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包容着科学。历史能够告诉我们医学从何而来。历史也能提醒我们不要堕入误区,历史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思索未来。
医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它与绘画、雕塑等多门艺术融为一体,展现了医学众多美的元素,还是医学人文的特殊体现方式。学习医学历史以及学科发展史,既是对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医学人文精神构建的一个有效途径。
《骨科简史》是一本关于很多人与物的故事,讲述了我们今天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例如螺钉、摆锯、骨刀、石膏、X线,乃至椎间盘手术、骨科清创术、关节镜、人工关节假体——都是从何而来的。
▶ 本书是一部骨科简史,也是一本医学人文佳作。
▶ 本书选取了骨科最核心的10余个骨科亚专业课题,采用通俗、轻松的语言,辅以大量的珍贵史料图片,对现代骨科这一浩大的综合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脉络进行了梳理,让读者了解到这一学科的发展历史,同时引发深刻的思考,从历史认识当下,从历史事件来思考临床骨科医疗行为中的技术与患者、学术与良知等重要话题。
▶ 作者葛亮博士,怀着对骨科专业的深情和职业感悟,实地到世界许多著名的大学和专业机构调研,查阅、收集了大量的文史资料。书中的许多文字信息和图片史料均为首次在我国出现,弥足珍贵,其出版将会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名家推荐
人间味是食知味,人间事终究是调鼎鼐、烹小鲜。《燕食记》里,时间流逝、人世翻新、众人熙来攘往,如梦华录、如上河图,这盛大人间中,舌上之味、耳边之声,最易消散,最难留住,也最具根性,最堪安居。——李敬泽
《燕食记》从岭南饮食风物着眼,写出大湾区世纪沧桑,较《北鸢》多了人间烟火气息,结构经营更为沉稳绵密。其间涉及多重掌故,在在可见作家的考证与想象功夫。出虚入实,叹为观止。——王德威
在葛亮笔下,岭南是深刻的,且多了一重历史维度,内寄深情;读他的新作《燕食记》,借饮食勾勒出百年粤港史,因真实又增一层深刻,令我这个香港人觉得熟悉亲切、又新鲜。 ——许鞍华
《燕食记》的好看与动人,在于以纯熟文字,如此贴切地勾勒出中国南方的袤袤历史版图。葛亮对食物的理解,更超越了我的想象。字里行间,如文火慢煮。落笔包容温暖,又深沉有力。时代在鼎鼐中更迭,既是日常盛宴,也是冷暖人间。——陈晓卿
----------------------------------------------
内容简介
岭南百年老字号同钦楼盛传将在年底结业。一帮老伙计力挽狂澜,盘下店面。同钦楼已退休的主厨荣贻生师傅,道出个中缘由……小说沿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见证辛亥革命以来,粤港经历的时代风云兴变。笔触深入近代岭南的聚散流徙,从商贾政客、革命志士、钟鼎之族、行会巨头等传奇人物到市井民生,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
《北鸢》起笔于民国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收束于上世纪中叶。将波诡云谲的民国动荡史寄予两个家族的命运沉浮,书写中国最为丰盛起伏的断代。人生一线,恰似风筝。命运漂浮无着,人亦应有自己的主心骨。政客、军阀、寓公、文人、商人、伶人,书中上百位经典民国人物,进退于沧桑。群落交织,浑然磅礴。文笙在大时代的风云中辗转历练,且行且进,最终尘埃落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来处,了解来处,才知道自己的去向。在故事的日常精微与家族兴颓里,藏着我们过去以及未来的影子。
【内容简介】
一桩伦常血案,
父与女,
从此踏上截然不同的命途……
南华大学教授连粤名,临近退休,身陷囹圄。为人,为夫,为父,世事阅尽,何以步向孤悬之路。人生苍茫,徐徐展开一幅跌宕的历史图卷。
案发经年,女儿连思睿深受社会舆情冲击,隐于尘烟,载浮载沉。在太嬷生前佛堂,遇到少年造像师段河。后者在澳门的传奇家世,如水月之镜,让她彷若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执念与放下、和解与告别,度人度己,余音幽长。
葛亮全新长篇小说,点染粤港百年风云,冷暖共跫,为迷惘的人们建筑心灵栖居的园林。
【编辑推荐】
1.鲁迅文学奖、《亚洲周刊》十大小说奖、“中国好书”等众多奖项获得者,2024“香港艺术家年奖”作家葛亮,继《北鸢》《燕食记》等大热作品之后,开启全新“南方图志”小说系列。
2.葛亮全新长篇小说,点染粤港百年风云,冷暖共跫,为迷惘的人们建筑心灵栖居的园林。
一人一生,需要历经无数次的坍塌与重建。一念放下。你我心底仍有一方园林,可停驻,可灵隐。
3.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执念与放下、和解与告别,构成了小说审美气韵浑然的交响。犹如《海边的曼彻斯特》的中国倒影版,亦和《燕食记》在气质上遥相呼应。
4.以当下真实社会事件切入,纵横粤港澳近现代史。将大叙事的雄浑气魄,与城市烟火日常的细致幽微结合一体,度人度己,余音幽长。
5.“十月文学奖”获奖作品,马伯庸、许鞍华等名家推荐。
6.品质装帧,值得珍藏。封面采用烫金等工艺,异形腰封设计,与画面结合呈现悠远朦胧的唯美观感。首发随书赠送“粤港主题”周边邮票卡。
《问米》甄选了近年来葛亮创作的7篇具有悬疑感的中短篇代表作。在悲悯的民间叙事中,是人生的风姿百态,也是命运的横强与无常。娓娓道来之下,总能看到些许平庸又熟悉的样子,他们面目模糊、泯然众人,却被巨大的秘密裹挟着,在下一秒堕入深渊。自认聪明的,以破釜沉舟的信念,步入迷障。更多的人则在观望,终于亦步亦趋。
他们是旅居越南的通灵师,是隔壁的奇怪邻居,是擦肩而过的路人,是我,也是你。
面前是一片浩浩汤汤,自时代的跌宕,自历史深处的幽暗,或自个人的痛快与无涯苍茫。彼岸处,刹那间似有一两点星火。不明亮,但足够暖。
这是《收获》文学杂志社编选的2020年度最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中篇榜单前10名,分别为蒋韵、邵丽、周嘉宁、叶兆言、葛亮、孙频、陈河、双雪涛、尹学芸、索南才让,短篇小说前10名,分别为艾伟、哲贵、田耳、邓一光、弋舟、张惠雯、徐则臣、王占黑、唐颖、宁肯,为列选“2020收获文学榜”的重要作品。这些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或关注社会现实,或聚焦人物心理嬗变,或着力小说形式探索,代表着2020年中国当代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水平和艺术高度,拓展、深化了中国文学的边界与疆域。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科学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包容着科学。历史能够告诉我们医学从何而来。历史也能提醒我们不要堕入误区,历史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思索未来。
医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它与绘画、雕塑等多门艺术融为一体,展现了医学众多美的元素,还是医学人文的特殊体现方式。学习医学历史以及学科发展史,既是对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医学人文精神构建的一个有效途径。
《骨科简史》是一本关于很多人与物的故事,讲述了我们今天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例如螺钉、摆锯、骨刀、石膏、X线,乃至椎间盘手术、骨科清创术、关节镜、人工关节假体——都是从何而来的。
▶ 本书是一部骨科简史,也是一本医学人文佳作。
▶ 本书选取了骨科最核心的10余个骨科亚专业课题,采用通俗、轻松的语言,辅以大量的珍贵史料图片,对现代骨科这一浩大的综合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脉络进行了梳理,让读者了解到这一学科的发展历史,同时引发深刻的思考,从历史认识当下,从历史事件来思考临床骨科医疗行为中的技术与患者、学术与良知等重要话题。
▶ 作者葛亮博士,怀着对骨科专业的深情和职业感悟,实地到世界许多著名的大学和专业机构调研,查阅、收集了大量的文史资料。书中的许多文字信息和图片史料均为首次在我国出现,弥足珍贵,其出版将会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