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故事》是王小波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小说,由于当时王小波先生尚未被大众发现,这本小说由他个人自费出版,仅印刷1000册,后一直无单行本出版,但其价值一直被众多专家学者看好,也是千千万万王迷们一直想买而找不到的。
《唐人故事》由“舅舅情人”、“夜行记”、“红拂夜奔”、“红线盗盒”、“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等五篇组成,属于王小波这位文坛异人的早期之作。一般来说,“早期”在别的作家那里可能意味着“习作”,但在王小波这里,这部早期之作所显示出来的灵气和奇异品质,即使放到整个当代文学来看,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小说充满调侃、幽默和机智,颇能代表王小波小说的精髓,是王小波版的《故事新编》。
此书勾勒晚近人物百般脸谱,检讨中国历史的劣根性。军阀有性格:思想家和知识界创造着历史,而军阀、土匪、帮会龙头以及各色乡村能人,也在创造历史。晚近人物脸谱:西太后的明白和服气,都是这老外的,而对中国人,她却墨索里尼,总是有理,镇压改革是对的,开历史倒车也没错,后来改革更是对的。历史的坏脾气: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成者王侯败者贼,其实帝王也是贼。不确定的道路:如果不算土匪流氓等“第三社会”中人,文人跟监狱的距离想必要比其它人近一点,越是有才华的人,危险似乎就越大。庶民的世界:花业民营了,游冶其间的名士和准名士们也就更自由了。浅斟低唱并肉帛相见之余,给小姐们打分品题成了文人墨客的千古雅事,因此有了“花榜”。
本书原本是中国档案出版社组织编纂出版的《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系列丛书的甘肃分册。收集材料始于1984年秋,1988年初基本编纂成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迟到今天才最后成稿付梓,但已搭不上“丛书”的车,只好单独出版了。本分册与其他分册相比,有两个特点:一是本书档案史料除来自于省档案馆外,对全省与红军长征有关的各地县档案馆的相应档案资料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收集。由于长征红军几乎踏遍了整个甘肃的山山水水,因此编纂此书的动员面和涉及面都很广;二是本书公布了国民党军残害红军西路军的有关史料和照片,不仅使本书具有图文并茂的特色,而且,发生在西安事变后的历史照片的大曝光,料可给人以一定的震撼,并使本书在如实反映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民党对团结抗日态度的历史真相。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经十四个省区,而在甘肃省境内活动的范围最广,只有少数几个县不曾涉及。于长征结束后,接着组织“西路军”进行西征,转战河西走廊达19个月之久。所以,本书收录了从1934年11月10日到1938年9月29日的档案史料共292件。按理,本书档案史料应该极为丰富,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民党甘肃省党政军机关的大量档案未能保存下来,反使本分册所收录的档案史料极为有限,这不能不是编者和读者共有的遗憾!为便于研究,本书除收录历史档案文件(均属首次公布)外,也收录了少量当时报刊的报道资料,并将国民党军收集的我军《通庄静会作战计划》、国民党军马步芳部陈显荣写的《剿匪概述》和《民国廿五年新编十四师岷县剿匪战斗详报》作为附录附于本书最后。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唐人故事》是王小波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小说,由于当时王小波先生尚未被大众发现,这本小说由他个人自费出版,仅印刷1000册,后一直无单行本出版,但其价值一直被众多专家学者看好,也是千千万万王迷们一直想买而找不到的。
《唐人故事》由“舅舅情人”、“夜行记”、“红拂夜奔”、“红线盗盒”、“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等五篇组成,属于王小波这位文坛异人的早期之作。一般来说,“早期”在别的作家那里可能意味着“习作”,但在王小波这里,这部早期之作所显示出来的灵气和奇异品质,即使放到整个当代文学来看,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小说充满调侃、幽默和机智,颇能代表王小波小说的精髓,是王小波版的《故事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