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相"丛书包含的书籍

制造消费者

【编辑推荐】

★王宁、马凌、田丰、严飞、杨早、李钧鹏、陈英、李三达、祝羽捷等知名学者、文化人士诚意推荐

★TOP消费社会学入门读物,豆瓣2022年度商业经管图书、《出版人》杂志2022年度致敬图书,新周刊刀锋图书奖、界面新闻、《财经》杂志、今日头条、36氪、虎嗅2022年度好书……

★为什么我们会买了又买?为什么买得越多反而越不快乐?

★200年消费主义 简史,商品如何成为世界性的新宗教

★一份兼顾深度与可读性的消费主义认知图谱

★拨开消费主义迷雾,完整再现商人、资本、广告与媒体的合谋

★在消费社会,我们孜孜不倦地建设着名为“自我”的终生工程

——————————

【内容简介】

万有引力社会议题书系“万相”001号作品。

短短两个世纪,世界就从农业社会彻底转变为商业社会,在这个极度便利、高速发展的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力量的崛起,也催生了全球社会与政治的多重变革。品牌、大型百货公司、公关和广告的繁荣,商品价值的过度包装,无不影响着人类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的方式,使我们从自给自足的生产者“进化”成了“买卖机器”。

本书从18、19世纪商品经济发轫的欧洲入手,展现了消费主义、商业文化诞生和发展,并成为现代生活中心的过程,揭示了世界向消费社会的转变和商人权力的急剧上升,是如何将我们制造成“消费者”的。

——————————

【媒体推荐】

本书考证详细、引人入胜,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消费社会历史的窗口。

——法国《解放报》

安东尼·加卢佐的文字虽然充满雄心,但又非常容易理解。正如他所说的,消费并不是从始至今都像今天这样占据人们生活的中心位置。这本书探讨了社会在不到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向“消费社会”发展的过程。

——法国经济月刊《经济新解》

此前,已经有不少批评声指向过度膨胀的消费社会及其必然结果——“人类变成买卖机器”。50年前,让·鲍德里亚在他著名的《消费社会》一书中就描述了这一现象。但是,向消费社会转变的历史是怎样的?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复杂机制?消费主义如何接二连三地进入城市、家庭和媒体?在《制造消费者》这本论述清晰而引人入胜的书中,社会学家安东尼·加卢佐破译了消费主义演变的迷人轨迹。

——法国文化周刊《电视全览》(Télérama)

本书作者没有理论自负、没有展现意识形态,而是用有据可查的文本为读者展现了多种视角及例证,浅显易懂地讲述了1800年到2000年消费社会的演变。

——法国科普月刊《为科学》(Pourla Science)

一人公司

★《新京报书评周刊》《上海书评》推荐图书

★《新周刊》推荐推文阅读量10万+

★胡泳作序推荐,梁小民、刘海龙等多位专家读后好评

★当大厂外包、打零工、无偿兼职变成了职业生涯的一部分;裁员、失业、破产无可避免,高科技从业者发明了一种叫“一人公司”的理念以自洽

— ———————

【内容简介】

当不稳定时代来临时,我们如何应对失业后的事业与生活?

通过 18个月的田野调查、9年的跟踪寻访,与400多位高新技术行业的失业者的深入交流,人类学家卡丽·莱恩深刻呈现了这群失业者的遭遇,并挖掘出隐藏在这一群体背后的生存哲学——“一人公司”:在精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理念下,白领很少将自己的失业归咎于“制度”或雇主,而是倾向于责怪自己,或将失业视为全球经济中商业周期和竞争的必然结果。由此,所有的工作都变成临时的,不再存在职业忠诚,个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做自己的后勤与财务,把自己当作商品来推销,当作一家“一人公司”来经营。

他们小心经营着自己的“一人公司”。然而,当泡沫破灭,将一切寄托于自己的努力,还是唯一的出路吗?

————————

【专家推荐】

本书的主题,也是本书最重要的贡献,是技术工作者对自己的处境所表达的那种高度个性化的责任观念。他们认为自己不是下岗工人,而是“一人公司”,是从事定义、改进和营销“个人品牌”工作的持续劳动的企业家。他们始终坚信,市场最终会回报他们的灵活性、辛勤工作和牺牲精神。

——胡泳,北京大学

美国学者卡丽·莱恩的《一人公司:失业潮中的高科技工作者》(广东人民出版社,2024)。经济衰退的大潮之下,高科技企业纷纷倒闭,高学历工作者的出路在哪里?作者指出了一条新路,自己办个“一人公司”。书中介绍了不少这类人失业后自谋出路的经历。高科技时代网络为他们提供了自我就业的方便,而且这种就业形式还带来了更多的自由,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个人奋斗,既是生存之基础,也是快乐的源泉。

——梁小民,著名经济学家

人类学家对00年前后和07—08金融危机时代高科技工作者失业的研究,和今天有些微妙的共鸣。失业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个人身份和特定生活方式的剥夺,它会引起个人、家庭及社会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在新自由主义体制下,个人将自己作为公司运营,所有社会结构造成的问题,都必须个体承受,失业甚至成为个体不成功的标志,让人陷入自责与自救的深渊之中。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