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博雅双语名家名作)(英汉对照)(图文版)

本书中文部分精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厉以宁先生在1980年到1998年之间发表的关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16篇著述,集中反映了他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学术观点,是厉先生经济学论文的代表之作;英文部分则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客座教授凌原先生主译,并由英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院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金融管理系首席教授孙来祥作序推荐。

厉以宁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西方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等。他在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他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认为这是中国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今后中国经济顺利发展的制度前提。这一思想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并且,厉以宁先生始终强调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指出不重视教育,中国不仅会失去现在,更会失去未来。而对经济伦理与道德力量的研究,也是厉以宁经济学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有必要对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以外的道德调节进行研究,并加强道德调节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厉以宁进一步提出效率的两个基础,一个是物质技术基础,一个是道德基础,物质技术基础通常提供的是常规效率,道德基础则不仅保证常规效率的产生,而且还提供超常规效率。这些代表性观点和思想在这本文集中都有所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集中反映厉以宁先生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主要学术观点的力作,在作者80岁生日暨从教55周年庆典之际,以汉英对照双语版的形式适时推出,与英文版文集全球同步首发,以期带领广大的海内外细细品读“经济学理论和中国道路”。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编辑推荐=

☆ 重版5次,热销近20年

☆ 名列美国所有批判性思维类教材前列,美国大学课堂广泛使用的经典教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等约190所高校均在使用该书。为满足世界更多国家和地区对批判性思维学习的需求,更推出过英文国际版。

☆ 美国高校教授逾60年教学经验结晶,用深厚的哲学底蕴抽丝剥茧,梳理看似繁杂生疏的逻辑概念,为学习者打通批判性思维的“任督二脉”。

☆ 清晰易懂,涵盖批判性思维的所有基础概念:基本逻辑概念、语言陷阱、20个常见逻辑谬误、分析和评估论证……

☆ 洞悉日常思维陷阱,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筛选信息素材、强化写作、反思媒体与伪科学……

☆ 大量经课堂检验的有趣练习,在学习、训练、反馈中见证自己的进步,成为一个更智慧、更强壮、更有信心的思考者。

☆ 援引丰富文化案例,并严谨标注出处和参考文献,于细微处(例句、练习、文章、趣闻等)管中窥豹,增强对美国大众文化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对有意向留学、从事外语教育或研究美国社会的学习者也会大有启发。

☆ 批判性思维是大学的要义所在,也是现代人才必备的思维素养,在求学、工作和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养成批判性的思维,能有效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避免生活中的轻信盲从。

☆ 采用高品质护眼纯质纸,双色印刷,科学排版,内容层级分明,方便阅读和标记,助益清晰思维的养成。

----------------------------------------------------------------------------------------

=内容简介=

批判性思维在国外是基础课程,也是现代人才必备的思维素养。本书是美国大学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经典教材,使用广泛,已重版五次。本书内容翔实,涵盖批判性思维的所有基础概念。四位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和经过实践证明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人们弥合日常文化和批判性思维之间的鸿沟。第5版对读者和前几版的书评人的建议加以考量,并添加了一个附录,将新的阅读、练习和例子贯穿全书。既适合用作学生选修教材,也可作为大众逻辑学(从入门到提高)读物。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全心奉献给:为孩子要不要上英语班而困惑的家长、为上了英语班没有提高而心急的家长、为找不到孩子英语启蒙路线而发愁的家长、以及所有关注中国儿童英语教育的老师和专业人士们!

安妮是一个爱笑的8岁小女孩。自出生以来跟随父母往返于中国和加拿大之间。从学前班(Kindergarten)开始到二年级结束,一直在温哥华接受教育。

安妮在加拿大学习期间,安妮的爸爸妈妈零距离感受了北美幼儿英语启蒙的教学方法和成果。他们惊奇地发现:从26个字母开始,我们的英语教学方式就有缺失——缺失的不仅仅是语音,还缺失了体系。孤立的单词、句型、语法,没有有效体系的支撑,是不可能形成综合英语能力的。今天的幼儿英语启蒙,如果继续延续过去的老路,那么延续的必将是新一代的哑巴英语、语法英语、翻译英语。

意识到这一点,安妮的爸爸妈妈觉得有必要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与大家分享,所以开始在新浪博客上进行记录。博文陆续发表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的博友纷纷对博文内容发表意见及看法,原来,这些国家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加拿大孩子学习英语的理念和方法非常一致。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就是将博客文章体系化之后的成果。书中以安妮在加拿大的学习经历为主线,以安妮学校教育采用的自然拼读法为基本线索,通过对第一手英语教学资料的解析,将国外英语启蒙的次序、体系全面系统地展现出来。对照这一体系和次序,原来一些孤立的问题变得立体起来,中式英语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也更清晰地呈现出来。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国外孩子学英语和中国孩子不一样,那套东西再好也不适合中国孩子。但是,《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把国外的英语启蒙体系和国内孩子的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孩子学习英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为中国孩子的英语启蒙画出了完整的路线图。

语言是有规律的,儿童成长也是有规律的。尊重语言学以及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用母语的方式,用中文学习的模式来思考和解决英语启蒙中的问题,通过日常生活中原汁原味素材的输入,从听力辨音能力和情境对应能力两个基本点入手,建造第二母语的游泳池。而这个游泳池的关键,是科学体系的建立。有了这样的体系,孩子最终获得的将是活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出版前半年多的时间里,作者全家已经从加拿大回到了中国。安妮的弟弟小宝也在国内继续着他的英语启蒙路。这段时间内,国内几千名为孩子英语学习而困惑的妈妈们得到了作者的具体指导,北美英语启蒙的科学方法和国内孩子具体实际接轨这一问题取得了非常实质性的进展。针对这些妈妈们的问题解答在书中也有详细地分析和记录。

希望作者朴实的记录、科学的分析,能够引起大家对儿童英语学习更深层次的思考。英语启蒙,不仅仅要考虑孩子会了多少单词、多少句型,更要考量的,是体系的完整和方法的科学,最终实现综合英语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提高。相信《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能为那些困惑的家长和英语专业人士打开一扇窗,共同为儿童英语教育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海报:

紫禁城的黄昏

《紫禁城的黄昏》一书是帝师庄士敦对清朝两百多年统治的“黄昏时期”的记述。作者将其在华经历放到当时中国政治文化的大背景中,从一个外国人的特殊视角,怀着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诚挚情感详细描述了“清廷”内部的明争暗斗、自己的随机应变、居中调解以及他与溥仪之间的深厚交谊。

《紫禁城的黄昏》与一般来华的西方人士的著述不同,庄氏通过他的作品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酷爱和中国应该保护儒家思想传统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社会结构的保守观点,对某些西方人企图改变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做法提出“抗议”,这是庄氏特立独行之处。

Preface

Translation of Preface

Introduction

Chapter I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Chapter II The Collapse of the Reform Movement

Chapter III Reaction and the Boxer Movement, 1898-- 1901

Chapter IV The Last Years of Kuang-Hsti, 1901 -- 1908

Chapter V The Empress-Dowager, T'zu-Hsi

Chapter VI The Revolution, 1911

Chapter VII The "Articles of Favourable Treatment"of the Manchu Imperial House

Chapter VIII The Ta Ch'ing and the Hung Hsien Emperors

Chapter IX Chang Hstin and the Restoration of 1917

Chapter X Autobiography of the Old Man of the Pine-tree(Translated from the Chinese)

Chapter XI The Forbidden City, 1919-- 1924

Chapter XII The Imperial Tutors

Chapter XIII The Manchu Court in Twilight,

Chapter XIV The Imperial Household Department (Nei Wu Fu)

Chapter XV The Dragon Unfledged

Chapter XVI Monarchist Hopes and Dreams

Chapter XVII The Dragon Restless

Chapter XVIII The Dragon Flaps His Wings

Chapter XIX Dragon and Phoenix

Chapter XX Plots and Stratagems

Chapter XXI The Imperial Garden

Chapter XXII The Summer Palace

Chapter XXIII The Fifth of November

Chapter XXIV The Dragon Caged

Chapter XXV The Flight of the Dragon

Epilogue: the Dragon Goes Home

The Pedigree of the Manchu Emperors

洛丽塔-译林

【编辑推荐】

◎隐秘的阅读所带来的“微小开口”,通往的却是极大的自由

◎一位叛逆的女教师,一群叛逆的女学生,一门特别的文学讨论课,一种不能放弃的自由坚持,最富争议的伊朗裔美国女作家关于中东及祖国现象之批判

◎本书曾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榜117周,入选《泰晤士报》“十年百部最佳 图书”,在美国大学图书馆借阅量总排名第二,获得美国独立书商协会年度非虚构图书奖等多项重要大奖

◎作者纳菲西是美国炙手可热的评论家,作品多见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著名媒体

【内容简介】

1995年秋,伊朗学者阿扎尔·纳菲西辞去教职,她挑选了七名学生,邀请她们和自己坚持一场秘密的读书会。每周一次,她们读纳博科夫,读菲茨杰拉德,读亨利·詹姆斯,读简·奥斯汀。

对这些作品中人物与命运的讨论让她和她的学生们越发领悟到自由与自我的意义。她和她的学生们秘密而坚定地反抗着,在政府强制要求女性戴面纱着黑袍的时候,私下悄悄地化妆、涂指甲油,她们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期盼着美好的未来。面纱和黑袍之下,藏的却是她们五彩缤纷的梦。而阅读,则是她们作为个体的最后也是最不能放弃的坚持抗争、追求自由的方式。

纳菲西以清新而富有诗意的笔调,记录这些德黑兰的年轻女性如何阅读这些被伊朗政府列为禁书的西方文学名作。她们个体的生命历程亦证明:隐秘的阅读所带来的“微小的开口”,通往的却是极大的自由。

【名人及媒体推荐】

这本书记录了纳菲西如何自己抵抗、同时也帮助他人抵抗伊斯兰对女性发动的战争,我深受感动。她的回忆录包含重要和深邃的反思:神权政体造成的创伤、对自由的沉思和痛苦追求——以及在接触良师与名著时带来的乐趣及自我意识,这一点尤为震撼人心。

——苏珊·桑塔格

有如漂浮于伊朗茫茫大海中的一艘文学救生艇。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一部关于在伊朗伊斯兰革命时期教授西方文学的回忆录,蕴含着深刻和精彩的洞见。这是一部真正的杰作。

——伯纳德·路易斯

纳菲西是伊朗历史上的英雄之一。

——杰拉尔丁·布鲁克斯

振聋发聩,感人肺腑……对文学潜移默化作用的有力阐释:关于艺术可以为那些生活在暴政下的人们提供的逃离意识形态的避难所,关于艺术在个体声音中的积极和颠覆性的信念。

——角谷美智子《纽约时报》

有些最有才华的散文家写的书里,会包含他们所做的最重要的人生决定及其代价所产生的热度与挣扎,而作者不过是在述说生平种种,他们抛在身后的来时路满是悲伤和熠熠闪光的失落。《在德黑兰读<洛丽塔>》就是这样一本书。

——莫娜·辛普森《大西洋月刊》

一个关于伊朗女性以秘密的方式反抗政权的深刻而炽烈的故事。

——《沙龙》

激动人心地记录下了对智识之自由永不满足的渴望。

——《今日美国》

难以归类为回忆录、文学批评或社会历史中的任何一种,尽管本书称得上这三个类别中的佳作……纳菲西写出了一部关于生命和文学之关系的独创作品。

——《出版人周刊》

一本关于压迫政权下的生活和文学生命力的私密回忆录……本书和纳菲西教授的名著一样丰富深刻。

——《迈阿密先驱报》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图文完整版)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全心奉献给:为孩子要不要上英语班而困惑的家长、为上了英语班没有提高而心急的家长、为找不到孩子英语启蒙路线而发愁的家长、以及所有关注中国儿童英语教育的老师和专业人士们!

安妮是一个爱笑的8岁小女孩。自出生以来跟随父母往返于中国和加拿大之间。从学前班(Kindergarten)开始到二年级结束,一直在温哥华接受教育。

安妮在加拿大学习期间,安妮的爸爸妈妈零距离感受了北美幼儿英语启蒙的教学方法和成果。他们惊奇地发现:从26个字母开始,我们的英语教学方式就有缺失——缺失的不仅仅是语音,还缺失了体系。孤立的单词、句型、语法,没有有效体系的支撑,是不可能形成综合英语能力的。今天的幼儿英语启蒙,如果继续延续过去的老路,那么延续的必将是新一代的哑巴英语、语法英语、翻译英语。

意识到这一点,安妮的爸爸妈妈觉得有必要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与大家分享,所以开始在新浪博客上进行记录。博文陆续发表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的博友纷纷对博文内容发表意见及看法,原来,这些国家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加拿大孩子学习英语的理念和方法非常一致。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就是将博客文章体系化之后的成果。书中以安妮在加拿大的学习经历为主线,以安妮学校教育采用的自然拼读法为基本线索,通过对第一手英语教学资料的解析,将国外英语启蒙的次序、体系全面系统地展现出来。对照这一体系和次序,原来一些孤立的问题变得立体起来,中式英语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也更清晰地呈现出来。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国外孩子学英语和中国孩子不一样,那套东西再好也不适合中国孩子。但是,《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把国外的英语启蒙体系和国内孩子的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孩子学习英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为中国孩子的英语启蒙画出了完整的路线图。

语言是有规律的,儿童成长也是有规律的。尊重语言学以及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用母语的方式,用中文学习的模式来思考和解决英语启蒙中的问题,通过日常生活中原汁原味素材的输入,从听力辨音能力和情境对应能力两个基本点入手,建造第二母语的游泳池。而这个游泳池的关键,是科学体系的建立。有了这样的体系,孩子最终获得的将是活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出版前半年多的时间里,作者全家已经从加拿大回到了中国。安妮的弟弟小宝也在国内继续着他的英语启蒙路。这段时间内,国内几千名为孩子英语学习而困惑的妈妈们得到了作者的具体指导,北美英语启蒙的科学方法和国内孩子具体实际接轨这一问题取得了非常实质性的进展。针对这些妈妈们的问题解答在书中也有详细地分析和记录。

希望作者朴实的记录、科学的分析,能够引起大家对儿童英语学习更深层次的思考。英语启蒙,不仅仅要考虑孩子会了多少单词、多少句型,更要考量的,是体系的完整和方法的科学,最终实现综合英语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提高。相信《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能为那些困惑的家长和英语专业人士打开一扇窗,共同为儿童英语教育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海报:

道林·格雷的画像

如果能让我永远年轻,而画像中的人物变老,我愿意为此付出所有的一切,甚至是我的灵魂! 当巴兹尔·霍尔沃德完成了年轻、英雄的道林·格雷的画像时,他认为这是他有生以来最重要的作品。但他没有想象到这幅画对道林·格雷本人的重要性。因为,当道林·格雷看到这幅完成的画像时,他有了一个可怕的念头:画像中的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将会变老,而他本人会永远年轻,令道林·格雷以及他所认识的人遗憾的是,他的愿望实现了,但是以一种恐怖的方式…… 奥斯卡·王尔德 (Oscar Wilde) 1854年 10月16日 生于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他的父亲威廉姆·王尔德爵士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母亲是一位 作家 。王尔德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他获得了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的奖学金,1874年,他进入 牛津大学 迈格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学习。在牛津,王尔德受到了沃尔特·佩特及 约翰·拉斯金 的审美影响,并接触了新黑格尔派哲学、 达尔文 进化论和先拉斐尔派的作品,这为他之后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确立了方向。当时,虽然年轻的王尔德还没有获得一个 文学 奖项,但服装惹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的他在社会上已经小有名气,一些杂志甚至刊登着讽刺他的文章。 1882年 ,王尔德在 美国 作了一个精彩的巡回讲座,两年后他成婚。 1887年 王尔德成为一家妇女杂志的编辑,那上面发表着他的一些小说、评论和诗。王尔德的作品以其词藻华美、立意新颖和观点鲜明闻名,他的第一本小说 道林·格雷的画像 发表于 1891年 ,之后他又发表了散文《社会主义下人的灵魂》,这两部作品都十分成功,但真正为王尔德赢得名誉的是他的 戏剧 作品。可以说他的每一部戏剧作品都受着热烈的欢迎,又一个时期, 伦敦 的舞台上竟同时上演着他的三部作品。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 英国 上流社会市侩腐朽,新旧风尚的冲突激烈,王尔德的自由作风和大胆的 政治 作风很快使他成为了这场冲突的牺牲品。 1895年 ,昆斯拜瑞侯爵(Marquess of Queensberry)与他的儿子阿尔弗瑞德·道格拉斯(Lord Alfred Douglas)脱离关系,并公然斥责王尔德是一个 同性恋 。对此,愤怒的王尔德立刻上诉告侯爵败坏他的名誉,但他的上诉失败。根据当时英国苛刻的刑事法,王尔德被捕,在瑞丁和本顿维尔监狱服了两年苦役。这两年,王尔德停止了戏剧创作,而构思了诗作《瑞丁监狱之歌》和忏悔录《深渊书简》,在这两部作品中已很难寻得唯美主义的影响。王尔德的妻子在他服刑的艰难时刻离开了他,他大多数的朋友则对他避之唯恐不及,当中只有戏剧作家 萧伯纳 仍挺身维护王尔德。 1897年 获释后,王尔德立刻动身前往 法国 ,对于英国他失望透顶,不再有丝毫留恋。在他以假名居住法国期间他完成并出版了《瑞丁监狱之歌》,之后协同阿尔弗瑞德·道格拉斯同游 意大利 。1900年11月,王尔德于巴黎的寓所逝世。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