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伊格尔顿"编著的书籍

论文化

【内容简介】

《论文化》是当代西方文学与文化批评的领袖人物——特里•伊格尔顿——写给大众读者的一本启迪之书。伊格尔顿用最资深文化学者的眼光,探寻了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机智、风趣的文字,信手拈来的金句,展示了他出名的智慧与幽默。

文化使人成为人;然而,“什么是文化?”却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伊格尔顿认为文化的难解之处在于,它栖居于人类意识的两端:一方面,它是我们刻意追寻的知识、艺术、品位……;另一方面,它又是我们在潜意识里接受下来的生活方式和信念,坚定不移、不加追问。作者通过剖析人们赋予“文化”的矛盾内涵,让“文化”成为一面镜子,照出人类文明精神深处的意志与迷茫。

“文化”的理念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般古老,而是产生于现代文明的“诞生之痛”中。在层出不穷的流血、压迫、失控的冲击之下,各种样貌的“文化”成为人们赖以存身立世的信念:著名英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曾从文化的立场上批评法国大革命的暴力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压迫;民族主义的思想奠基人赫尔德,用文化的理念来呼唤德意志民族的觉醒与尊严;而奥斯卡•王尔德周旋于英国和爱尔兰文化、精英和底层文化、传统与流行之间,却最终因为冒犯了权威而身陷囹圄……伊格尔顿用经典的历史案例和妙语连珠的讨论,揭示了文化在社会历程中微妙而又关键的地位。

如今,人们追求“文化”的方式依然分歧重重:文化可以是促进和谐的良药,也可以是引起冲突的动因;可以是时代的争鸣之声,也可以是个性品位的隐居之所;可以是即将失去的故乡传统,也可以是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论文化》将为你解析这纷繁复杂的社会精神状况,通过“文化”一窥当代人性中的丰满与贫瘠。

————————————————————————

【编辑推荐】

1. 世界文化批评界领军人物伊格尔顿的新作。关于“文化”这样宏大的话题,伊格尔顿无疑拥有首要的发言权。伊格尔顿深厚的思想功力、连珠妙语以及世界级的影响力,常常令学人和读者们即使不能赞同,也会认真聆听。

2. 以文化为镜,照出人类文明精神深处的意志与迷茫。当今社会,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追求着“文化”,我们在定义“文化”的同时,就定义了我们所崇尚的品位、个性、道德价值、精神追求——也就是定义了我们是怎样的人。理解文化,就是理解我们自己。

3. 伊格尔顿的文字让人不禁想起维多利亚时代勇敢针砭时弊的英伦绅士,语言在严肃分析和嬉笑怒骂的交织之间,揭露社会的弊病与荒谬。

4. 书中伊格尔顿用通俗而精辟的语言,系统讨论了关于“文化”的几位重要思想家和实践者,包括早期的伯克、赫尔德、马克思,以及较现代的王尔德、维特根斯坦、荣格和T. S. 艾略特等。

5. 文化研究领域一本最新的反思作品。当今学界关于文化政治、后现代、亚文化等方面的争论日渐深入,这这一背景中,伊格尔顿凭借超然的大局感,澄清出“文化”的几个大主题(文化与文明的对比、文化多样性、文化相对主义、殖民主义、文化产业,等等)。《论文化》为今日的纷争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综合,把人们的关注重新拉回“文化”本身。

——————————————————————

【推荐语】

《论文化》所表述的中心观点——作为“社会无意识”的文化——可谓巧夺天工。伊格尔顿自如流畅地讨论了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以及伯克、赫尔德、维特根斯坦、T. S. 艾略特和王尔德;同时他也巧用流行词汇,完成了“高雅”与“通俗”的美妙联姻。知识分子曾以《论文化》这样的社会反思为己任,但如今已经难得一见。

——帕特•沃森(Peter Watson),思想史学家、作家

文学的读法

🔖 从大卫·科波菲尔到哈利·波特

当代文学理论大师伊格尔顿如数家珍

以诙谐的笔法,引领我们细读经典

再次刷新人们对于文学的理解

🔖 编辑推荐

◎ 当代评论大家特里·伊格尔顿写给普通读者的文学欣赏入门书,亦庄亦谐,雅俗共赏,带领读者领略慢读的技艺。

◎ 批评视野宽广,创作活力巨大,笔耕五十余年的伊格尔顿,跨出艰深的学术领域,聚焦核心问题,为大众撰写幽默风趣的入门读物。

◎ 本书包含广阔,引证丰富,从童谣到狄更斯,从哈利·波特到莎士比亚。幽默的谈话式语调、令人捧腹的吐槽,极具可读性,且听他是怎么评论福克纳吧,“这段话啰唆到了一种境界,让这位作家闭嘴可比登天还难”。

🔖 内容简介

在这本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书中,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问题。在精彩的分析中,伊格尔顿向人们展示了如何在阅读时充分注意文学作品的语气、节奏、质地、句法、典故、歧义和其他形式方面。他还研究了人物、情节、叙事、创造性想象力、虚构性的意义以及文学作品说什么和表现什么之间的紧张关系等更广泛的问题。作者以其权威性和愉快的观点,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有益的评论,并对从莎士比亚和J.K.罗琳到简·奥斯汀和塞缪尔·贝克特等众多作家提出了令人神往的见解。本书是初学文学的学生和所有其他有兴趣加深理解、丰富阅读体验的读者的首选之作。

🔖 媒体推荐

◎如书名所示,这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导读作品……本书得益于谈话式的幽默语调……包括对童谣《黑绵羊巴巴叫》有趣的解读,对狄更斯作品和哈利·波特之间联系的阐释。 ——《柯克斯书评》

◎这是伊格尔顿最具魅力的体现,也是文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初期或复习课程时的绝佳指南。 ——《出版人周刊》

◎《文学的读法》是一本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入门书,介绍了欣赏文学的基本方法,类似《英语初阶》那样的课程。 ——《华盛顿邮报》

◎ 令人愉快又具可读性的概述,当我们谈论书籍时,我们谈论的是什么……敏锐而诚实。 ——《波士顿环球报》

🔖 名人推荐

◎这不仅是一本有趣的书,也是一本重要的书。伊格尔顿指出尼采所说的“慢速阅读”,作为一种人类活动似乎受到了可怕的威胁。他在这里用一连串犀利的分析把我们拉回到基础,将智性阅读的重要方面纳入了考量。我喜欢他轻松的风格,如此平易近人又具体而微;他一点也没有牺牲细微差别或微妙之处。这是适合每一位读者的书,不仅是初学者,而且在课堂上也会被证明非常有用。 ——杰·帕里尼

◎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伊格尔顿提示、挑衅和有时激怒的方式。如何读《文学的读法》?......将其当做一本理想的批评分析入门指南,当做对伊格尔顿自己作为读者的技巧和敏锐之处的细致、惬意的提示。 ——费利西蒂·詹姆斯

【MKList.com】(NEW)勃朗特姐妹:权力的神话

这三姐妹踏出约克郡教区那片文明飞地,进入无人保护的世界,她们被迫成为家庭教师,把自己所受的教育作为商品兜售。她们身上记录了文明与粗蛮的冲突、教养与劳作的冲突、自我表达与自我压抑的冲突,无处不彰显出社会存在的新形式。

这是当时我所写过的最有理论雄心的一本书,尽管它关注的是经典作家,但我觉得它在理论上是有突破的。

——特里·伊格尔顿

-------------------------

《权力的神话》是英国著名批评家伊格尔顿关于勃朗特姐妹的几部为人所熟知的作品——《简·爱》《呼啸山庄》《谢莉》《教师》《维莱特》《艾格妮丝·格雷》的解读。伊格尔顿从小说文本和勃朗特姐妹所生活的历史背景与家庭环境出发,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勃朗特姐妹的小说和她们所处的社会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勃朗特姐妹生活在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也即从田园牧歌式的浪漫主义,向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开始转型的时代。一方面,身为牧师的女儿,她们有机会接受体面的教育,却因为迫于生计不得不做家庭教师,寄人篱下;另一方面,当工业革命正在她们家的门口如火如荼地展开,大规模的劳工运动也就此复兴。这种时代的交替在她们身上留下明显的烙印,“对异见者既同情又恐惧,对当局既心存不满又满怀敬仰”,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她们作为中低阶层在转型时代所特有的一种摇摆立场。

站在新时代的端口,在迈向城市化的英国社会里,人们正在学习新的感受方式,压抑、顺从和形塑自我;人们也有新的主体模式,既热情不断又挫折不断,既孤立无依又聪明自立,此般分裂式的处境在她们的小说中有充分而自由地展现。

当然,勃朗特姐妹的个性迥异,这也造就了她们的小说内容的不同发展趋势。相比夏洛特·勃朗特的“适度妥协”,艾米丽·勃朗特的性格则更显“激烈决绝”,正如他们的主人公在《简·爱》和《呼啸山庄》中表现出来的一样。

本书于1975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当时这种把作品放到作家生活的历史背景中去看的眼光还是独到而先锋的。哪怕是经历过1968年巴黎文化运动的年轻人,对他们来说,《权力的神话》也还是一种不成熟的构想,犹如政治疾风中的一芥稻草。到了1988年再版时,这本书引起了众多人的重视,女性主义者已开始批评伊格尔顿的作品忽视了勃朗特姐妹的性别特征。2005年又出了30周年纪念版,伊格尔顿在序言中坦陈女性身份的特质确实应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在其中。

幽默

从弗洛伊德、叔本华、伍迪·艾伦

到优越论、宣泄论、失谐论

当代文化评论大家伊格尔顿条分缕析

以诙谐的笔法,探究幽默的原理与含义

刷新人们对于这一重要主题的认知

🌟 编辑推荐

◎ 当代评论大家特里·伊格尔顿写给普通读者,以广博又活泼的妙笔解读“幽默”,旁征博引,抽丝剥茧,穷究这一主题的方方面面。

◎ 本书包含广阔,从弗洛伊德、叔本华、伍迪·艾伦到柏格森、巴赫金、狄更斯,从优越论、宣泄论、失谐论到社会、政治、历史背景,伊格尔顿取精用宏,行文中更辅以令人捧腹的笑话例证,极具可读性。

◎ 批评视野宽广,创作活力巨大,笔耕五十余年的伊格尔顿,跨出艰深的学术领域,聚焦经久不衰的话题,为大众撰写风趣的入门读物。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伊格尔顿就“幽默”这个主题,所做的一个简明的专论。他从社会文化等方面切入,带读者深入了解前人丰富但并不广为人知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幽默的本质以及所起的作用。为什么我们会笑,会发出各种各样的笑声,比如轻笑、大笑、哂笑、讥笑、嘲笑、傻笑等等?幽默有何作用?作者对这几个根本方面都有精到又有趣的分析和论述。书中不乏极富启发的观点和令人捧腹的笑话,作者详细检视了通常关于笑的各种理论,比如宣泄论、优越论等,广泛征引了哲学、文学和历史等领域的相关论述,论述对象包括亚里士多德、阿奎那、霍布斯、弗洛伊德、巴赫金等名人,尤其关注幽默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几世纪以来幽默的社会和政治含义的演化过程。

🌟 媒体推荐

特里·伊格尔顿在《幽默》中提供了一项简明而有趣的入门知识……对幽默在政治中的矛盾作用进行了敏锐的评价:既能拉平等级,又能削弱同情心和消除异议……伊格尔顿证明了他是一个机智的、有主见的向导。

——《哈珀斯杂志》

我认为,《幽默》中最吸引人的不是故事的结构或妙语,不是开头或结尾,而是中间探讨幽默理论的那部分; 即便在那里,最吸引人的还是:幽默应该是什么样的理论。

——《洛杉矶书评》

🌟 名人推荐

每个句子都很短很好懂,同时每个句子似乎又指向另一重涵义另一个观点。本书可以快读,因为行文相当有趣,也可以慢读,审视每个新例子背后隐藏的深意……《幽默》是对此主题所做的绝佳介绍。

—— 梅根·沃尔佩特,传播与流行文化研究者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