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写的确是一个发生于“危机时刻”,至少要部分地由“危机”来解释的故事,易堂故事在伦理方面,朋友、兄弟、师弟,以至夫妻,尤其朋友。光明俊伟的人格,任何时候都会令人神旺,至于某个人物的魅力,自然会销蚀在时间中。但它们毕竟以其短暂的存在照亮过他人,即 令细微如爝火,也是美丽的,易堂诸子孜孜于“求友”,以他人丰富自己的人生,作者经由学术“读人”,易堂诸子,已非漠不相关的异代人,他们由故纸中走出,径直走入了当下的世界。
所谓学术史研究,说简单点,不外“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通过评判高下、辨别良萎、叙述师承、剖析潮流,让后学了解一代学术发展的脉络与走向,鼓励和引导其尽快进入某一学术传统,免去许多暗中摸索的工夫——此乃学术史的基本功用。至于压在纸背的“补偏救弊”、“推陈出新”等良苦用心,反倒不必刻意强调。因为,当你努力体贴、描述和评判某一学术进程时,已有意无意地凸显了自家的文化理想及学术追求。
本书是作者起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关于“明清之际的士大夫”研究的继续,以明清时期的儒家之徒(以及儒学影响下的士人)的著述作为主要的材料来源,试图尽可能接近当时的士大夫状况。书中分析了明末清初士人的经世取向,以及士人在清初这一敏感时期所遭遇的伦理难题,阐述了士人在当时的常态与非常态的流动。作者所强调的是“明清易代”这一历史情境的特殊性,以及际此世变的人及其选择。
继《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话题”“人物”(明遗民),《续编》的“制度”“言论”“心态”,本书尝试经由被认为最重要的家庭关系——“父子”“夫妇”,进入明清之际士大夫更为日常的生活世界。本书讨论的,是明清之际士大夫经验中的家族、家庭,他们所面对的伦理关系,以及他们对有关经验、体验的表述。士大夫与“家庭”“家族”有关的言说与叙述,与他们的其他活动,以富于个性的方式联系着,为我们有关历史生活的想象,提供了丰富、感性的内容。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本书所写的确是一个发生于“危机时刻”,至少要部分地由“危机”来解释的故事,易堂故事在伦理方面,朋友、兄弟、师弟,以至夫妻,尤其朋友。光明俊伟的人格,任何时候都会令人神旺,至于某个人物的魅力,自然会销蚀在时间中。但它们毕竟以其短暂的存在照亮过他人,即 令细微如爝火,也是美丽的,易堂诸子孜孜于“求友”,以他人丰富自己的人生,作者经由学术“读人”,易堂诸子,已非漠不相关的异代人,他们由故纸中走出,径直走入了当下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