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梅比"编著的书籍

杂草的故事

▼编辑推荐▼

☆ 荣获多项年度好书大奖:第11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新浪好书榜2015年度十大好书,2015凤凰网年度图书,中国出版协会2015年度中国30本好书,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推荐图书

☆ 典藏版全新校订升级,含13帧精美原版插图

☆ 北京动物园设计师张恩权手制封面版画

☆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刘华杰作序推荐

山羊豆、牛膝菊、金盏花,还有萹蓄、牛蒡、猪殃殃……在你眼里,它们是怡人的闲花野草,还是可恶的农业公害?是原野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象征,还是花园里离经叛道的麻烦制造者?

理查德·梅比被《泰晤士报》誉为“当代不列颠伟大的博物学作家”,在他笔下,杂草不再是园艺爱好者的敌人,而是机敏顽强的漫游者,是年年岁岁与我们照面的邻人,是自然与文明、野生与驯养交汇处的游民,是饱受严重污染摧残的大地向人类发出的警示。路边毫不起眼的杂草,让我们学会如何在自然的边界上生存。

--------------------------

▼内容简介▼

英国博物学作家理查德·梅比说,杂草的定义取决于人类看待它们的方式。

杂草和我们比邻而居,梅比一方面为自然界不被待见的植物辩护,一方面从历史、小说、诗歌、戏剧和民间故事中钩沉杂草与人类的复杂关系。

文明背后的野性从未走远。一部人类与自然的博弈史,同时也是一幅庞大的杂草迁徙与流浪图景。

--------------------------

▼媒体评论▼

植物在他笔下丰饶茂盛,作为博物学家,理查德•梅比俨然是自然的一部分……《杂草的故事》为流浪的植物辩护,他的写作愈深入,对战斗在边缘的自然敬意就愈重。

——《卫报》

一部具有讽刺意味但是又妙不可言的图书……梅比哀而不伤地认为,经过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杂草也许是我们硕果仅存的唯一。

——《纽约时报书评》

《杂草的故事》提醒人们以更宏大的时空视野、非人类中心论的视角看待植物。

——刘华杰

心向原野

◤人生不是轨道,而是一片原野◢

★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英国当代最伟大的自然作家”——《泰晤士报》

◈《杂草的故事》作者理查德·梅比又一暖心力作,入围英国三大文学奖

◈北京大学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刘华杰作序推荐

◈阿来、尹传红、张劲硕、欧阳婷、刘子超诚意推荐

英 国杰出的自然文学作家、博物学家理查德·梅比,在 事业巅峰之际,突然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在朋友的帮助之下,他搬到了东安格利亚。广袤而灵动的原野给了他全新的视野和启迪,也唤醒了他被疾病尘封已久的对自然的热爱与激情。

他住在橡木小屋中,与猫咪为伴,他远足、观鸟、探寻奇异的动植物,年过半百他结识了人生伴侣波莉,在爱人的鼓励下,他重新开始写作,万物在他眼中又鲜活起来,他摆脱了抑郁的困扰,重新投入自然的怀抱。他细心观察,尊重和敬畏每一个生命,思考着文化与自然的边界、人类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梅比的文字恰如威廉·布莱克的诗句所言“一沙见世界”。

从自然中寻求平静,在与自然共情中安抚创伤,是全人类一种共性。但东方是审美主义的,寄情山水,旁观,而不具体观察和介入。西方人,审美之外,还加入科学眼光,具体而微地观察自然对象,以深度介入的方式加强生命体悟,从而发展出一种自然文学流派。《心向原野》就是这种文学方法的优秀结果。在观察中呈现自然之大美,也在这独特的生命力的感知与共鸣中疗愈了自己的身心,并以此实践了一种真正的环保主义。

——著名作家 阿来

人来自大地(地球盖亚),而非火星。作为智人的一员,“我”与世界是什么关系,应当是什么关系?《心向原野》给出了一种可能性。这类作品并非强制读者接受也非强烈暗示这般生存(我称之“博物生存”,我编了个英文词组living as a naturalist)独好,但无疑它靠谱地指出:这样也行。这种古老的生存方式或许对我们有启发。我可以负责任地讲,观察大自然,心情会变好,从而也有利于健康。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刘华杰

过去那个擅写树林、杂草背后的植物文化和自然历史的梅比,在《心向原野》中坦陈他人生遭逢的困厄,让我们看到了他内心感性、脆弱、柔软的一面。然而这本书里也不仅仅是个人自传式的书写,在与抑郁症苦苦的缠斗中,他也努力地走向自然,再度重新开启自己的观察和写作,也正是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深入探索和了解、对那些野性而富有诗意的生灵的关切,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荒野的价值和意义等问题的持续思考过程中,给他带来了启迪和支撑,抵御了焦虑,也重塑了他的新生活。抑郁症也许并不会彻底“痊愈”,然而不断地走向自然,安放内心,是帮助我们走出泥沼的一种可能。而这,也许正是梭罗所说的“荒野蕴藏着这个世界的救赎”这句话里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意义。

——欧阳婷,自然写作者,著有自然随笔集《北方有棵树》

梅比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自己从身患重度抑郁,到重新发现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直至最终康复的过程。他的回忆可圈可点,真诚无私。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有很多话要说。他的文章温暖人心,充满了智慧。

—— 惠特布莱德传记奖,评委评语

观察入微的一本书。我想不出来,在自然写作方面,还有谁能够和梅比相提并论。

——《星期日泰晤士报》

梅比善于通过细致的观察,将敏锐的分析、充沛的情感和艺术品味合为一体。我们能够体会梅比的快乐,起初跃跃欲试,后来变得像他放飞的那只雏燕一样勇敢。

——《星期日电讯报》

情诗有之,散文有之,戏剧亦有之。《心向原野》是必读之书,值得人们细品、重读和感恩。

——《威尔士自然杂志》

书中有自传的部分,也有对自然和文化关系的反思。梅比明白,优美的文章需要的不是庞杂,而是专注。在大自然中,他依然能体会到孩童般的快乐,并借此带读者领略天堂之美。

——《每日电讯报》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