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巅峰期突破之作
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通过写作这沉默的行动,赋予弱小者以尊严
挣扎求生时的一呼一吸是那么艰难,像来回摆动的秋千
🔷编辑推荐
◎ 赫塔·米勒,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罗马尼亚德语村庄,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者的处境,通过写作这种沉默的行动,赋予弱小者以尊严。
◎ 《呼吸秋千》出版于2009年,被誉为“一部气势磅礴、夺人心魄及令人谦恭的小说。”是作者创作巅峰期的突破之作。
◎ 一部受难者与幸存者的记录本与见证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十七岁的少年雷奥帕德·奥伯克被征调到劳动营,他将面临的是严寒、饥饿、屈辱、恐惧,还有一呼一吸间秋千般的喘息。
🔷内容简介
一九四五年,二战即将结束时,罗马尼亚一群说德语的人被征派到俄国劳动营,小说讲述了十七岁的雷奥帕德·奥伯克的这段经历。饥饿与恐惧渗透到了呼吸之中,每一次呼吸都像荡秋千一样带来眩晕与痛苦。
🔷媒体推荐
一部罕见而有力的作品,一则强烈而持久的诗篇……米勒将具体事物提炼,融入极富张力的语言,并将这些事物灼烫在读者的心内。
——《明镜周刊》
🔷名人推荐
说不出来的东西还是可以写下来。因为写作是一种沉默的行动,一种由脑至手的劳作。——赫塔·米勒
赫塔·米勒是不应该忽视的作家。她就像一把尺子,丈量着时代、语言和虚构,也丈量着读者和她自己。
——邱华栋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代表作
罗马尼亚三部曲第三部
一个普通女工在艰难时期逐渐崩溃的心路历程
“幸福的失败完美无缺地奔跑着,使我们屈服了。”
♝内容简介
一个制衣厂女工想要到一个出口服装能到达的美丽国家去,于是在出口衣服里塞进了通讯纸条,期待有外国男人来接应她。被人告发后,她连续三天被传讯。随后工厂里出现了第二批纸条,她因此被解雇。从此必须定期接受警察的传讯。
小说以某一次被传讯的日子开篇,“我”乘坐有轨电车去秘密警察那里接受审讯,一路上再次想起了不堪回首的过去:如何被人告发直至被解雇,失败的婚姻,身边的小人,亲密好友如何惨死,父亲如何背叛母亲……最后意识到唯一剩下的幸福——与爱人的平静生活也一直被监视、被打扰。
♝编辑推荐
赫塔·米勒,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生于罗马尼亚德语村庄,以诗的凝练、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者的处境,通过写作这种沉默的行动,赋予弱小者以尊严。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以高超的意识流写法,通过一段乘车路程,回溯了一个人十几年的人生经历,现实与回忆交错展开,顺叙、倒叙、插叙逐渐混合,表现出一个普通女工在艰难时期濒临崩溃的心理状态。
“我”越是想要追求幸福,幸福反而离“我”越来越远……
♝媒体推荐
在艺术指导的记忆和情节片段中,米勒展示了年轻叙述者的行动、思想和感觉是如何被即将到来的提问完全控制的。她的生活完全被恐惧所征服。
这部小说呈现出一种卡夫卡式的氛围,来自弥漫的威胁和无处不在的不安全感,但从未忽视罗马尼亚的现实。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
“她专注于诗歌的凝练与散文的直率,描绘了无依之地居民的生活景观。”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
但为了确保我们自身的存在,我们仍然需要这些物体,这些姿态,这些词语。毕竟,我们能去掌握越多的词语,我们就越自由。即使我们的口被封住,我们还能试着通过姿态甚至物体来坚持我们自己的权利。对审查者而言,它们更加难以解读,要花费不少时间才会引起他们的警觉。而通过引起警觉前的大量时间,它们把我们受到的羞辱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尊严。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是一部散文集,寓意丰富。作者运用“少数民族语言的独到性”,讲述了她在秘密警察的监督下,颠沛流离的灰暗生活。她在极权统治扭曲语言的现状下,选择以冷峻、超现实的诗性语言,表达对现实环境的不安全感。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成名作,被翻译成11种语言
如何离开无望的旧处境,在别处开始新生活?
以双重异乡人的身份书写流离失所的生活处境
🔶编辑推荐
◎ 《独腿旅行者》收录了《人是世上的大野鸡》与《独腿旅行者》两部小说,是作者的成名作,备受评论界称赞,目前已被翻译为11种语言出版。两位主人公在其祖国都是少数族裔,他们或尝试或已移居它国,但是过往经历留下的烙印,又使他们在新环境格格不入。
◎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书名来自罗马尼亚的一句俗语,讲述了温迪施一家努力获取出国许可的故事,为了得到护照,他贿赂村长、警察、神甫,甚至利用女儿。连缀的意象,疏离的语调,极度冷硬的叙事刻画出了难以言说的心理含蕴。
◎ 《独腿旅行者》讲述了刚到西德的孤独移民伊蕾娜,她徘徊在大学生弗兰茨、施特凡和书商托马斯三个男人之间。移居到新的国家,但心理上仍未脱离过去的惯常,伊蕾娜经历着政治与爱情的双重流浪。
🔶内容简介
《独腿旅行者》收录了两部小说,另一篇为《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讲述了温迪施一家经过多年等待,利用女儿阿玛莉,获得了出国的许可。
《独腿旅行的人》则讲述了伊蕾娜从东欧到西德的旅行经历,她漂泊异乡以及与男人的感情纠葛,她思念故乡,并且内心挣扎。
🔶媒体推荐
小说中的行动可能很少,但伊蕾娜的内心深处——在那儿政治确实变成了个人的意识——的意识得到了极富说服力的描写。
——《纽约时报书评》
🔶名人推荐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巅峰期突破之作
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通过写作这沉默的行动,赋予弱小者以尊严
挣扎求生时的一呼一吸是那么艰难,像来回摆动的秋千
🔷编辑推荐
◎ 赫塔·米勒,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罗马尼亚德语村庄,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者的处境,通过写作这种沉默的行动,赋予弱小者以尊严。
◎ 《呼吸秋千》出版于2009年,被誉为“一部气势磅礴、夺人心魄及令人谦恭的小说。”是作者创作巅峰期的突破之作。
◎ 一部受难者与幸存者的记录本与见证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十七岁的少年雷奥帕德·奥伯克被征调到劳动营,他将面临的是严寒、饥饿、屈辱、恐惧,还有一呼一吸间秋千般的喘息。
🔷内容简介
一九四五年,二战即将结束时,罗马尼亚一群说德语的人被征派到俄国劳动营,小说讲述了十七岁的雷奥帕德·奥伯克的这段经历。饥饿与恐惧渗透到了呼吸之中,每一次呼吸都像荡秋千一样带来眩晕与痛苦。
🔷媒体推荐
一部罕见而有力的作品,一则强烈而持久的诗篇……米勒将具体事物提炼,融入极富张力的语言,并将这些事物灼烫在读者的心内。
——《明镜周刊》
🔷名人推荐
说不出来的东西还是可以写下来。因为写作是一种沉默的行动,一种由脑至手的劳作。——赫塔·米勒
赫塔·米勒是不应该忽视的作家。她就像一把尺子,丈量着时代、语言和虚构,也丈量着读者和她自己。
——邱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