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考古
陈胜前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2
ISBN:9787108059956 定价:39.00元
考古学探索什么?考古学科学吗?如何理解考古学的“人文转向“?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这些问题涉及考古学最基础的内容,还涉及我们的认识论,即我们如何 看过去,如何看过去遗留下来的物——考古材料。
《思考考古》即是写给有同样思考精神的人,是对考古学本身的进阶探索与反思。作者由日常生活和教学中遇见的问题得到启示,探讨了考古学的意义、考古学探索的对象、考古的作用、考古学理论、中国考古学的断裂与发展现状等热门问题。并以辽中京、大山前、白音长汗等耳熟能详的考古遗址作为案例,进一步阐释了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
学习考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3
ISBN:9787108059888 定价:34.00元
理想的考古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呢?也就是说我们判断的宗旨或原则是什么呢?我们绝大多数人与考古的关系都属于邂逅,在进入考古专业之前,一般来说,我们都对考古学没有什么了解,真正的热爱大多是后来培养的,有点类似于“先结婚,后恋爱”。此il-考古工作都是国家安排的,没有太多改行的问题。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国家不再包分配工作,于是有了个人选择这件事。当然,自由也是有代价的,个人通常获得的信息有限,个人感觉也不总是靠得住。尤其矛盾的是,与考古相关的工作基本都属于事业单位,国家在编制、经费、发展等方面有其规划与计划,而个人很少能了解到相关信息。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个人选择很难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就是社会作为国家与个人的中介发展起来,可以预计的是,未来的考古工作将更多元、更有弹性。理想的考古教育应该协调好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这样,学非所用、学非所爱的情况就会少得多。
考古学是随着近代科学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尽管其根源非常古老;随着近代殖民主义扩张,考古学进入古老的中国。对于中国考古学而言,广泛地学习,尤其是向发达的西方考古学学习,仍然必不日]少。与此同时,@i立il--个世纪的发展,中国考古学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基础,创新已经不再是不可奢望的概念。学习与创新应该是中国考古学的基本主题。学习属于循序渐进的逐步积累,创造则需要打破常规的大胆尝试。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具体在当前条件下,创新已经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间颢了。
农业起源与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并称考古学三大“起源”问题。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起源”事件。它引发的一连串变革,可与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世界产生的影响相媲美。它是欧洲考古学泰斗柴尔德眼中的“新石器革命”,也是这本书探讨的“史前的现代化”。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环境复杂,在不同地域生活的狩猎采集者各有其生存策略,不同地区农业起源的过程也完全不同。从狩猎采集到农业产生,发生了哪些转折性事件?为什么在有的地方农业呈燎原之势,而有的地方迟迟不肯出现农业的萌芽?本书介绍了关于农业起源问题的各种定义和理论方法,利用当今气象站资料模拟了史前狩猎采集者的生计策略,结合考古发现回答了中国农业起源过程中种种复杂的问题,为我们重现这一变革中的细节。
石器是史前考古,尤其是旧石器时代考古(简称旧石器考古)最主要、最常见的研究材料。石器本不能说话,它之所以能“说话”,是因为考古工作者的研究。让石器说话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研究石器,仅仅端详或凝视是不够的。我们从石器上所得的认识,都需要基于一定的理论、方法与材料进行推理,建立完整的行为逻辑链条。 本书通过对具体石器材料的研究,以点带面,一方面,把石器考古的理论、方法与材料结合起来,进而讨论史前人类社会的文化适应变迁,建立成功的范例;另一方面,试图以石器为视角,透视中国史前史。统合不同石器研究的是作者提炼出来的一套 “分层-关联的方法论”,研究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论是行之有效的。
石器是史前考古,尤其是旧石器时代考古(简称旧石器考古)最主要、最常见的研究材料。石器本不能说话,它之所以能“说话”,是因为考古工作者的研究。让石器说话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研究石器,仅仅端详或凝视是不够的。我们从石器上所得的认识,都需要基于一定的理论、方法与材料进行推理,建立完整的行为逻辑链条。 本书通过对具体石器材料的研究,以点带面,一方面,把石器考古的理论、方法与材料结合起来,进而讨论史前人类社会的文化适应变迁,建立成功的范例;另一方面,试图以石器为视角,透视中国史前史。统合不同石器研究的是作者提炼出来的一套“分层-关联的方法论”,研究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论是行之有效的。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思考考古
陈胜前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2
ISBN:9787108059956 定价:39.00元
考古学探索什么?考古学科学吗?如何理解考古学的“人文转向“?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这些问题涉及考古学最基础的内容,还涉及我们的认识论,即我们如何 看过去,如何看过去遗留下来的物——考古材料。
《思考考古》即是写给有同样思考精神的人,是对考古学本身的进阶探索与反思。作者由日常生活和教学中遇见的问题得到启示,探讨了考古学的意义、考古学探索的对象、考古的作用、考古学理论、中国考古学的断裂与发展现状等热门问题。并以辽中京、大山前、白音长汗等耳熟能详的考古遗址作为案例,进一步阐释了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