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铭"编著的书籍

巡山报告2·如何理解一种全新疾病(新冠病毒的科学真相——科学大爆发时代不能错过的生物学必修课,“文津奖”得主王立铭为你巡山科学30年。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帆、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等力荐!)

《巡山报告》是王立铭教授一个宏大的科学写作计划,他计划用30年的时间,持续观察和分析全球范围内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和重大事件,按年度整理成书。《如何理解一种全新疾病》是本系列丛书的第二本。

2020年,因为一个小小的病毒,注定被所有人铭记。“新冠病毒”也成为了本书的必然主角。王立铭教授从病毒的发现、疾病治疗、疫苗研发等方面入手,梳理了全球科学家在疫情爆发的短短一年里所做出的突破性贡献,加深了读者对病毒和传染性疾病的理解,也厘清了许多对病毒、对传染性疾病的错误认知。同时,他把视线延展在更广阔的人类进程中,从而让读者更好理解人类与病毒的关系,启发读者思考我们未来应该如何与病毒共生共处。

2020年,除了对新冠病毒的研究,仍然有非常多的生命科学进展值得被关注,王立铭教授对18项生命科学事件进行解析,包括能够治疗治疗二型糖尿病新的食物、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让猪的器官适合人使用、能够延缓衰老的“运动员血液”等等,他用内行的专业眼光拨开迷雾,还原事件的真相,让读者能够跨越知识壁垒,得以一瞥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无限风光,实时了解生命科学的探索已经达到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王立铭进化论讲义

🔸文津图书奖得主王立铭 重磅新书

🔸40亿年生命进化史的全景式呈现,用进化之眼重看世界

🔸刘慈欣、刘擎、数位中科院院士推荐

1859年,生物进化的观念在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中正式成形。过去的一百多年中,作为科学理论的进化论本身一直在进化,进化论思想也在持续地“外溢”到人类思想的各个角落。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熟悉几个和进化论相关的概念,不少人还习惯于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但不得不说,进化论可能是被人们误解最多、误用最多的科学理论之一。

进化论的正知正见是什么?它的前沿发展又有哪些?更重要的是,作为非生物专业的读者,为什么也要了解进化论?

答案尽在这本讲义里。作者王立铭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抽取出一套简洁的公理体系,并用它穿越40亿年进化历程,呈现了生命起源、增长、适应环境和形成复杂组织的关键要素和完整过程。

你会在许许多多的惊奇、死亡与新生中,领悟生命世界给予人类生存的启示。你还会在进化论的“外溢”,也就是它对商业、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深刻影响中,了解这套复杂系统的独特性,掌握进化思维,指导你的行为与决策。

本书全面展示了生物进化论,对这个深刻影响人类思想的理论进行了严谨和深入的科学阐述。同时,作者用生动绚丽的笔触,描述了大量的生命进化的范例和场景,引人入胜。这40亿年的生命历程,是终极的传奇,其曲折与壮丽、宏伟与浪漫,让任何一首史诗相形见绌。本书在让我们了解生命的亿万年演进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看待自己,让我们知道人生中每天经历和感受的这一切,在本源上来源于何处。

——刘慈欣,《三体》作者

能够把复杂的科学用通俗的语言讲明白,还能确保科学的严谨性,作者靠的绝不仅是语言的技巧,渊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应当缺一不可。

——周忠和,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作者借助新近的前沿学术研究,精湛阐述了进化论本身的进化历史,继而探索自然进化与文化进化的复杂关联,力图建立理解生命起源、适应与演变的整全性理论框架,最终揭示作为思维方法的进化理论对于人类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具有何等丰富启示。在一部行文晓畅、书名朴素的讲义中,作者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视野与雄心,远远超越了通常“科普读物”的意义。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野心勃勃但又异常谦逊的著作。作者以科普的名义写了一本讲义,不动声色地对进化论的理论体系进行了综合创新,厘清了整个学科的基础和脉络,描绘了这门科学的路线图。他的野心不止于此,这本书还试图打通进化论和社会科学的界限,让我们看到,自然界中物种的进化和人类社会中众人的纷扰互相映照,互为启发。读完这本书,敬佩之余,我更坚信:未来,经济学的基础不再是牛顿体系的物理学,而是历久弥新的进化论。

——何帆,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教授,《变量》作者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