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作者认定,“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训练是一般人文化教育的必要内容。但我国古代经典,浩繁艰深,为使一般人有兴趣去接近它,作者用十三篇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华夏民族文化遗产中的菁华。常谈不囿于陈腐的旧学框架,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读来亲切自然,通俗易懂。字里行间可见出一种嚼饭哺人、孜孜不倦的精神,作者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希望“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话:[益鸟]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站在世纪门槛边的中国人,今天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胸怀,海纳百川,博取众长,向着二十一世纪迈进。回首百年风云,中国人在继承传统文化并吸取他民族文化精华以建设现代化的历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留下无数令人反思不已的话题。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结集。共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在自序中,作者释题说,他“企图从现代的立场上来了解传统”,而所谓的“现代立场”,按作者的理解,“可以说就是‘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说话”。由此也正可看出作者把《论雅俗共赏》列为第—篇,并以之为书名的用意。 虽然作者自己把这集中的十四篇文章定性为“论文”,但其实并无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的艰涩枯窘、拒绝普通读者之感。相反,作者所选择的“逼真与如画”、“书生的酸气”、“百读不厌”、“禅家的语言”、“歌谣里的重叠”以及“雅俗共赏”等可称关键词的话题,虽然都属于中国传统和历史上重要的文学、艺术现象,但同时又有趣而吸引人,内容并不拒斥学院外的普通文艺读者。
“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
这如诗般的文字,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其代表佳作之一,伴随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以时间先后为序,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诗与散文集《踪迹》中的散文,以及未曾编录成集的数十篇经典散文,并且仍按照朱自清先生生前编订的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语文影及其他》)编排。其中包括《儿女》、《背影》等写实散文,感情真挚,动人心弦;也包括《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脍炙人口的借景抒情小品文,文笔清丽,情景交融。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论雅俗共赏》最早是由观察杂志社于1948年上半年出版的,应该是佩弦师生前的最后一本书。书中共收文章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谈诗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先生早年创作新诗,晚年多写旧体诗,是宋诗一派。但先生一直关注新诗的发展前景,故晚年常写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先生对新诗创作者有个基本观点,即诗歌语言固然应当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但更主要的是新诗必须有节奏。盖中国传统诗歌与音乐有密切关系,而“节奏”是从音乐来的;尽管新诗已脱离了音乐,却不能没有节奏。既称为诗,总要读来能琅琅上口,因此节奏是不能缺少的。这本书中谈诗歌的文章大抵从不同角度来阐释并论证这个观点。
这是一本彩插配图版名家谈吃散文集,一篇文章一幅手绘彩插,特邀插画师根据书中出现的烹饪场景和菜品手绘全彩精美插图,呈现原汁原味的当年的吃食。
食物总是带给我们温暖和幸福感。美食既是生活的艺术,也是情感的纽带。美食在作家的笔下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概念,它更是一种文化底蕴的代表。提到中国现当代美食散文家,必有汪曾祺、梁实秋、蔡澜等,文学大师们爱吃、会吃,更会谈吃。大师们的吃,更多的是文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大师们谈吃,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字里行间皆是生活里的踏实享受,读来常有一种“酒足肉饱,酣畅淋漓”的感觉。让我们从这本《人生大事 吃喝二字》中品味大师笔下的食物的味道、历史的味道、文化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真情的味道。
《民国大师经典书系: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内容简介:民国大师经典作品系列共十册,本册为民国大师朱自清作品精选集。朱自清是民国时期散文大家,其作品广为流传。《民国大师经典书系: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精选了朱自清的《欧游杂记》等精美散文。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当时社会及大师的思想,并在文章中了解大师的人生。
《最受读者喜爱的文章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内容简介:阅读是一种享受,读好的文章更是一种美的享受,一次心灵共鸣和思想升华的历程。《最受读者喜爱的文章大全集(超值白金版)》综合《读者》杂志“最受读者喜爱的文章”评选结果,及《青年文摘》、《意林》等知名文摘类优秀作品,优中选优,择取其中300余篇结集而成,兼具思想性、艺术JI生与文学性,你可以从任何一篇文章读起,每一篇都能赋予你与众不同的全新感受。《最受读者喜爱的文章大全集(超值白金版)》的最大特点是内容全新、覆盖面广、层次多元,近几年好文章一一包罗,是谓内容全新;举凡国家大事、生活小事、世间真情、人生百味、名人哲思无所不有,是谓覆盖面广;同时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年龄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欣赏口味,文章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或纯粹唯美,或质朴平实,或慷慨激昂,或侃侃而谈,风格多样,是谓层次多元。同时,在体例编排上,《最受读者喜爱的文章大全集(超值白金版)》注重艺术理念和文化底蕴的有机融合,清新的版式与生动的文字相结合,为读者营造出一个舒适轻松蝴阅读空间,从而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和人文熏陶。
◐壹本书,打开一个世界
◐读朱自清,从壹本开始
---------
▷
《荷塘月色:朱自清精读》是“壹本”系列之一,从当下读者爱读、想读和需要读的角度,精选著名散文集、诗人、古典文学学者朱自清的诗歌和散文代表作。朱自清散文历来都被作为白话美文典范,收入各类语文教材,如《春》《背影》《荷塘月色》等。他在语言运用上颇下功夫,朴实中见其生动,再加上对中国古典诗词十分熟悉,常常信手拈来,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富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在散文家的身份之外,朱自清还是现代文学新诗的积极推动者,虽然总体上数量不多,但颇具特色,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一些诗歌时还能与散文联系起来,值得当代读者一读。
♫♫♫♫♫
同朱自清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存、朴素……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中来,幽默从忠厚中来,腆厚从平淡中来。——杨振声
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郁达夫
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叶圣陶
《中国名家经典全集》收录了朱自清、萧红、庐隐、徐志摩、郁达夫、戴望舒、许地山、林徽因等八位著名作家的经典散文、诗歌,汇集了他们思想取向和艺术水平的经典作品,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场阅读的盛宴,为中小学生们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奉献优秀的范文作品。
⒈《朱自清经典散文集》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白话美文的典范。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最著名的散文家之一,他的很多作品人们都耳熟能详,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匆匆》,对后世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长期被各种语文教材选为课文。本书收录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作品,包括近年来一些学者找到的佚文。
⒉《萧红经典散文集》毕生才情的凝练,经过岁月考验的经典。
萧红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尤其是她小说创作,《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都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但她的散文却少有集籍出版的。本书收录了萧红萧红创作的经典散文作品。
⒊《徐志摩经典诗文集》关于爱、自由和美的浪漫抒写,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纯美文字。
徐志摩是中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又因与林徽因、陆小曼等人的婚恋纠葛,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坛知名度最高的作家之一。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的经典诗歌作品和狭义散文范畴内的散文作品,能够反映徐志摩诗歌、散文的创作成就。
⒋《林徽经典诗文集》领略一代才女的浪漫与才情,体味情感世界的细腻与精微。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家、诗人,被誉为一代才女、“美与智慧的绝唱”,还曾被权威媒体评为共和国60年最美女性第一名。林徽因生前留下的文学作品并不多,题材主要集中在诗歌,也有少量散文和小说。本书收录了林徽因经典诗歌、散文、小说作品及其与友人的部分书信。
⒌《庐隐经典散文集》听一曲哀婉赞歌,说一段民国旧事。
一代知识女性思想启蒙与觉醒的心路历程。庐隐是现代女性作家中比较突出的一位,在中国早期的现代文学中是与冰心、石评梅齐名的文坛才女。她的作品充斥着苦闷愤世的悲哀。她追求人生的意义,但看不到人生的前途。她的作品远远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从而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本书收录了庐隐经典散文作品。
⒍《许地山经典散文集》富有异域风情,蕴含宗教哲思的雅韵之作。
许地山是文学研究会作家中最奇特的一位,其创作有他人无法重复和替代的文学价值。他关注“人间问题”,并带有浓厚的宗教哲学的思辨色彩,构成了他作品独有的精神特质。
许地山的作品文字清新,从而掩盖了作品应有的悲剧色彩。他的主导倾向是以出世的精神入世,以弱者的外表蕴含强者的内核,构成了许地山特有的东方文化哲学精神。本书编选了许地山经典散文和短篇小说,从中可以领略文学大师笔下的迷人风采。
⒎《郁达夫经典散文集》亚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纯美精致的中文著作。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又因与王映霞的婚恋纠葛、晚年客死苏门答腊等事件,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坛知名度最高的作家之一。本书收录了郁达夫经典散文作品和部分短篇小说作品,能够反映郁达夫作品的整体艺术风格和创作成就。
⒏《戴望舒经典诗文集》用残损的手掌抚摸记忆,在寂寞的雨巷邂逅诗歌。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翻译家和古典文学学者,被称为“现代派”诗人的领袖。他有着浓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才能,在毕生的文学实践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本书收录了戴望舒的经典诗歌、散文、短篇小说和他的部分翻译作品,基本上反映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魅力。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作者认定,“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训练是一般人文化教育的必要内容。但我国古代经典,浩繁艰深,为使一般人有兴趣去接近它,作者用十三篇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华夏民族文化遗产中的菁华。常谈不囿于陈腐的旧学框架,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读来亲切自然,通俗易懂。字里行间可见出一种嚼饭哺人、孜孜不倦的精神,作者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希望“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