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2010,重现战后台湾思想文化领域的曲折与变迁,读懂当代台湾各色主张的前世今生
☆ 60年的政治气候变幻与世事流转,人文理念与学术风气如何与之适相呼应,又何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声与导火索?
☆ 资深历史学家20余年两岸交流经验,亲历台湾学界,遍寻档案文献,真实呈现台湾人文学术与社会思潮的发源与流变。
------------------
◆ “去日本化”与“再中国化”,光复之初台湾社会文化的重建
◆ “威权主义”与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1950—1960年代台湾政治领域与文化领域的思潮碰撞
◆ 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延续“学统”与现实转型
◆ 台港新儒学思潮的振起及其流播
◆ 1970年代:当代台湾的“关键十年”
◆ 时政、学术、人文,作为意识形态阵地的杂志如何反映时代的张力?
◆ “核心—边陲”结构:思想困局与“边陲”的文化省思
◆ 从“西望”到“回归”,社会风潮涌动下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 国民党的“本土化”改革与“党外”的兴起
◆ 当代台湾的历史书写:话语、史观及其“建制化”
本书描述了台湾从光复到21世纪初,其人文学术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思潮演进、政治形势变迁的共生互动关系。全书共分九讲,深入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氛围,探讨人文学术在不同背景下的问题意识、理论方法与发展路径等。在人文学术与政治、社会、思想、期刊著作、人际网络、机构社群与芸芸大众之间,析出有机的互动与紧张,力图从细节与整体上揭示60年来台湾人文学术的发展与其政治变迁、社会演进、制度嬗变、思想脉动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
本书是关于社会学调查的实战指南,首版于2011年出版。在以译介式教科书为主导的方法领域,本书结合中国社会背景,实现了切身且反身的方法学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起,作者就中国人的性行为、性关系、性观念进行了四次全国范围内的随机抽样调查,并在多点红灯区考察的基础上访谈了1300多位相关人群,积累了大量的定量与定性调查实地经验。本书案例丰富,讲述清晰、生动、具体,经验与教训并举,被誉为“社会学调查接地气的和具有操作性的书”。
全书分为三篇,包括定量调查方法和定性调查方法方方面面的问题、社会学调查的整个过程和深入的论方法探讨。上篇首先界定了社会学问卷调查,侧重讨论了社会学调查的灵魂“元假设”和其四步逻辑操作、光谱式思维;其次分析了社会学问卷设计的初始考虑,即问卷调查做不到什么、问卷调查是要研究问题而不是描述现象、理论筛选问题、设置相关假设等,探讨了问卷设计中常见的误解、反思了设置开放题和“观念调查”问题等;最后回顾了整个调查实施过程和问卷调查的操作方法以及“过程控制”。中篇是对定性调查的切身分析,作者指出定性调查就是“谈恋爱”,阐发了“求同法”“求异法”“求全法”的三种境界,说明了对象的选择、人数问题和光谱式思维、定性调查设计,探讨了研究情境中的“人”的社区调查、研究生活中的“人”的相处调查、深度访谈、座谈会调查法。下篇是对论方法的探讨,深入分析了主体建构论、光谱式理解和研究伦理问题。
比起十年前的第一版,第二版有不少新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讨论起点,扩充了新的内容。对于想要打下坚实的调查基础,但又觉得其他的教材类图书晦涩难懂,操作性不强的新手来说,本书是你的不二之选;对于想要提高本土化调查能力,觉得国外教材里的内容不符合中国社会情况的硕博士生来说,本书是你的不二之选;对于想要提升社会学调查境界的学者来说,本书是你的不二之选。
《别跟我说你懂日本》介绍谈到日本时,我们谈些什么?!拘谨的日本人其实最搞笑;日本才是礼仪之邦;为何那么多人青睐卧轨自杀;情人旅馆是怎么回事;日本女中学生的裙子为什么那么短,还能有多短?何谓“我慢”的文化……
这里,有日本生活的全景展现,这里有夸张而且搞怪的日本男人,和好笑又善良的日本女人,还有在日本吃穿住用行等等风俗……
既熟悉又陌生、既喜欢又不喜欢、向往、隔膜、羡慕、嫉妒、恨……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让我们这样敏感……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 1950—2010,重现战后台湾思想文化领域的曲折与变迁,读懂当代台湾各色主张的前世今生
☆ 60年的政治气候变幻与世事流转,人文理念与学术风气如何与之适相呼应,又何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声与导火索?
☆ 资深历史学家20余年两岸交流经验,亲历台湾学界,遍寻档案文献,真实呈现台湾人文学术与社会思潮的发源与流变。
------------------
◆ “去日本化”与“再中国化”,光复之初台湾社会文化的重建
◆ “威权主义”与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1950—1960年代台湾政治领域与文化领域的思潮碰撞
◆ 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延续“学统”与现实转型
◆ 台港新儒学思潮的振起及其流播
◆ 1970年代:当代台湾的“关键十年”
◆ 时政、学术、人文,作为意识形态阵地的杂志如何反映时代的张力?
◆ “核心—边陲”结构:思想困局与“边陲”的文化省思
◆ 从“西望”到“回归”,社会风潮涌动下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 国民党的“本土化”改革与“党外”的兴起
◆ 当代台湾的历史书写:话语、史观及其“建制化”
本书描述了台湾从光复到21世纪初,其人文学术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思潮演进、政治形势变迁的共生互动关系。全书共分九讲,深入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氛围,探讨人文学术在不同背景下的问题意识、理论方法与发展路径等。在人文学术与政治、社会、思想、期刊著作、人际网络、机构社群与芸芸大众之间,析出有机的互动与紧张,力图从细节与整体上揭示60年来台湾人文学术的发展与其政治变迁、社会演进、制度嬗变、思想脉动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