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塊文化"出版的书籍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終於,有一本書要教我們如何打造人生,更貼切的說法是「設計」人生。

任何年齡、任何人生階段都適用──

◆《商業周刊》第1510期獨家書摘。

◆歷經15年實證的課程(8年在柏克萊,7年在史丹佛)

本書精鍊自史丹佛設計學院知名的生涯規畫課程,由兩名教授共同撰寫。歷經十幾年的實證,此課程的生命設計模式對於個人的改變相當有效,大幅降低焦慮感以及有關職涯、生命的錯誤迷思,能更有效地達到職業目標。作者教學經驗豐富,深知激勵人心的祕訣,將設計與生命觀點的共通性緊密串連。

◆適用於各年齡層人士

課程內容經過濃縮,適用於不同的生命情境,簡易、實行度高。不論是對二十、四十、六十歲的人,剛踏入社會、轉換跑道、中年轉職或屆臨退休的人士,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有啟發性跟實用性。

◆輕鬆解決一生中最重要的課題

在人的一生中,職涯成功與否、生命快不快樂,都是重要課題。然而,針對此課題,以及面臨生命走向的重大決定時,我們的教育系統幾乎沒提供相關的工具。本書用「設計思考」回答人生最具挑戰性的問題:「我這一生要做什麼?」展現在史丹佛開創、於矽谷發揚光大,嶄新又富創意的生命設計過程。

◆矽谷頂尖設計團隊

本書作者的設計作品包含蘋果「老鼠」、第一台消費性筆電、雷射印表機、星際大戰動作人物等。比爾是史丹佛設計系的執行主任,也是蘋果Powerbook的行銷主管。戴夫則是史丹佛生命設計實驗室的共同主任,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跨國性互動娛樂軟體公司「美商藝電」(Electronic Arts)的創辦人之一。

*設計師也熱愛問題

‧如何才能找到喜歡的工作?甚至是熱愛的工作?

‧如何才能打造讓我過著美好生活的事業?

‧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

‧如何改變世界?

‧怎樣才能瘦到爆、性感,並且有錢到天怒人怨?

*生命設計的五種心態

‧好奇心

‧行動導向

‧重擬問題

‧覺察

‧通力合作

設計師靠著「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解決問題,帶來我們今日的世界。看一看辦公室,看一看家裡,手上那台平板、那支手機、坐著的那張椅子,生活中每一樣東西都源自設計,而每一個設計的起點,都是設計師或設計團隊想解決的問題。

本書作者比爾‧柏內特(Bill Burnett)與戴夫‧埃文斯(Dave Evans)讓我們瞭解,如何透過設計思考,創造出有意義又快樂的人生。不管是誰,身處何方,現在或先前的工作是什麼,目前多老或多年輕,都可以藉著那些帶來世上美妙科技、產品、空間的設計思考,打造專屬於自己的事業與生活,活出圓滿、有趣、創意無限、生產力十足、永遠有驚喜等在前方的人生。

哈瑪斯之子

★危險的中東,爆炸性的人物,清明的視野。

★恐怖活動、背叛、政治陰謀,還有難以想像的抉擇──

他從小是伊斯蘭教信徒、恐怖組織創始元老的兒子和接班人。

但他也成了以色列的臥底、耶穌的跟隨者。

「人生中的事件好像波斯地毯,幾千條色彩繽紛的絲線交錯編織成複雜的圖騰及圖像。

若是任何人試圖把這些事件單純以時序排列,就會像從波斯地毯中抽出絲線,頭尾對齊,排列整齊。

也許這樣會讓事情簡單一點,卻會失去地毯的圖案。」

這是哈瑪斯組織內部成員教人驚異的真實故事。他拒絕自己的暴力宿命。如今,他甘冒一切風險,揭露被緊密覆蓋的祕密,只為了向世界展示通往和平之路。

從孩童時期開始,摩薩‧哈珊‧約瑟夫就對哈瑪斯這個極端恐怖組織的內幕瞭若指掌。父親謝赫(伊斯蘭社會的政治、宗教領袖)哈珊‧約瑟夫是哈瑪斯創始元老之一,也是最受愛戴的領袖。身為他的長子及合法繼承子嗣,年輕的摩薩多年來在父親的政治生涯中擔任協助的角色,也預備跟隨父親的腳步。然而,當摩薩擁抱中東地區另一位知名領袖的教導時,一切都改變了。新的觀點改變了他的人生,也可能永遠改變他祖國未來的方向。

二十一歲之前,摩薩‧哈珊‧約瑟夫走過任何人都不需要經歷的歲月:赤貧、權力濫用、凌虐及死亡。他目睹那些影響世界局勢的中東高層領袖的暗盤交易,也受到哈瑪斯高層絕對的信任,更參與「巴勒斯坦反抗運動」(Intifada),而後被監禁在以色列最令人聞之喪膽的牢獄中。他所做的高風險選擇,以及在黑暗中不平凡的旅程,使他成為自己所愛的人眼中的叛徒──也讓他觸及頂級的機密。本書中,他揭露只有極少數人得知的事件及其發展過程……

藉著《哈瑪斯之子》這本書,摩薩提供關於世界上最危險恐怖組織的新訊息,揭露他祕密身分的真實故事、他與家人和祖國隔離在他內心造成的苦楚、他極具風險的抉擇,也論及他的信念──「愛你的仇敵」的教誨是通往中東和平唯一的途徑。

驚心動魄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 何璽夢(Simona Halperin)

台北市召會長老 吳有成

國安評論員 李天鐸

台灣ICEJ(台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理事長 Joseph Chou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林泰和

台中市市長 胡志強

歷史學者 胡忠信

台灣教會公報社董事長 胡忠銘

前立法委員 雷倩

長老教會退休牧師 盧俊義

士林靈糧堂主任牧師 劉群茂

【國際好評】

「摩薩‧哈珊‧約瑟夫和記者朗恩‧博拉金所著《哈瑪斯之子》是一本必讀的書。我們可以期待它被拍攝成一部好萊塢主流動作片。」──約珥‧盧森博格(Joel Rosenberg),亞馬遜網站

「一本引人入勝的書,讓我欲罷不能。」──西恩‧漢尼提(Sean Hannity),福斯新聞網

「一本比任何路邊炸彈(IED)火力都強大的書。」──《GQ》雜誌

「不可思議地詳盡。」──《新聞週刊》(Newsweek)

「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間諜故事之一」──大衛‧阿斯曼(David Asman),「美國夜間記分版」(America's Nightly Scoreboard)主持人,福斯商業台(Fox Business Network)

「包裹在一個成熟靈性故事裡的勒卡雷驚悚小說。」──馬修‧卡明斯基(Matthew Kaminski),《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只能在翻頁的須臾片刻,從驚悚的情節中稍微喘息。」──克勞蒂亞‧羅賽特(Claudia Rosett),《富士比》(Forbes)雜誌

「具爆炸性。讀起來像是一則長年佚失的亞伯拉罕信仰的寓言,重新呈現在現代歷史中。」──大衛‧格藍特(David Grant),《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為以巴議題提供極少數人能提供的觀點。」──國際基督徒和猶太教徒團契(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of Christians and Jews)

「以色列人出版此書是為了政治宣傳。」──CNN國際首席資深外交記者阿曼普爾(Amanpour)訪哈瑪斯恐怖分子領袖

怎麼專注

任何心中所想的事物,都可以當作禪修的焦點,

就像演員站上舞台,被聚光燈打亮。

【跟一行禪師過日常】

怎麼專注

一行禪師以直接、清新的禪修方式,提供讀者開發專注的工具。修習正念能讓人專心,而專心又能帶來真正的洞見與理解。

我們所處的世界正經歷孤獨的深層作用、數位過載,以及不斷激增、隨時分心的狀況。本書提醒我們正視發展專注的價值,如此才能放掉錯誤的認知,培養清明的心智──這是認識自我並瞭解彼此和周遭環境的基礎。一行禪師以簡潔與慈悲的風格,用智慧的禪修練習帶領讀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時刻修習正念,培養專注的能力,提高洞察力,避免各種錯覺與誤解。

《怎麼專注》是【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的第九本,提供簡單明瞭的指導,任何想要探索正念禪修的人都能深受啟發。書末「培養專注力的練習」列出實際可行的步驟,讓你感受何謂「念念都在心上」。

繁體中文版佐以台灣知名插畫家王春子的作品,陪伴你重新體驗「專注」的單純與美好。

【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

《怎麼坐》

《怎麼吃》

《怎麼愛》

《怎麼走》

《怎麼鬆》

《怎麼吵》

《怎麼看》

《怎麼連結》

忙碌的現代人往往忘記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是什麼滋味。本系列用不囉唆卻發人深省的簡短段落,讓人在紛擾世界中,隨時隨地,念念清明。全套完整收集,體會一行禪師的日常禪法。

一行禪師的方法非常直觀,從聆聽、感受下手,講的是一般人都能體會、理解的方法。尤其是被忙碌生活節奏帶著走的都市人,更能在一切回歸簡單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碰觸生命的肌理,實實在在感受生活的喜悅。

本書特色

◆現代人往往忘記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是什麼滋味。【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用發人深省的簡短段落,讓人隨時隨地念念清明。

◆一行禪師的方法從聆聽、感受下手。在一切回歸簡單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碰觸生命肌理,實實在在感受生活喜悅。

◆繁體中文版佐以台灣知名插畫家王春子的作品,陪你體驗「專注」的單純與美好。

飢餓遊戲【10週年紀念版】(收錄作者回顧飢餓遊戲三部曲出版10週年對談)

我名叫凱妮絲。

為什麼我還沒死?

我應該要死的。

那是未來的世界:施惠國,一個獨裁的都城統治十二個貧窮的行政區。每年,各區被迫推出一男一女的青少年,投入至死方休,只能有一人存活的競技遊戲。這是統治者娛樂都城市民、警告各區人民的節目,因此被當作電視實境秀播放,全國人必看。生死搏鬥、戰爭、政治、娛樂遂無從區別。

取代妹妹投入飢餓遊戲,準備赴死的凱妮絲,是改變遊戲的關鍵人物。她在遊戲中的叛逆行徑,激怒了都城,激勵了各區。據信早已消滅,潛藏七十餘年的第十三區浮上檯面,反抗軍的革命戰爭終於發動。但遊戲中真假莫辨的困擾,益發嚴重。凱妮絲總是面臨困難的抉擇。她對兩位深愛著她的男生,也始終無法釐清自己的感情。

電視實境秀、電視訪談,乃至於電視新聞,是「飢餓遊戲」系列裡的特殊「道具」。小說中的真實世界化為電視節目,而電視節目也成為真實事件的一部份和重要推動力量。革命前,電視系統完全在都城的掌控下。戰爭一旦爆發,反抗軍也利用電視號召各區人民,並與都城互相展開宣傳和心理戰。有些書評指出,作者把電視的未來可能發展推到極至,透露了她對某些現象的嘲諷和嚴厲批判。

在第一次參加飢餓遊戲,接受電視訪談之前,凱妮絲的導師黑密契苦思如何塑造她的形象,不知道該拿她怎麼辦,十分惱怒。最後,凱妮絲潛入都城,冒險藏匿她的虎娘子笑著告訴她:「沒有人知道該拿妳怎麼辦。」凡是想把凱妮絲當作一枚棋子利用的人,都將面臨這個困境。其實,愛上她的兩個男生也遭遇同樣的難題。

飢餓遊戲三部曲【10週年紀念版】,收錄兩篇對談,作者對這套書再次做出深度回應,鼓勵各年齡層的讀者都能從小說中讀出屬於自己的看法。

對談1:作者回顧《飢餓遊戲三部曲》出版10週年:

.哪些文學作品引導作者從小關注戰爭故事?

.作者如何塑造出凱妮絲這個角色?

.比德、蓋爾與黑密契各自象徵什麼樣的世界觀?

.作者如何規劃施惠國與其十三個行政區?

.作者設計競技場時有哪些考量?

.電影選角與作者想像中的小說人物有哪些異同?

.這十年中,最令作者難忘的時刻是什麼?

.作者認為這套書為何能引起全球讀者的共鳴?

對談2:作者與曾任美國「國家青少年文學大使」的華特.狄恩.麥爾斯探討撰寫戰爭故事的用意:

.作者的父親參加越戰對她的童年造成什麼影響?

.作者的父親如何教導她認識戰爭?

.作者如何藉《飢餓遊戲三部曲》引導讀者對戰爭進行哲學式的思考?

.作者為什麼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培養對戰爭的現實感?

得獎紀錄

《飢餓遊戲》三部曲的驚人紀錄

.「飢餓遊戲」三部曲是2008年以來最令人驚奇的系列小說。每一部都登上紐約時報、美國今日報、華爾街日報、出版人週刊等全美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而且始終維持熱銷,佳評如潮,獲獎無數,猶不足以說明它的震撼力量。

.2008年9月,平地一聲雷,首部曲《飢餓遊戲》出版,驚悚大師史蒂芬.金和《暮光之城》作者史蒂芬妮.梅爾都承認,他們無法停止閱讀。

.2009年9月,第二部曲《星火燎原》出版,12月初獲「時代」雜誌選為年度十大小說之一,與《狼廳》等並列,其實也是對首部曲遲到的致意,對整個三部曲提早奉上的獻禮。

.2010年5月,作者蘇珊.柯林斯獲「時代」雜誌選為年度「百大影響力人物」。

.2010年8月初,美國專欄作家潘蜜拉.保羅(Pamela Paul)在紐約時報撰文承認,她三十好幾了,第三個孩子剛出世時,她還躺在醫院休養,卻急不可待地猛啃《飢餓遊戲》,根本沒注意兒子有沒有吃飽睡好。她只想知道,叛亂何時會發生,主角凱妮絲會選擇哪個追求者。她說,她不在乎別人怎麼看,而且她這種狀況不是個案。撰寫那篇文章時,終曲《自由幻夢》尚未出版,潘蜜拉說,她和她參加的讀書會其他成員都急於知道凱妮絲將會遭遇怎樣的命運,都城何時會垮台,作者要如何超越前兩部曲的成就。這個讀書會的成員包括作家、書評家、出版社編輯和經理人、律師、歷史學家、版權經紀人等,都是一時俊彥。由於成員太多,分作三個小組。小說家兼書評家列夫.葛羅斯曼(Lev Grossman)說,不久前他們那個小組曾兩度討論「飢餓遊戲」,是「歷來討論最熱烈,激辯最大聲」的聚會。嗯,這些飽學之士爭辯的問題包括:凱妮絲是不是女性主義英雄?是不是國家機器的工具?這部作品是一般的羅曼史,抑或顛覆這個文類的小說?列夫說:「每個人都有話要說。」當時終曲尚未問世,但已經是亞馬遜網路書店的銷售排行第一名。

.2010年8月24日,終曲《自由幻夢》美國版上市,各大書店門口,讀者從前一晚就大排長龍,急於第一時間拿到書。美國今日報指出:「這是繼『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之後,第一次有一部小說這麼受眾人期待,無數年輕(以及成年)的讀者徹夜排隊等待。」一向低調的作者,午夜選擇在紐約市曼哈頓的「奇妙書屋」(Books of Wonder)露面,陪伴讀者。美聯社的報導說,擠在門口排隊的書迷,包括十五歲的女演員印蒂雅.昆布斯(India Coombs)。她遠迢迢從賓州艾倫城來,只為了見蘇珊一面,親口告訴她,她是飾演「飢餓遊戲」電影女主角的理想人選。

.在接受亞馬遜網路書店專訪時,蘇珊表示,雖然不是每個細節一開始都已構思妥當,三部曲漫長的寫作過程始終維持當初的基本架構:從類似古羅馬格鬥競技的飢餓遊戲,到革命,到戰爭,乃至於最後的結局。

.書評和讀者反應一再指出,「飢餓遊戲」的吸引力跨越年齡層。美國出版者Scholastic Press說,臉書上的書迷,成年人和青少年各佔一半。書評家Lizzie Skurnick在「時代」雜誌上讚揚作者身手撟捷一如凱妮絲,「短短幾個章節的篇幅,就輕易跨越驚悚、浪漫與奇幻的文類,若無其事地創造了一部威力十足的創新作品」。這套三部曲抗拒歸類,一如凱妮絲,觸動人心,發人深省,但任誰都拿她∕它沒轍。凱妮絲在計畫之外,「飢餓遊戲」的結局不在預期之中。

.2018年,《飢餓遊戲三部曲》已出版10週年,以51種語言出售版權到56個地區。蘇珊.柯林斯的作品在全球廣受歡迎,已售出超過1億冊。改編的四部電影同樣造成轟動,於2012年陸續上映;第一、二集分別締造北美票房史上第14名與第10名的佳績。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