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龙"编著的书籍

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知名作家郭建龙2021年重磅新作!

一部中国视角下的两千年丝路兴衰史!

中西之间的地理通道如何塑造世界格局和文明走向?

从中国出发抵达世界,从历史着眼预见未来

两千多年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中国自成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和中华文明富有韧性的延续性。但自张骞凿空西域 开始,历朝历代都有层出不穷的使者、僧侣、商人怀着不同的使命和目的,从中国出发,或穿越西部高山戈壁,或远渡重洋,一路向西探索中土以外更广阔的世界,他们带回来的物质和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丝绸之路由此诞生。

这是一部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两千年的文明交流史,也是一部中国视角下的丝绸之路形成、兴盛、演变和衰弱的宏大历史。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史料挖掘,以生动通俗的文字,还原了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外交家、僧人、探险家等的传奇经历。西汉时期,张骞作为使者向西沟通大月氏和乌孙合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唐朝时期,玄奘远赴印度取经;进入宋朝,东南海上贸易贸易兴盛,瓷器、丝绸远销海外;明清时期,伴随着海禁政策的严格执行,丝绸之路逐渐衰弱。

丝绸之路不仅是历史上的征服之路、信仰之路、贸易之路和帝国之路,在当下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是决定着人类文明走向的未来之路。

【编辑推荐】

1.梳理中国人眼中的丝绸之路全史,展现中国在丝路历史上扮演的角色。

这是一部中国视角下的丝路兴衰史,完整梳理丝绸之路大舞台上与中国相关的征伐、贸易和文明交融。着重挖掘中国传世史料中的传奇故事,从中国出发,展现丝绸之路的形成、演变、兴盛和衰弱的宏大历史,以及中国在丝路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2. 人物故事和文明交融双重叙事线索勾勒丝绸之路大历史。

从穿越地理障碍的探险家、僧人和外交家的传奇故事切入,展现中西之间纵横交错的地理通道如何塑造历史上的世界格局,由表入里呈现丝绸之路上的地缘政治、信仰传播、商贸往来和文明碰撞。

3. 读懂丝绸之路的历史,预见未来的世界格局和文明走向

欧亚大陆的地理构造塑造了中西之间地理通道的路线和走向,一定意义上也决定这沿途国家的历史命运和文明底色。丝绸之路不仅是历史上的征服之路、信仰之路、贸易之路和帝国之路,在当下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是决定着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走向的未来之路。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作者重磅新作。

读懂了中央帝国的统治哲学,就把握了中 央帝国统治的思想根基。

葛剑雄,林达 ,余世存,张鸣,马勇,张广天,周濂,刘苏里,俞敏洪,李鸿谷,陈志武,骆玉明,李淼 ,郑培凯盛赞推荐。

本书以中国封建哲学为经,以现代政治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 至 晚清,划分神学谶纬期 、玄学自然期、三教开放期、经世致用期、道学封闭期、实学兴起期六个阶段,详细梳理中央帝国两千余年统治哲学的发展脉络,剖析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力图说明中国哲学的演化与封建帝国的统治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

中央帝国的哲学可以看作思想格式化与反格式化的历史,分为两个大的周期:第一个周期从西汉的儒教哲学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玄学的“反叛”、佛学的产生,直到隋唐三教并存、互相竞争才宣告结束;第二个周期从宋代一直持续到晚清,至今仍有影响,包括宋代道学体系的建立、理学的思想控制,明代心学的诞生及反思,清代实学的兴起及发展……

本书叙述的就是两大周期之中政府的格式化、民间的反抗,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演变以及每一个在哲学史上留下姓名的学者的贡献。

本书特点

1、《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的作者郭建龙重磅新作,“帝国密码三部曲”之二 。

以中国封建哲学为经,以现代政治理论为纬,梳理中央帝国两千余年统治哲学的发展脉络,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剖析中国哲学的现实意义,理解政治与哲学互动的奥秘。

2、读懂了中央帝国的统治哲学,就把握了中央帝国统治的思想根基 。

为何东汉党锢之祸成为汉代权力哲学的分水岭?

唐代的佛教如何成为继玄学之后帝国统治哲学的接续力量?

王安石对科举制的改造,如何影响到明清文化的僵化?

……

洞悉大一统政府的统治逻辑,探寻历代王朝的治理秘密 。

3、本书的核心观点:中央帝国的哲学可以看作是思想格式化与反格式化的历史

中国哲学并非枯燥无味的思想集合,而是在历史跌宕起伏进程中的曲折发展,其间也充满了斗争、合纵连横和妥协,其间经历神学谶纬期(两汉)→ 玄学自然期(三国、魏晋)→ 三教开放期(五代隋唐)→ 经世致用期(北宋)→ 道学封闭期(南宋、金元)→ 实学兴起期(明清)等阶段。

本书叙述的就是过程之中政府的格式化、民间的反抗,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演变以及每一个在哲学史上留下姓名的学者的贡献。

4、本书与传统的中国哲学史有两大区别:

⑴传统哲学史大都以春秋战国时代作为主要叙述点,而本书则从秦汉统一开始讲起,只叙述大一统时代到来之后的思想流变。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寻找中国哲学的现实意义,由于与现在都处于大一统时代,秦汉时期对现实的影响要比之前更加显而易见。

⑵传统哲学史以罗列每一派的具体观点为主。哲学家的许多观点都是类似的,读者也无法从中找到思想演化的轨迹。

本书则更加注重讲解中国哲学发展的来龙去脉,让读者可以看到中国哲学如何演化、为什么这么演化,理解政治与哲学互动的奥秘。

5、数十位学者、媒体人一致推荐

葛剑雄,林达,余世存,张鸣,马勇,张广天,周濂,刘苏里,俞敏洪,李鸿谷,陈志武,骆玉明,李淼 ,郑培凯 等数十位学者、媒体人盛赞 。

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

以技术化方式,读懂中央帝国两千余年军事战略的演化。读懂了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就读懂了中国何以过去,何以现在。

【内容简介】

本书将中国从秦朝到清末的两千多年历史划分为五个军事战略演化时代,从地理角度出发,详细分析每一次中国古代战争背后的军事逻辑,以及它对各朝代的兴衰和中 国历史的走向产生的影响。作者通过详尽而真实的叙述、珍贵而丰富的史料,让读者了解军事家们每一场战争的目的,最终理解历代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这是一本能看懂脉络的中国军事史,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讲故事,以故事带动知识,体现了很高的专业水平。作者历时多年实地考察,精心搜集各种资料,以此展现战争的逻辑,帮助人们理解战争这个宏大的主题,表达出“我们反对战争,但又必须了解战争,以免受人宰割”这一核心观点。

【编辑推荐】

1. 本书的一大创新:本书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五个军事战略演化时代

全书将中国从秦朝到清末的两千多年历史划分为五个军事战略演化时代:关中时代、分裂时代(长江时代)、失衡时代(第二次关中时代)、中原时代、(以蒙古和满洲少数民族为代表的)帝国时代,以时间顺序依次展开,叙述各个朝代的大战略。

2. 以地理因素为基础,讲述历次战争成败的原因

中国人分析战争时总会提到“天时、地利、人和”,但作者在本书中指出,真正能够进入战略的只有恒久不变的地理因素。作者有意避开了古代军事理论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将地理因素作为讨论战争逻辑的基础,揭示其决定战争发生和战争走向的重大影响力,并试图总结其中的普遍规律。

3. 继《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之后,本册为郭建龙“帝国密码三部曲”收官之作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畅销10万册,豆瓣评分8.5分,入选《新京报·书评周刊》“2017年中榜好书”、“2017中国最美书店周主题书单·12本人文好书推荐”、豆瓣“2017年度读书榜单”,马勇、梁小民等学者的“2017年书单”。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豆瓣评分8.7分,入选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8年度好书”、2018年10月“华文好书榜”。

本册书不仅延续了前两册的全局视角和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而且从一个新的角度切入,对前两册的观点和理论形成有力的补充,也能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感受,备受读者期待。

4. 多位学者、媒体人、企业家等一致推荐

葛剑雄/林达/马勇/骆玉明/刘苏里/余世存/俞敏洪/李鸿谷/陈志武/李淼/吴晓波 盛赞推荐

丝绸之路大历史

知名作家郭建龙2021年重磅新作!

一部中国视角下的两千年丝路兴衰史!

中西之间的地理通道如何塑造世界格局和文明走向?

从中国出发抵达世界,从历史着眼预见未来

两千多年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中国自成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和中华文明富有韧性的延续性。但自张骞凿空西域 开始,历朝历代都有层出不穷的使者、僧侣、商人怀着不同的使命和目的,从中国出发,或穿越西部高山戈壁,或远渡重洋,一路向西探索中土以外更广阔的世界,他们带回来的物质和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丝绸之路由此诞生。

这是一部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两千年的文明交流史,也是一部中国视角下的丝绸之路形成、兴盛、演变和衰弱的宏大历史。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史料挖掘,以生动通俗的文字,还原了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外交家、僧人、探险家等的传奇经历。西汉时期,张骞作为使者向西沟通大月氏和乌孙合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唐朝时期,玄奘远赴印度取经;进入宋朝,东南海上贸易贸易兴盛,瓷器、丝绸远销海外;明清时期,伴随着海禁政策的严格执行,丝绸之路逐渐衰弱。

丝绸之路不仅是历史上的征服之路、信仰之路、贸易之路和帝国之路,在当下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是决定着人类文明走向的未来之路。

【编辑推荐】

1.梳理中国人眼中的丝绸之路全史,展现中国在丝路历史上扮演的角色。

这是一部中国视角下的丝路兴衰史,完整梳理丝绸之路大舞台上与中国相关的征伐、贸易和文明交融。着重挖掘中国传世史料中的传奇故事,从中国出发,展现丝绸之路的形成、演变、兴盛和衰弱的宏大历史,以及中国在丝路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2. 人物故事和文明交融双重叙事线索勾勒丝绸之路大历史。

从穿越地理障碍的探险家、僧人和外交家的传奇故事切入,展现中西之间纵横交错的地理通道如何塑造历史上的世界格局,由表入里呈现丝绸之路上的地缘政治、信仰传播、商贸往来和文明碰撞。

3. 读懂丝绸之路的历史,预见未来的世界格局和文明走向

欧亚大陆的地理构造塑造了中西之间地理通道的路线和走向,一定意义上也决定这沿途国家的历史命运和文明底色。丝绸之路不仅是历史上的征服之路、信仰之路、贸易之路和帝国之路,在当下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是决定着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走向的未来之路。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东南亚,仿佛是一片与时间无关的土地,这里的一切,都带着热带独有的温暖。

这片充满着阳光、繁花与纯真微笑的土地上,处处流传着为爱甘愿牺牲的公主们的故事;世界第七大奇迹吴哥城里,依然伫立着高棉永恒的微笑;蒲甘平原的三千佛塔,对远方的旅人诉说着千年的风云变幻。这里的人们质朴而热情,他们心中的信仰荡涤着尘世间所有的罪恶。

文化行者郭建龙,历时四个多月踏遍中南半岛,在行走中探求东南亚五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变迁,拼凑起东南亚五国近千年的历史图景,在风景之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鲜且独特的东南亚。

我们总是谈论着欧美、日本,谈论着印度、巴西,甚至谈论朝鲜、韩国,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与我们毗邻而居、在历史上受中华文明影响甚深的邻居们——位于中南半岛的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和老挝。这些国家,处于印度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中间,它们继承印度的信仰和中国的文化理念,在这里,两个文明在此相遇了……《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作者(郭建龙)在2012年11月到2013年3月的四个多月时间,从国内出发,游览了中南半岛上的这五个国家,用一步步的脚印去丈量这片常为我们所遗忘的土地,并从文化、历史等多个视角去审视,描绘出一个多姿多彩的东南亚五国,这片土地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让你觉得新鲜。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