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一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
纂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司马光倾其心力, 乃至 “骸骨癯瘁, 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历时 19 年成书。《资治通鉴》共 294 卷,另《考异》30卷,《目录》30 卷,总共 354 卷,300 多万字,记述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凡 1362 年的史实。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 的目的在于“资治”,即“鉴前世之兴衰,考当
今之得失, 嘉善矜恶, 取是舍非” , 乃 “专取关国家兴衰, 系生民休戚, 善可为法,
恶可为戒者”,成一部通史。书中记述的许多君王如汉文帝虚心接受臣下提出
的治国强军谏议并实施执行,从而使国家繁荣强盛;他还曾下诏说农业是天下
的根本, 没有什么事情比农业更为重要。 汉文帝身为国君, 以节俭孝敬闻于天下,
其母卧病三年,他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口尝试汤药。隋文帝勤俭治
国,勤于政事,“鸡鸣上朝,日落不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在政治、
选官、军事等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巩固了隋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太宗以隋亡为鉴戒,励精图治,以民为本,注意百姓的休养生息,推行均田
制,任人唯贤,宽言纳谏,勤政节俭,从而使国家出现了人口增多、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的局面等等。相反,那些昏庸无道、奢侈腐化、吃喝淫乐的昏君佞臣,
最终导致了国灭家亡的下场……
《资治通鉴》以其内容博大精深,记录史实详尽考据,成为史学者、研究
者的必读之书;以其记述历朝历代的兴衰得失,镜鉴于后人,有资于治国施政,
成为国家各级行政管理的领导人、 决策者的必读之书;其中仁君贤臣的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生活美德,可以启迪思想,辅以人生,成为普通大众的必读之书。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是一部有关苏联74年兴衰历史的实证性专题研究著作,由22名中国学者合力完成,书中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共28个专题,总计约110万字。这部著作利用大量俄国解密档案,立足专题或个案分析,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以重构苏联74年历史兴衰的主要过程。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资治通鉴》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一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
纂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司马光倾其心力, 乃至 “骸骨癯瘁, 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历时 19 年成书。《资治通鉴》共 294 卷,另《考异》30卷,《目录》30 卷,总共 354 卷,300 多万字,记述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凡 1362 年的史实。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 的目的在于“资治”,即“鉴前世之兴衰,考当
今之得失, 嘉善矜恶, 取是舍非” , 乃 “专取关国家兴衰, 系生民休戚, 善可为法,
恶可为戒者”,成一部通史。书中记述的许多君王如汉文帝虚心接受臣下提出
的治国强军谏议并实施执行,从而使国家繁荣强盛;他还曾下诏说农业是天下
的根本, 没有什么事情比农业更为重要。 汉文帝身为国君, 以节俭孝敬闻于天下,
其母卧病三年,他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口尝试汤药。隋文帝勤俭治
国,勤于政事,“鸡鸣上朝,日落不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在政治、
选官、军事等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巩固了隋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太宗以隋亡为鉴戒,励精图治,以民为本,注意百姓的休养生息,推行均田
制,任人唯贤,宽言纳谏,勤政节俭,从而使国家出现了人口增多、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的局面等等。相反,那些昏庸无道、奢侈腐化、吃喝淫乐的昏君佞臣,
最终导致了国灭家亡的下场……
《资治通鉴》以其内容博大精深,记录史实详尽考据,成为史学者、研究
者的必读之书;以其记述历朝历代的兴衰得失,镜鉴于后人,有资于治国施政,
成为国家各级行政管理的领导人、 决策者的必读之书;其中仁君贤臣的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生活美德,可以启迪思想,辅以人生,成为普通大众的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