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水浅,云去云来,听林青霞的第一本有声书。 林青霞说:宋代词人蒋捷的《听雨》,这何尝不是我内心的写照。“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那些年在台湾拍戏拍得火红火绿的。“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立之年,孤身在香港拍戏,一待就是十年,曾经试过,独自守着窗儿,对着美丽绚烂的夜景,寂寞得哭泣。“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而今真是鬓已星星也,到了耳顺之年,历尽人生的甜酸苦辣、生离死别,接受了这些人生必经的过程,心境渐能平和,如今能够看本好书,与朋友交换写作心得,已然满足。人生很难有两个甲子,我唯一一个甲子的岁月出了第二本书《云去云来》,当是给自己的一份礼物,也好跟大家分享我这一甲子的人、事、情。 本书附赠一张林青霞亲自朗读CD,包括书里的《窗外的风景》、《印象邓丽君》、《何先生再见》、《邂逅》、《不丹•虎穴寺》五篇文章。此外,精选林青霞从六个月大走向六十的各时期影像。白先勇、章诒和友情作序。
《窗裏窗外》、《雲去雲來》、《鏡前鏡後》之後,
林青霞又一人生美學,感性之作
│美術大師張叔平裝幀設計│
《青霞小品》是林青霞書寫的人生美學──金耀基
林青霞書寫,永康街的一抹彩霞──李志清
家人親情、摯友的交往、生活記趣、旅行見聞。
文字真誠流暢,感受到林青霞的誠懇和溫暖,體會到她的真情流露。
人、情、物、事,林青霞的第四本散文,書寫細膩感受。
二○○四年,林青霞寫〈滄海一聲笑〉紀念香江詞曲才子黃霑在哈哈哈聲中的仙逝。這是她初試啼聲之作!
二○一一年出版了《窗裏窗外》,二○一四年出版了《雲去雲來》,二○二○年出版了《鏡前鏡後》。
二○二二年出版《青霞小品》第四本書,跟前有些不同,主要是想著開開自己的玩笑,也希望在苦悶的疫情生活中博君一笑。因為都是些生活中的小事情,小細節,所以便取名「青霞小品」。
林青霞說:寫作讓我的改變很大,我會關注身邊和周圍所有的人、事、物,並投入感情,任何事都可以成為我的寫作材料。
〈感受〉寫女兒的狗狗安樂死,她特別趕回家陪伴女兒並見證這個過程,去查安樂死的資料,了解這個生死歷程,也為女兒和她的寵物留下紀念;
〈我的右眼珠〉寫右眼珠動手術的經歷,動手術時心裏想的是可以把整個過程寫進文章裏,所以不覺得手術可怕;
〈手機〉一文寫手機掉進湖裏,心情起伏很大,也意識到自己的反應很不尋常,充滿戲劇性,便以這個體驗作為文章的開頭。
〈玫瑰的故事〉也是撿到的題材,在澳洲的玫瑰園見到主人,感覺他有故事,因此數次前往拜訪;
〈書房 輸房〉一文,因為一直想寫篇關於打麻將的文章,正巧看見五歲小孫女認真打牌的可愛相,靈感不期而至,很快寫成。
她的文章清暢、靈脫,叫人看了一節就想看下一節。
寫人物最難,她偏偏最擅寫人物,還最會說故事。
寫自己生活中一個個momentt的所感、所思、所悟,是那麼自如、自放,但細心讀,便知一行、一節都是用心經營。
寫的固然是身邊日常的「生活」,但生活的苦樂到了深處,一進入「意義」層次,就變成了「人生」。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水深水浅,云去云来,听林青霞的第一本有声书。 林青霞说:宋代词人蒋捷的《听雨》,这何尝不是我内心的写照。“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那些年在台湾拍戏拍得火红火绿的。“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立之年,孤身在香港拍戏,一待就是十年,曾经试过,独自守着窗儿,对着美丽绚烂的夜景,寂寞得哭泣。“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而今真是鬓已星星也,到了耳顺之年,历尽人生的甜酸苦辣、生离死别,接受了这些人生必经的过程,心境渐能平和,如今能够看本好书,与朋友交换写作心得,已然满足。人生很难有两个甲子,我唯一一个甲子的岁月出了第二本书《云去云来》,当是给自己的一份礼物,也好跟大家分享我这一甲子的人、事、情。 本书附赠一张林青霞亲自朗读CD,包括书里的《窗外的风景》、《印象邓丽君》、《何先生再见》、《邂逅》、《不丹•虎穴寺》五篇文章。此外,精选林青霞从六个月大走向六十的各时期影像。白先勇、章诒和友情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