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不是一部藝術史的學術著作,它只是一場遊戲,也是一場精神上的尋根之旅。它或許會讓我們知道這些古代藝術品是怎樣出生,又在經歷了怎樣在的坎坷之後抵達我們的面前。 當我說到故宮,心裏想的往往是北京故宮。實際上中國有三個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這三個故宮實際上是一體的,在物質層面上可以分割,但精神層面上卻水乳交融。 每逢面對那些久遠的墨蹟,我都會怦然心動。除了感歎古代藝術家的驚人技法,心裏還會聯想到那些紙頁背後的故事,浮現出那些在紫禁城出現過又消失掉的人與事。那些藝術品遠比朝代更加偉大,但它們畢竟是朝代的產物,身上糾纏着朝代的氣息,揮之不去。在本書中,我們嘗試從面前的一幅書畫開始,一步步地倒推回去,就像逆光的旅行,去尋找它們原初的形跡。
本书收选的是作者近年发表的谈论历史文化的散文。编辑体例是由编者确定的。把《北京站》作为本书首篇,是因为车站包含着关于出发与抵达的永恒喻意,包括空间上的出发,与时间上的出发。本书最后一篇《出走与归来》,则表明了我对于双脚的意义阐释。作为对全书的总结,出走与归来,实际上是作者写作的核心意象。
《讲给孩子的故宫·探秘建筑》精选祝勇新作《故宫六百年》中与故宫建筑知识相关、青少年读者值得了解和关注的7个主题(名字、空间、时间、地点、设计、布局、建筑物),每个主题下设置3个与建筑知识有关、青少年熟悉且易混淆的小问题。(如:“为什么故宫又叫紫禁城?”“故宫到底有多大?”“故宫是如何建成的?”“故宫的正门在哪儿?”“故宫里有哪些宫殿?”“中轴线是怎样一条线?”)
作品以优美、凝练、专业的散文化语言,为青少年读者讲述故宫这座伟大而宏伟的古建筑群的专业知识,再现中华文明的营造之美。从而引领青少年更清晰地了解历史,掌握文博知识,更深入地体会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旧宫殿》是一种跨文体写作,横跨了小说、历史研究、散文等多种文体。他试图将各种文体的优势集中起来,以求达到某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旧宫殿》中仅仅是一种权力的载体,它存在的意义是为人们提供了观察历史的另一种视角。“故宫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舞台,上面上演着无比庄严同时无比荒诞、无比仁慈同时无比残酷的大戏。金碧辉煌的宫殿是作为权力斗争的结果出现的,而所有阴谋的产生过程却被时间隐去。我希望这部散文可以使人目睹被隐去的可能性,看到当下看不到的部分。”
《旧宫殿》是祝勇精心设置的一个历史迷宫,它华丽而苍凉,妩媚而毒辣,庄严而污秽。它诱惑我们走进去,让我们陶醉其中.浑然不觉.而作品中所有通向历史暗角的路径,都尽在作者的掌握之中。作者像一个老谋深算的巫师,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窥视着历史,也占卜着我们的将来。
——著名作家 莫言
《旧宫殿》是解剖中国古代权力暴力的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它让我们透过金碧辉煌的宫殿,看到帷幕背后的阴谋;透过神圣威严的图腾,看到权力的来路;透过历史光鲜的外表,看到它朽烂不堪的核心。
——著名作家 刘心武
一座诡谲冷峭充满杀机的旧宫殿,是祝勇心目中“柏惧,无以自明,阖宫自焚”的遗址。祝勇以惊人的勇气与智慧,带领我们在遗址的层层迷幛中游走,令我们感受到从土地里蒸腾出来的阴谋与不堪一击的脆弱.那已经成为历史,但又不尽然,不信,你可以看见就在那旧宫殿的废墟上,已经开出一丛丛血色的花朵来。
——著名作家 徐小斌
作者动用了一种近似诡秘的叙事语调,像幽灵一样穿梭在沉沉的历史帷幕深处,在不动声色的叙事中,将一场封建皇权的争斗渲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在那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一种真实的历史潜规则,一种绞尽脑汁的权力潜规则,而且看到了一个在阴谋中崛起的大明王朝脆弱不堪的内心世界。
——著名评论家 洪治纲
◎故宫学者祝勇经典作品《故宫的古物之美2》《故宫的古物之美3》合璧升级版
◎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故宫艺术的典藏读本
◎以故宫馆藏国宝级古画为引,以精美的文字解开中国古典艺术的“达•芬奇密码”
◎收录两岸故宫及海内外博物馆近百幅古画高清详图,全彩印刷,精装典藏
走进一座纸上的故宫,再现一段段艺术传奇
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故宫艺术的典藏读本
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到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从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宋徽宗的《听琴图》到明宣宗的《武侯高卧图》,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到柳如是的《月堤烟柳图》……祝勇从中国美术史的长河中撷取了最激荡人心的几枚浪花,以抽丝剥茧、解剖燕雀之术,将它们背后的文化和故事,将古画与历史及人心,悄然勾连,暗暗打通。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本書不是一部藝術史的學術著作,它只是一場遊戲,也是一場精神上的尋根之旅。它或許會讓我們知道這些古代藝術品是怎樣出生,又在經歷了怎樣在的坎坷之後抵達我們的面前。 當我說到故宮,心裏想的往往是北京故宮。實際上中國有三個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這三個故宮實際上是一體的,在物質層面上可以分割,但精神層面上卻水乳交融。 每逢面對那些久遠的墨蹟,我都會怦然心動。除了感歎古代藝術家的驚人技法,心裏還會聯想到那些紙頁背後的故事,浮現出那些在紫禁城出現過又消失掉的人與事。那些藝術品遠比朝代更加偉大,但它們畢竟是朝代的產物,身上糾纏着朝代的氣息,揮之不去。在本書中,我們嘗試從面前的一幅書畫開始,一步步地倒推回去,就像逆光的旅行,去尋找它們原初的形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