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互联网思维改变一切的背景下,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互联网经济中的商业逻辑(即“互联网思维”),不仅给出了消费方面的逻辑变革,还给出了在生产端的逻辑变革以及“跨界”的逻辑变革。②给出了一个“三层产品体验模型”,厘清了互联网思维,打造完美终端、云端服务和价值群落三层体验,企业可以选择做不同层面的体验组合,这即是选择了不同的市场策略。但是,企业要基业长青,终极目标都是走向三层体验。③给出了一个“商业模式分析四要素模型”,提出了针对每个产品体验的层面,应该怎样设计商业模式。
传统的组织模式中,企业逃不出“员工动不起来”和“创新乏力”的宿命。互联网改变商业逻辑的同时也改变了组织逻辑。平台型组织是匹配互联网商业逻辑的组织模式,它赋予了基层员工更多的责权利,能够在需求侧灵敏获取用户刚需、在供给侧灵活整合各类资源、用“分好钱”的机制激活个体去整合各类资源满足用户刚需,形 成供需之间的高效连接。 打造平台型组织有两大主题:一是通过设计精巧的激励机制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市场的压力,确保各职能并联劣后、用户付薪、动态优化;二是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形成前台、中台、后台的协作关系,让中台调用后台的资源和机制,“赋能”和“激励”前台灵活作战。在平台型组织上,如果能有效布局资源的协同关系,将使企业走 向下一阶段——生态型组织,获取更大的生态红利。 《释放潜能 平台型组织的进化路线图》提供了一套来自实战的落地方法论,帮助企业用开放、灵活的平台型组织让 员工成为自己的CEO,释放出企业指数级成长的潜能。
时代已经为组织转型按下了“加速键”。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商业社会从来不乏对于组织转型的关注,但这些关注更多留下的是理论与大词,并没有激发出方法论层面的共识。一旦没有方法论来连接实践、反馈效果,所有的理论就会看似百花齐放,实则自说自话。
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组织转型的方向一定是走向平台型组织。只有通过打造平台型组织,才能让企业拥有更轻、更快、更强的组织能力。无论是从平台型组织模式的构成上,还是从打造组织能力的原则上看,企业都应推动组织结构、激励机制和赋能机制三大领域的变革。《重构平台型组织》在明确三大变革方向的基础上,不仅构建了更为精细的“平台型组织成熟度模型”,更披露了三大领域的具体变革思路,并进一步给出了能够指导实践的方法论模型,堪称转型平台型组织的标准化操作手册。
《重构平台型组织》作为穆胜“平台型组织三部曲”的第二部,继续沿着第一部《平台型组织:释放个体与组织的潜能》的原创体系展开内容,几乎全部以一手实践(或一手调研)作为支撑,对于理论的刻画更加模型化,对于方法论的呈现自然也更加细节化、更能落地、更有温度,以帮助企业走上数字化时代组织转型的正途,实现指数级增长。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本书在互联网思维改变一切的背景下,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互联网经济中的商业逻辑(即“互联网思维”),不仅给出了消费方面的逻辑变革,还给出了在生产端的逻辑变革以及“跨界”的逻辑变革。②给出了一个“三层产品体验模型”,厘清了互联网思维,打造完美终端、云端服务和价值群落三层体验,企业可以选择做不同层面的体验组合,这即是选择了不同的市场策略。但是,企业要基业长青,终极目标都是走向三层体验。③给出了一个“商业模式分析四要素模型”,提出了针对每个产品体验的层面,应该怎样设计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