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彩的历史小说方式,
揭示成吉思汗崛起的原因、
后期黄金家族的草原帝国
◎ 作品看点
★ 消化珍贵史料,融合东西方文化——
陈舜臣为华裔日籍学者,语言学养丰富,能阅读印度语、波斯语、汉语、英语、日语等多国史料,他将精彩史实融入创作之中,也为这部小说提供一种更宏观的视野。
★ 万里行旅考证史实——
作者走遍蒙古、走过纸路(造纸术传到西方之踪迹),又走访中亚的塔拉兹、撒马尔罕与布哈拉等地,不畏跋涉之苦,万里取材。
★ 当历史遇见艺术,创作天平仍可取得平衡——
虽然是小说创作,本书遵循“无一事无来历,无一事无根据”的历史写作原则,连审订的历史学者都盛赞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蒙古史和元朝史”。
◎ 内容简介
成吉思汗一族,随着征服战争的发展,这一族人从蒙古草原走向了华夏北方,走向了中亚和欧洲。三次西征、四大汗国,再统中华,数次东征、南征,当时的蒙古帝国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帝国,成吉思汗一族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征服者”。描写与反映成吉思汗一族,其实就是在描写与研究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就是研究当时的世界史。这部作品也可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是海上丝路外,另一从草原通路的探讨,为读者打开新视野。
全书共分为“草原霸主”“征服中原”“沧海之路”“斜阳万里”四卷,起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南下伐金、蒙古的三次西征;其后经历窝阔台、贵由、蒙哥三任大汗统治时期,中间还夹有短暂的拖雷监国等时期;继而忽必烈完成中国历史上的大统一,蒙古贵族诸王之间爆发战争、忽必烈展开东征与南征,一直到元朝灭亡。
创作《成吉思汗》过程中,作者意外中风,右手失去活动能力,在医院中坚持用左手写作此书;出院后又遭遇7.2级神户大地震。“这些繁杂的事情交织在一起,想忘记都无法忘记的日子与这部作品紧密相连。”
◎ 名人推荐
【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者)】——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为蒙古大军入侵欧洲是亚洲散沙在盲目移动,这个游牧民族有缜密的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他们要比自己的对手精明得多。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先恐后为父亲效力,我没有这种好运。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五星上将)】——如果有关战争的记载都从历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战斗情况的详细记载,且被保存得很好,那么军人将仍然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那位令人诧异的领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历史上大多数指挥官的成功黯然失色。
【赫·乔·韦尔斯(英国史学家)】——蒙古人的征服故事确实是全部历史中最出色的故事之一。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在范围上不能和他们相比。在传播思想以及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上,他们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科菲·安南(联合国秘书长)】——我早就有个愿望,很想到具有悠久历史的成吉思汗家乡去看看。成吉思汗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庞大的蒙古大帝国。他所建立的政权和法律,至今对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仍然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十八史略》为宋末元初曾先之所撰,采撷正史、《资治通鉴》等史书,是简明地叙述中国历史的初学者启蒙书。至明代大为畅行,更东传日本,并且在日本产生了长久的、特殊的影响。
陈舜臣所著的《小说十八史略》,将从上古到宋灭亡之间的历史小说化。尽管与曾先之的著作无直接关联,但是在将历史用简明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大众读者这点上,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部作品首先在周刊连载,1977年出书,全六卷的销售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超出一百万册。之后,又改版为十二卷,也一再再版,直到2006年还有新的版本出版,成为在日本长销不衰的中国历史作品。
《陈舜臣十八史略:兴亡无常》为《陈舜臣十八史略》系列的第三本, 讲述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贯穿本书的主题是漫长乱世的兴亡无常。承接上一本情节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魏晋南北朝的乱世就此展开。作者笔下的人物,有与传统形象不同之的精彩之处。董卓除了残暴之外,也有幻术增兵的智谋和另立献帝的政治直觉;孔明政治才能高超,但是在蜀国国力疲弱的情形下,也只能用将自己神化的方式来凝聚蜀国的人心和战力;司马懿与孔明确实棋逢对手,但是其后期的示弱与谨慎是为了更好的隐藏和保全自己的野心;有着“统一天下以安万民”的理想和民族宽容心的苻坚却在淝水不可思议地溃败;对北魏的汉化倾尽全力的崔浩,可谓死于自己推行成功的汉化之下……乱世的人性、欲望、血腥、权谋,尽在本书兴亡无常之中。
《陈舜臣十八史略:文治时代》为《陈舜臣十八史略》系列的第五本,也是最后一本。讲述从五代十国到南宋灭亡这段历史。《文治时代》以宋朝内部政治斗争和对外与辽、金、西夏、蒙古诸国的冲突与联系为主线。宋太祖的文治主义和对士大夫奉行言论自由的国策有何影响?王安石变法内容为何,遭到反对终致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宋高宗眼中对以李纲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邦昌为代表的媾和派印象如何?秦桧对岳飞的构陷为什么能够得到高宗和朝廷文官的支持?成吉思汗凭借什么成为草原上的征服者?作者诸多独到的观点,尽在《文治时代》。
本书是一本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随笔合集。1979年,中央电视台和日本NHK电视台联合组成的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摄制组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采访摄制。该纪录片在中日两国播出后,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丝绸之路文化热潮。陈舜臣参加了此次摄制活动,并用文字记录下重走丝绸之路的奇妙见闻与瑰丽随想。
前半部分以丝绸之路相关文物为主轴,后半部分以沿途见闻为切入点,从古都西安到帕米尔高原,从汗血马到夜光杯,两千多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遗落在丝绸之路上的文物和逸闻趣事尽在其中。细腻稳健的笔致,娓娓道来的叙述,带领读者踏上跨越时空,纵横自在的历史之旅。
暂无简介
●巨变下的权力更迭与生死博弈
●视角独特×史料考证×文学演绎
●柏杨、司马辽太郎 高度推崇
●历史大师陈舜臣 呕心力作
-
【编辑推荐】
●史料硬核,全景式呈现明末清初的乱世风云!
作者用凝练的笔触,以郑成功的生活和仕途为线索,讲述了明末清初诸多历史事件及人物,既写大人物的传奇,也讲小人物的挣扎,展现了复杂的派系关系与明争暗斗,以及利益权衡之下的人性选择。
●叙事小说化,有趣又有料!
作者以深厚的历史为依托,用小说的方式表达,给读者以沉浸式体验,好看到停不下来!
●私家解析,深度还原郑成功的传奇一生,填补图书市场空白!
目前,市面上以郑成功为主要人物的图书相对短缺,而本书以独特的跨文化视角,深入发掘了郑成功从七岁归国到三十八岁收复台湾壮烈奇崛的一生,展现了他的才气、血性,塑造了一个真实、立体且复杂的英雄形象!
●作者硬核,比东野圭吾早30多年达成日本文学“三冠王”荣誉,一生几乎囊括了日本所有的文学大奖。受到柏杨、司马辽太郎等人的高度评价。他的作品多次在日本掀起读史狂潮,总销量超过2000万册。
为何唯有南明出现“二百里二帝”现象?
明将施琅降清只是基于利益的选择吗?
北伐初期势如破竹的郑家军为何以失败告终?
坚船利炮的荷兰人为何陷入守城战?
德川幕府是否曾借兵给郑氏一族?
本书以郑成功的生活和仕途为线索,全景式展现了一六四四年至一六六二年这十八年间,波谲云诡、形势激变的乱世风云,生动刻画了诸多历史人物,通过深入还原重大历史事件,探讨了南明时期复杂的派系关系与明争暗斗,以及利益权衡之下的人性选择。
《陈舜臣十八史略:易水悲歌》为《陈舜臣十八史略》系列的第一本,讲述从神话时代到秦朝末期这段时间内次第出场的历史人物和与他们有关的历史进程。作者擅于把握互相关联着的性格命运截然不同的人物之间的对比和冲突:管仲与鲍叔牙、伍子胥与范蠡、庞涓与孙膑、吴起与商鞅、苏秦与张仪、韩非与李斯、吕不韦与嬴政等等。这样的设置让作品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也让读者在品读中得到更多有益的经验。
《陈舜臣十八史略:皇皇盛世》为《陈舜臣十八史略》系列的第四本, 讲述从隋朝统一中国到唐朝灭亡的这一段历史。大唐帝国的宫廷权谋与政治角逐是《皇皇盛世》的主线。李世民的盖世将才和缜密权谋、长孙无忌的权力欲望和毒辣计谋、武则天的果敢杀伐和启用贤才、李隆基的威风凛凛和老年昏聩、杨国忠的嫉贤妒能和善于粉饰、安禄山的谄媚伪装和最终叛乱,大唐三百年兴衰治乱之重大事件,尽在《陈舜臣十八史略:皇皇盛世》之中。
《陈舜臣十八史略:大风起兮》为《陈舜臣十八史略》系列的第二本, 讲述大汉王朝从汉高祖百战创业到汉武帝黄金时代,之后国运日蹇,终至王莽篡汉;尔后刘秀剪灭群雄,建立东汉,在经历了“明章之治”后,幼帝、外戚、宦官成为主角,历史终于走到了合久必分的东汉末年。豪放大气的英雄主义是本书贯彻的主题。择主而事的智者张良、喊出非战之罪的霸王项羽,高唱大风起兮的刘邦,自诩将兵多多益善的韩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命途多舛的飞将军李广、死战降敌家国难回的李陵、投笔从戎的班超……这些人物都在本书中闪耀光芒。
本书又名《重见玉岭》,是日本推理大家陈舜臣代表作之一,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获奖作品。作品巧妙地在时空交错中演绎古今与中外三个追求爱情的故事,延续陈舜臣一贯的儒雅文风,呈现其推理写作的深厚功力。
菟原少女,日本古代佳人。两个青年为迎娶她而相互较量射艺,一人射中水鸟的头,一人射中尾巴,不知如何是好的她只好选择自尽。
朱少凤,南朝梁武帝时江南名媛。石能与包选两位青年才俊为能娶到她而比赛雕刻石佛,最后却在阴谋与爱情中双双毙命。
李映翔,抗战时期勇敢的少女。日本青年学者入江与抗战游击队队长卧龙投入了这场关乎国家、爱情的较量。究竟,芳心何归?结局,让人不胜意外和唏嘘。
作品古今交错,荡气回肠,令人低回辗转。
名家评价
事实上将爱情作为推理的题材,曾是推理小说史上的禁忌,而在这部作品中,恋爱、犯罪以及背景(时代与风景)浑然一体,爱情升华为神秘的罗曼史,芳香扑鼻——这种评价并不夸张。
——新保博久
其作品中经受政治变动及颠沛流离的人物形象颇具魅力,展现了不断变化的时代风貌。他的作品具有日本作家所没有的洒脱和奔放的风格。
——大佛次郎
一部小说之所以深刻,并非一定写尽了人世百态,也不一定是真实的故事,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才是人生的真谛。
以中国为背景来创作,陈舜臣是推理小说领域内无可代替的第一人。
——稻畑耕一郎
《敦煌之旅》内容简介:“敦煌”一词意味着瑰丽、博大、神秘,抑或是浪漫、悠远?旅日著名作家陈舜臣在20世纪70年代游历敦煌后,结合大量历史资料,辅以陈氏的想象与推理,为读者呈现一派原汁原味的敦煌风情。
当年众多日本青年读了此书,怀揣着对敦煌的向往,游历敦煌,引发了空前的“敦煌热”。四十年后再回味此书,可调是当下“敦煌热”的最佳读本之一。
柏杨、司马辽太郎高度推崇的陈舜臣实力考据代表作
日本学者研究鸦片战争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串联20多位重要人物、引用40余份奏折与书信等史料、辅以16幅罕见图片
全面复盘晚清后80年历史大观
关于鸦片的“弛禁论”与“严禁论”之争,谁是真正的主导?
因鸦片而外流的白银 一共有多少?
鸦片有毒,损害身心,为何众多贫苦百姓却甘之如饴?
明治维新竟是鸦片战争推动的?
★ 丰富史料,多角度还原鸦片战争的始末。
本书援引林则徐的奏折、日记、书信,以及档案史料,从时代背景、思想文化、贸易、战争等多维度讲述鸦片战争的发生发展,带读者了解教科书里没有写到的鸦片战争史。
★ 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好读又有料。
本书是陈舜臣特意写给日本读者了解鸦片战争史的专门读物,语言通俗,事实详尽,辅以16幅珍贵图片及大量表格,因此也成了日本学者研究鸦片战争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 作者硬核,一生几乎囊括了日本所有的文学大奖。
他的作品多次在日本掀起读史狂潮,达成日本文学“三冠王”荣誉的时间比东野圭吾还早30多年,受到柏杨、司马辽太郎等人的高度评价,总销量超过2000万册。
《鸦片战争:陈舜臣说晚清历史》是陈舜臣特意写给日本读者了解这一历史的通俗读物,而后成为日本学者研究鸦片战争史的重要参考书。本书以鸦片战争这个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为线索,从政治、经济、民生、文化等,全方位讲述了19世纪后半期中国与世界局势。一本书,带你读懂晚清之衰世,读懂鸦片战争之始末。
一个火球般炽热的女人,一段夷所思的跨国婚姻,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
时隔十三年,英日混血儿罗丝带着对日本的憧憬重返母亲国。不料刚到神户,住在隔壁的法国老妇人便惨遭杀害,而死者正是已故父母的旧相识。随着调查的深入,一连串被岁月湮没的杀人案逐渐浮出水面。间谍、勒索、暗杀、大火……所有的矛头都指向父亲,却无法解释眼前这桩惨案。凶手到底是谁?动机何在?与母亲的死又有何关联?当谜底揭晓的那一刻,生命是否依然能如孔雀开屏一般华丽炫耀眼?
魏王朝是仅相传五代、历经四十六年,随后禅位于晋的短命王朝。从汉到魏晋朝代更迭,“禅让”让谢幕的前朝皇帝依然在世,依次洗净铅华,静观一幕幕历史大戏“你方唱罢我登场”。
《曹操残梦》没有以蜀汉为正统来写,曹操不是篡逆者,司马懿只是为了明哲保身不得已而积聚力量。没有白脸的反派人物,推理与史料糅合在一起,把三国故事复原为彩色的神韵丰满的人物与场景,历史也就此流淌开来,进入这个色彩缤纷、波澜壮阔的时代。
时间湮灭的往往不是真相本身,
而是我们探求真相的内心。
◆温情版《白夜行》
◆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获奖作品
阔别故土十三年后,英日混血儿罗丝带着对日本的憧憬重返母亲的故国,想要探寻母亲死亡的真相。没想到,刚到神户,住在隔壁的法国老妇人便惨遭杀害,而这位老妇人正是罗丝已故父母的旧相识。
随着警方的介入,自己与中垣调查的深入,一连串扑朔迷离的案件渐渐浮出水面。间谍、勒索、暗杀、大火……所有的矛头竟都指向父亲,是谋杀还是意外?是爱情还是阴谋?而当真相真正揭晓的那一刻,生命是否依然能如同孔雀开屏那般绚烂夺目呢?
◆ 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获奖作品
陈舜臣是日本推理史上首位“三冠王”获得者(三冠指: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推理作家协会奖),之后获得“三冠王”称号的日本推理作家有桐野夏生、东野圭吾。这本《孔雀的遗书》正是陈舜臣拿下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的作品。
◆ 剖析人性,温情版《白夜行》
作者将人性与谋杀、真相与谎言完美结合,让人读后既痛心又暖心。
◆ 历史和推理相结合,开创推理新格局
陈舜臣作为学者型的作家,在写作艺术上有着卓然不群的风格,他文笔犀利、幽默,将历史题材结合推理手法进行创作,以多元文化为背景生动地描写了众生相。
Anthology containing: 作者简介 by 陈舜臣 陈舜臣“十八史略” by 陈舜臣 中国历史风云录 (陈舜臣作品) by 陈舜臣 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 by 陈舜臣 诸葛孔明 by 陈舜臣 世界帝国的往事:大元王朝与耶律楚材 by 陈舜臣 花叶死亡之日 by (日)陈舜臣 火之幻影 by (日)陈舜臣 玉岭的叹息:陈舜臣 by 陈舜臣 青玉狮子香炉 by 陈舜臣 孔雀祭 by [日] 陈舜臣 著 北京悠悠馆 by 陈舜臣 日本人与中国人 (陈舜臣作品) by 陈舜臣 美味方丈记 by 陈舜臣 & 蔡锦墩 茶事遍路 (陈舜臣作品) by 陈舜臣 西域余闻 by 陈舜臣 敦煌之旅 by 陈舜臣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以精彩的历史小说方式,
揭示成吉思汗崛起的原因、
后期黄金家族的草原帝国
◎ 作品看点
★ 消化珍贵史料,融合东西方文化——
陈舜臣为华裔日籍学者,语言学养丰富,能阅读印度语、波斯语、汉语、英语、日语等多国史料,他将精彩史实融入创作之中,也为这部小说提供一种更宏观的视野。
★ 万里行旅考证史实——
作者走遍蒙古、走过纸路(造纸术传到西方之踪迹),又走访中亚的塔拉兹、撒马尔罕与布哈拉等地,不畏跋涉之苦,万里取材。
★ 当历史遇见艺术,创作天平仍可取得平衡——
虽然是小说创作,本书遵循“无一事无来历,无一事无根据”的历史写作原则,连审订的历史学者都盛赞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蒙古史和元朝史”。
◎ 内容简介
成吉思汗一族,随着征服战争的发展,这一族人从蒙古草原走向了华夏北方,走向了中亚和欧洲。三次西征、四大汗国,再统中华,数次东征、南征,当时的蒙古帝国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帝国,成吉思汗一族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征服者”。描写与反映成吉思汗一族,其实就是在描写与研究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就是研究当时的世界史。这部作品也可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是海上丝路外,另一从草原通路的探讨,为读者打开新视野。
全书共分为“草原霸主”“征服中原”“沧海之路”“斜阳万里”四卷,起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南下伐金、蒙古的三次西征;其后经历窝阔台、贵由、蒙哥三任大汗统治时期,中间还夹有短暂的拖雷监国等时期;继而忽必烈完成中国历史上的大统一,蒙古贵族诸王之间爆发战争、忽必烈展开东征与南征,一直到元朝灭亡。
创作《成吉思汗》过程中,作者意外中风,右手失去活动能力,在医院中坚持用左手写作此书;出院后又遭遇7.2级神户大地震。“这些繁杂的事情交织在一起,想忘记都无法忘记的日子与这部作品紧密相连。”
◎ 名人推荐
【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者)】——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为蒙古大军入侵欧洲是亚洲散沙在盲目移动,这个游牧民族有缜密的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他们要比自己的对手精明得多。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先恐后为父亲效力,我没有这种好运。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五星上将)】——如果有关战争的记载都从历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战斗情况的详细记载,且被保存得很好,那么军人将仍然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那位令人诧异的领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历史上大多数指挥官的成功黯然失色。
【赫·乔·韦尔斯(英国史学家)】——蒙古人的征服故事确实是全部历史中最出色的故事之一。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在范围上不能和他们相比。在传播思想以及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上,他们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科菲·安南(联合国秘书长)】——我早就有个愿望,很想到具有悠久历史的成吉思汗家乡去看看。成吉思汗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庞大的蒙古大帝国。他所建立的政权和法律,至今对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仍然有非常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