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时间和空间真的存在吗?现实(Reality)的本质是什么?现象级科普畅销书《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以优雅易懂的方式带我们踏上这场探索现实之旅:从德谟克利特到爱因斯坦,从法拉第到引力波,从经典物理到量子引力……通过介绍现实的概念是如何随时间变迁的,今天的物理学家又是如何理解宇宙的结构的,他为我们提供了比《七堂极简物理课》更深入的理论解释。
约翰·惠勒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传奇般的教师,他对我们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所作的开放性的探索,为其他物理学家成就其事业提供了帮助。
本书以20世纪具启发的思想家的第一人称视角,给读者带来京子、黑洞和量子等概念,读者也将看到惠勒是如何由一名热情似火、光彩夺目的少年成长为一位我们这个时代具创新思想的物理学家和具影响力的年轻物理学者的导师。
如果说《宇宙的琴弦》是在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框架下具体地介绍弦理论及其物理学结果。那么《宇宙的结构》则是从更高的角度来讨论时空和宇宙的物理学。《宇宙的结构》第一部分从“实在性”讨论时空,特别是量子时空;第二部分讲时间的方向性,从经典与量子的角度讨论时间箭头:第三部分讲时空和宇宙学,涉及了一些新内容,比如暴胀宇宙和相关的宇宙学问题;第四部分讲大统一的起源,即从弦和膜的观点来讨论宇宙学问题;第五部分讲实在与幻想,谈一些新实验(比如引力波和基本粒子的新实验),也谈时空旅行和时间机器,还展望了弦理论的未来。
本书是雅各布·克莱因去世后整理出版的一本文集,原名为《雅各布·克莱因演讲与论文集》(Jacob Klein Lectures and Essays)。该书最能体现他全面的思想,充分反映了克莱因广博的学识以及对根本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把握,其独树一帜的研究思路和风格非常值得广大哲学和科学史研究者借鉴。书中近一半的内容与科学史有关,大都结合希腊数学及其形而上学背景,彻底回溯近代自然数学化观念发生的必要条件——古代数学的符号化以及整个近代形而上学体系发生的革命性转变。
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一个理论,把时间和空间结合为一种叫“时空”的东西,它不是平直的,而是被其中的物质和能量弯曲(或卷曲)了。在我们邻近,时空几乎是平直的,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曲率带来的差异。但在宇宙更远的地方,时空弯曲的某些结果比爱因斯坦认识的更加惊人。一个结果是,恒星可能在自身作用下坍缩,使周围空间弯曲从而将自己同宇宙其他部分分裂开来。如何证明这个结果,如何发现坍缩在空间下的黑洞的奇异性质,正是本书的主题。
作者花费15年时间写就了这本介绍宇宙研究历史和发展情况的科普著作,系统地介绍了宇宙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代表人物、理论的冲突和科研上的合作与竞争,还介绍了从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到引力波探测仪的不同探测手段的发展过程,以及在不同探测手段下宇宙所展现出来的激动人心的一面。
本书主要讲述“大爆炸”理论作为宇宙的开端被逐渐接受的过程,介绍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物对这个理论所作的努力。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辩论过程,伽莫夫用打油诗反击稳恒态已过期,霍伊尔则继续嘲笑大爆炸模型和那些相信它的人,最终大爆炸理论以良好的预言能力表现出了说服力和包容性。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的有:大爆炸到底是什么意思?每个人都听说过大爆炸理论,但有多少人敢夸口懂得它?为什么宇宙学家相信大爆炸理论是对宇宙起源的精确描述?那些拼着命也要坚守这种非正统理论的科学家都是谁?
《物理定律的本性》准备为那些电视观众提供一种引导性的或者记忆的帮助,他们观看了讲演的播出之后,还希望得到一种可随时参考的文字读物。虽然《物理定律的本性》怎么说都不能当成一本教科书,但对于那些追求对物理学定律的清晰理解的物理系学生,他们将会由此受到其中许多论证的启示。
《QED:光和物质的奇妙理论》中,费曼对QED(即量子电动力学——量子场论中描述光与带电粒子相互作用的部分)做出了经典的颇其权威性的讲解。他运用日常的语言、空间的意念、具形的想象和他的著名的费曼图,而不是高深的数学,就QED的实际内容及其精神向外行读者进行了清楚明白而富于幽默的传授。徐一鸿的新序言将费曼的这本书和他对QED所做的创造性贡献放在历史发展的境遇加以考量,并进一步突出了费曼独特的富于感染力和启发性的风格。
《宇宙的结构:空间、时间以及真实性的意义》具有更高的立足点。如果说《宇宙的琴弦》是在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框架下具体地介绍弦理论及其物理学结果。那么本书则是从更高的角度来讨论时空和宇宙的物理学。《宇宙的结构:空间、时间以及真实性的意义》:第一部分从“实在性”讨论时空,特别是量子时空;第二部分讲时间的方向性,从经典与量子的角度讨论时间箭头:第三部分讲时空和宇宙学,涉及了一些新内容,比如暴胀宇宙和相关的宇宙学问题;第四部分讲大统一的起源,即从弦和膜的观点来讨论宇宙学问题;第五部分讲实在与幻想,谈一些新实验(比如引力波和基本粒子的新实验),也谈时空旅行和时间机器,还展望了弦理论的未来。
爱因斯坦经常被视为天才的象征,他的理论因其美丽和深邃而受到人们的钦佩。这本书记录了科学家们的冒险经历,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和惊人的方式,来测试了爱因斯坦的理论。从中子星的爆炸和黑洞的碰撞,到探测引力波的引人注目的测试。这本书带着读者踏上了一段历时百年的探索之旅。
布莱恩•格林是当今世界领先的弦理论家之一,他十分精妙地把科学思想与写作融合起来。本书撩开了弦理论的神秘面纱,揭示了一个十一维的宇宙。那里,空间的纤维撕裂了又自己缝合起来,一切物质——从最小的夸克到最巨大的超新星——都在微观的小能量环的振动中产生。本书荣获2000年安万特科学图书奖。格林竭尽所能,运用许多的例子和类比,将极其复杂的理论用简洁而优美语言展示在读者面前,让普通人也能读懂。本书的才情令人眩晕,也没有哪本书像它那样启迪思想,愉悦读者。它真是一部科学的杰作——一次愉快清心的现代物理学旅行,让我们比以前离宇宙更近了……
本书是第一推动丛书出版20年来“物理系列”的合订本,包括:《宇宙的琴弦》、《上帝与新物理学》、《时间之箭》、《终极理论之梦》、《时间、空间和万物》、《亚原子粒子的发现》、《存在之轻--质量、以太和力的统一性》、《不同的宇宙》、《量子夸克》、《物理学的困惑》、《宇宙的结构--空间、时间以及真实性的意义》。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内容简介: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牛黄解毒丸、藿香正气水、健胃消食片……这些耳熟能详,至今仍广为传用的中成药,你知道它们的渊源和功能主治吗?这些经典名方已经服务了中国人上百甚至上千年。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遵循“上医治人”的中医观点,列出了18类62种经典中成药,这些中成药都是出自中医典籍,由历代名医精心创制的经典药方传承演化而来,已经使用了成百上千年。《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针对现代人最常罹患的疾病,如头痛、感冒、上火、便秘、腹泻、胃痛、肥胖、肾虚、失眠、痛经等,解析如何选择合适的中成药,来进行日常的自我治疗与保健。同时为那些被我们用反、用窄、用歪了的中成药正名,纠正日常生活中的用药错误,阻止读者进一步在生活中因为用错药而事倍功半,延误病情。让那些被“埋没”的古代国医经典换上新装,继续为今人所用,发挥它们的神奇魅力。
《时间简史》讲述是探索时间和空间核心秘密的故事,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包括我们的宇宙图像、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宇宙不确定性原理、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黑洞、黑洞不是这么黑、时间箭头等内容。第一版中的许多理论预言,后来在对微观或宏观宇宙世界观测中得到证实。
自1988年首版以来,《时间简史》已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译成40种文字,销售了近1000万册。此版更新了内容,把许多观测揭示的新知识,以及霍金最新的研究纳入,并配以250幅照片和电脑制作的三维和四维空间图。
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会发烧、发炎?孕妇的“晨吐”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许多人小时候不爱吃青菜,长大之后就爱吃了? 焦虑、抑郁和精神疾病这么糟糕,自然选择为什么留下了它们?
演化理论是人类理解自然规律的重大突破。人是演化的产物,人类健康的方方面面自然也遵循演化规律。主流生物医学 探究疾病的生理过程、分子机制, 进而对症下药、精准治疗。在本书中,作者主张从演化的视角审视人体、疾病、衰老等健康议题, 别开生面,旁征博引,启发思考,对广大普通读者及专业人士都不无裨益。
“没有演化之光,医学的一切问题都无法得到理解。”读过本书,相信你看待人体与疾病的眼光会有所不同,对演化理论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最后的著作《十问:霍金沉思录》,这本书涉及他对科学与社会所面临的大问题的思考,包括“人类是否会一直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可能不会)”“时间旅行是否可能?(仍无法排除可能性)”等;还有对诸如地球面临的严重威胁、“超人”种群以及外太空是否存在智慧生命、人类是否应该去开拓太空殖民地等问题进行的最后预测,这些预测饱含了霍金对人类未来深深的忧思。
本书首次展现了量子力学的根本难题如何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看法。作者将量子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调和起来,着重阐述了多世界理论,揭示了超凡脱俗、让人大开眼界的宇宙真相,也一步步化解了主要的反对意见。一种新认识——关于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们由什么组成——正在成为我们新的起点。
本书收集了作者的七篇演讲,描述了几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创造和体验美的经历,如海森堡发现量子理论,爱因斯坦完善其著名的方程式,魏尔提出引力规范理论等,它们都涉及到共同的问题:动机、创造和美。作者认为追求科学的过程就是追求美,美是各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固有的和谐。
《宇宙从何而来?》为[科学家]书系03#作品。
起点与终点、生命与信息,
物质与能量、时间与宇宙,
不要被这些词语所吓倒。
我向你保证,
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以理解,
只要你认真的看完《宇宙从何而来?》。
从混沌到宇宙诞生,从气态到固态;
从原子分子到生命形成,从原始生产到人工智能。
霍金向人类发问: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
本书作者傅渥成在这里告诉大家,时间永远向前。
宇宙、生命、文明,不断进化,不断演生。
物理学家不断探索宇宙的意义,
亦是在寻找天地万物的来时之路。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高、越来越胖?为什么青少年糖尿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了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五花八门的食物过敏?种种“现代疾病”背后是否有一个共同的“罪魁祸首”?
美国著名科学家马丁·布莱泽申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滥用抗生素及剖 宫产,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伤害了与人类协同演化了数十万年之久的“微生物朋友”,特别是在我们的孩子们身上。这扰乱了人体内微生物的稳态,打破了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进而危害了我们孩子的代谢、免疫和认知能力。
恩格斯的告诫犹在耳畔:“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在《寂静的春天》里,蕾切尔·卡森提醒我们,滥用滴滴涕等杀虫剂会危害地球上其它的生物;在《消失的微生物》里,马丁·布莱泽提醒我们,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会危害我们自己的后代。
作为人类微生物群系研究的先驱之一,马丁·布莱泽在本书中既从科学的角度梳理了上述问题的来龙去脉,又从个人及社会的层面探讨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广大的中国读者,特别是生物科研工作者、医疗卫生从业者、政府机构决策者,或可从中有所借鉴。
◆北大清华最受欢迎的科学通史课主讲教授、清华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经典科普力作,迄今已畅销20余年。
◆全新修订版:作者根据新的科学史研究对书中的部分文字做了修订,更新大半插图,许多是作者近几年在世界各国实地拍摄的照片,共计700多幅。
◆轻松流畅的大部头普及读物,还原科学的前世今生,探讨科学精神的本质,澄清以讹传讹的科学故事 。
【内容简介】
《科学的历程》是一部普及性的世界科学通史。以东方文明和科学技术对人类进步的影响为开端,以西方文明和科学的发展历程为核心,同时探讨了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力量。通过对科学家生平及科学发现过程简洁而不乏激情的叙述,阐释了每一次重要的科技进步在人类文明发展链条上的意义和价值,辅以大量精美插图,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自身宇宙观、世界观不断深化的路径。
本书把自然科学的发展放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中来讲述,有助于读者弄清自然科学在人类文明史中的位置。此外,作者在讲述严肃的科学发展史的同时,保留了历史进程中那些生动活泼的细节,使本书具有大部头著述难得的良好的可读性。
本书讲述了计算机思想层面的历史,通过引人入胜的材料描写了莱布尼茨、布尔、康托尔、希尔伯特、哥德尔、图灵等天才的生活和工作,讲述了数学家们如何在成果付诸应用之前就已经提出了其背后的思想。
《上帝与新物理学》不是谈宗教的书。《上帝与新物理学》谈的是新物理学对以前的属于宗教的问题产生的影响、《上帝与新物理学》也不是一本纯科学的书,是关于科学及其广泛含义的书。《上帝与新物理学》的主题是所谓四大存在问题:为什么大自然的规律是现在这样?为什么宇宙是由现在组成的各种东西所组成的?这些东西是如何起始的?宇宙如何获得了组织?作者在结尾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试探性答案。
本书是公认的图灵最权威传记。艾伦·图灵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之父,在24岁时奠定了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二战期间,他为盟军破译密码,为结束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战后,他开创性地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因同性恋问题事发,被迫注射激素,后来吃毒苹果而死。他吃毒苹果的原因 至今不明,一代科学大师,是自杀、他杀还是不小心,成为20世纪的谜。
这是著名物理学家李淼写给孩子的宇宙学普及读物。几千年来,人类从未停止探索自己栖居的世界和望见的星空。从用太阳光测算地球周长,到用电磁波证实宇宙起源;从根据月食推测地球形状,到用标准烛光测量天体距离……淼叔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我们带回一代代伟大天才的思考现场,开启非同一般的科学思维。书中也配有艺术插画和珍贵宇宙图片,小读者们能张开想象的翅膀,遥想神秘又迷人的宇宙,惊叹于造物的神奇和人类永无止境的求知欲。
《存在之轻:质量以太和力的统一性》内容简介:几乎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对自然界最深层次实在的理解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已经有了重大改变、现在我们己非常接近于长期寻求的突破:自然界基本力的大统一。作为一位深受欢迎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一直在这片新天地的舞台上扮演主角。通过超越旧的物质和空间观念,他诠释了一个全新的发现:物质是由几乎无重量的单元构造的。纯能量是质量的最终之源,维尔切克把这个发现称为“存在之轻”但他向我们展示的远不止这些、空间绝不是单纯的容器,不是空无一物和被动的它是一种动态的网格——一种现代意义上的以太,网格要比任何“基本”粒子更基本;其自发活动产生并消灭着粒子这种对物质和“虚空”的新认识解释了引力为什么那么微弱,并使自然界所有力的大统一图像变得格外清晰。
《存在之轻》是探索这些革命性概念的意义的第一本著作维尔切克向我们展示了迷人宇宙的全新图像,并憧憬了基础物理学新的黃金时代。
《费曼讲演录:一个平民科学家的思想》基于三篇公开发表的演讲,展现了理查德·;费曼深思熟虑、有趣且富于启发的智慧。话题从宗教到政治到科学,洋洋洒洒,他不仅深入剖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冲突,而且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相信流言而不信政治家,为什么承认无知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希望所在等问题。
暂无简介
宇宙何时并如何起始?我们为何在此?为何是有非无?何为实在本性?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以及最后,我们宇宙的表观“大设计”能否证实使事物运行的仁慈的造物主?科学能否提供另一种解释?
有关宇宙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问题,曾经为哲学的范围,现在占据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相遇但却自说自话的领地。在霍金和蒙洛迪诺的新书中,他们以精彩简朴的非专业语言表述有关宇宙奥秘的最新的科学思考。
他们在《大设计》中解释,根据量子论,宇宙不仅具有单独的存在或历史,而且同时存在每种可能的历史。把这种思想应用于宇宙整体,就对因果概念本身提出疑问。然而,霍金和蒙洛迪诺描述的“从顶到底”的宇宙学方法会说,过去没有采取确定的形式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因观察历史而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造我们。作者进一步解释,我们自身是宇宙极早期的量子涨落的产物,并且展现量子论如何预言“多宇宙”——该思想是说,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自发地从无中出现的许多宇宙中的一个,每个宇宙具有不同的自然定律。
霍金和蒙洛迪诺在这过程中诘问实在的传统概念,提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这是我们能够希望找到的最佳答案。他们以对M理论的精彩评价来结束全书,M理论解释了制约我们和我们宇宙的定律,它还是完备的“万物理论”的目前可行的仅有候选者。他们写道,如果被证实的话,它将是爱因斯坦寻求的统一理论,也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
这是一部简洁的惊人的附有大量插图的指南,导向正在改变我们的宇宙观并危及我们最神圣的信仰系统的一些发现。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大设计》这样信息丰富,这样刺激。
本书对电脑科学、数学、物理学、宇宙学、神经和精神科学以及哲学进行了广泛、深入浅出的讨论,体现了作者向哲学上最大问题——“精神-身体关系”挑战的大无畏精神。书中充满了天才般的猜测,贯穿着探索真理的灵感和激情。这是一本这者的精心杰作,它阐释科学论题的新方式令人眼前为之一亮。这本巨著重新衡量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作者提出他对现代物理及人工智能的新看法,建议人们必须彻底改变时间与空间的观念。本书曾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许多星期。
提起理查德·费曼(11918~1988),我国的读者或许不会陌生。几年前,他的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在中国的出版发行,使这位美国物理学家声名大振。费曼是个一生都闲不住的人,他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精力、智慧和好奇心。在他的一生中,他对物理学的多个领域和物理学之外的多个领域,正如对他生活中的多个女人一样,都产生过浓厚的兴趣,而在每一个领域中他都做得游刃有余。这也使得他在其一生的各个相同和不同时期扮演过各种不同的角色:仅凭想象就能把收音机修好的收音机修理工,在曼哈顿计划严密的保安系统监控下轻松破解安全锁的开锁匠,参加世界级职业比赛并获奖的桑巴鼓手,摘取了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广受听众欢迎的优秀教师,以及经常在红灯区的夜总会出没的play boy。在这诸多角色中,有两个角色的扮演贯穿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也最受人们的称道,那就是物理学家和教师。而最难得的是费曼能够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孕生了《费曼讲物理相对论》。
这是菲尔兹奖得主,华人数学家丘成桐的科普佳作,主要讲述了他的思想演化,同时引介了众多现代数学家。
1976年,年方27岁的丘成桐解决了微分几何中的一个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其结果被称为“卡拉比-丘流形”,后来被应用在物理学的弦理论中,成为描述宇宙空间的理论基石。1979年,他又证明了每个符合爱因斯坦方程的解都具有正总质能量,确认平直时空的稳定性。因此,他的研究橫跨数学和物理两大领域。
读者可以与物理学家的弦论经历相互参照,看到数学与物理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2018年新版的《第一推动丛书》全新设计了版式和封面,简约个性,提升了阅读体验,让科普给你更多想象。
随书附赠价值39.6元由汪洁、吴京平掰开揉碎,带你懂科学好书的《经典科普解读课》6折券。
广义相对论研究巨大尺度的物体──例如星体、甚至整个宇宙;量子力学研究甚至整个极小尺度的奇妙现象──如原子世界。弦理论 (String Theory) 则企图成为两者间的桥梁。
从微细的“弦”振动开始,弦理论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十维的世界中,其中四维是我们日常生活感知的时空,另外六维呢?物理学家发现,1976年出现的“卡拉比-丘流形” (Calabi-Yau Manifolds),一个纯粹的数学几何结构,正好可以用来刻画六维空间的內在形状!
本书中,丘成桐细说从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等几何学家、到爱因斯坦、卡拉比以及丘成桐自己的研究、他对几何学未来的看法等等;敘述了他几十年來所有成就的来龙去脉以及心路历程。读者可以深切了解近代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进展,更体会到第一流科学家的研究精神。
《费曼讲物理:入门》是从费曼著名的《费曼物理学讲义》节选的六节物理课。内容包括“运动着的原子”“基础物理学”“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能量守恒”“万有引力理论”“量子行为”六部分。可以看到天才的物理学家和卓越的教师费曼如何用新的见解来阐发那些哪怕是老生常谈的题目,费曼将关键性的概念用取自日常生活的例子来说明,让读者毋庸置疑地了解哪些是基本理论的同时,又不断地将物理学同别的学科连接起来。
《第一推动物理系列:终极理论之梦》讲的,是一场伟大的理性的历险,去找寻大自然的终极理论。中级理论的梦想激发了今天许多高能物理学的研究,虽然还不知道那终极理论会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还要过多少年才能找到它,但我们相信已经开始模模糊糊地看到了它的身影。在《第一推动物理系列:终极理论之梦》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最初三分钟》的作者温伯格讲述了对自己然的统一理论的伟大追求――一个能解释从原子内部的联结到太阳与地球的吸引等不同的力的理论。全书令人眼花缭乱去清澈透明,引导着我们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走到今天的超弦以及可能与我们同在的别的宇宙。
《3%法则》以30年从商商经验挑战哈佛经营管理法则,用56个绝妙点子浓缩日本企业成功秘籍。日本第一畅销书。《3%法则》是作者综合其多年经营服务业的经验和理念的总结。也是作者构筑其各种商业模式的成功因素和动机的告白。对日本读者本身也具有很大的震撼力。2008年初版时的10—11月,在日本各大连锁书局的畅销排名均在第一、第二。在亚马逊排名第四。
B·格林是当今世界领先的弦理论家之一,他十分精妙地把科学思想与写作融合起来。本书撩开了弦理论的神秘面纱,揭示了一个十一维的宇宙。那里,空间的纤维撕裂了又自己缝合起来,一切物质——从最小的夸克到最巨大的超新星——都在微观的小能量环的振动中产生。
本书荣获2000年安万特科学图书奖。从愉快的园中漫步到浇花龙头上的蚂蚁,为了说明现代物理学正在揭示的美妙而困惑的实在,格林用了很多例子。 本书的才情令人眩晕,也没有哪本书像它那样启迪思想,愉悦读者。它真是一部科学的杰作——一次愉快清心的现代物理学旅行,让我们比以前离宇宙更近了……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一位母亲、女儿和妻子的生命日记。
2009年12月于娟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并发出“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的感叹,引起网友关注和众多媒体热议。于娟于2011年4月19日凌晨去世,众多网友在网上进行追悼。一个年轻生命,在生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病中日记。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个故事里,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
记录黑暗是残酷的,尤其在感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油灯一点点黯淡之时。但于娟决定完完整整写下这段生命中最黑暗最苦痛的日子,也是她认为过去32年最有意义的日子。
——《三联生活周刊》
“我想给儿子土豆留下些什么”。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于娟在病中也坚持辅导孩子。而在生命日记中展现她的喜忧,写下她的感悟,不是矫揉造作、不是宣传作势,而是一个母亲要给她的孩子留给一份礼物。
——《人民日报》
其(于娟)病痛的苦楚、人性的感悟,读来令人泪下,其实是一本最好的人生教材,教会我们如何去热爱生命,如何去抵挡困难。
——《中国日报》
这位风华正茂的女博士,在博客上残酷、冷静而理性地记录下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健康、财富、亲情等人生追求的感悟。这些提前到来的参悟,也许会对那些仍在苦苦追求的人们带来一种别样的启迪。
——《齐鲁晚报》
复旦大学“抗癌教师”于娟在癌症抗争的一年半时间,留下79篇抗癌日记和“复旦教师抗癌记录”微博,这些在生死交叉点上对生命的反思,对年轻人莫透支青春的警诫感动了无数人。
——《新民晚报》
这是一本破天荒的书,著名物理学家斯莫林在书中指出作为所有其他科学的基础的物理学迷失了方向。为什么物理学突然陷入了困境?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
在斯莫林看来,一个主要问题出在弦理论:一个野心勃勃的“万物之理”的蓝图。想要解释自然的所有粒子和力,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弦理论凭它新奇的新粒子和平行宇宙抓住了公众的想象力,也赢得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心。但这是理论的陷阱:弦理论没有一点曾被证实,也没人知道如何去证实它。实际上,理论出现了无限多个形式,意味着没有实验能否定它。作为一个科学理论,它失败了。但是因为它吸引了大量的资源,招揽了最优秀的头脑,严重伤害了在其他路线上追求的年轻物理学家,所以它也拖累了其他物理学的前进步伐。
如果你读过“弦理论”、“平行宇宙”的书(弦理论经典著作《宇宙的琴弦》同样收录在《第一推动丛书》中),那么应该读这本——《物理学的困惑》,因为这是一本唱反调的书。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弦论之争”,穷“万物之理”。书中的另一个主题是关于科学的伦理的探讨,对科研领域的工作者不无启发。
《物理学的困惑》是《第一推动丛书》物理系列其中之一,本书适合有一定基础的物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物理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2018年新版的《第一推动丛书》全新设计了版式、封面,提升了阅读体验,让读科普不再艰难。随书附赠价值39.6元由汪洁、吴京平掰开揉碎,带你懂科学好书的《经典科普解读课》6折券。
本书介绍了恒星能源、结构和演化,射电脉冲星、密近双星质量转移、致密X射线以及地外文明的知识。全书基本上撇开了数学公式,运用了许多生动比喻,叙述了许多著者亲身经历的故事,是一本颇有特色的科普佳作。
这本书以通俗文学的形式,描述了20世纪物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阐释了“对称”如何奠定了现代物理学上的思想和美学的基础。
暂无详细内容介绍,四海清单 MKList.com
40年前弗朗西斯·克里克与詹姆斯·沃森一道,发现DNA结构,改变了我们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从面名垂青史。现在,克里克又一次站在科学的前沿,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对人类意识奥秘的探索上来。克里克决定要揭示脑的复杂性,他选择了视觉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作为突破口。他对大脑究竟怎样“看”东西作出的科学分析,内容翔实,妙语横生,令人信服。他还大胆探索人类存在的一些最基本问题:我们有自由意志吗?什么使我们成为区别于其他动物且具有感知能力的生物?灵魂真的存在吗?抑或我们只不过是一堆神经元的复杂集合吗?在这本具有开拓性和争议的著作中,弗朗西斯·克里克向近代科学、哲学和宗教思想的根本基础提出挑战。
在本书中,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用诗一般简洁优美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20世纪以来现代物理学的伟大理论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的结构、空间的颗粒、时间的本质……在这七堂简单明了的物理课里,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奇妙的物理学世界,也带我们轻盈地飞过重重障碍,窥见科学 的深刻与美丽。没有繁琐的方程,只有诗意的讲述,即使没有科学背景的人也能轻松读懂。
《时间简史》后再度引发科普阅读热潮,意大利一年热销30万册,销量超越《五十度灰》,被译为34种语言,以无法抗拒的优美,引领你了解我们所栖居世界的真相。
1.亚马逊众多门类榜单雄踞首位。
《纽约时报》畅销类排行榜第二名。
《卫报》《经济学人》《独立报》《新科学家》《每日电讯报》2015年度好书,《自然》《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出版人周刊》一致好评。
3. 语言优美如诗,内容简洁易懂,短短100页让你掌握20世纪物理学的重要理论
4. 特邀“意大利骑士之星”勋章获得者,卡尔维诺、艾柯等意大利国宝级作家作品的译者文铮直接从意大利语译为中文,最大程度保留原文之美
5. 英国顶级封面设计师创作封面星空图,英国获奖插画作者创作内文插画,精美装帧,工艺考究,充分呈现设计原貌
6. 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李淼推荐的现象级畅销书。
只能用机器人与我们交流的霍金现在仍保持着异常的活力,他懂得宇宙学中很罕见的数学语言,而且他力求赢得更多大众的理解。《黑洞不是黑的》是霍金2016年在英国BBC广播公司里斯讲演中向大众传递的对黑洞的洞见,其中谈及的“黑洞无毛定理”使得黑洞研究变得极度纯粹,并直击自然的核心奥妙。他以游刃有余的通俗讲解,将我们带向宇宙最奇异的角落。这位传奇物理学家断言,只要能理解黑洞以及它们如何挑战时空的本性,我们就会更接近揭开宇宙的奥秘。黑洞里真的什么都没有吗,这个问题也许不是作为大众的我们所要关心的问题,却是我们偶尔想起会好奇的一个话题,这本书则以极简的讲述,告诉我们一个不同以往的黑洞。在经典引力物理中,霍金除了贡献了奇性定理,还发现了黑洞视界面积不减定理。霍金这次要告诉我们,黑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黑,事物可以从黑洞逃逸,信息可以某种方式保存。本书由大卫·舒可曼撰写导言,并特别收录吴忠超《黑洞极简史》。
本书是爱因斯坦的所有文稿解密之后问世的第一部有关爱因斯坦的内容详尽、可读性极强的传记。爱因斯坦是如何思考的?这个天才又是如何造就的?本书基于新近披露的爱因斯坦的私人信件,探究了这位富于想象、不拘礼节的专利员领会造物主的心思、揭开原子和宇宙奥秘的过程。无论是那时还是现在,爱因斯坦的人生和个性都对我们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书荣获美国国家科学院2008年度科学传播最佳图书奖。
这是来自美国最高戒备监狱的一手资料,世界顶级心理学家、脑神经科学家与冷血杀手的灵魂访谈,你会发现让你颤抖惊悚的远远不止变态杀手在犯罪现场留下的行为签名,而是罪犯的心理,确切地说——是他们的大脑和基因,他们是天生变态狂!
绝对颠覆的阅读体验:
连环杀手为何产生性变态、恋物癖、精神分裂、反社会、强奸、碎尸等变态心理和行为?
连环杀手日常生活中和普通人有区别吗?
连环杀手真的在3岁就注定了吗?
人一生平均要遇到多少谋杀犯?
如何从变态狂手下逃生?
本书作者基尔博士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移动式功能磁共振扫描仪,扫描了500多名精神病态者和3000多名暴力罪犯,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法医神经科学数据库。本书不仅揭示了精神病态者的大脑和基因缺陷,又真实可信地刻画了精神病态到底是什么样子。不是小说,却更摄人心魄!
你是否做过这样的梦: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在梦中,你轻松自如地掠过树梢,翱翔、俯冲、嬉戏和躲闪。电脑游戏和虚拟现实头盔能够提升我们的想象力,引领我们飞入传说中的神秘空间。但那毕竟不是真的。难怪历史上最有智慧的一些人物,比如莱奥纳多·达·芬奇,会渴望加入飞鸟的行列,还致力于设计飞行器帮助自己上天。
这是一本关于飞行的书,从神话中的伊卡洛斯到已经灭绝的、壮观的阿根廷巨鹰,从袋鼯到跳蛛,从莱特飞行器到波音飞机,道金斯描绘出生物为了飞行做出的巨大演化,以及人类为克服地球重力付出的艰辛努力。
科学本身是朝向未知的史诗级飞行,它或是去往其他行星的迁徙,或是心灵的畅想。就像飞行是摆脱重力进入第三维度,科学也在摆脱日常生活,盘旋地升上想象的精妙高度。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时间和空间真的存在吗?现实(Reality)的本质是什么?现象级科普畅销书《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以优雅易懂的方式带我们踏上这场探索现实之旅:从德谟克利特到爱因斯坦,从法拉第到引力波,从经典物理到量子引力……通过介绍现实的概念是如何随时间变迁的,今天的物理学家又是如何理解宇宙的结构的,他为我们提供了比《七堂极简物理课》更深入的理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