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见识广博、和善可亲的老者讲古。
汪曾祺定价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长于江南,定居京城,作品中不乏小桥流水的江南颜色和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韵致,他常常从别人不注意的一些日常琐事入手,随口道来,却揭示出这些日常琐事中真正的美。本书选取了作者的一些散文,写自然草木虫鱼鸟兽为一部,写饮食为一部,写故人往事为一部,还选了他一些散文化的小说,最后一部是他谈语言、谈作文的文章。他对语言的独到见解,堪称文坛一绝。
这是一本专讲读和写的书,设定的拟想读者是中学生,也包括教学环节另一端的中学教师,最初登载于《中学生杂志》,1934年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曾多次重印。
全书以故事经营,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的优点,在囊括“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陈望道序语)的同时,也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前期的历史氛围,书中讨论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今天重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据“写在前面”整理)
同一本书,懂得方法的人读了,可以获得智识,应付环境;反之,不懂方法的人,读了却一无所得,反博得“书呆子”的绰号。本书把国内闻名的学者教授所发表的关于他们本人的读书经验汇集起来,以之供读书青年的参考。
孙犁晚年作品特别讲求章法,讲究起、承、转、合,以叙述的方式描写,以叙述的方式议论、以叙述的方式抒情,加之沉浮阅历,表现出很高的修养。本书精选作者晚年作品,大致分为往事回忆、“文革”人事、有关书的文章和读书笔记,从而将作者晚年作品的特点和魅力展现给读者。
本书选编的35篇文章,均为孙犁先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所作,有往事忆旧,有读书体悟,文字朴素单纯,恬淡悠然。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结集。共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在自序中,作者释题说,他“企图从现代的立场上来了解传统”,而所谓的“现代立场”,按作者的理解,“可以说就是‘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说话”。由此也正可看出作者把《论雅俗共赏》列为第—篇,并以之为书名的用意。 虽然作者自己把这集中的十四篇文章定性为“论文”,但其实并无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的艰涩枯窘、拒绝普通读者之感。相反,作者所选择的“逼真与如画”、“书生的酸气”、“百读不厌”、“禅家的语言”、“歌谣里的重叠”以及“雅俗共赏”等可称关键词的话题,虽然都属于中国传统和历史上重要的文学、艺术现象,但同时又有趣而吸引人,内容并不拒斥学院外的普通文艺读者。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见识广博、和善可亲的老者讲古。
汪曾祺定价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长于江南,定居京城,作品中不乏小桥流水的江南颜色和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韵致,他常常从别人不注意的一些日常琐事入手,随口道来,却揭示出这些日常琐事中真正的美。本书选取了作者的一些散文,写自然草木虫鱼鸟兽为一部,写饮食为一部,写故人往事为一部,还选了他一些散文化的小说,最后一部是他谈语言、谈作文的文章。他对语言的独到见解,堪称文坛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