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辛丰年音乐文集(套装共六册)

“辛丰年音乐文集”收录了辛丰年先生主要的六种音乐著作:《乐迷闲话》《如是我闻》《请赴音乐的盛宴》《音乐笔记》《处处有音乐》《乱谈琴》。此外,文集还收录了《中乐寻踪》的内容和《乐滴》的部分内容,分别编入《处处有音乐》和《请赴音乐的盛宴》。这些著作最初是由国内数家出版社出版的,此次为集中出版。

辛丰年的音乐文字曾经充当了整整一代中国古典乐迷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他的文字在专业的乐理、乐评以外还兼融这各种乐史中的名家轶事,无论你是在音乐的“门内”还是“门外”,他都将引领着你从历史中聆听音乐,在音乐中感悟文化,品味“读乐”的无穷乐趣。

~~~ ~~~

20世纪90年代末,辛丰年的音乐文字成为一代音乐爱好者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让整整一代古典乐迷饱尝古典音乐之妙,在整整一代人的心目中辛丰年的文字已经成为无法磨灭的经典。

辛丰年的文字老辣丰富,在专业的音乐点评以外,兼融各种乐史名家轶事,这使得他的文章无论是专业的音乐人还是普通的音乐爱好者都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是难得的古典乐启蒙文字。

~~~ ~~~

辛丰年的所有文字都充满着诚恳认真,不只是音乐的诚恳认真,更有对人生诚恳认真。读这样的书,觉得人生真是温暖。

——作家方方

我从小就读辛丰年先生的《乐迷闲话》《如是我闻》,真正是于我辈一生一世都有意义的好书。一花一世界,永铭在心。

——作家、学者宋明炜

一直是辛丰年先生的读者,没想到后来自己也成了音乐作者。

——古典音乐推广人田艺苗

老人家是一个传奇。爱乐者的骄傲。

——著名乐评人刘雪枫

我不认识辛先生,他自八十年代起在《读书》杂志漫谈古典音乐的《乐迷闲话》是影响了无数人的。

——原《三联周刊》主编朱伟

睹其文字,未闻乐声,即可想象音乐之美。

——诗人桑克

百年乐府:中国近现代歌词编年选(套装共4册)

《百年乐府》——中国近现代歌词编年选,是由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由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承办、编辑出版的中国音乐文学文史系列工程。这套书主要是收集、整理、研究辛亥革命以来百余年*有代表性、影响*、*普遍、*久远、*有特色的音乐作品,力求选出*有文学、史学价值的艺术佳作,为百年华人镌刻了时代的光辉印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贡献。

《百年乐府》是源于“汉乐府”的开示,在21世纪中国的时代大背景下再一次用音乐记录中华两岸三地及海外华人圈历史的一项重大系列工程。这是当代音乐人对我们这个国家百年沉浮所做的一次系统文化梳理,是面向整个民族从屈辱挣扎到觉醒抗争直至走向复兴的一次集体致敬。这项历时三年,近百人参与的项目以“集成”的形式进行梳理、分类、编撰,把百年的历史分为三个时间节点,以两大卷的形式,分为《百年乐府·歌词》、《百年乐府·歌曲》两个部分出版。

*卷(上下册)的时间跨度为晚清末年1902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段历经了清朝覆灭、民国诞生、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时期,所选歌曲涵盖了被称为中国近现代*首歌曲的《兵操》,西方音乐融入我国课堂教育的“学堂乐歌”,以上海为策源地的都市流行歌曲、电影歌曲、抗日救亡歌曲等。该卷所选的作品全部源自当时出版、唱片、电影等各种传播媒介出现过的歌曲,突出艺术价值与史学价值并重之特色,注重流传的广度和时间的跨度,以时代为自然顺序,选取在当时产生过较大社会影响,在艺术上具有较高价值,在某个艺术领域或题材涉猎方面具有开创先河意义的作品。考虑到历史的真实,对于不同历史环境、不同政治派别的作者只加以介绍生平,不作评介。

第二卷(上下册)作品选取的范围为1949年10月至1978年。这其中又分为两个大的时间节点,前半部分是1949年至196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十七年,后半部分是1966年至1978年“文革”结束及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这一历史时期的亲历者以及所选作品的创作者有很多都还健在,对于刚刚走过的历史有着独特而清晰的记忆。本着敬畏历史、尊重先辈的原则对作品进行了客观、慎重的选择,努力实现时代特征、艺术价值、流传广度、哲理意蕴并重的编选理念,为这一个时代画出轮廓。

第三卷(上下册)的时间跨度为1978年改革开放至2012年,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这是中国百年历史*华彩的时代,开放的中国不仅迎来了经济的高度增长,也迎来了艺术的空前繁荣,大量原创的音乐作品呈井喷的态势爆发,歌曲创作的变化之快前所未有。各种新流派、新理念、新探索的音乐风格伴随着新媒体的诞生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有些风行一时的歌曲很快地火起来之后又淡出人们的生活,有些歌曲的歌词在意境、哲理、情趣、情感等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却借助着音乐的感染力和歌手的感召力而流行,凡此种种,的确考验着编辑人员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判断力。

为了全面、清晰地展现中国百年歌曲发展的轮廓,还专门编撰了第四卷《百年乐府·台港澳卷》。该卷主要编选自1949年以后在台湾、香港地区具有代表意义的歌词。作品主要来源于以上地区出版发行的唱片、书籍以及演唱会、卡拉OK、电台、电视节目等媒介。该卷以歌词的文学性与音乐性结合的完美度为主要标准,坚持流行程度与艺术价值并重的原则,以期对香港、台湾地区独特的流行文化进行尽可能如实的概括。

百年乐府:中国近现代歌词编年选(套装版)

《百年乐府》——中国近现代歌词编年选,是由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由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承办、编辑出版的中国音乐文学文史系列工程。这套书主要是收集、整理、研究辛亥革命以来百余年*有代表性、影响*、*普遍、*久远、*有特色的音乐作品,力求选出*有文学、史学价值的艺术佳作,为百年华人镌刻了时代的光辉印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贡献。

《百年乐府》是源于“汉乐府”的开示,在21世纪中国的时代大背景下再一次用音乐记录中华两岸三地及海外华人圈历史的一项重大系列工程。这是当代音乐人对我们这个国家百年沉浮所做的一次系统文化梳理,是面向整个民族从屈辱挣扎到觉醒抗争直至走向复兴的一次集体致敬。这项历时三年,近百人参与的项目以“集成”的形式进行梳理、分类、编撰,把百年的历史分为三个时间节点,以两大卷的形式,分为《百年乐府·歌词》、《百年乐府·歌曲》两个部分出版。

*卷(上下册)的时间跨度为晚清末年1902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段历经了清朝覆灭、民国诞生、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时期,所选歌曲涵盖了被称为中国近现代*首歌曲的《兵操》,西方音乐融入我国课堂教育的“学堂乐歌”,以上海为策源地的都市流行歌曲、电影歌曲、抗日救亡歌曲等。该卷所选的作品全部源自当时出版、唱片、电影等各种传播媒介出现过的歌曲,突出艺术价值与史学价值并重之特色,注重流传的广度和时间的跨度,以时代为自然顺序,选取在当时产生过较大社会影响,在艺术上具有较高价值,在某个艺术领域或题材涉猎方面具有开创先河意义的作品。考虑到历史的真实,对于不同历史环境、不同政治派别的作者只加以介绍生平,不作评介。

第二卷(上下册)作品选取的范围为1949年10月至1978年。这其中又分为两个大的时间节点,前半部分是1949年至196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十七年,后半部分是1966年至1978年“文革”结束及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这一历史时期的亲历者以及所选作品的创作者有很多都还健在,对于刚刚走过的历史有着独特而清晰的记忆。本着敬畏历史、尊重先辈的原则对作品进行了客观、慎重的选择,努力实现时代特征、艺术价值、流传广度、哲理意蕴并重的编选理念,为这一个时代画出轮廓。

第三卷(上下册)的时间跨度为1978年改革开放至2012年,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这是中国百年历史*华彩的时代,开放的中国不仅迎来了经济的高度增长,也迎来了艺术的空前繁荣,大量原创的音乐作品呈井喷的态势爆发,歌曲创作的变化之快前所未有。各种新流派、新理念、新探索的音乐风格伴随着新媒体的诞生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有些风行一时的歌曲很快地火起来之后又淡出人们的生活,有些歌曲的歌词在意境、哲理、情趣、情感等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却借助着音乐的感染力和歌手的感召力而流行,凡此种种,的确考验着编辑人员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判断力。

为了全面、清晰地展现中国百年歌曲发展的轮廓,还专门编撰了第四卷《百年乐府·台港澳卷》。该卷主要编选自1949年以后在台湾、香港地区具有代表意义的歌词。作品主要来源于以上地区出版发行的唱片、书籍以及演唱会、卡拉OK、电台、电视节目等媒介。该卷以歌词的文学性与音乐性结合的完美度为主要标准,坚持流行程度与艺术价值并重的原则,以期对香港、台湾地区独特的流行文化进行尽可能如实的概括。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