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希特勒的传记,是一个关于国家和个人自我毁灭的故事,也是一个民族以及它的代言人自我设计灾难的过程,它的后果使得整个欧洲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本书把构成这一极端重要历史阶段的个人和非个人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从而找出希特勒如何将他的权力扩大到能够决定千百万人命运的程度的原因;找出希特勒和纳粹主义给德国、给世界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
【佳评如潮】
伊恩•克肖所著的《希特勒》必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有关希特勒生平传记中的经典……他意义非凡地改变了以往传记作家们对希特勒及其思想行为观察的视角。
—— 《纽约书评杂志》戈尔顿•A. 克雷格
汲取了德国人的创作成就后,该书作出了对希特勒最敏锐的评价。
——《华尔街日报》
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就……伊恩•克肖的《希特勒》凌驾于先前诸位传记作家的独到优势在于,自1945年以来,随着时光的流逝,使得我们可以这样考察希特勒:与其把他视为德国与历史的产物,不如将他看做一个隐约在当今以及今后可以预见历史时代的人物。
——《新政治》 理查德•果特
一部急需的、趣味盎然的,迄今为止最新的传记。
——《华盛顿邮报》
鸿篇巨著……它甚至具备了最高等级的学术水平,成就了一篇名副其实的绝妙散文。它确定了伊恩•克肖在相关题材方面最佳英语作家的声誉。
——(伦敦)《标准晚报》尼奥尔•费尔古森
文学领域一个罕见的成就……它的阅读节奏使人着迷。我们可能永远也不能完全理解希特勒,伊恩•克肖却给每一位试图解释希特勒的作家提供了如此众多的重要线索。
——《晨星电报》Ft.沃斯
伊恩•克肖为21世纪写下了这部希特勒传记。它冷静、有见地、确凿可信,论证卓尔不群……它将永驻传记体著作史上辉煌的位置。它奠定了自己作为标准性著作的地位,使未来的其他作家不能不依靠、引用它。
——理查德•伊万 剑桥大学现代史教授
伊恩•克肖将希特勒置于政治结构和社会力量之中,从而解释他由攫取权力以及1933年以后如何掌权的过程,最终奇迹般成功地描绘出一个令人全然可信的希特勒。
——《伦敦书评杂志》
更多的深层探索,更多的远见卓识,丰富的细节中显出更大的权威性……在这部令人惊叹的叙事体著作中贯穿着深邃的指导思想。
——《芝加哥论坛》 米尔顿•J. 罗森贝格
这本巨著没有奇怪的解释,没有心理分析。用新挖掘的史实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第三帝国的认识!此书被誉为“对希特勒现象的最终解释”,“所有已问世的关于这位德国大独裁者的传记中最令人信服的一本”。此书刚一问世就被《纽约时报》作为编辑推荐书强力推荐!
这一恢弘巨著向人们说明了这样一个史实:希特勒是怎样赢得德国“人心”,怎样获取并行使其绝对权力的。为什么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竟会听命于一种高度个人化的统治,而这种统治竟赢得数百万计的人们的欢呼。人们因为一个人的意志而不能自拔,而此人正带领他们沿着毁灭的道路准确无误地走下去。一个现代国家的公民如何变成种族灭绝的同谋者,并导致前所未有的、举国上下发动的大规模屠杀。整个大陆遭受破败,他们的国家也终为颠覆。
作者指出,德国人民造就了希特勒狂妄的个性。德国人民进行了历史命运中的一次最大的赌博,而赌博的目的——对欧洲大陆的完全支配,是驱使他们铤而走险的诱因,他们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站在今天,重读历史,此次赌博本身就意味着自我的毁灭。
伊恩•克肖所著的《希特勒》(下卷)所涵盖的时期从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直到1945年。伊恩•克肖描绘出一个政局如此混乱失序的纳粹国家。作为一个极其可怖的领导者,在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年代中,即1938年前后,希特勒的言论已具备了与法律相同的效力,德国的官僚机构实被粉碎。从1936年开始,希特勒开始笃信自己的造势成就。认定自己确属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军事和政治天才。在没有理性的约束下,他无情地将德国引向毁灭。其中令人感兴趣的是,1939年之前,在德国民众对纳粹党的认可程度已开始下跌时,希特勒却依旧维持着很高的声望。伊恩•克肖的两卷本远比阿兰•巴罗克所著《希特勒》这样的大路货高超,它很可能成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有关希特勒的标准信息录。
——《图书馆日报》
这是一部经典性著作。如果世间存在这样一部著作,它既能令人信服地解释希特勒的诸多成就及如何顺理成章地掌权,又能合乎逻辑地阐明它最终必然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这本书便做到了。
——《泰晤士报》霍华德
……出类拔萃的传记……伊恩•克肖才华横溢的叙述造就了这本深沉压抑的著作,这不仅因为它告诉了我们希特勒的内心世界,也在于它告诉了我们那些追随希特勒的德国民众。
——《纽约时报书评》 扬•布鲁马
暂无简介
本套书不再像传统语法书那样,以词法和句法两条主线对英语语法进行“大而全”的包罗万象的规则罗列。本套书注重实用,循序渐进,科学地分为三级。具体思维体系安排如下:
初级:以动词和名词作为两大主线,介绍英文主要词类的正确使用,让读者能熟练构造简单句,以及对各种主要词类能够运用自如。
中级:以动词和从句作为两大主线,重点是让读者熟练构造复合句,能够分析和读懂复杂的句子,并进而使读者下笔时不再是通篇的简单句,而是开始能较灵活地把握句子的构造。
高级:以动词和从句作为两大主线,重点是让读者更深入地比较各种复合句的特点,并掌握复合句与简单句之间的转化。教会读者征服复杂难句,简化复杂从句,做到使句子反璞归真。
新角度:
笔者一直力图从全新的角度对传统的语法规则进行阐述,目的是为了使复杂规则易学易用。比如,对于“名词从句”,笔者表述思路是:名词从句本质即是把句子当作名词来用。名词在句中可充当四种成分。主语、宾语、表语和同位语,因此,我们同样可用一个完整句子来充当另一句子的四种成分,于是便有了主语从句、宾语从语、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这四种名词从句。问题关键是:我们可用三种句子(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来分别充当这四种成分。于是,把传统的介绍繁杂的连词用法转化为三种句子充当四种成分即构成名词从句。
新例句:
规则毕竟是为语言服务的,精炼、明晰的规则披上美丽的语言外衣,使语法学习不再是烦燥乏味的死记硬背,而是妙趣横生、驾轻就熟的语言实践。因此,笔者在例句的选择上真可谓煞费苦心,注重幽默性、知识性、思想性,使读者在欣赏语言之美的同时掌握语言表达规则。
本套书的出版背后凝结了众多人的辛勤劳动。在此,特别感谢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俞敏洪总裁、王强董事长,新东方图书事业部包凡一主任在此书的出版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世界知识出版社王文成主任,责任编辑刘砦、张雅坤在本书的策划、编辑和版式上提出的宝贵建议及付出的辛勤劳动。
本书是笔者在语法领域内研究的初步成果,水平有限,疏漏错误在所难免。读者永远是最终的裁判。我真诚地希望,读者朋友在阅读过程中若有疑问,或者对此书有任何建议,能够及时与我联系,我的电子信箱:zhangmansheng@hotmail.com
感谢您选读此书!
张满胜
2002年3月
1990年,中东火药库被引爆,战争硝烟弥漫海湾,并迅尔演变为20世纪仅次于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湾战争。远离“冷兵器”的现代战争,少了荡气回肠万人冲杀的壮烈,多了瞬间殒命变幻莫测的神秘,禁飞、戒严、封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文明”战争造就的是人间地狱——精神肉体双重折磨中的无可逃遁……
这是一本用身躯和生命谱就的一个人的战争史实,他的诗一般的文字十几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阅读的激情在全国大小校园里随着青春荡漾——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经典。
《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首次非常明确地提出:大战略不仅适用于战时,也适用于平时,只要一国有其根本的政法目标,就应当有为之服务的大战略,就大战略而言特别重要的是,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都须争取实现目的与手段之间深思熟虑的平衡。保罗·肯尼迪本书撰写的纲领性的每章尤其具有理论重要性。耶鲁大学历史学讲座教授保罗·肯尼迪可被称为近20余年来最享盛名的国际关系史和战略史学家。他脱颖于富有历史/哲理思考传统的英国国际关系和战略学界,以《大国的兴衰》等著作显著地丰富了对现代国际关系与国家对外战略的微观探究和宏观认知,体现了对战略与其多方面环境的深刻理解,并且以出从的总体展示能力和恢宏文才,打动了从国务活动家到一般学人的甚至普通公众在内的无数读者。主编1991年《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构成他的杰出成就之一,因为本书近乎里程碑式地代表了大战略理论思想在当代的首要关键性发展。
天下闻名的剑神郭敖,长剑笑傲天下,忽然接到了一封财神帖,他立即放下手头所有的事,赶赴千里之外。侠心医术的医神李清愁,于苗疆中九死一生,财神帖来,他毅然远去。大漠追杀,龙卷飘摇,捕神铁恨,手接财神帖,立刻远引。谁能播弄江湖风云,翻云覆雨擒龙手? 秘魔之影横现江湖,少林危!武当危!天下大厦将倾!英雄事,儿女情,秋雨杯酒,问天下苍生。 也只能武林客栈,暂洗风尘。
《雅思写作官方题库范文大全》包括了目前雅思写作官方题库的全部题目(包括Task 2和Task 1),每个题目都给出了高分范文。雅思写作考试,就是从该题库里出题。所以,这些题目,在大家实际考试时,都有可能遇到。同学们熟悉这些题目和范文,是保证雅思写作获得好成绩的关键。
淳朴的农村女孩彩麻(心地单纯善良,为他人着想,天真中有种成熟的责任感)在父亲去世后来到了住在城市里的妈妈的身边。妈妈已于多年前和父亲离婚,同时带走了彩麻的妹妹忆美(男孩子气,讨厌曲折的东西,业余爱踢足球)。
现在妈妈在城市里已经另外组织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还生了一个和她同父异母的弟弟。彩麻来到新家以后,一方面接到了初恋男友戴寒(一个谨慎的人,很宠现任女友)已经和自己的好友芷希(一个自私得令人可怕的女人,对朋友歹毒,毫不留情,爱耍手段)走到一起的打击,另一方面又感觉到自己在新家里并不是那么受欢迎,尤其受到小弟弟竹浩(搞怪的小鬼,很有个性)的排斥。但是坚强的彩麻并没有就此气馁,她以笑容面对众人,乐观地面对人生。一次机缘巧合,她认识了让她又怕又恨的妹妹的同班同学君野(超级鼓手,学校的偶像明星,自大却不乏体贴,打架好手),君野是学校众多女生心仪的对象,谁知在一番乱七八糟,糊里糊涂的接触中,这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家伙居然爱上了这个一直被他称为“阿乡”的女孩,真不知该说是彩麻运气还是丧气。
彩麻为了挽救初恋男友和自己好朋友的感情,不得已答应成为君野的女朋友,谁知最后竟也慢慢喜欢上了他。同时她的生命中又出现了一个奇怪男孩英奇(心底泪迹斑驳,却永远微笑面对彩麻,私生子的身份让他倍受磨难,不过在受女孩子欢迎和打架方面却极有建树),一个笑容满面有着奇怪手机铃声的帅男孩,可是却屡屡在打架中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让人心痛不已。这个奇怪男孩和彩麻之间似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暧昧不已的关系弄得君野紧张生气,结果却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英奇是彩麻同父异母的兄弟。英奇因为一次车祸陷入生命垂危之中,又发现他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小命几乎不保,究竟他会如何呢,我们拭目以待剧情的发展。
艾尔温.隆美尔,1891年11月15日出生于德国一普通的中学校长之家。1910年从军,两年后获中尉军衔。一战时随部队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在长达4年之久的厮杀中,作为下级军官的隆美尔作战悍勇、果敢机智,在战火中显露出了锋芒,获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勋奖章。一战结束后,他担任过步兵营长和陆军学院教官。1936年9月,他被任命为希特勒警卫部队指挥官。1937年,隆美尔出版了《步兵攻击》一书,记述他个人在一战中的战斗经历,书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强调了发扬火力的重要性。1938年,隆美尔升任元首大本营司令官,并获少将军衔。 1940年2月,他被任命为第7装甲师师长。在法国战役中,他率领第7装甲师该师横穿法国,直抵瑟堡,其攻击速度之快,挺进距离之远,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 1941年1月,当意大利在北非的基业即将崩溃时,希特勒挑选隆美尔担任德国非洲军中将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内就扭转了北非战局,占领了除托卜鲁克外的整个昔兰尼加地区,在沙漠上扬起了隆美尔式的旋风。6月15日,英军对他发起代号为“战斧”行动的大规模进攻。隆美尔在机动作战中挫败了英军的锋芒,取得了胜利。此役后,隆美尔被希特勒晋升为上将。11月18日,丘吉尔向非洲增派了更多的部队,重新发起代号为“十字军远征”的进攻。在反击作战取得初步胜利后,隆美尔亲率非洲军主力越过利埃边境向东挺进,企图切断英军的退路。隆美尔的这一着棋引起了英军的恐慌,第8集团军司令坎宁汉准备下令全线撤退,但在英中东军司令奥金莱克干预下,英军继续进攻。隆美尔后方吃紧,燃料又缺乏,不得不后撤。1942年1月,隆美尔有组织地将部队撤至卜雷加港。在得到补充后,隆美尔再度发起了进攻,并迅速突破了英军防御,占领了托卜鲁克,征服了昔兰尼加。1942年6月22日,隆美尔被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达到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顶点。这一年,隆美尔年仅51岁。 接着,隆美尔挥军乘胜追击,不到10天,前进500多公里,直抵埃及境内的阿拉曼。然而隆美尔部队过长的战线增加了供给困难,他的疲劳至极的部队也失去了攻势,不得不暂停进攻。而英国人则加强了其在北非的兵力,大量的美国新式重型坦克也源源而来,从而使中东英军的面貌换然一新。与此同时,隆美尔自昔兰尼加会战大胜以来几乎没得到什么补充。1942年10月23日,英第8集团军新司令官蒙哥马利向窿美尔发起代号为“轻步”的进攻。隆美尔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不利形势。他弹药缺乏,坦克和车辆所剩的燃油也不多了。如果他的部队坚守在原地,一但英军突破防线,就会形成包围态势,德军必将彻底覆灭。因此,隆美尔不顾希特勒的死守命令,断然下令撤退。此时的隆美尔手中既无预备队,又缺乏燃料。然而,蒙哥马利没能及时察觉隆美尔的撤退行动,察觉后又用兵过于谨慎,没有抓住最有利的追击时机,使隆美尔的溃退之军摆脱了被全歼的恶运。11月9日,隆美尔终于带着德非洲军的部分部队撤出埃及,退回到利比和亚境内。 1943年11月,隆美尔出任B集团群军司令并奉命加强“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他一再强调“必须在海岸击败敌人”的论点。在隆美尔的推动下,“大西洋壁垒”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已全貌改观。在他认为可能登陆的任一滩头,架起了粗糙的登陆障碍物,另外在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埋设了500万枚地雷。在空旷地立尖杵使滑翔机无法着陆。尽管“大西洋壁垒”工事做得多完善,敌军仍可能夹带强势兵力与物资抢滩登陆,因此隆美尔主张把装甲部队部署于海岸不远处。以免盟军的空中力量切断预备队与战场的联系。但以西线统帅伦斯德为首的多数高级军官,认为把装甲部队分散来防御海岸,不但无法做强大反击,也失去了机动性,所以计划将装甲师做纵深部署,待判定敌军主攻位置后再展开攻击。由于双方争论不休,希特勒做了一个致命性的折衷决定,将装甲师分散于海岸,但仍距海岸有一段距离,却造成了战略战术装甲预备队不足现象。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隆美尔指挥B集团群军司拼命抗击,由于德军装甲预备队不能及时赶到战场,盟军又有强大的空中和海上舰炮的火力支援,隆美尔原来准备在盟军登陆之初将其赶入大海的计划破产了。隆美尔的汽车也遭到盟军飞机的攻击,他多处负伤仍奇迹般地活了下来。1944年10月14日,正在养伤的隆美尔因被指控参与了7月20日谋杀希特勒的事件而服毒自杀。 隆美尔一生短暂,只活了52岁,而他又在军中度过了34年之久。他惊人的军事素质使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他把德国军事学说的进攻精神融于自己的军事指挥之中,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敢于力排众议,果断发起近攻。在战斗中他总是冲杀在最前面,因而能控制瞬息万变的战场。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他像一支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欺敌时,又像一支狡猾的狐狸。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撕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性,不仅关乎物质文明,更关乎精神文明。可以购买性,却购买不了亲密;可以购买迎合,却购买不了爱意,可以购买快感,却购买不了美好。性,不仅关乎生理属性,更关乎社会属性。美好的性带给我们的,显然不仅是生理的愉悦,更是一种归属感,一种亲密感,一种精神慰藉,一种于这个世界的美好的恋爱。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这是一部希特勒的传记,是一个关于国家和个人自我毁灭的故事,也是一个民族以及它的代言人自我设计灾难的过程,它的后果使得整个欧洲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本书把构成这一极端重要历史阶段的个人和非个人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从而找出希特勒如何将他的权力扩大到能够决定千百万人命运的程度的原因;找出希特勒和纳粹主义给德国、给世界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
【佳评如潮】
伊恩•克肖所著的《希特勒》必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有关希特勒生平传记中的经典……他意义非凡地改变了以往传记作家们对希特勒及其思想行为观察的视角。
—— 《纽约书评杂志》戈尔顿•A. 克雷格
汲取了德国人的创作成就后,该书作出了对希特勒最敏锐的评价。
——《华尔街日报》
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就……伊恩•克肖的《希特勒》凌驾于先前诸位传记作家的独到优势在于,自1945年以来,随着时光的流逝,使得我们可以这样考察希特勒:与其把他视为德国与历史的产物,不如将他看做一个隐约在当今以及今后可以预见历史时代的人物。
——《新政治》 理查德•果特
一部急需的、趣味盎然的,迄今为止最新的传记。
——《华盛顿邮报》
鸿篇巨著……它甚至具备了最高等级的学术水平,成就了一篇名副其实的绝妙散文。它确定了伊恩•克肖在相关题材方面最佳英语作家的声誉。
——(伦敦)《标准晚报》尼奥尔•费尔古森
文学领域一个罕见的成就……它的阅读节奏使人着迷。我们可能永远也不能完全理解希特勒,伊恩•克肖却给每一位试图解释希特勒的作家提供了如此众多的重要线索。
——《晨星电报》Ft.沃斯
伊恩•克肖为21世纪写下了这部希特勒传记。它冷静、有见地、确凿可信,论证卓尔不群……它将永驻传记体著作史上辉煌的位置。它奠定了自己作为标准性著作的地位,使未来的其他作家不能不依靠、引用它。
——理查德•伊万 剑桥大学现代史教授
伊恩•克肖将希特勒置于政治结构和社会力量之中,从而解释他由攫取权力以及1933年以后如何掌权的过程,最终奇迹般成功地描绘出一个令人全然可信的希特勒。
——《伦敦书评杂志》
更多的深层探索,更多的远见卓识,丰富的细节中显出更大的权威性……在这部令人惊叹的叙事体著作中贯穿着深邃的指导思想。
——《芝加哥论坛》 米尔顿•J. 罗森贝格
这本巨著没有奇怪的解释,没有心理分析。用新挖掘的史实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第三帝国的认识!此书被誉为“对希特勒现象的最终解释”,“所有已问世的关于这位德国大独裁者的传记中最令人信服的一本”。此书刚一问世就被《纽约时报》作为编辑推荐书强力推荐!
这一恢弘巨著向人们说明了这样一个史实:希特勒是怎样赢得德国“人心”,怎样获取并行使其绝对权力的。为什么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竟会听命于一种高度个人化的统治,而这种统治竟赢得数百万计的人们的欢呼。人们因为一个人的意志而不能自拔,而此人正带领他们沿着毁灭的道路准确无误地走下去。一个现代国家的公民如何变成种族灭绝的同谋者,并导致前所未有的、举国上下发动的大规模屠杀。整个大陆遭受破败,他们的国家也终为颠覆。
作者指出,德国人民造就了希特勒狂妄的个性。德国人民进行了历史命运中的一次最大的赌博,而赌博的目的——对欧洲大陆的完全支配,是驱使他们铤而走险的诱因,他们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站在今天,重读历史,此次赌博本身就意味着自我的毁灭。
伊恩•克肖所著的《希特勒》(下卷)所涵盖的时期从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直到1945年。伊恩•克肖描绘出一个政局如此混乱失序的纳粹国家。作为一个极其可怖的领导者,在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年代中,即1938年前后,希特勒的言论已具备了与法律相同的效力,德国的官僚机构实被粉碎。从1936年开始,希特勒开始笃信自己的造势成就。认定自己确属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军事和政治天才。在没有理性的约束下,他无情地将德国引向毁灭。其中令人感兴趣的是,1939年之前,在德国民众对纳粹党的认可程度已开始下跌时,希特勒却依旧维持着很高的声望。伊恩•克肖的两卷本远比阿兰•巴罗克所著《希特勒》这样的大路货高超,它很可能成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有关希特勒的标准信息录。
——《图书馆日报》
这是一部经典性著作。如果世间存在这样一部著作,它既能令人信服地解释希特勒的诸多成就及如何顺理成章地掌权,又能合乎逻辑地阐明它最终必然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这本书便做到了。
——《泰晤士报》霍华德
……出类拔萃的传记……伊恩•克肖才华横溢的叙述造就了这本深沉压抑的著作,这不仅因为它告诉了我们希特勒的内心世界,也在于它告诉了我们那些追随希特勒的德国民众。
——《纽约时报书评》 扬•布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