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社科•大学经典:江村经济》是从社区研究转入社会结构分析的一种尝试,对中国社会学而言,极具示范性和开创性。精选中外社会科学经典名著,尤其是具有学科元典意义的社科名著,或重译或重编,增加名师点评和插图,致力于为我国读者打造易读宜藏的经典精粹。
海报: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实地调查和考察总结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写下了诸多不朽篇章。本书推出的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和《皇权与绅权》四篇著作,可供社会学工作或教学、研究者参考。
《大家小书-乡土中国》作为一件反映解放前夕一些年轻人在知识领域里锰闯猛攻的标本,拿出来再看看,倒另有一番新的意义。至于《大家小书-乡土中国》内容所提出的论点,以我现有的水平来说,还是认为值得有人深入研究的,而且未始没有现实的意义。这本小册子和我所写的《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等调查报告性质不同。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
《中国士绅》的最初版本是费孝通先生发表于《美国社会学学刊》的长篇论文,题为《农民与士绅: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一种解释》,后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结合费先生的口述编撰出版了全本,成为英语世界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难以忽视的参考文献。本书论述了传统社会中士绅与文人、乡村与城市的关系,对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与运作机制作出了深刻论断,体现了作者对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危机以及转型时期可能的道路选择所作的深入思考。
《中国士绅》后半部分是周荣德先生早年在云南昆阳对费孝通先生所做的六篇关于乡村士绅的个案访谈。前半部分的理论思考与后半部分的人物访谈,二者相得益彰,互相印证。这次以完整的形式将《中国士绅》推荐给中文读者.并借以表达对逝去一代学者的追思和敬意。1953年,由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雷德斐尔德作序、其夫人玛格丽特编辑的《中国士绅》在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主要记录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学术成果的作品此后一直是英语世界有关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这一论域难以忽略的参考文献。
《民主•宪法•人权》是费孝通先生于六十多年前写的一本小册子,潘光旦先生称其称为“未经‘国定’的一册公民读本”。
这本介绍民主的普及之作,以唠家常、讲故事的方式介绍民主思想的内涵,谈论民主政治的基本认识。全书以民国时期社会和政治现象为背景依托,生动地阐述美、英、德、法等西方国家民主政体的发展和衍变,对照当时国内的现实和案例,从而使普通民众了解到民主国家的人民对于政治应有的最低限度的常识。在短短五六万字篇幅里,作者谈国家,谈历史,谈政府,谈人民,谈宪法约法,谈民法刑法,可谓面面俱到。民主、宪法和人权本是极为严肃、深奥、艰涩的话题,可是在费孝通先生笔下,却毫不晦涩死板,全篇以与友人的争辩、夫妻间“闺房私语”、保姆悲惨境遇,甚至给孩子讲故事等故事化、口语化、生活化的方式来呈现,使全书显得生动活泼,读来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别有风味,真真令人叫绝。
《远方,是生命的航程:费孝通域外随笔》体现了费孝通在游历西方各国的同时,用一个社会学家的目光注视和观察西方世界,记录了历史与现代、政治与经济、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为人们展示了“地球背面”万花筒般的世界。同时,他心系祖国,目光长远,将东西方社会进行了系统的对比与分析,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沉的家国情怀。本书主要收录了费孝通在留学期间和访外学术交流时写作的散文。这是一个社会学家眼中的,对域外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的描述。这是一本深度和温度并存的游记。
《民主•宪法•人权》是费孝通先生于六十多年前写的一本小册子,潘光旦先生称其称为“未经‘国定’的一册公民读本”。 这本介绍民主的普及之作,以唠家常、讲故事的方式介绍民主思想的内涵,谈论民主政治的基本认识。全书以民国时期社会和政治现象为背景依托,生动地阐述美、英、德、法等西方国家民主政体的发展和衍变,对照当时国内的现实和案例,从而使普通民众了解到民主国家的人民对于政治应有的最低限度的常识。在短短五六万字篇幅里,作者谈国家,谈历史,谈政府,谈人民,谈宪法约法,谈民法刑法,可谓面面俱到。民主、宪法和人权本是极为严肃、深奥、艰涩的话题,可是在费孝通先生笔下,却毫不晦涩死板,全篇以与友人的争辩、夫妻间“闺房私语”、保姆悲惨境遇,甚至给孩子讲故事等故事化、口语化、生活化的方式来呈现,使全书显得生动活泼,读来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别有风味,真真令人叫绝。 民国三十五(1946)年8月,该书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不到一年,就连续五次再版,之后六十多年,没有出版。此次为大陆第一次刊行简体字版。
费孝通经典作品集(套装共8种12册)
暂无简介
《当代社会人类学发展》是费孝通先生主编的,集结中国国内学者对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发展的思考。全书以费孝通先生对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本土化的期许开篇,中有各学者对亚欧美国家社会人类学发展的比较分析,最后亦有对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发展的讨论。
暂无详细内容介绍,四海清单 MKList.com
该书是费孝通老先生多年实地调查和考察总结中国传统农村社会模式后,深入分析了乡土社会与现代法律制度的天然隔阂以及传统礼治观念的社会影响等写出的经典。比起其他鸿篇巨著,该书最绝之处在于深度话题和深厚理论,能不用艰深的专业术语,只用极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如此,只要普通文化程度的读者,而不必深谙社会学和人类学,就可以理解费老对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深刻剖析。 本书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 费孝通(1910-2005),字彝江。祖籍江苏吴江。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务长。1949年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曾获美国马林诺夫斯基纪念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青黎奖章、美国大英百科全书奖、日本福冈市亚洲文化大奖、菲律宾“麦格赛”社会领袖奖等桨项。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拼朱《民族与社会》、《生育制卿》、《行行重行行》等。
SUMMARY: 这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专著,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因此,这本书将说明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未名社科•大学经典:江村经济》是从社区研究转入社会结构分析的一种尝试,对中国社会学而言,极具示范性和开创性。精选中外社会科学经典名著,尤其是具有学科元典意义的社科名著,或重译或重编,增加名师点评和插图,致力于为我国读者打造易读宜藏的经典精粹。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