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勝是牛津的重要作者,他的《燃燈者》《精神漫遊》有口皆碑。趙越勝以文修身,以心觀世,下筆謹嚴,思力深切,這種無聲者的聲音、自覺者的覺悟,多為個人思想的珍藏,時代主音之外的雅歌。這是他最新的寫作,分成兩卷:
本書是以景觀、人物、思想為題的散文集,成三輯,第一輯是十三篇法國名勝古蹟引發的感懷。第二輯題目「讀與思」,每一篇都跟我們目前的處境切切相關,其中有拉波哀西的《自願奴役論》,奧古斯丁的《懺悔錄》,馬爾庫塞的《愛欲與文明》,Saint-Exupery的《小王子》,討論有新意,能見出人所不見。第三輯「游俄散記」四篇,當時年少春衫薄,既感性又令人沉思不已。
書名蒼雲,是歷史;遠道,是思想。
「最近,每當我感覺自己喪失了道德感的時候,都想拿起現居法國的人文學者趙越勝的《燃燈者》來翻翻。」 —— 香港評論家曾瑞明
本書不是一部藝術史的學術著作,它只是一場遊戲,也是一場精神上的尋根之旅。它或許會讓我們知道這些古代藝術品是怎樣出生,又在經歷了怎樣在的坎坷之後抵達我們的面前。 當我說到故宮,心裏想的往往是北京故宮。實際上中國有三個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這三個故宮實際上是一體的,在物質層面上可以分割,但精神層面上卻水乳交融。 每逢面對那些久遠的墨蹟,我都會怦然心動。除了感歎古代藝術家的驚人技法,心裏還會聯想到那些紙頁背後的故事,浮現出那些在紫禁城出現過又消失掉的人與事。那些藝術品遠比朝代更加偉大,但它們畢竟是朝代的產物,身上糾纏着朝代的氣息,揮之不去。在本書中,我們嘗試從面前的一幅書畫開始,一步步地倒推回去,就像逆光的旅行,去尋找它們原初的形跡。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趙越勝是牛津的重要作者,他的《燃燈者》《精神漫遊》有口皆碑。趙越勝以文修身,以心觀世,下筆謹嚴,思力深切,這種無聲者的聲音、自覺者的覺悟,多為個人思想的珍藏,時代主音之外的雅歌。這是他最新的寫作,分成兩卷:
本書是以景觀、人物、思想為題的散文集,成三輯,第一輯是十三篇法國名勝古蹟引發的感懷。第二輯題目「讀與思」,每一篇都跟我們目前的處境切切相關,其中有拉波哀西的《自願奴役論》,奧古斯丁的《懺悔錄》,馬爾庫塞的《愛欲與文明》,Saint-Exupery的《小王子》,討論有新意,能見出人所不見。第三輯「游俄散記」四篇,當時年少春衫薄,既感性又令人沉思不已。
書名蒼雲,是歷史;遠道,是思想。
「最近,每當我感覺自己喪失了道德感的時候,都想拿起現居法國的人文學者趙越勝的《燃燈者》來翻翻。」 —— 香港評論家曾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