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年前,中國認為臺灣不過是孤懸海外的一顆丸泥;兩百年後,臺灣已穩處於中華帝國中的一省。臺灣也從不入版圖的粗鄙番境,轉變為列強覬覦的經濟要地。 本書從中國作家的殖民旅遊書寫、地誌圖像為中心,藉由對臺灣風土民情、自然景象,及原住民描寫的再現,如性別倒錯、種族論述、文化優劣等,探討這些文本如何在中華帝國對版圖擴張及族群差異的意識形態中扮演關鍵角色,同時由此解析清初的「帝國主義」及「殖民思維」。 作者並透過檢視非西方的帝國勢力及其殖民他者的政策,挑戰過去對「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既定觀念,勾勒出西方殖民論述與中國殖民論述之間的交會點。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三百五十年前,中國認為臺灣不過是孤懸海外的一顆丸泥;兩百年後,臺灣已穩處於中華帝國中的一省。臺灣也從不入版圖的粗鄙番境,轉變為列強覬覦的經濟要地。 本書從中國作家的殖民旅遊書寫、地誌圖像為中心,藉由對臺灣風土民情、自然景象,及原住民描寫的再現,如性別倒錯、種族論述、文化優劣等,探討這些文本如何在中華帝國對版圖擴張及族群差異的意識形態中扮演關鍵角色,同時由此解析清初的「帝國主義」及「殖民思維」。 作者並透過檢視非西方的帝國勢力及其殖民他者的政策,挑戰過去對「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既定觀念,勾勒出西方殖民論述與中國殖民論述之間的交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