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最天才的著作之一,“哲学史”的开山之作和必读经典
★全新校对,重新排版,据贺麟先生手迹修订部分文字,收为“贺麟全集”最新四卷
★贺麟弟子、著名哲学教授张祥龙参与编辑修订工作
★重新收入苗力田选译黑格尔哲学史相关书信
《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最天才的著作之一。——恩格斯
只有通过黑格尔,哲 学史才第一次成为独立的科学。 ——文德尔班
《哲学史讲演录》是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的代表作之一,“哲学史”的开山之作,治哲学者必读之书。黑格尔一方面将哲学史纳入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框架中,把哲学史归结为理念回归自身的绝对精神阶段;另一方面把辩证法贯彻于哲学史研究,深刻地揭示了哲学史的发展规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贺麟、王太庆等先生将其译成中文出版,是贺麟先生译述黑格尔的重要成果。本次收入“贺麟全集”,全新校对,重新排版,据贺麟先生手迹修订部分文字,并解决商务版由于出版时间相隔较远而存在的体例不一等问题,更适合当下阅读。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的重要著作,首次出版于1835年。黑格尔在书中全面联系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建立了完整的唯心主义美学理论体系。本书提出美学研究的范围是美的艺术或艺术的美,美学实质上是“艺术哲学”,主张美是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必然的辩证统一,强调艺术是绝对观念在感觉经验上的体现,艺术的发展是精神克服物质局限性而达到“主观性”的过程。
本书讲述了美学的范围和地位、艺术美的概念,以及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方式等,反映了黑格尔的主要美学思想,是他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集西方美学理论之大成,把德国古典美学推向顶峰。
《逻辑学》(大逻辑)发表于1812-1816年,是黑格尔严格意义上的代表作,其重要性犹在《精神现象学》之上,在精微缜密和艰深晦涩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导论和入门之径,那么只有基本掌握了《逻辑学》,才真正能够窥探黑格尔哲学的堂奥。
《逻辑学》(大逻辑)在二十卷本中文版“黑格尔著作集”中的位置是第5、6卷。本书(第5卷)相当于该书上卷,内容为黑格尔临终前修订过的1832年版“存在论”。第6卷相当于该书下卷,内容为未经修订的1813年版“本质论”和1816年版“概念论”。
新译本《逻辑学》延续了译者翻译的《精神现象学》(2013)的风格,忠实准确,流畅通达,最大程度地还原了黑格尔的真实文风和思想面貌。
《法哲学》一书充分表现了黑格尔的“資产阶級与貴族阶級联合”专政的根本政治立場,也就表現他在德国当时“半封建半官僚的专制政治”的条件下,多少吸收了一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来“贊助中等阶級”,亦郎贊助当时德国新兴的、比較軟弱的資产阶級的傾向。这书的保守之处主要表現在黑格尔是以君主、貴族为这个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的主导方面。《法哲学》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大部门。
黑格尔的名著《小逻辑》是恩格斯推荐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读文本之一。《小逻辑》是黑格尔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的一部哲学著作。它论述的是由感性的反映物质世界,发展为由知性反映有中人性在关系中的宏观现实世界,最后发展到理性的辩证的上升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有限与无限得到统一的全体的绝对理念。
本卷研究用感性因素创造出作品中所形成的各门艺术体系,因为只有凭这最后的形象塑造,艺术作品才成为具体的,实在的,本身独立自足的个体。
发表于1801年的《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历来被视为黑格尔的重要作品。表面上看,这部作品梳理了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两位重要人物——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体系,并试图澄清两者的根本区别。但实际上,黑格尔通过比较这两位哲学家的思想,发展出自己的哲学观点,尤其是对绝对精神的理解。
在黑格尔看来,费希特的哲学过于侧重于主观性,而谢林的哲学虽然更注重自然与精神的统一,但他的尝试没有成功克服对立。因此黑格尔认为,真正的哲学应该超越这种主客观的对立,通过辩证法揭示出绝对精神在自然和人类历史中的自我展现和自我认识过程。也正是这一洞见,让本书成为黑格尔后来哲学体系的重要基石。
本书是黑格尔在德国海德堡等大学所做哲学演讲的基础教程,是黑格尔生前亲自整理出版的四部著作之一,德国哲学的经典著作,是全面阐发黑格尔哲学科学体系的纲要。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认为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而“绝对精神”的发展经历了逻辑、自然、精神这样三个阶段,因此其哲学就是对这三个发展阶段的描述。本书“统观哲学全范围”,包括了:1.逻辑,即自在而自为的理念的科学;2﹒自然哲学,即作为理念在它的他在中的科学;3﹒精神哲学,即从理念的他在中返回自身内的理念;并“依据一种方法对哲学提出一种新的论述”,创立起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辩证法。因此恩格斯说“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在黑格尔生前分别于1817、1827、1830年出了3版,由此也可见黑格尔本人对这部书的重视,但它在黑格尔去世后的身后命运却颇为曲折。黑格尔去世后,其学生、友人组成一个团体,编辑了一套黑格尔全集,其中的《黑格尔哲学科学全书纲要》乃取1830年版扩编为三本,即在原著上另加大量“附释”,这些“附释”来源于黑氏的一些手记和他的学生听课时所作的笔记,这一形式与处理方式为以后黑氏著作的编者一再仿效,产生了长久的影响,并带来困难和混乱,导致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认为黑氏的《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原本是由《小逻辑》、《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这样三本书组成,仿佛那些“附释”是黑格尔自己的文字,或至少是符合黑格尔自己的想法的。本书译者拨开笼罩在这部书上的重重迷雾,采用黑格尔1817、1827、1830年三个原版本,“在可能的范围内来表现黑格尔这本书原来的制式和原来的样子”,全面展现黑氏著作的原貌,通过三个不同的版本展示了黑格尔思想发展、演化的历程,加之译者本人是黑格尔哲学研究的耆宿,对黑格尔哲学理解深透,译笔谨严通达,使得本书成为中文世界黑格尔著作翻译的奇观,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除德语世界外所仅见,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黑格尔的《逻辑学》,通称《大逻辑》,以别于《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逻辑》,即通称的《小逻辑》。《逻辑学》分为“有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编。前两编合称为“客观逻辑”;第三编称为“主观逻辑”。
暂无详细内容介绍,四海清单 MKList.com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是一部重要的古典哲学著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奠基人都很重视此书。马克思很早就仔细读过黑格尔的“哲学史”,对这书作了很高的评价,并曾在“德意志思想体系”中多次加以引证,特别是引证了第三卷的内容。恩格斯在许多著作和通讯里也提到黑格尔的哲学史,特别在“自然辩证法”里,对黑格尔“哲学史”中论述希腊哲学部分,作了摘要和评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哲学史”所作的摘要和评述,提供了批判改造黑格尔哲学史观点的典范:吸收改造了其中的辩证法观点,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并驳斥了黑格尔对哲学史的唯心主义的解释。
本册为第三册。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最天才的著作之一,“哲学史”的开山之作和必读经典
★全新校对,重新排版,据贺麟先生手迹修订部分文字,收为“贺麟全集”最新四卷
★贺麟弟子、著名哲学教授张祥龙参与编辑修订工作
★重新收入苗力田选译黑格尔哲学史相关书信
《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最天才的著作之一。——恩格斯
只有通过黑格尔,哲 学史才第一次成为独立的科学。 ——文德尔班
《哲学史讲演录》是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的代表作之一,“哲学史”的开山之作,治哲学者必读之书。黑格尔一方面将哲学史纳入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框架中,把哲学史归结为理念回归自身的绝对精神阶段;另一方面把辩证法贯彻于哲学史研究,深刻地揭示了哲学史的发展规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贺麟、王太庆等先生将其译成中文出版,是贺麟先生译述黑格尔的重要成果。本次收入“贺麟全集”,全新校对,重新排版,据贺麟先生手迹修订部分文字,并解决商务版由于出版时间相隔较远而存在的体例不一等问题,更适合当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