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编著的书籍

织巢(“华文世界天赐童心小说家”西西,耄耋之年重磅新作!长篇自传体小说《候鸟》姊妹篇。)

【内容简介】

时间永远只有一个方向

时间不回流

而渐渐地

有些候鸟

像时间

也不再飞回自己的旧巢了

《织巢》是西西自传体小说《候鸟》的姊妹篇。继《候鸟》之后,在《织巢》中西西的家族故事得到延续,小说讲述了一家人在香港陌生的新环境中艰辛坚韧、守望相助的生活。它也是一个爱情故事,不过是广义的。作者分别用“姐姐素素”“妹妹妍妍”的口吻叙述,并编织糅合进母亲1960年代书写的自传小说、来自内地二姨的家书,用四种不同的女性视角将两代亲人间的家族故事细腻讲述。漂泊各地的亲人于离散后各自生活,重新筑巢成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从这一普通市民家庭生活中,亦可看到香港历史的变迁。

【西西】《织巢》是《候鸟》的姊妹篇,也是一个爱情故事,不过是广义的。

这是个吵闹撕裂的年代,

大家说话时仿佛都要提高嗓门,声嘶力竭,

要证明关心社会,而如此这样的一套才能够改进社会。

我想,生活是否只容许一种模式?

我们又能否冷静下来,平实地说,耐心地听呢?

【编辑推荐】

☼莫言、余华、王安忆、梁文道推崇备至的香港作家——西西,耄耋之年重磅新作!

【莫言】西西是我的老朋友和老师,她对我的帮助很大。

【王安忆】西西是香港的说梦人。

【余华】她告诉你的似乎都是你所知道的,可听完以后你又觉得和你知道的不一样。这就是西西的写作方式。在西西那里,事实所展示的只是其存在而已,注视事实的目光才具价值可言。

【梁文道】曾经有一段日子,每有人问起,香港有文学吗?香港有了不起的小说家吗?我就说:“有,西西。”……西西是香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我认为她是作家中的作家。

【马世芳】她写战争、死亡、贫穷、老病,也带着一副柔软的心肠,和一双洞烛人世、然而始终好奇的眼。

【连明伟】有所取舍,故有所得失,唯有透过心的沉淀与安定,才能孕育温柔。这是作家西西在回溯生命历程之际,希望让人看见的,一种珍贵日常所获得的凭依感。

☼西西长篇自传体小说《候鸟》姊妹续篇。2018Openbook 年度好书

☼《织巢》是一本献给母亲的书,讲述了一家人在香港的生活。小说采用多视角叙事,并选用四种字体表达,虚实交错。

☼台湾知名平面设计艺术家黄子钦书装设计,作品多次获得金蝶奖等设计大奖。

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

独一无二的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指南,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的私人书单

打开这本无限之书,你可以停留在任何一页上。这是一册很个人的阅读笔记,如同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描述自己游历过的奇异城市一样,西西用比译文更流畅的语言重述了当代外国文学中打动人心的故事,向我们介绍她喜欢的略萨、卡尔维诺、马尔克斯、博尔赫斯、格拉斯、杜拉斯、卡彭铁尔、阿斯图里亚斯、鲁尔福、冯内古特……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写马可波罗对忽必烈描述自己游历过的奇异城市,就像这一个读者向另一个读者讲他喜欢的一本本书。一次,说到一座桥,这位旅行者不厌其详,反复叙说一块块石头。大汗显然有些不耐烦了,于是问:究竟哪一块才是支撑桥梁的石头?他答:桥梁并非由石块支撑,乃由桥拱。大汗又问:然则,为什么只讲述石头呢?马可波罗说:有石头就沒有桥拱了。

读者,也未必都是忽必烈,但这书陈述的,的确只是一块块石头;石头上面的什么,固然合该由其他读者自己去摸索,而更主要的,或许是我这个读者,根本就不能也不想去胡乱认定。本书的编排,就按石头小大为序,最后的一块最大(何况我本来就是巴尔加斯·略萨迷),不过,如今只呈露一小部分,更多的——就看像你们这样的一个个读者是否有兴趣再说。

——西西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