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文存》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最重要的著作,在近代史上产生过广泛的影响。1927年散文家陈源推选新文学的十部杰作,《胡适文存》名列榜首。
此书集中体现了胡适先生的哲学思想、学术主张、文学理论、白话文思考,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探索,可以说涵盖了其一生的成就。
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影印出版的《胡适文存》以民国时期版本为底本,这个版本是胡适生前亲自编订的版本。
《胡适文存》的民国版本,在全国各大图书馆均无全本,即使是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也没有全套的“亚东版”版本,因而,影印出版这套书有巨大意义。
此套影印本书定价,低于一般影印版图书,平民化的价格,值得拥有!
影印出版的《胡适文存》以民国时期版本为底本,这个版本是胡适生前亲自编订的版本。总计12册,共17卷。其中,《胡适文存》(4册)以民国十年(1921年)12月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初版本为底本;《胡适文存二集》(4册)以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第六版为底本;《胡适文存三集》(4册)以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第二版为底本。
影印本以“原大、原版、原样、原封面”为原则,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原始版本的信息。为版本研究者、近现代史研究者,胡适学术研究提供了忠实的资料。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胡适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具国际声誉的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在文、史、哲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五四"以来影响中国文化学术最深的历史人物。他活跃于社会政治领域,是中国自由主义最具诠释力的思想家。北京大学出版社在校庆100周年的1998年曾隆重推出《胡适文集》(12册),对所收作品均作了文字订正和校刊,其中有一部分作品,采用了胡适本人的校订本或北大的收藏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此次重印,修订工作本着整理如旧的原则,尽量依照原作最初发表的原始面貌进行整理。为确保质量,几乎将《胡适文集》所收作品重新与原始出处做了一次核校。力求呈现最接近大师本人原意的文字面貌。
暂无简介
《做一个像样子的梦:谈人生》收录其谈人生的36篇文章,是胡适罕见的谈人生的专门散文集,展示了胡适先生用赤子之情与悲悯之心书写出的一位知识分子的天下情怀,通过文字可以看到一个国学功底无比深厚,同时又能跳出故纸堆、清醒地思索“人生问题”的学者胡适。再读胡适,从此做一个有梦想的人,执着、坚毅、理性,勇敢地去追求人生梦想。
《容忍与自由》是一部杂文选集,收录了18篇胡适先生的经典杂文,行文流畅,说理深致,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启发。
胡适先生写日记之勤,令人钦佩。早期的留学日记,多是流水账,很短,只有两三句,但由于其无与伦比的连续性,读者读之,并不觉得枯燥。海外留学,读书、忧国、思乡成为胡适先生日记的三大主题,现在读之,依然能够感受到作者情之真,意之切。其中关于读书,日记中提到的最多,日记中经常提到当日看了什么书,以及零星的一些感想。
后来胡适先生的日记主要是札记的形式,胡适先生将这种札记作为思想的草稿,从中可以看到胡适先生思想形成的轨迹。其中还有许多胡适先生的英文演讲稿,中英文对照,实为学习英语的好材料。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胡适先生用英语演讲的录像。由于历史悠久,图像与声音都很模糊,所以感觉有点滑稽。
胡适先生酷爱写日记的原因,他从自己经验里得到一个道理:Express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appropriating impressions. 译成中国话就是:要是你所得印象变成你自己的,最有效的法子是记录或表现成文章。胡适先生认为这种工作是求知识学问的一种帮助,也是思想的一种帮助。
无详细内容介绍,四海清单
《民国大师经典书系:此去经年,谁许我一纸繁华》内容简介:民国大师经典作品系列共十册,本册为民国大师胡适作品精选集。胡适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拥有三十二个博士头衔,有着极大的文化影响力。《民国大师经典书系:此去经年,谁许我一纸繁华》精选了胡适较受大众读者欢迎的随笔和诗歌两个部分。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当时社会及大师的思想,并在文章中了解大师的人生。
全书共分七辑,收录了胡适47篇散文。辑一“学余丛话”,辑二“卓然观世”,辑三“人性引领”,辑四“流辈风采”,辑五“人物故实”,辑六“曲言箴群”,辑七“我的信念”。胡适是一位对他人、对群体充满关心和责任的人,是一个尽心尽力的人,也是一个乐观的人。胡适的为人,都显露在他的文字当中。
在胡适看来,传记文学绝不可以小觑,它不仅可以使人看到活的历史,还“可以帮助人格教育”。本书就是胡适先生为自己写下的一部“自传性前传”。
本书颇具可读性。除了它是出自二十多岁即“暴得大名”的胡适之手,本身就是深为人们关注的理由外,我们还可以从书中见识到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童年生活的真实片段,特别是感受胡适先生与自己的过去“对话”时所独具的文化眼光。
另一方面,本书力行了胡适对传记文学最根本的主张,没有忌讳,更没有掩饰,交予同辈及后世一个血肉逼真的“活”胡适。因此本书不但能让人了解胡适对传记文学的一贯倡导,从而也以史学兼文学的眼光审视他的躬身实践。
《胡适留学日记(套装上下册)》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1910~1917)所写的日记和杂记,共分为17卷,记述了胡适早年的文学主张和其思想演变的轨迹、读书经历,他对当时社会时事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以及与朋友间的交往、书信往来存稿等,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内政外交、社会变迁等许多方面,不仅是研究胡适个人,也是研究整个近现代中国的珍贵资料。胡适留美早期的日记多是流水账,但由于具有连贯性,读来并不觉枯燥。后来的札记则真实坦白地记下一个青年人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及思想演变的过程,有很多生活细节的描述,包括年轻人的自喜、夸大、野心、梦想,可以看作是胡适留学时的自传了。
《我们能做什么》精选了近代自由主义大师胡适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人生问题》《新生活》等。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对于青年人的诸多建议,探讨了诸如“青年人的苦闷”、“我们能做什么”、“科学的人生观”等问题,对当代中国青年有所借鉴意义。
《人权论集》(胡适梁实秋罗隆基等著)图书卖点: (1)民国宪政大论战——中国百年宪政史的必读经典 (2)胡适的人权宣言——民国时期胡适 罗隆基 梁实秋等自由主义者反对国民党专制 (3)自由主义者的中国梦——中国梦宪政梦 (4)张鸣 袁伟时 许章润 张千帆 冉云飞 傅国涌一致推荐 (5)失落了80多年的自由呼声——1930年被国民党政府查禁至今 大陆首次再版
1929年,胡适、梁实秋、罗隆基等人,发起了一场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人权运动,抨击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统治体制,反对“训政”,维护自由,要求尽快落实“宪政”。这场运动震动了文化思想界,许多学者先后卷入其中。最终,面对统治者的暴力专横,他们不得不妥协退让。 这场人权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是中国宪政史上意义深远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作为这场运动的原始材料记录,《人权论集》一书具有非常独特的历史意义,非常值得今天的国人重新了解阅读。
我总以为容忍的态度比自由更重要,比自由更根本。我们也可说,容忍是自由的根本。社会上没有容忍,就不会有自由。无论古今中外都是这样:没有容忍,就不会有自由。人们自己往往都相信他们的想法是不错的,他们的思想是不错的,他们的信仰也是不错的:这是一切不容忍的本源。如果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人都感觉到他们的信仰不会错,他们的思想不会错,他们就不许人家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所以我在那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来,一方面实在是为了对我们自己说话,一方面也是为了对政府、对社会上有力量的人说话,总希望大家懂得容忍是双方面的事。一方面我们运用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权利时,应该有一种容忍的态度;同时政府或社会上有势力的人,也应该有一种容忍的态度。大家都应该觉得我们的想法不一定是对的,是难免有错的。因为难免有错,便应该容忍逆耳之言;这些听不进去的话,也许有道理在里面。——胡适 “人生有何意义?”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生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作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事?——胡适
在所有教育科目里,语文是最基础的必修科目,起到培养基础语言文字能力和熏陶国民人文精神的作用。语文一科民国时期称为“国文”,当时的国文教科书由民间自行编撰,由于百家争鸣、竞争激烈,出版者不得不精心编写,不少大学者也都加入到编写教科书的事业中来,所以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教科书版本。 《民国语文》收集民国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从中选出当下语文教材较少收入,但又影响深远、富有现实意义的经典文章,分为《公民》、《新知》、《文学》三个部分。《民国语文》所选文章绝大部分都是名家的典范传世作品,如胡适、鲁迅、孙中山、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梁实秋、林语堂、费孝通、任鸿隽、朱自清、张恨水等等,完美呈现了现代汉语之美。 如此大师云集、难得一见的国文盛宴之书,不仅是大中学生极佳的课外语文读物,对于大众读者来说,更是自我通识教育的典范读本,值得开卷细读。 近年来文化界兴起一股民国热,有心的读者亦可在书中鸟瞰“民国风范”,窥见民国文化思想的一个侧面。
本书是胡适对佛学研究的总集,收录了胡适一生所作的重要佛学著述。这些研究著述,以“怀疑”为前提,以“考证”为手段,推出了许多新鲜大胆的结论。著述的内容涉及佛教史特别是禅宗史的发展脉络,佛教典籍的真伪考证,高僧的生平等等。这些著述展现了胡适对于佛学的根本认知,是大众梳理佛教发展史的最佳入门读物。
版权归大星(上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胡适文存》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最重要的著作,在近代史上产生过广泛的影响。1927年散文家陈源推选新文学的十部杰作,《胡适文存》名列榜首。
此书集中体现了胡适先生的哲学思想、学术主张、文学理论、白话文思考,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探索,可以说涵盖了其一生的成就。
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影印出版的《胡适文存》以民国时期版本为底本,这个版本是胡适生前亲自编订的版本。
《胡适文存》的民国版本,在全国各大图书馆均无全本,即使是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也没有全套的“亚东版”版本,因而,影印出版这套书有巨大意义。
此套影印本书定价,低于一般影印版图书,平民化的价格,值得拥有!
影印出版的《胡适文存》以民国时期版本为底本,这个版本是胡适生前亲自编订的版本。总计12册,共17卷。其中,《胡适文存》(4册)以民国十年(1921年)12月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初版本为底本;《胡适文存二集》(4册)以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第六版为底本;《胡适文存三集》(4册)以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第二版为底本。
影印本以“原大、原版、原样、原封面”为原则,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原始版本的信息。为版本研究者、近现代史研究者,胡适学术研究提供了忠实的资料。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