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漫长的诉讼

本书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美国波士顿的一个真实案例,两家公司的化工厂随意堆放化学废料,污染了波士顿附近一个村镇的水源,饮用该水源的居民(尤其是幼儿)纷纷得白血病死去。真相在多年后才被发现,一个年轻的律师代表这些受害家庭提起诉讼,历经八年,终于胜诉。书中材料来自作者八年的跟踪、记录和采访,以及5 0000多页的书面证词和庭审记录。

沃本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皮革城”,人口不到四万,阿贝霍纳河从城市北部蜿蜒流过。

★1968 - 1971年,沃本市东部居民投诉自来水口感和气味不对,水质污浊呈铁锈色。市政府被迫多次关闭供水井,又数次开启。其间市政工程师一再强调:“井水绝对安全,可放心饮用。”

★20世纪70年代,沃本市先后有12个孩子患上白血病,其中8人住在半径1.5公里的区域内,6人是几乎只有一墙之隔的邻居。

★1979年春,沃本市东北部184桶工业废料的出现引爆白血病患儿家长的疑虑:被污染的井水是孩子患病的元凶?同年12月,美国疾控中心着手调查沃本地区可能存在的白血病集中高发现象。

★1982年5月14日,沃本市28名原告的代理律师施利希特曼正式向贝翠斯食品公司及W.R.格雷斯公司提起诉讼。

★1986年8月,经过51个月的取证和多次庭审,陪审团裁定贝翠斯食品公司无罪;W.R.格雷斯公司有罪,判决公布后,W.R.格雷斯公司股价暴跌,损失1.55亿美元。同年9月,原告与W.R.格雷斯公司和解,获800万赔偿金。

★1986年,原告代理律师施利希特曼宣告破产。他因本案负债累累,共投入数百万美元,先后聘用12位出众专家参与该案调查,钻探157个监察井进行水质研究。

★1989年,美国环保署宣布启动清理阿贝霍纳河地下含水层计划,并起诉W.R.格雷斯公司和贝翠斯食品公司,要求其支付清理费用。

★美国环保署公布的清理方案预计耗时50年,耗资6940万美元。

穆里尼奥传:葡萄牙制造(修订版) (群星闪耀时——这个时代的足坛传奇)

穆里尼奥官方传记《葡萄牙制造》中文引进版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正式引进。十五万字全本首次放出。此前网上版本均为节选版。

本书由穆里尼奥授权他的好友,葡萄牙著名体育记者路易斯•洛伦索撰写。洛伦索是穆里尼奥的发小,俩人一直保持着亲密的朋友关系。作为穆里尼奥从一个小翻译成长为世界最佳足球教练的重要见证者,他有着许多第一手的资料,故而能在本书中将穆里尼奥从助理教练到豪门球会主帅的执教轨迹、这一路上的人生磨砺、经历过的挫折打击、直到最后在欧陆所向披靡一一还原,并得以在其中穿插大量篇幅穆里尼奥在训练、比赛、以及私人场合的“口述实录”。此外,穆里尼奥也亲笔撰写了书中几个重要章节,所以与其说这本书是传记,其实和穆里尼奥自传已经无异。

关于穆里尼奥,很多人都有同样的问题——“他是如何从一个翻译变成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足球教练。”这本书记录了他从默默无闻到登上“欧洲之巅”的历程,也为这个问题给出了准确的答案——他的坚韧、勤奋、专注、偏执,以及永不言弃的精神。今天,面对着功成名就的穆里尼奥,如果你带着同样的问题读完此书后,必然会唏嘘不已。因为狂人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与他辉煌的执教生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起点很低——球员时代的穆里尼奥籍籍无名,一直都只在葡萄牙低级别俱乐部效力。由于精通五种语言,他退役后有幸成为波尔图主教练博比•罗布森的翻译,随着博比•罗布森转至西甲巴塞罗那,穆里尼奥也随行至西班牙任他的翻译与助教。这本书的故事从他离开巴萨开始——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挑战篇)

编辑推荐:

★“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我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各种营养品、兴趣班、早教班一哄而上,却忘记了每个孩子各有不同的天赋,就像每颗种子都有不同的花开时间;我们怕孩子走错人生路,所以一门心思的指导孩子、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与孩子共享快乐时光,和他们一起欢笑、一同成长。

★“我们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疗自己童年的伤;当父母对孩子发火时,有没有问过自己,到底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而沮丧,还是自己本来就很烦?因为人们常常把这两种情绪搞混淆!

★教育子女不是要我们去书写他们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父母父母成长了,就意味着他们能放开手脚去爱孩子,欣赏孩子,不再纠结于“如何做才会让孩子成功”等问题。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养儿育女让我们发现了前所未有的优点,我们竟然愿意为某个人倾尽全力,做到许多超越常人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自己比任何时候都要自私,甚至产生过一些令自己恐惧万分的念头。

做父母的就要敢于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孩子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

内容简介: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书中认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

正是父母心中的这些怕与爱,让家庭教育陷入误区。比如,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再如,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根据几十年的心理辅导以及教育子女的经验,作者指出,要解决女子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正如书中所言:“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给儿子的人生礼物!

《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给儿子的人生礼物!》:是一本彻底改变你工作、生活、财富观的心灵成长之书!创新工场董事长 李开复、阳光媒体集团主席 杨澜亲自为《做你自己》作序推荐!比尔•克林顿、比尔•盖茨、李开复、杨澜、徐小平……从未有一本书,让如此多的世界级政商领袖及精英们激烈讨论、自发推荐!

《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给儿子的人生礼物!》告诉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引爆全球3600万青年人的“立志”大变革!

“ 股神”之子彼得•巴菲特,为我们带来了这本世界级的心灵成长之书——《做你自己》。他的父亲沃伦•巴菲特是名列《时代》杂志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富可敌国的“股神”。身为股神之子,彼得•巴菲特却没有继承衣钵成为华尔街金童,而是选择用音乐谱出人生最美妙的乐章。他从父亲那里获益最大的是一套人生哲学:人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能做自己!他在名校斯坦福大学只念了三个学期便决定休学,从零开始打造音乐梦。尽管历经波折,但他终于靠自己的力量,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功,赢得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奖”。

的确,如果跟着父亲走入华尔街,顶着“巴菲特”家族的光环,绝对可以少奋斗三十年。但“ 股神”让彼得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发挥自己的天赋,于是彼得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音乐之路,这才是他人生真正的激情所在!能有个“股神”父亲,彼得•巴菲特的确不是一般的幸运,因为从父亲身上,他看到了什么是认真和自律、如何勇于面对挑战,并且尽情享受自己所选择的人生。彼得•巴菲特以他动人的人生经历告诉你:唯有“做你自己”才能永远怀抱热情,拥有迈向成功所需要的一切意志、胆识和决心!

《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给儿子的人生礼物!》中,股神父亲教我的12件事:

会赚钱,还要会经营人生。//别把优势当成挡箭牌。//起点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实现梦想。//游荡的人,未必是迷路的人。//追寻志向能激发我们最大的潜能。//停下来审视内心,是对时间和人生的投资。//找到真正喜欢做、世界也愿意为此付钱的事。//每一次错误都是学习的机会。//从心出发,思考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成功离不开能力、热情和坚持。//金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工作的实质。//我们无法选择人生从哪里开始,但可以选择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给儿子的人生礼物!》将告诉你怎样超越自我,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活出最充实的人生。

分开旅行—13月的约会

“我们很庆幸有路易斯这样的人,也很需要这样的人,他们会一直存在,并将永远存在。听闻他们的故事会让我们心情愉悦。”——《卫报》

在交通工具发达的今天,环球旅行毫不新奇。然而,当一个人用13年时间,拒绝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完全依靠人力(轮滑、自行车、划船)横跨五大洲、两大洋,这样的旅行就变得很不平凡,而且是一次前无古人的壮举。

实现这一壮举的人是本书作者、英国人杰森•路易斯。

当然,一路走来可不像我们现在描述的这么轻松:1996年,他穿越美国时被一名酒后驾车的司机撞倒,造成双腿骨折;2001年,为了挣够继续“远征”的路费,他被迫中断旅行,从事各种工作以填补亏空;此后,他在驾驶皮艇前往澳大利亚大陆时遇鳄鱼袭击,船桨被鳄鱼咬坏;在穿越非洲途中,他因未经允许进入埃及而被怀疑为间谍,险些面临40年牢狱之灾;2007年,他在试图穿越英吉利海峡回到英国时,法国官员阻止他穿越海峡,甚至威胁向他开枪。

不过,这些都没能阻止路易斯的脚步。在13 年的时间里,他从英国东南部出发,穿越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大西洋、加勒比海、美国、太平洋、中国、印度、喜马拉雅山、印度洋、阿拉伯、非洲,最后回到欧洲,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不借助任何现代化交通工具、完全依靠自身“人工动力”环游世界的人。

在这个科技进步和体能退步成正比的时代,杰森•路易斯的故事简直就是传奇,难怪《荒野求生》主持人贝尔•格里尔斯直呼:“史诗一般的旅行……这样的旅行要克服的困难和所需要的耐力,都是鲜有人能挑战的。”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