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为9星的书籍

德国

一部国家史,一部民族史。

六大部分,三十个主题,建筑、雕塑、绘画、瓷器、啤酒、香肠、汽车、货币……以“物”串连起德国政治、文化、艺术等数百年历史变迁。

在过去的一百四十年里,德国一直是欧洲大陆的核心力量。二十八年前,一个新的德国诞生了。

我们对这个新生的德国有多少了解?

它的民众又是如何认识他们自身的?

尼尔• 麦格雷戈认为,对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来说,想要构建一段清晰连贯又全面的德国历史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在地理层面还是历史层面,德国总是动荡的。它的边界也在不断地游移。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伊曼努埃尔• 康德的故乡——柯尼斯堡现今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德国最伟大的作家约翰• 沃尔夫冈• 冯• 歌德在斯特拉斯堡的大教堂里发现了德国艺术与历史的特质,而斯特拉斯堡如今在法国境内。本书讲述的内容时间跨度长达五百年。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德国由众多独立的政体组成,而每一政体都有各自独特的历史。1914 年以前的德国人或许会讲述的那些自己民族与国家的动人故事,早已被之后三十年的诸多事件摧毁了。

或许德国的历史天生就是破碎的,但它包含了大量广泛共享的记忆、意识与经历。对它们中的一部分进行检视便是本书的目的。从十五世纪古腾堡发明的现代印刷术开始,作者选取了那些在新生的德国仍然能引起共鸣的对象与观念、人物与场所,比如德累斯顿的瓷器及其废墟中的碎石瓦砾、包豪斯的设计和德国香肠、查理大帝的皇冠及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营门,以此向我们展现它的集体想象。

还从来没有一本书如此这般地讲述“德国”。

中国哲学史

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

畅销近百年的哲学经典,陈寅恪、金岳霖等倾力推荐

逐字核查引文,新增校勘表、人名译名对照表

★编辑推荐

◎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 | 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1919年,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出版,但只有上半部。1934年,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卷出版,这部书承前启后,用更详实的史料和更系统、现代的研究方法奠定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本框架,成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畅销近百年的哲学经典,陈寅恪、金岳霖等倾力推荐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出版已近百年,但它依然是各大高校学生的必读教材,也是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哲学的经典著作。陈寅恪、金岳霖等哲学大家也都倾力推荐。

◎汇通古今,融贯中西,以现代眼光重构中国哲学

冯友兰从北大哲学门毕业后,又赴美师从杜威。站在中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他用西方的哲学概念、系统地运用新方法来重构中国哲学,从孔子到康有为,架构起中国两千多年来清晰的中国哲学发展脉络,把中国几千年来伟大的思想展现于世。

◎逐字核查引文,新增校勘表、人名译名对照表

《中国哲学史》曾出版多次,本次再版,我们以商务印书馆1947年修订版作为参考底本,逐字核查引文,并增加校勘表、人名译名对照表,尽量呈现冯先生著作原貌。

★名人推荐

取材谨严,持论精确……今欲求一中国古代哲学史,能矫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

——陈寅恪

冯先生这本书,确是一本哲学史而不是一种主义的宣传。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李慎之(哲学家、社会学家)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理论结晶,真正的哲学家是时代的号手。对于二十世纪社会矛盾运动所发生的的深刻变化,感觉最敏锐、理论转换最及时的哲学家是冯友兰先生。

——牟钟鉴(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部完整的、具备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

全书分为“经学时代”和“子学时代”两部分,冯友兰先生以西方的哲学观念为架构,用翔实的史料做支撑,从孔子到康有为,客观呈现中国两千多年的哲学脉络。本书许多观点均为前人所未发,后人所不能改,基本架构也已被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堪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金克木集

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笔名辛竹,举世罕见的奇才。先生中学一年级就失学,但靠自学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文字。曾仅靠一部词典,一本凯撒的《高卢战纪》,就学会了非常复杂的拉丁文。先生的日语也很不错。先生学贯东西,知兼古今,学术研究涉及诸多领域,生前也自称是"杂家"。除了在梵语文学和印度文化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佛学、美学、比较文学、翻译等方面也颇有建树,为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先生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自然科学素养。他对天文学有特别的兴趣,不仅翻译过天文学的著作,还发表过天文学的专业文章。数学也一直为他所好,他曾很有兴趣地钻研过费尔马大定理,临终前写的一篇文章中还涉及高等数学的问题。

金克木先生一生笔耕不辍,30年代就开始发表作品,留下学术专著三十余种,主要有:《梵语文学史》、《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化论集》等等。他的诗、文,文笔清秀,寓意深刻,有诗集《蝙蝠集》、《雨雪集》,小说《旧巢痕》、《难忘的影子》,散文随笔集《天竺旧事》、《燕口拾泥》、《燕啄春泥》、《文化猎疑》、《书城独白》、《无文探隐》、《文化的解说》、《艺术科学旧谈》、《旧学新知集》、《圭笔辑》、《长短集》等。翻译作品《伐致呵利三百咏》、《云使》、《通俗天文学》、《甘地论》、《我的童年》、《印度古诗选》、《莎维德丽》、《梵语文学史》等。

本次出版《金克木集》,凡八卷,四百余万字,收录了先生迄今所能搜集到的诗文、学术专著、随笔杂感、译文等作品。

爱伦•坡惊悚小说全集

柯南.道爾、克拉克•A•史密斯、江戶川亂步、史蒂芬.金的啟蒙者

偵探推理小說之父愛倫坡 最完整譯本

愛倫坡說:「我可以花一個世紀來等待讀者……」

但,一進入愛倫坡驚悚世界

想知道結局的迷者往往不能等上一秒

恐怖殘忍的「莫爾格街兇殺案」,讓巴黎警官一籌莫展,卻開啟了偵探推理的熱潮;

藏在牆壁裡,站在屍體上面張著血口的獨眼「黑貓」;

「阿蒙特拉多酒桶」隱藏著一宗完美的謀殺計畫,等著願者上鉤;

一場臨死之前的催眠,讓「屍變」成真;

「跳蛙」的計畫,讓國王和大臣們自動被綑綁,上演一齣血淋淋的人肉燒烤記……

再獻上:

含:〈金甲蟲〉、〈莉姬亞〉、〈大漩渦歷險記〉、〈告密的心〉、〈失竊的信函〉、〈情約〉、〈瓶中稿〉、〈威廉‧威爾森〉、〈貝瑞妮絲〉、〈亞瑟家之傾倒〉、〈陷阱與鐘擺〉、〈崎嶇山探險記〉、〈鬧市孤人〉、〈莫麗拉〉、〈汝即真兇〉、〈長方形箱子〉、〈梅琛葛斯坦〉、〈紅死神的面具〉、〈活葬〉、〈作怪的心魔〉等

精選26則的驚悚短篇

您,準備好挑戰精神感官了嗎?

除了愛倫坡驚悚刺激的短篇創作之外,書末並附有精采的延伸閱讀,介紹了愛倫坡天才與不幸的一生、愛倫坡的作品特色等豐富資料,提供讀者更寬廣的道路來進入愛倫坡的世界,更深入的認識愛倫坡。

秦汉史

◉深刻揭示出中国文明的框架如何在秦汉被奠定

本书以秦晖在清华大学讲授“秦汉史”课程为蓝本,增加了近年来不断发现的考古资料,几经整理修改而成。

不同于最初的课堂录音,此次成书比录音记录多出近一倍内容。而且,不同于传统的断代史著述,本书略于政治史,而从纵(时间上的周秦、汉唐对比)横(空间上的秦汉与罗马帝国对比)两个维度来探讨秦汉帝国那套政治经济制度和观念的由来,以及它们在秦汉以后的影响,高屋建瓴,对于当下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编辑推荐】

◎为什么说中国三千年历史上发生的最深刻变化是“周秦之变”?“周秦之变”何以奠定了中国文明的框架?

◎秦汉帝国最基本的制度安排是怎么形成的?包含了哪些主要内容?该制度在运作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弊病?这些问题的积累又如何导致了秦汉帝国的解体?

◎为什么历史上对秦汉的评价会有巨大的差异?矛盾的关键点在哪里?能带来怎样的启示?

◎“汉魏之变”又该如何理解?为什么它不如“周秦之变”重要?为什么它没能跳出秦汉奠定的格局?

◎唐宋与秦汉相比又如何?盛唐超越了汉代的“古典商品经济”高峰吗?

◎为什么汉代与古罗马在经济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实质含义会大相径庭?这说明了什么?

这本书讲透了秦汉,也讲透了中国历史和精神文化中最深层的一些东西。

零基础学Java第2版

《零基础学Java》从零基础学习者的角度出发,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流行有趣的实例,详细地介绍了使用Java语言进行程序开发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全书共分16章,包括初识Java、Java语言基础、流程控制、数组、面向对象编程基础、异常处理、Java常用类和枚举类型、泛型与集合类及坦克大战游戏等。书中所有知识都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设计的程序代码给出了详细的注释,可以使读者轻松领会Java程序开发的精髓,快速提高开发技能。

本书通过大量实例及一个完整项目案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能力;随书附赠的《小白实战手册》中给出了3个流行案例的详细开发流程,力求让学习者能学以致用,真正获得开发经验;附赠的光盘中给出视频讲解、实例及项目源码、代码查错器、练一练和动手纠错答案等,方便读者学习;书中设置了超过200多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讲解,解决学习疑难;不易理解的专业术语、代码难点只需手机扫描文字下方的e学码获得更多扩展解释,随时扫除学习障碍。此外,登录明日学院网站(www.mingrisoft.com)还可以获得更多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

《零基础学Java》图书与《小白实战手册》+光盘+二维码+明日学院,实现立体化、全面体系的教学模式,拉低编程门槛,让零基础者轻松跨入Java编程。

人的行动:关于经济学的论文

作为其思想集大成的晚年扛鼎之作的《人的行动》,米塞斯先是假定有一个“先验的”人类行动的“公理”,在这个公理基础上,他一步步地推导出了他眼中的人类社会经济运作的种种安排和运行原理,最后构建出了他的“人类行动学”的逻辑大厦。

人的行动学(Praxeology,或译人的行为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动的学科。意指人对于环境及他人有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行为。这一词最先在1890年被A埃斯比纳斯(Alfred Espinas)提出,但真正为人所知的则是奥地利经济学派学者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稍后所提出的理论。

米塞斯试着探索经济学的根基。如同其他奥地利经济学派经济学家和古典经济学学者一样,米塞斯反对使用观察的方式研究人类行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太过复杂,不可能将其以解构的方式进行研究,而且人类的害羞本性使得他们的行为总是无法被正确的观察。也因此,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观察人的行动或者试图以历史资料解释人类的社会科学研究,都难以避免的会受到其他种种没有注意到的研究变因所影响。

在本书中,米塞斯主张自由市场机制不但可以完全取代任何政府计划的体制,更重要的,自由市场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他将复杂的市场解释为无数的意识、有意识的行动、选择和个人偏好的结果。最终决定市场现象——供求、价格、生产方式,甚至盈亏的,是个人主观价值判断所反映出的个人选择。虽然政府可以设置价格,但最后还是个体自身,通过对于资金、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和行动,真正决定了价格。因此,米塞斯不把经济学作为对于材料、服务和产品的研究,而是对于人的行动的研究。

激荡三十年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性。他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个国际和国内的政策、社会和当时的现实这样的大背景中,以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中国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