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之后,狂想代理人高铭再度发力,历时数年,深入催眠、心理诊所,接触真实案例,获悉珍贵一手资料,探寻人心深处潜藏的秘密,直面现代人精神的困境与煎熬,写成“催眠师手记”系列,打造一部如美剧般精彩的心理推理纪实档案。
----------------------------------------------------------------------------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假象
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假象之中
没有任何真正创造,也没有过任何突破
我们就像执行程序的电脑
就好像电脑不会明白自己正在执行程序那样
唯一不同的是
我们非常坚定地相信
人类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因为,很少有人能明白真相 」
【分集梗概】
「人之所以会恐惧,也许正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什么都知道。 」——《夜惊魂》
「进入别人内心深处太久的话,自己也会迷失。」——《迷失》
「神恩如海,神威如狱。有些魔障,吃斋、诵经是破不了的。 」——《千手观音》
「在梦里,所有的怪物,都是我们自己。 」——《半面人》
「人的无限潜力来自哪里?训练?饮食?情绪?错,是记忆。人无法超越自己,因为在记忆里,人是完美的。 」——《完美记忆》
「在什么都没做之前,你不可能明白“体会”是件多重要的事。 」——《衣柜里的朋友》
「我们宁愿相信没有那么神的存在,但我们又无法违背心里的渴求模仿他。 」——《见证》
「其实,人类从未正式进入21世纪,时间,一直停留在1999年8月17日。 」——《时间线》
「杀人的欲望,真的能遗传吗? 」——《完美谋杀》
番外二篇 《关于梦和催眠》《潜意识与暗示》
「记忆当然可以瞬间千里,跨越时空,所以梦根本不需要时间流。」
「既然现实只是虚幻,梦才是真实的。 」
【人物小传】
催眠师(大学助教)
1月11日生,摩羯座,O型血,异性恋,生于北京。爱跑步,爱组装模型,爱国际象棋与玻璃器皿。厌恶太过明亮的环境,厌恶多汁的水果,厌恶狗叫、戒指、下雨天。喜欢黑、浅灰与灰白。
心理分析师(心理咨询师)
11月1日生,天蝎座,B血型,性取向、籍贯与出生地不详。爱钱,爱站在窗侧发呆(绝不站在窗前),爱半躺着看书,爱吃零食与金属器皿。厌恶看TV剧,厌恶榴莲,厌恶所有含酒精的饮料及无用的装饰摆设。喜欢纯白、银白与浅蓝。
【编辑推荐】
「“催眠师手记”系列以催眠师“我”为第一人称展开叙述,采取美国季播剧的形式,每季收录10余个故事,本书是催眠师手记系列的第一季。 」
「高铭的书有两本最好看,《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和《催眠师手记》,前者写的是“非正常人类的正常世界”,后者则是关于“正常人类的非正常精神空间”。两者的共同点是:都不是瞎编的。 」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中的精神病患作者曾亲自接触,而本书中的案例资料,则通过催眠师得到,因为催眠师与心理分析师有必要保护患者的隐私。也正因如此,本书给人的震撼更大,因为这些案例中的问题我们多少都有,甚至更严重。这很现实,所以更可怕。 」
「“催眠师手记”系列的初衷,是希望读者“把自己的内心摆在镜子前”,正视自己。我们就像个容器,能承受的压力是有定量的,超过定量会很危险,所以要学会减压,尝试交流与倾诉,千万不要忽略沟通。 」
「书中每一处空行,每一处不合逻辑的对话,每篇文章的排列顺序,悉数经过作者的精心编排,阅读时请不要忽略。 」
「观察这个世界,一只眼睛足够了,另一只,多用来看看自己。 」
催眠师,黑暗中的低语者——《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姊妹篇《催眠师手记》
你的内心深处是否有一个异世界?
它荒芜、阴郁、压抑、无边无际......
《催眠师手记》将带你走进未知的异世界
《催眠师手记》将带你走出阴郁的异世界
继《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之后,高铭再次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深入催眠诊所、心理诊所,获悉珍贵一手资料,化身心理福尔摩斯,探寻埋藏在人内心深处的秘密,打造国内第一部心理推理纪实档案。
催眠师,是我的职业 ,不管你怎么看,正如同你是商人,他是警察,站在拐角那边的人是司机一样,对我而言,这只是个职业。因此,我能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心灵——不被人知的贪婪、刻意压制的傲慢、自我鞭挞的谴责、痛苦不堪的梦魇、无法宣泄的狂暴……我的工作,就是挖掘出那些埋藏于内心深处的东西,并且用我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掉某些问题……仅此而已。
当你看到以上这些的时候,也许你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带着猎奇的心理庆幸自己还算心智健康,而我想说的是:真的就是那样吗?你确定?
不要告诉我你从未迷茫过,也许我们都未曾清醒。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完整版(五百万畅销纪念版)》内容简介:这本书,是一群误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也是一群入院治疗的疯子的故事。这本书,是作者高铭耗时4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等神秘机构,和数百名“非常态人类”直接接触后,以访谈形式记录了生活在社会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的所思所想。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在与精神病患对话的内容里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表现出精神病患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对生命提出的深刻观点,闻所未闻却又论证严谨。
作者:高铭,男,汉族,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北京,目前任职于某公司项目总监。曾一度沉迷于宗教、哲学、量子物理、心理学等学科,并对精神病患、心理障碍者、边缘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强烈好奇。2004-2008年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对“非正常人群”进行近距离访谈,并加工整理出《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一书。 出版时间:2016年 类型:小说|悬疑 内容简介: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作者以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 继《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之后,狂想代理人高铭再度发力,历时数年,深入催眠、心理诊所,接触真实案例,获悉珍贵一手资料,探寻人心深处潜藏的秘密,直面现代人精神的困境与煎熬,写成“催眠师手记”系列,打造一部如美剧般精彩的心理推理纪实档案。
----------------------------------------------------------------------------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假象
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假象之中
没有任何真正创造,也没有过任何突破
我们就像执行程序的电脑
就好像电脑不会明白自己正在执行程序那样
唯一不同的是
我们非常坚定地相信
人类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因为,很少有人能明白真相 」
----------------------------------------------------------------------------
【分集梗概】
「人之所以会恐惧,也许正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什么都知道。 」——《夜惊魂》
「进入别人内心深处太久的话,自己也会迷失。」——《迷失》
「神恩如海,神威如狱。有些魔障,吃斋、诵经是破不了的。 」——《千手观音》
「在梦里,所有的怪物,都是我们自己。 」——《半面人》
「人的无限潜力来自哪里?训练?饮食?情绪?错,是记忆。人无法超越自己,因为在记忆里,人是完美的。 」——《完美记忆》
「在什么都没做之前,你不可能明白“体会”是件多重要的事。 」——《衣柜里的朋友》
「我们宁愿相信没有那么神的存在,但我们又无法违背心里的渴求模仿他。 」——《见证》
「其实,人类从未正式进入21世纪,时间,一直停留在1999年8月17日。 」——《时间线》
「杀人的欲望,真的能遗传吗? 」——《完美谋杀》
番外二篇 《关于梦和催眠》《潜意识与暗示》
「记忆当然可以瞬间千里,跨越时空,所以梦根本不需要时间流。」
「既然现实只是虚幻,梦才是真实的。 」
----------------------------------------------------------------------------
【人物小传】
催眠师(大学助教)
1月11日生,摩羯座,O型血,异性恋,生于北京。爱跑步,爱组装模型,爱国际象棋与玻璃器皿。厌恶太过明亮的环境,厌恶多汁的水果,厌恶狗叫、戒指、下雨天。喜欢黑、浅灰与灰白。
心理分析师(心理咨询师)
11月1日生,天蝎座,B血型,性取向、籍贯与出生地不详。爱钱,爱站在窗侧发呆(绝不站在窗前),爱半躺着看书,爱吃零食与金属器皿。厌恶看TV剧,厌恶榴莲,厌恶所有含酒精的饮料及无用的装饰摆设。喜欢纯白、银白与浅蓝。
----------------------------------------------------------------------------
【编辑推荐】
「“催眠师手记”系列以催眠师“我”为第一人称展开叙述,采取美国季播剧的形式,每季收录10余个故事,本书是催眠师手记系列的第一季。 」
「高铭的书有两本最好看,《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和《催眠师手记》,前者写的是“非正常人类的正常世界”,后者则是关于“正常人类的非正常精神空间”。两者的共同点是:都不是瞎编的。 」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中的精神病患作者曾亲自接触,而本书中的案例资料,则通过催眠师得到,因为催眠师与心理分析师有必要保护患者的隐私。也正因如此,本书给人的震撼更大,因为这些案例中的问题我们多少都有,甚至更严重。这很现实,所以更可怕。 」
「“催眠师手记”系列的初衷,是希望读者“把自己的内心摆在镜子前”,正视自己。我们就像个容器,能承受的压力是有定量的,超过定量会很危险,所以要学会减压,尝试交流与倾诉,千万不要忽略沟通。 」
「书中每一处空行,每一处不合逻辑的对话,每篇文章的排列顺序,悉数经过作者的精心编排,阅读时请不要忽略。 」
「观察这个世界,一只眼睛足够了,另一只,多用来看看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