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道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华元典之一,在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台湾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研究道家学说有年,在充分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完成了这部今注今译。本书依据王孝鱼校点的郭庆藩《庄子集释》本进行注译,每一篇先解题,而后是原文,注释和今译。陈鼓应先生在注释上下足了功夫,为表明今注有所根据,又附上前人的注解,即达到解释原句难懂的目的,又可把历代各家注《庄》的成绩列示出来。本书面向的读者既有专业人士,也有普通大众。本书1974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首次印刷,80年代中华书局曾引进出版,在内地产生了很大反响。后来台湾又出版了两次修订版。本版为再次修订的最新版。
《老庄新论》(修订版)由老子文集和庄子文集两大部分组成,贯穿了作者多年研治老庄学说的心得及见解,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有较大的参考价植。
本书以王弼通行本为底本,大量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并根据作者个人多年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篇首“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和开展”对老子哲学作了全面的介绍,显出作者的学术功力。“注释、今译与引述”构成本书的核心部分,以《老子》原有篇章为顺序,每章先引原文,再加注释,而后是今译,最后是引述。注释通俗易懂,今译文字优美,注释、引述学术容量大,因而,他既便于初学者,又可作为有志于老庄学说深入研究的指南。
《管子四篇诠释: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分成三个部分,第二部分《管子》四篇注译与诠释是《管子四篇诠释: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的中心部分。其余两个部分的文章和解释都是围绕着这四篇所做的思想阐发及材料补充。《管子》四篇《内业》、《白心》、《心术上下》是战国稷下黄老道家的代表作,《管子四篇诠释: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在于阐发稷下黄老派思想而编撰。作者陈鼓应系台湾著名哲学研究学者,书中力图保持古代道家思想精髓,通过作者的解析,读者从中品味到道家较为原始的思想蕴含。
第一部分 老子文集 一、老子其人其书 引言 老学先于孔学 ——先秦学术发展顺序倒置之检讨 老子与孑L子思想比较研究 论《老子》晚出说在考证方法上常见的谬误 ——兼论《列子》非伪书 墨子与《老子》思想上的联系 ——《老子》早出说新证 二、战国楚简《老子》及道家古佚书 引言 从郭店简本看《老子》尚仁及守中思想 郭店简本《老子》所呈现的重要哲学问题 ——由改写哲学史的观点谈起 楚简<太一生水>之宇宙生成论 ——兼论{性自命出>之尚情说 楚简<恒先>之宇宙演化论及异性复欲说 三、老子论述 引言 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 老子的有无、动静及体用观 老子与先秦道家各流派 第二部分 庄子文集 一、庄子内篇诠释 引言 <逍遥游>: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 <齐物论>:平等精神与破除自我中心的格局 <养生主>:精神生命的阐扬 <人间世>:知识分子的悲剧意识及其隔离的智慧 <德充符>:理想人物的审美心胸及宇宙精神 <大宗师>:“天人合一”的境界及“死生一如”观 <应帝王>:无治主义 二、庄子外篇解说 引言 <骈拇>:任情率性 <马蹄>:至德之世的憧憬 <肤箧>:窃国者侯 <在宥>:安情适性 <天地>:象罔得玄珠 <天道>:言外之意 <天运>:礼仪法度应时而变 <刻意>:精神四达并流 <缮性>:知恬交养 <秋水>:海河对话 <至乐>:鲁侯养鸟 <达生>:艺术心境 <山木>:审时处和 <田子方>:至美至乐 <知北游>:道不离物 三、庄子杂篇发微 引言 <庚桑楚>:“性者生之质” <徐无鬼>:流人思亲 <则阳>:“万物殊理道不私” <外物>:得意忘言 <寓言>:三言的意涵 <让王>:“道之真以治身” <盗跖>:“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之批判 <说剑>:匡诸侯、安四邻 <渔父>:“真者精诚之至” <列御寇>:“以必不必” <天下>:“内圣外王之道” 四、论说《庄子》 引言 庄子论道 ——兼论庄、老道论之异同 庄子认识系统的特色 庄子的悲剧意识和自由精神 关于庄子研究的几个观点 ——序刘笑敢博士《庄子哲学及其演变》 附录一 尼采哲学与庄子哲学的比较研究 附录二 先秦诸子引用《老子》重要概念举例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庄子》是道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华元典之一,在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台湾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研究道家学说有年,在充分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完成了这部今注今译。本书依据王孝鱼校点的郭庆藩《庄子集释》本进行注译,每一篇先解题,而后是原文,注释和今译。陈鼓应先生在注释上下足了功夫,为表明今注有所根据,又附上前人的注解,即达到解释原句难懂的目的,又可把历代各家注《庄》的成绩列示出来。本书面向的读者既有专业人士,也有普通大众。本书1974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首次印刷,80年代中华书局曾引进出版,在内地产生了很大反响。后来台湾又出版了两次修订版。本版为再次修订的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