作,在文化边界、文化身份和文化演变等论题上做更深入的思考。

本书是法国“新史学”代表人物弗朗索瓦·阿赫托戈的作品。在《历史性的体制》《希罗多德的镜子》等一系列作品之后,阿赫托戈已经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出发去希腊》是其2015年出版的最新作品,在探讨文化边界、文化身份、古代历史以及历史学家的使命基础上进行更深层的反思。

2.反思欧洲文化,破除欧洲优越感,打消现代人对远古文明的疑惑与盲从。

作者追踪从罗马帝国到近现代,不同时期人们对古希腊作为文化、政治遗产的不同解读和态度,挖掘欧洲文化身份和民族身份的源头,从而打破欧洲对自身文化的优越感,建立更加客观现实的历史观与世界观。

3.重新思考古希腊、古代世界与现代世界、现代人的关系。

本书不仅梳理各个时期的历史,还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对古希腊的认知进行比较研究,重新审视了欧洲文化和现代文明。

4.不局限于单一的历史时期和地域,而是在时空中穿梭和捕捉流变,肯定了文化多样性和可比较性。

作者利用其历史人类学的学科背景,在历史研究中充分应用历史人类学的分析方法,承认并尊重人类文化多样性,探讨古典研究的双重命运。平和、理性、求实,搭建人文观与现代观。

----------------------------

【赞誉推荐】

我研究古希腊的时候,是把历史当作客体去研究的。《出发去希腊》一书中,我的问题是,希腊作为一个客体如何穿越了不同的历史年代,是怎么被人们建构起来的,怎么被改变,有的时候甚至被背叛了。希腊这个客体在不同历史时期被选择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上的参考、思想上的参考,但这并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而是人为选择的结果。所以我思考的问题是:希腊这个客体在现在怎么成为古代思想的代表、基本参考?…… 还要看希腊人自己的历史,他们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并且他们是怎么看自己的,又是怎么被当时的世界所认识的?

——弗朗索瓦·阿赫托戈(François Hartog)

我非常高兴和阿赫托戈先生讨论古代的资源。我想说,阿赫托戈先生的史学研究具有当代的重要性。法国和中国是世界上两个史学大国,都有着伟大的史学传统。中国已经翻译了法国的很多史学著作,比如布罗代尔、韦尔南、勒高夫,现在又译了阿赫托戈,他们都是法国杰出的史学家。阿赫托戈先生的书的出版对于中国学术界是一个好消息。

——赵汀阳

希罗多德的镜子(赵汀阳推荐。踏入传统史学禁区,多视角探究文化差异。为当代人跨越文化鸿沟理解异质文明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古希腊历史学家、“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不朽之作《历史》不仅记述了希腊人和波斯人之间重大的历史冲突,而且也是西方对文化差异问题最早的探索。弗朗索瓦·阿赫托戈集中围绕文化差异这一问题,就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如何表现这种文化差异进行了探究与阐释。他通过考证希罗多德笔下的非希腊人,也就是斯基泰人的风俗和信仰,来分析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是如何描述、理解一种与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又是用什么语言、修辞和哲学手段把他的文本塑造成一面镜子?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弗朗索瓦·阿赫托戈改变着我们对“历史之父”的理解。他笔下的希罗多德与其说是一位成功的希腊的编年史家,不如说是一位追求与众不同的杰出作家。

阿赫托戈借助细致的洞察力和扎实的文献功底,为当代人理解希罗多德的著作提供了强大的新工具。读者不仅可以跟随作者在书中找到阅读历史的方法,体会新发现的乐趣,尤其难得的是能在回溯中现场观摩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如何在早期研究中探索历史学的根本问题。

----------------

【编辑推荐】

1. 踏入传统史学禁区,探索历史学家的使命和权力限度。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历史学家不断地在镜子里照见自己,实际上也是在不断地探索自己的身份:历史学家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是提问者,也是被提问者。要处理某一时代不容易被直接证实的“普遍共识”,显然是传统史学的禁区。阿赫托戈借助细致的洞察力、扎实的文献功底和强大的分析能力,踏入传统史学禁区,探讨历史学家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究竟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2. 关于文化边界、他者和异质文明问题的思考,对当下不同文化的共存共荣提供了思路。

作者通过考察古希腊人如何看待非希腊人,如何理解与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信仰、风俗和语言,为当代人跨越文化鸿沟理解异质文明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3. 从文学、史学、修辞、人类学、哲学多视角探究不同文明间的文化差异。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不朽之作《历史》是西方对文化差异问题最早的探索。阿赫托戈摆脱历史学局限,从文学、修辞、人类学多角度考察《历史》中反应的不同文明间的文化差异,改变了我们对希罗多德的既定印象,也启发了我们如何回溯历史现场。

----------------

【赞誉推荐】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历史学家不断地在镜子里照见自己,实际上也是在不断地探索自己的身份:历史学家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是提问者,也是被提问者,说到底,他总是被引导着不承认自己的头衔和资质。他是谁?是历史学家还是说谎者?…… 他是干什么的?他是在为君主或者某个城邦效劳,是君主或者某个城邦观察世界的眼睛?他的文字是为了传承他们的记忆?

……

希罗多德的镜子还是历史学家的眼睛,这双眼睛观望世界,讲述世界,让世界在希腊的知识空间有秩序;希罗多德在这样做的同时,为希腊人建立了一种对刚刚过去的事物的表现。他让自己成了古希腊叙事诗的吟游者和实地勘察者。

——弗朗索瓦·阿赫托戈(François Hartog)

我非常高兴和阿赫托戈先生讨论古代的资源。我想说,阿赫托戈先生的史学研究具有当代的重要性。法国和中国是世界上两个史学大国,都有着伟大的史学传统。中国已经翻译了法国的很多史学著作,比如布罗代尔、韦尔南、勒高夫,现在又译了阿赫托戈,他们都是法国杰出的史学家。阿赫托戈先生的书的出版对于中国学术界是一个好消息。

——赵汀阳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