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编著的书籍

帝国的终结

易中天剖析帝国的自杀之路:“历史其实是有大限的。大限一至,机会全无。”

《帝国的终结》(2014增订版)是易中天教授最看重的作品。本书以辛辣幽默的笔调,生动详实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国制度背后的政界博弈、权力角逐,抽丝剥茧、入木三分。读者可以从既严谨又恣意的文字中,感受易中天教授的学者魅力,习得来自古人的智慧和谋略。

“帝国是自己把自己杀死的。帝国制度被废除后,我们民族并没有立即走向共和,而是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要反省的还不仅是大秦王朝或大清王朝,而是整个帝国制度,是帝国的逻辑与命运。当然,事情还得从大秦帝国的建立说起。”

大秦帝国诞生,中国进入权力社会。

大清王朝倒下,帝国制度退出舞台。

帝国看似强悍,实则脆弱。

它既会因内忧外患而灭亡,也会因繁荣富强而腐朽。

整个帝国制度,是帝国的逻辑命运。

两千一百三十二年间,这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又是怎样导致了帝国的终结?

“易中天先生的《帝国的终结》,就是他对于中国历史的一种解读方式,或者说是对于中华帝国从形成、发展到终结的历史的一种独特理解。读者诸君如果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便不难发现,他对于“封建”本意的理解,对于“天下为公”的“公天下”的理解,都有一些独到的看法,显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睿智与敏感。”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樊树志

费城风云

易中天:“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美国《联邦宪法》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编辑推荐:

《费城风云》初版于2004年,如今却毫无陈旧之感,反而越来越适合在“此刻”阅读。

所谓历史,由一系列选择所造就;所谓政治,其实是做出选择的智慧。

在1787年的费城会议上,美国人做出了一系列艰难的选择,起草了《联邦宪法》。然而美国人做选择时的底线很简单,只不过“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样几个字。即便展开来,也不过这样一些内容——

•不得立法建立宗教或禁止宗教信仰自由;

•不得立法剥夺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不得立法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向政府请愿、表达不满和要求伸冤的权利。

如果只有独立宣言,美国就永远只是一个理想或理念,而不是一个国家;直到现在,把美国各州统一起来的,是《联邦宪法》,规范着联邦政府、美国总统和全体国民的,也是联邦宪法。可以说,是一部宪法缔造了一个国家。这样一部宪法的诞生过程,怎能不让身处地球另一面的我们深深反思。

如果只有独立宣言,美国就永远只是一个理想或者理念,而不是一个国家。没有联邦宪法,就没有美利坚合众国,我们甚至还可以说,正是一部宪法缔造了一个国家。

在1787年费城会议上起草的《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据此,美国人创造了一种既民主又共和的体制,并充分地体现了宪政与法治的精神。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费城风云》再现了美国《联邦宪法》诞生的过程,在本书里可以看到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的惊心动魄,领略华盛顿、富兰克林、麦迪逊等风云人物的智慧与胸襟,以及各州代表在坚守共同底线的前提下进行的针锋相对的辩论和最终伟大的妥协。第二部分《隔岸观火》收入易中天论美国政治的四篇文章。

易中天"帝国与共和"三部曲:帝国的惆怅+帝国的终结+费城风云(套装共3册)

易中天《帝国与共和三部曲》(2018精装版),是易中天系统论述东西方政治史的著作。

此前一版本正是基于201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易中天文集》增订,此版得以再次回归。

《费城风云》初版于2004年8月,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原名《艰难的一跃》,2005年11月更名为《美国宪 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2008年4月再次更名为《费城风云》,改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2011年5月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易中天文集》时,增加了总题为《隔岸观火》的四篇文章,也都是谈美国政治的。本次再版内容与文集同。

《帝国的惆怅》初版于2005年8月,由文汇出版社出版。2011年5月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易中天文集》时,将《〈水浒〉四章》移入第一卷《高高的树上》,增加了《武侯治蜀与“攻心联”》、《小太宗与大败局》、《帝国官僚制度简述》三篇文章。本次再版内容与文集同,但目录有所调整。

《帝国的终结》初版于2005年8月,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2007年11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修订本。2011年5月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易中天文集》时,将《帝国的惆怅》一书中的《好制度,坏制度》一文移入本书作为附录。本次再版内容与文集同。

《帝国的惆怅》是易中天关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与人性的论著。帝国的运作逻辑能否改变?改革的利弊得失又有哪些启示?

《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的论著。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国制度为什么最终消亡?

《费城风云》则是易中天介绍美国宪法诞生的过程及其启示。世界首部成文宪法--美国《联邦宪法》究竟怎样产生?为什么两百多年过去了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当今时代又有哪些启示?

《帝国的惆怅》是易中天关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与人性的论著。 帝国的运作逻辑能否改变?改革的利弊得失又有哪些启示?易中天反思秦汉之后的帝国制度:"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中华文明70%的历史都是惆怅,而惆怅,是因为在乎。"

《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教授*看重的作品。本书以辛辣幽默的笔调,生动详实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国制度背后的政界博弈、权力角逐,抽丝剥茧、入木三分。读者可以从既严谨又恣意的文字中,感受易中天教授的学者魅力,习得来自古人的智慧和谋略。

《费城风云》初版于2004年,如今却毫无陈旧之感,反而越来越适合在"此刻"阅读。

所谓历史,由一系列选择所造就;所谓政治,其实是做出选择的智慧。在1787年的费城会议上,美国人做出了一系列艰难的选择,起草了《联邦宪法》。然而美国人做选择时的底线很简单,只不过"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样几个字。

女皇武则天 (易中天中华史 15)

临终前,八十一岁的女皇帝赦免了情敌和政敌,换上石榴裙,留下无字碑。一代女皇武则天,一生风起云涌前所未见,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她和她的时代?一个女子的能量在历史中究竟能有多强?那个时代的实际样貌又是怎样的?女皇武则天也有她的弱点和不安吗?解答这些疑问,感受那段历史,请阅读《易 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

中华民族到了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历史。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至于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探寻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满乐趣的事情,诸位难道没有兴趣吗?

从木材商的女儿变成昭仪宫人,从寂寞深宫度日到感业寺伴青灯古佛,武媚娘的传奇却刚刚开始。

宫斗、布局、上位,洛阳变成神都,大唐让位大周,一代女皇,从未有过,也不会再有。

学者易中天,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将用五年时间写作五部共三十六卷巨著《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先秦),第二部《第一帝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第三部《隋唐宋元》,第四部《明清》,第五部《近现代》,现已出版前十五卷。

跟随《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开诸多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见过吗?当旅程结束时,我们或将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

王安石变法 (易中天中华史 18)

【内容简介】

面对大宋王朝的重重危机,新即位的年轻皇帝宋神宗打算革除弊政,重振国威。他需要一场革新,更需要一个帮手。才华横溢的王安石登上了变法舞台,他网罗改革派人才,成立推动变法的相关机构,一系列新法迅速展开。不料改革愿望虽好,执行起来却弊端不断。反对派群起而攻,王安石两度罢相,坚决要求守护祖宗家法的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理智的苏东坡新旧两边都不讨好,几乎因“乌台诗案”而丧命。一群聪明正直的政治家,最终却让变法沦为一场拉锯混战,大宋王朝的命运也因此被改变。

学者易中天,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将用五年时间写作六部共三十二卷巨著《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先秦》,第二部《秦汉魏晋南北朝》,第三部《隋唐》,第四部《宋元》,第五部《明清》,第六部《近现代》,现已出版前十八卷。

跟随《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开诸多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见过吗?当旅程结束时,我们或将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

【编辑推荐】

王安石变法是影响北宋王朝,甚至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一件大事。事件的核心人物,宋神宗、王安石、司马光等,都是既聪明又正直的政治家,人品无可挑剔,执政的出发点也是为国为民。革除旧政还是维护祖宗家法,推倒重来还是尽废新法。声势浩大的变法最终却沦为一场拉锯混战,变什么法?法怎么变?为什么新旧两派对立如此激烈?这场拉锯战又对大宋的命运产生了哪些影响?解答这些疑问,体会那段历史,请阅读《易中天中华史 第十八卷:王安石变法》。

中华民族到了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历史。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至于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探寻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满乐趣的事情,诸位难道没有兴趣吗?

命运和选择

◎ 编辑推荐

☆全球视野,现代阐释,侦探小说一样好看的中华历史。

☆学者易中天潜心撰写,从动笔到完成历时九年,大结局之卷名为《命运和选择》。

☆一路走来,我们经历怎样的命运 ?

我们的旅程从3700年以前,洛阳盆地上崛起的二里头遗址开始,直到公元1840年东西方文明的那次剧烈碰撞为止。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又做了怎样的选择?为什么是这些选择,而不是其他?当一个从原始时代直接过渡而来、延续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需要升维时,又有哪些该留,哪些又该变?走向现代当真只有一条道路、一种选择吗?谜底,在本卷揭晓。

◎内容简介

第24卷《命运和选择》是中华史系列的总结之卷,易中天带你快速闪回,从3700年以前洛阳盆地上“中国崛起”开始,鸟瞰西周如何以政治智慧构建起华夏文明圈,又怎么把“产权不清”的锅甩给了子孙,再经战国两百年试错、变法与争鸣,中华终于步入帝国时代。此后,中华帝国史鲜明地分作四段:秦汉至三国410年,创建期;三国魏晋南北朝400年,试错、探索、整合期;隋唐两宋683年,高峰期;一气呵成的元明清647年,定型期。

一路走来,我们选择了变邦国为帝国;选择了独尊儒术,融合佛道;选择了打通南北,融合胡汉;遗憾的是,也曾选择了闭关自守,并以幻想自欺。为什么是这些选择,而不是其他?请看《命运和选择》的回答。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