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简明而精要的《老子》最新读本。《老子》睿智深刻,篇幅很短,意境很深。形式上、内容上、叙述逻辑上、文学手法上都很有特点。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精准而最少障碍地阅读并理解《老子》文本,真切地感受古典时代的人文气息,从而深入领悟和吸纳先秦子学的思想智慧。
《周易》是群经之首,也是最难读懂的古书之一。本书依据新出土文本,对传世的《周易》正文加以全新的整理和疏解,破解了许多疑点,并用简要的语言贯通大义、白话译注。在此基础上,《周易》经传中蕴含的阴阳对立、五行循环的自然哲学,书中也有独到的阐述。
《周易》是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在《论语》、《老子》、《孙子》之后,详细解读的第四部最重要的传世典籍。以上四部书,合称为“我们的经典”。
我们的经典,是现代人眼中
最能代表中国古典智慧的四部书。
《论语》是儒家的代表,
《老子》是道家的代表。
讲人文,这两本最有代表性。
《孙子》讲行为哲学,
《周易》经传讲自然哲学。
讲技术,这两本最有代表性。
这四本书年代早,篇幅小,
比其他古书更能代表中国文化,
也更容易融入世界文化。
《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先生最新的论文选集,主要围绕作者关注的考古与艺术史领域,收入2008—2014年发表的文章22篇,涉及古代器物、建筑砖瓦、雕刻绘画、艺术中的动物形象等主题。文章内容多由考古遗物、遗迹入手,结合历史学、艺术史与古文献学,考察各类文物的型制与艺术表现手法,或探究其渊源流变,或寻绎外来文化与古代中国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影响。之前作者出版有《入山与出塞》(2004年出版)、《铄古铸今——考古发现和复古艺术》(2007年出版)等,本书是在它们之后新写作的同类文章结集。
因为一部《花间一壶酒》,北京大学李零先生的“文名”一时被大家所熟知。在这之前,更早知道的,是李零先生的本行是研究考古、古文字、古文献,有著作《中国方术考》、《中国方术续考》问世,同时还是国内研究孙子兵法颇有成效的学者之一,曾先后出版《吴孙子发微》、《〈孙子〉古本研究》等 有关著作和多篇论文。
本书是李零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孙子兵法》课程的讲义。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流畅活泼的语言、丰富具体的资料,向读者展现这部中国古代最伟大兵法著作的内涵,介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兵学知识,并对军事学、思想史、古代哲学等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重新全面深入地了解《孙子兵法》,获得更真切的兵学知识。把全书分十五讲,约27万字,配图近百幅。
李零先生文笔爽利,放松自如,见解独特,不做作,不多加修饰,却常给读者带来“窥一斑见全豹”的惊喜。这部讲义只是讲《孙子兵法》,李零先生却能够把他多年来对于兵法、军事学、哲学和思想史等等的体会和感想,都在这部书里呈现出来。有人评价说,李零先生是“属于那种闲聊比上课感觉好,写文字比说话感觉好的人”(张鸣《董桥耐读,李零也耐读》)。其实你听过他的课便会知道,李零先生的课讲得也是如此生动活泼,一点不像是你想象中那种“皓首穷经”的“老先生”。而这部继《花间一壶酒》之后的倾力之作,将会让你更加深切地触摸到这位学识广博且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学者的思维,理解并且感受到他的隐藏于安静外表下的热情。
“上下五千年”早已刻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基因,而考古学让我们看到另一个与古籍文献所载的中国相似又不同的华夏,也许难说二者谁更“真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所能见到的中华文明景观,得益于考古学的襄助,已经殊为精彩,蔚为大观。20世纪的考古发现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历史的认知,改变了世界对中国文明的基本看法。
全书从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十个独具代表性的考古遗址——新石器时代的良渚古城、堪称最早的“中国”的二里头遗址、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拨开古蜀迷雾的广汉三星堆、见证中西文明交流的小河墓地、秦始皇陵、汉代海昏侯墓、汉唐长安城、宋代沉船南海I号、敦煌莫高窟,分别由十位负责一线勘探的考古人——刘斌、许宏、唐际根、高大伦、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段清波、杨军、刘瑞、崔勇、樊锦诗,以亲历者的角度为公众揭开考古探掘的面纱,带领读者来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现场,讲述中国十个重大考古发现的发掘经历、前沿进展以及文明背后的故事。这一个个现场如同“时间胶囊”,展现了中国各阶段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风貌,提供了独立于文献之外的历史信息,给予我们另一种观察中国文明的视角。
书中图文并茂,尽可能将考古报告中的位置示意图、平剖面图以及出土的重要文物结合起来,为读者还原一个现场的原境,并提供背景知识、发现过程、延伸阅读、博物馆展品等信息,将专深的考古报告、学术研究转化为面向普通读者的知识读物,可供对历史、考古有兴趣,以及有意参观遗址博物馆的读者阅读。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本书是一部简明而精要的《老子》最新读本。《老子》睿智深刻,篇幅很短,意境很深。形式上、内容上、叙述逻辑上、文学手法上都很有特点。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精准而最少障碍地阅读并理解《老子》文本,真切地感受古典时代的人文气息,从而深入领悟和吸纳先秦子学的思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