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梁文道先生所撰写的散文随笔集,是以香港《成报》文采版专栏“秘学笔记”的文字为主,谈及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疾病经历、信仰感悟、城市文化、文学艺术、历史记忆等个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受诸多方面。读来清新自然,体贴入微,在淡雅简约的叙述中往往给人意外的启迪。
梁文道先生近两年来撰写的时评文字结集,谈及政治、民主、民族、教育、新闻自由、公民道德等社会诸多方面。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还催人省思,给人启示。本书名曰《常识》,正如梁氏自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什么叫“万马齐喑”,而现代的社会却是“万马奔腾”。在现在这个众声喧哗的表演社会,有的人浮躁如水蒸气,瞬间沸腾瞬间蒸发,有的人保持着沉默,潜在水底,只求一份内心的平静。
本书展现了人们如何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尽情表演,有人本色出演,有人遮遮掩掩。有人按剧本说台词,有人不按常理出牌,语惊四座。
假如食物注定要被人吃掉,假如食物真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欣赏这种艺术的唯一方式便是毁灭它。
想象一下烟花,特别是蔡国强那些爆炸艺术。当你目瞪口呆地看着它们在半空绽放的同时,可曾意会得到那是一个消失中的艺术?我们总是把毁灭与创造视为相反的过桯,又总是把艺术和创造联系起来,觉得艺术绝对不是毁掉什么,而是在创造一些东西。可爆炸难道不是一种终极的毁坏吗?烟花难道不就是一连串的破坏与消亡吗?我们欣赏烟花,其实就是在欣赏损毁的壮美。
同样的,饮食也是如此。我们有时候会用“干掉”去形容进食,比如说“干掉一碗面”,“把整桌菜干掉”;那个“干”字正正是最粗暴的破坏。形容一顿吃完的饭,我们会说那场面真是“狼藉”;这岂不是一桩惨案的遗留现场?
只有透过吃的动作,我们才能完整体验食物之美,才能领会食物作为一种艺术的精髓。可是吃的动作同时也就是一种破坏、吞没与消化。食物一生的高潮在于它的死亡,不消灭食物,我们就无从欣赏食物。饮食艺术乃是一种关于毁灭和败亡的残酷的黑色艺术;最美的刹那,就是崩解朽坏的一刻。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贪吃”被列为七宗罪之首。当饮食成为人类过分沉溺的欲望,其他一切淫邪的罪错便随之而来。在梁文道笔下,吃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切片,它与音乐、民族、教养、情色甚至善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远去,喧嚣升起,品味变成炫耀的资本,饕餮之徒化身为美食家——人类因贪吃被驱除出伊甸园,背负起原罪,却为自己创造了另一座天堂。
作者自云:我这些偶尔被人误会为 “美食文字”或“食经”的烂货,其实是另一种想得太多的成品。正因为自己写吃,所以又丢不开老毛病地开始联想关于饮食书写的种种,想它在今日获得崇高地位之奇怪,想读者和市场对它之渴求的原因,当然更想到了它的前世今生。一边想,一边写,便写成了这副模样。
本书为梁文道食评文集《味道》系列之一,主要谈论“吃”的社会意涵,挖掘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人们“吃”的不同内容与逻辑,引出“吃”作为不可或缺的社会纽带的意义,正是“吃”联结或区隔了不同的个人与群体。
《噪音太多》是梁文道的文化艺术随笔集,显现的却是一个私家知识分子的轨迹。纯粹音乐怎么听、电光幻影怎么迷、电视末日到了吗,都是私家偏好。随口道破,妙论横生,个人性情跃然纸上。但是,其公共关怀又无处不在,比如,娱乐到底是什么。梁文道一向被称为公共知识分子,是典型的杂家。
《开卷八分钟》是凤凰卫视日播读书节目,由著名学者梁文道先生主持,节目每天用短短的8分钟时间介绍一本书,希望让观众用最简利的方式碰触到书籍的精髓,进入一个又一个迥异又奇妙的书中世界。
本書為梁文道先生所撰寫的散文隨筆集,是以香港《成報》文采版專欄「秘學筆記」的文字為主,談及愛情婚姻、日常生活、疾病經歷、信仰感悟、城市文化、文學藝術、歷史記憶等個人生活體驗和人生感受諸多方面。讀來清新自然,體貼入微,在淡雅簡約的敍述中往往給人意外的啟迪。這是真正個人日常生活中的梁文道「夫子之道」吧。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本书为梁文道先生所撰写的散文随笔集,是以香港《成报》文采版专栏“秘学笔记”的文字为主,谈及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疾病经历、信仰感悟、城市文化、文学艺术、历史记忆等个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受诸多方面。读来清新自然,体贴入微,在淡雅简约的叙述中往往给人意外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