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史诗三部曲"丛书包含的书籍

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

【内容简介】

1945年4月16日,星期一,凌晨4点整。

离德国首都东部不到62公里的地方,涨水的奥得河上方的夜空中,突然燃起了红色的火焰,令人目瞪口呆的战斗即将打响,苏联人对希特勒第三帝国发动的最后进攻开始了。柏林——这座古老的文明之都,即将化为被炮火、妒火和欲火彻底焚毁的废墟。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一场终极恶战。这一次,被复仇冲昏头脑的士兵将枪口瞄向了柏林市民,“一双眼换一只眼,一池血换一滴血”。这场战役给柏林带来了毁灭性创痛。它不仅导致纳粹利维坦巨兽的垮台,也为冷战时期的一系列国际问题埋下了伏笔。

为了还原第三帝国崩溃的历史,科尼利厄斯•瑞恩寻访了2000多人,包括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科涅夫、崔可夫、海因里希等盟军将领,还有众多平民和士兵。在冷战局势紧张时期,瑞恩不顾阻挠深入莫斯科,查阅苏联不肯公开的档案,最终汇聚成这部用真相震撼世界的经典之作。

在《最后一役》中,一方面是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另一方面却是柏林平民尤其是女性所经受的梦魇般的厄运。透过战争和政治层面的内核,瑞恩再次将笔端指向生存这个更为根本的问题。他说,在这段黑暗岁月里,“吃饭比爱更重要,躲藏比战斗更有尊严,忍受比获得胜利更为正确”。对战争以及战争深渊中个体生存与命运的深刻书写,使得这本书成为“论述战争的不朽著作之一”。

【编辑推荐】

1、 “一双眼换一只眼,一池血换一滴血”,非虚构战史典范“二战史诗三部曲”第3部,讲述第三帝国崩溃的真实历史记忆。

2、 全新改版,将视角聚焦于参与战争的普通人,让历史的面孔足够清晰,诠释足够真实的二战。

3、 “站在新闻与历史写作路口的巨人”科尼利厄斯•瑞恩,讲述战争中人的故事,历时十余年,采访2000余人,“无一字无出处”的二战历史经典。

4、 国内资深二战史研究者校译,修订内容几乎占全书的90%。

5、 “我们精通战争远甚于和平,熟谙杀戮远甚于生存。” 战争的面目系列③,铭记二战,从这里对历史肃然起敬。

【媒体推荐】

科尼利厄斯•瑞恩掌握了大量资料,而且知道如何将其运用得恰到好处。他进一步提升了在上一本畅销书《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中所使用的写作技巧,讲述了纳粹德国在1945年4月最后三周的经历……瑞恩的这本书中,有美国指挥官在看到集中营后难以置信的惊诧,有希特勒藏身之地最后时刻发生的故事,还有无数进攻的士兵和柏林平民的遭遇。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史诗巨著。

——《科克斯书评》

《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是一项罕见的成就……将会让后代获益无穷。

——詹姆斯•A.米切纳(普利策奖获得者)

一部巨著,讲述了终结欧洲战场战事的柏林战役。

——《华盛顿邮报》

历史上没有几场战役能比二战结束前的柏林会战更凶残、绝望、勇敢和骇人,也没有人能比瑞恩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书的每一页上都熠熠生辉地写满了反抗与勇气,以及冒着个人生命危险帮助他人的壮举。

——亚马逊普通读者

在更为理性的今天,整个人类都应该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在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给后人留下的珍贵遗产,而瑞恩的这部经典历史、不朽著作,使这份遗产从一个角度得以永远保留了下来。

——王义国(《遥远的桥》《最后一役》译者)

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修订珍藏版

对于亲身经历诺曼底登陆的人来说,1944年6月6日的清晨令人终身难忘。在此之前,他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曚昽灰暗的晨光里,庞大的盟军舰队以庄严雄伟、令人生畏的气势,出现在诺曼底海滩的外围。来自英、美、法、加拿大等12个国家的年轻士兵,集结在这里,等候解放巴黎。与他们相对峙的,是希特勒用地雷、拒马、火炮阵地精心布排的“大西洋壁垒”。没人知道壁垒后方的战场会是什么模样,更没有人知道,这一天将对历史进程起到什么样的影响。

诺曼底登陆是二战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海上登陆作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转折点:盟军从西线反攻欧洲大陆,使得战争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最长的一天》正是“关于诺曼底登陆不可超越的史诗”。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用十余年时间寻找D日幸存者,在寻访几乎所有诺曼底登陆的幸存者和见证人之后,完成了这部二十万字“无一字无出处”的划时代杰作。他将战场上的无名个体放大到足够清晰的倍数,顺着他们的视线去看登陆作战的场景。这种将细节放大到无限,让历史足够真实的呈现方式,使读到本书的每个人都能沉浸其中。

这是一部关于命运和以勇气改变命运的战争史诗。在这里,你能看到弱小个体面对黑暗未知时的恐惧与茫然,体会到深陷绝境时的残酷与绝望;而置身其间的人们,又如何鼓起勇气去坚持、去战斗,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胜利和荣耀。它将战争深深嵌入每个人的生命经验,陪伴我们在低沉暗淡的时光里找回希望。

【编辑推荐】

1、 了解诺曼底登陆不可替代的佳作,“犹如在诺曼底海滩安装了上万个摄像头”,D-Day幸存者与见证人,真实讲述诺曼底登陆的震撼经历。

2、 全新改版,将视角聚焦于参与战争的普通人,让历史的面孔足够清晰,诠释足够真实的二战。

3、 “站在新闻与历史写作路口的巨人”科尼利厄斯•瑞恩,讲述战争中人的故事,历时十余年,采访2000余人,“无一字无出处”的二战历史经典。

瑞恩亲历诺曼底登陆,历时十余年完成这部无一字无出处的历史。1959年该书面市,读者纷纷致信,感谢瑞恩让他们头一次知晓“自己的亲人、朋友、邻居,曾经在那个伟大的时刻经历过什么”。

4、 国内资深二战史研究者校译,修订内容几乎占全书的90%。

术语翻译专业,不再让读者不知所云;文字流畅易读,具有文学作品一样直指人心的力量。

5、 初版在20世纪60年代面市,立即引起战后世界的震动。

好莱坞斥巨资改编同名电影,美、法、西班牙官方提供武器装备和士兵群演,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指挥官本色出演,刚刚卸任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年逾七旬坚持上场出演自己,饱受二战创伤的国家以这种方式,在创伤未曾远离的时候反思二战。

6、 “我们精通战争远甚于和平,熟谙杀戮远甚于生存。” 战争的面目系列③,铭记二战,从这里对历史肃然起敬。

【媒体推荐】

我敢肯定在五十年之后,研究D日诺曼底登陆的历史,将极为倚重这本书。

——约翰•托兰(历史学家,《日本帝国的衰亡》作者)

无论你读没读过有关D日的内容,无论你是否参与过这场战争,你都会像我一样,被这本讲述这段光荣与悲剧历史的书深深震撼。

——詹姆斯•加文准将(诺曼底登陆战美军第82空降师副师长)

作者穷十年之功,完成了这本20万字的真实作品。每一个细节都经过证实,每一页都让人訇然心动。

——《时代》

战争不是赤裸裸的死亡游戏,更不是简单的武力征服,而是严酷的惊心动魄的搏斗。个人、世界就处在命运的紧要关头。其实它是一部关于命运及其转折点的作品,一本不仅仅是给军事爱好者读的书。

——《生活》

风格十分接近小说的战争史诗,至今依然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杰作。

——《今日美国报》

这部曲折动人的大师级作品,既是对那些死难者的生动纪念,也是一段扣人心弦、悬念丛生的惊险故事。

——《芝加哥星期日论坛报》

真实到令人恐惧地展现出了战争的模样。D日是英国和美国历史上伟大的作战行动,而瑞恩先生的这本书完全配得上它的主题。

——《观察家》

瑞恩为完成这部1959年出版的作品,从美国 、英国和德国的战争资料、将领日记以及对参与了作战的无数士兵和平民的访问中,搜集了大量信息。本书既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可靠记录,也是对经历过D日作战的人们的生动刻画。

——《图书馆杂志》

《最长的一天》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备受评论和市场的宠爱。出版之后的几年内,这本书便被翻译成18种语言,销售达千万,更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荣获多项奥斯卡奖项。它曾经引发过(新闻界)的革新。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

二战史诗三部曲(珍藏版)

新版套装内含 精美诺曼底登陆地图

分别于1959、1966、1974年出版的二战史诗三部曲是美国著名记者、作家科尼利厄斯•瑞恩的代表作品,这三本气势磅礴的巨作通过对二战欧洲战场三次重要战役的纪录,描绘了这场深刻改变了20世纪世界格局的战争所包含的方方面面。从战争的惨烈景况到战士的可怕经历,从战役的策划运 筹到实际部 署,本书都有详尽的叙述,加上作者小说般的叙事手法和无数次的战争亲历与幸存者采访,使得这三本书为我们留下了关于二战历史珍贵的第一手记录。“二战史诗三部曲”主要涉及二战中三次规模较大、较为关键的战役,分别是诺曼底登陆、荷兰的市场花园行动和柏林战役。

【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修订珍藏版)】

诺曼底登陆是迄今为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作战,也是二战的关键转折点。《最长的一天》权威、生动地记述了整个登陆的策划和过程,也描述了战场个人所遭遇的传奇命运以及痛苦、迷茫与抗争,“犹如在诺曼底海滩安装了上万个摄像头”,是非虚构战争史典范,了解诺曼底登陆不可替代的佳作。该书也是一部关于命运和以勇气改变命运的战争史诗。

【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修订珍藏版)】

诺曼底登陆成功之后,盟军决定发起人类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空降部队和地面部队的联合攻势,试图在1944年年底前结束整个二战的欧洲战事,却遭遇了惨痛的失败。深入敌后、孤立无援的空降兵,面对着焦虑、绝望、恐惧,仍然表现出了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

【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修订珍藏版)】

柏林战役也是二战中最血腥、最关键性的时刻之一,其后果将在未来几十年复杂的国际政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一双眼换一只眼,一池血换一滴血”,第三帝国覆灭之时,柏林也遭受了毁灭性的创痛。这一刻,吃饭比爱更重要,躲藏比战斗更有尊严,忍受比获得胜利更为正确。一部关于战争以及战争深渊中个体生存与命运的不朽著作。

【编辑推荐】

战争史殿堂之作,非虚构写作典范,了解二战历史不可替代的经典。瑞恩改变了美国新闻界非虚构写作,尤其是战争纪实写作的方式,半个世纪以来,他的“二战史诗三部曲”一直在各类二战史非虚构作品、战争纪实作品的榜单中名列前茅,常销不衰,全球销量累计超过2000万册,其中两部还被好莱坞改编为电影,同样成为经典。。

三场战役的幸存者与见证人,不划分立场,共同讲述二战极为真实的历史记忆。但凡经历过战场,每个人都会对战争有着更为痛彻的理解。瑞恩亲历三场战役,并在战后20多年中寻访5000余人,在大量的口述材料、文件档案的基础上,从隆美尔、蒙哥马利等高级将领,到前线上的年轻士兵和逃亡的德国平民,每个人都在他的笔下变得立体可感,呈现出战争的真实面貌。

二战是第一场作战人员有意识瞄准平民的战争。作为这一历史时刻的亲历者,瑞恩讲述的不再是军事史,而是战争中人的故事。1959年《最长的一天》面市,读者纷纷致信,感谢瑞恩让他们头一次知晓“自己的亲人、朋友、邻居,曾经在那个伟大的时刻经历过什么”。历史转折中个人的希望与绝望、命运与抗争,让和平年代的普通人更深刻地体味战争。

国内资深二战历史研究者全新修订,重译内容几乎占全套书的90%。新版译文具有文学作品的阅读美感,流畅易读;术语译法专业,不再让读者不知所云。

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二战史诗三部曲:修订珍藏版)

1944年9月17日,诺曼底登陆后的第11个星期日。

为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结束欧洲战场,志得意满的盟军指挥高层,决心对德军发动一场大胆攻势,代号“市场—花园”行动。这次行动由空降部队和地面装甲部队协同作战,战斗地点选在荷兰境内的阿纳姆市,那里有一座横跨莱茵河的大桥。夺下该据点,盟军就能跨越德国边境最后的天然屏障,直插德国腹地。

17日上午10点整,盟军近5000架战斗机、轰炸机与2596架滑翔机,组成两个巨大的空中队列,以纵深150公里、横贯4.8公里的惊人之势,向荷兰境内的德军阵地压去。二战史无前例的昼间空降突袭从这里正式开启。德国士兵惊恐而又敬畏地注视着35000万名盟军士兵从天而降;渴盼解放的荷兰平民向盟军热烈欢呼,他们确信胜利在望。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接下来将见证的,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蒙受的一次空前惨痛的失败。

《遥远的桥》是描写“市场—花园行动”的典范之作。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坚持用3年时间寻访1200多人,从浩瀚如海的日记、信件、报告中追寻流逝的历史,补全了这场戏剧性战役不为人知的细节。美军王牌第82空降师第504伞兵团抢渡瓦尔河时的悲怆与坚毅,仓皇逃亡的阿纳姆平民面对家乡被炸成“巫婆的大锅”时的悲观与绝望,都从瑞恩的笔端缓缓流出,以冷静克制的力量,再现了这场壮烈的光荣背后令人心碎的悲剧。

【编辑推荐】

1、 全新改版,将视角聚焦于参与战争的普通人,让历史的面孔足够清晰,诠释足够真实的二战。

2、 “站在新闻与历史写作路口的巨人”科尼利厄斯•瑞恩,讲述战争中人的故事,历时十余年,采访2000余人,“无一字无出处”的二战历史经典。

3、 国内资深二战史研究者校译,修订内容几乎占全书的90%。

4、 “我们精通战争远甚于和平,熟谙杀戮远甚于生存。” 战争的面目系列④,铭记二战,从这里对历史肃然起敬。

【媒体推荐】

在刻画人的勇气上,没有其他作品能像这本书一样活灵活现,令人肃然起敬,仿佛身临其境。

——詹姆斯•加文(“市场—花园”行动美军第82空降师师长)

科尼利厄斯•瑞恩以一种凝练有力的风格展现出了这场战争蕴含的经典悲剧的威严与美感。

——《科克斯书评》

战争的景象与声音,危险和冒险犯难,生与死的交织,栩栩呈现。作者以笔扫千军之力,使我们时而恐怖得透不过气来,时而又在轻叹中如释重负。

——《纽约时报》

他的叙事节奏简洁明快,让人心潮澎湃。这场战役每一阶段的戏剧性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图书馆杂志》

这场英勇顽强却最终失败的大规模空降作战,因为科尼利厄斯•瑞恩的这部杰作而被历史铭记。

——《国家评论》

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精装珍藏版

新版套装内含 精美诺曼底登陆地图

分别于1959、1966、1974年出版的二战史诗三部曲是美国著名记者、作家科尼利厄斯•瑞恩的代表作品,这三本气势磅礴的巨作通过对二战欧洲战场三次重要战役的纪录,描绘了这场深刻改变了20世纪世界格局的战争所包含的方方面面。从战争的惨烈景况到战士的可怕经历,从战役的策划运 筹到实际部 署,本书都有详尽的叙述,加上作者小说般的叙事手法和无数次的战争亲历与幸存者采访,使得这三本书为我们留下了关于二战历史珍贵的第一手记录。“二战史诗三部曲”主要涉及二战中三次规模较大、较为关键的战役,分别是诺曼底登陆、荷兰的市场花园行动和柏林战役。

【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修订珍藏版)】

诺曼底登陆是迄今为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作战,也是二战的关键转折点。《最长的一天》权威、生动地记述了整个登陆的策划和过程,也描述了战场个人所遭遇的传奇命运以及痛苦、迷茫与抗争,“犹如在诺曼底海滩安装了上万个摄像头”,是非虚构战争史典范,了解诺曼底登陆不可替代的佳作。该书也是一部关于命运和以勇气改变命运的战争史诗。

【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修订珍藏版)】

诺曼底登陆成功之后,盟军决定发起人类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空降部队和地面部队的联合攻势,试图在1944年年底前结束整个二战的欧洲战事,却遭遇了惨痛的失败。深入敌后、孤立无援的空降兵,面对着焦虑、绝望、恐惧,仍然表现出了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

【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修订珍藏版)】

柏林战役也是二战中最血腥、最关键性的时刻之一,其后果将在未来几十年复杂的国际政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一双眼换一只眼,一池血换一滴血”,第三帝国覆灭之时,柏林也遭受了毁灭性的创痛。这一刻,吃饭比爱更重要,躲藏比战斗更有尊严,忍受比获得胜利更为正确。一部关于战争以及战争深渊中个体生存与命运的不朽著作。

【编辑推荐】

战争史殿堂之作,非虚构写作典范,了解二战历史不可替代的经典。瑞恩改变了美国新闻界非虚构写作,尤其是战争纪实写作的方式,半个世纪以来,他的“二战史诗三部曲”一直在各类二战史非虚构作品、战争纪实作品的榜单中名列前茅,常销不衰,全球销量累计超过2000万册,其中两部还被好莱坞改编为电影,同样成为经典。。

三场战役的幸存者与见证人,不划分立场,共同讲述二战极为真实的历史记忆。但凡经历过战场,每个人都会对战争有着更为痛彻的理解。瑞恩亲历三场战役,并在战后20多年中寻访5000余人,在大量的口述材料、文件档案的基础上,从隆美尔、蒙哥马利等高级将领,到前线上的年轻士兵和逃亡的德国平民,每个人都在他的笔下变得立体可感,呈现出战争的真实面貌。

二战是第一场作战人员有意识瞄准平民的战争。作为这一历史时刻的亲历者,瑞恩讲述的不再是军事史,而是战争中人的故事。1959年《最长的一天》面市,读者纷纷致信,感谢瑞恩让他们头一次知晓“自己的亲人、朋友、邻居,曾经在那个伟大的时刻经历过什么”。历史转折中个人的希望与绝望、命运与抗争,让和平年代的普通人更深刻地体味战争。

国内资深二战历史研究者全新修订,重译内容几乎占全套书的90%。新版译文具有文学作品的阅读美感,流畅易读;术语译法专业,不再让读者不知所云。

最后一役

【内容简介】

1945年4月16日,星期一,凌晨4点整。

离德国首都东部不到62公里的地方,涨水的奥得河上方的夜空中,突然燃起了红色的火焰,令人目瞪口呆的战斗即将打响,苏联人对希特勒第三帝国发动的最后进攻开始了。柏林——这座古老的文明之都,即将化为被炮火、妒火和欲火彻底焚毁的废墟。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一场终极恶战。这一次,被复仇冲昏头脑的士兵将枪口瞄向了柏林市民,“一双眼换一只眼,一池血换一滴血”。这场战役给柏林带来了毁灭性创痛。它不仅导致纳粹利维坦巨兽的垮台,也为冷战时期的一系列国际问题埋下了伏笔。

为了还原第三帝国崩溃的历史,科尼利厄斯•瑞恩寻访了2000多人,包括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科涅夫、崔可夫、海因里希等盟军将领,还有众多平民和士兵。在冷战局势紧张时期,瑞恩不顾阻挠深入莫斯科,查阅苏联不肯公开的档案,最终汇聚成这部用真相震撼世界的经典之作。

在《最后一役》中,一方面是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另一方面却是柏林平民尤其是女性所经受的梦魇般的厄运。透过战争和政治层面的内核,瑞恩再次将笔端指向生存这个更为根本的问题。他说,在这段黑暗岁月里,“吃饭比爱更重要,躲藏比战斗更有尊严,忍受比获得胜利更为正确”。对战争以及战争深渊中个体生存与命运的深刻书写,使得这本书成为“论述战争的不朽著作之一”。

【编辑推荐】

1、 “一双眼换一只眼,一池血换一滴血”,非虚构战史典范“二战史诗三部曲”第3部,讲述第三帝国崩溃的真实历史记忆。

2、 全新改版,将视角聚焦于参与战争的普通人,让历史的面孔足够清晰,诠释足够真实的二战。

3、 “站在新闻与历史写作路口的巨人”科尼利厄斯•瑞恩,讲述战争中人的故事,历时十余年,采访2000余人,“无一字无出处”的二战历史经典。

4、 国内资深二战史研究者校译,修订内容几乎占全书的90%。

5、 “我们精通战争远甚于和平,熟谙杀戮远甚于生存。” 战争的面目系列③,铭记二战,从这里对历史肃然起敬。

【媒体推荐】

科尼利厄斯•瑞恩掌握了大量资料,而且知道如何将其运用得恰到好处。他进一步提升了在上一本畅销书《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中所使用的写作技巧,讲述了纳粹德国在1945年4月最后三周的经历……瑞恩的这本书中,有美国指挥官在看到集中营后难以置信的惊诧,有希特勒藏身之地最后时刻发生的故事,还有无数进攻的士兵和柏林平民的遭遇。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史诗巨著。

——《科克斯书评》

《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是一项罕见的成就……将会让后代获益无穷。

——詹姆斯•A.米切纳(普利策奖获得者)

一部巨著,讲述了终结欧洲战场战事的柏林战役。

——《华盛顿邮报》

历史上没有几场战役能比二战结束前的柏林会战更凶残、绝望、勇敢和骇人,也没有人能比瑞恩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书的每一页上都熠熠生辉地写满了反抗与勇气,以及冒着个人生命危险帮助他人的壮举。

——亚马逊普通读者

在更为理性的今天,整个人类都应该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在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给后人留下的珍贵遗产,而瑞恩的这部经典历史、不朽著作,使这份遗产从一个角度得以永远保留了下来。

——王义国(《遥远的桥》《最后一役》译者)

最后一役 (天下文库)

● 千万级全球超级畅销书,震撼36国读者心灵的史诗巨作;

● 真实!让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

● 欧美媒体公认“非虚构文学的创作典范”“战争纪实的巅峰之作”;

● 二战三大战役全景展现细节还原,它将个人和世界都放在了命运运转不息的刀锋上!

“二战史诗三部曲”包括《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是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亲历二战后历时近30年创作完成的史诗级巨著,通过二战期间的三场决定性战役,生动再现了那些决定世界命运的伟大历史时刻。本书为第三卷《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

这曾经是一段我们无法回顾的历史。

1945年4月16日,星期一,凌晨4点整。在德国首都东边不到38英里的地方,涨水的奥得河上方的夜空突然燃起了红色的火焰,让人目瞪口呆的炮兵掩护炮火立即发射出来,苏联人对希特勒第三帝国发动的最后进攻开始了。柏林,即将成为一座被炮火、妒火和欲火彻底焚毁的城市……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一场终极恶战。这场战役,也是“二战”中最关键、最血腥的时刻之一,给柏林这座历史名城带来了毁灭性破坏。它不仅导致了纳粹这头利维坦式巨兽的垮台,也影响了未来几十年中国际政治局势的走向。

为了还原第三帝国崩溃的历史,科尼利厄斯·瑞恩采访了2000多人,既有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等英美将领,科涅夫、崔可夫等苏联元帅,也有戈特哈德·海因里齐等德国将军,当然还有众多平民和士兵。他搜集、研究了大量资料,并在冷战高峰期深入莫斯科,查阅苏联未解密档案……最终,写出了这部“无一字无出处”的经典著作。

在《最后一役》中,一方面是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另一方面却是柏林平民尤其是女性所经受的梦魇般的厄运。与他的另外两本书一样,瑞恩深入到军事和政治层面的内核,探讨了生存这个更为直接的问题。正如作者所说,在这段黑暗岁月里,“吃饭比爱更重要,躲藏比战斗更有尊严,忍受比赢得胜利在军事上更正确”。对战争以及战争深渊中个体生存与命运的深刻书写,使得这本书成为“论述战争的最为不朽的著作之一”。

《最后一役》讲述的是平民和士兵的故事,是战争深渊中人的故事,是在残酷世界中人性黑暗和光辉的故事。这些故事值得我们世世代代铭记。

-----------------------------------------------------------------------------------------------------------

编辑推荐:

◎这不是军事史,而是人的故事。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瑞恩不仅是战争的亲历者,也是战争的研究者。二战后,他历时30年寻访幸存者,在大量的口述材料、文件档案的基础上, 运用独创的“新闻与历史写作”手法,真实再现了20世纪最大规模全球冲突中的三场经典战役。全书读来,没有宏大的概念,没有抽象的脸谱,只有鲜活的人物和细节。打开这本书,你能看到隆美尔焦灼的神情,能闻到战场上浓浓硝烟味,能感受得到战斗中士兵的恐惧……太特么真实了。原来,这才是战争!

◎塑造历史格局意识的绝顶好书。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读战争?最根本的就是为了重新回到那些转动历史的伟大时刻,看历史中的人们如何抉择。作者瑞恩以类似于小说的精彩笔法将你带回历史现场,还原巴顿、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崔可夫、隆美尔、海因里齐等20世纪最优秀政治军事将领在抉择时刻的人格选择。读过这本书,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将内化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妙哉,这就是对历史的洞悉吧。

◎将战争深深嵌入你的生命经验之中的伟大著作。战争不是赤裸裸的死亡游戏,不是简单的武力征服,而是惊心动魄的严酷搏斗。战争是悲剧,欣赏悲剧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二战史诗三部曲”书写在残酷世界中人的生存状态,登陆诺曼底的士兵、投放到德军阵地的空降兵、城市废墟中的柏林市民……他们面对的未知、绝望和焦虑,他们经历的坚持、战斗和等待,都将嵌入到你的精神世界里,从此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关于命运及其转折点的战争史诗。“二战史诗三部曲”每本书都有一个主题(《最长的一天》是“勇气”,《遥远的桥》是“失败”,《最后一役》是“生存”),但关注的都是人的命运,确切地说,这是人如何改变命运的故事。在远离战争的和平年代,它让千万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精神的鼓舞,陪伴他们度过生命中低沉黯淡的时光,迎来人生的转机;在欧美,它被父亲当作“成人礼图书”(grown-up book)送给年轻读者,希望其中的阳刚之美给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成长的心灵带去坚强。

◎这是撼动世界的二战三大战役,这也是最适合改编成好莱坞超级大片的史诗巨著。事实上,三部曲其中就有两部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根据《最长的一天》拍摄的同名电影荣获多项奥斯卡奖;而根据《遥远的桥》拍摄的同名电影则成为1977年的全球票房冠军,并囊括第3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的多个奖项。

◎全球历经50年畅销不衰,以近30种语言出版,销售累计超过2000万册,可谓经过时间检验的权威经典著作。因此,有中国读者评论:不读“二战史诗三部曲”,就等于不了解二战!

◎CNN、《时代》《生活》《卫报》《观察家》《纽约时报》等近100家全球媒体一致赞誉推荐,名列各大权威媒体评选的“最佳非虚构战争图书”和“最佳非虚构二战著作”榜单前10名。

◎中文版经科尼利厄斯·瑞恩版权继承人独家授权,由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倾力打造,使得这套断版多年的经典著作以全新面貌震撼上市。

-----------------------------------------------------------------------------------------------------------

媒体及专家评论:

《最后一役》是一项罕见的成就……世世代代的人都将会获益无穷。

——詹姆斯·A·米切纳(James A. Michener,美国著名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

科尼利厄斯·瑞恩的《最后一役》写得真是太好了。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一部超级畅销巨著,讲述了终结欧洲战场战事的柏林战役。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科尼利厄斯·瑞恩掌握了大量资料,而且知道如何将其运用得恰到好处。他进一步提升了在上一本畅销书《最长的一天》中所使用的写作技巧,讲述了纳粹德国在1945年4月的最后三周的经历……瑞恩的这本书中,有美国指挥官在看到集中营后难以置信的惊诧,有希特勒藏身之地最后时刻发生的故事,还有无数进攻的士兵和柏林平民的遭遇。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史诗巨著。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历史上没有几场战役能比二战结束前的柏林会战更凶残、绝望、勇敢和骇人,也没有人能比瑞恩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书的每一页上都熠熠生辉地写满了反抗与勇气,以及冒着个人生命危险帮助他人的壮举。

——亚马逊普通读者

在更为理性的今天,整个人类都应该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在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给后人留下的珍贵遗产,而瑞恩的这部经典历史、不朽著作,使这份遗产从一个角度得以永远保留了下来。

——王义国(《遥远的桥》《最后一役》译者)

遥远的桥

● 千万级全球超级畅销书,震撼36国读者心灵的史诗巨作;

● 真实!让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

● 欧美媒体公认“非虚构文学的创作典范”“战争纪实的巅峰之作”;

● 二战三大战役全景展现细节还原,它将个人和世界都放在了命运运转不息的刀锋上!

“二战史诗三部曲”包括《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是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亲历二战后历时近30年创作完成的史诗级巨著,通过二战期间的三场决定性战役,生动再现了那些决定世界命运的伟大 历史时刻。本书为第二卷《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

蒙哥马利元帅说:它取得了90%的成功。

但每一场战役,只有两种可能,不是成功,就是失败!

为了在1944年底前结束欧洲战场,诺曼底登陆成功之后,因连续胜利而踌躇满志的盟军决策层,动用5500余架运输机、2596架滑翔机、8000余架战斗及轰炸机,发起了人类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空降部队和地面装甲部队的联合攻势,将3.5万空降兵投放到德军阵地后方,去攻占那座横跨莱茵河的阿纳姆大桥……

这就是代号“市场花园行动”的阿纳姆战役。它是“二战”中最大胆而又最具想象力的作战行动,却也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所蒙受的唯一一次重大失败。盟军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人数高达诺曼底登陆的两倍。仅英国第一空降师10000名士兵当中,就有1400人阵亡,6000人被俘,只有2300人突围成功。

《遥远的桥》正是关于“市场花园行动”最权威的历史著作。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倾余生之力,历时7年,采访1200多人,从浩瀚如海的日记、信件、报告等资料中,寻找历史的真实和细节,完整还原了这场最具戏剧性的战役从计划到失败的全过程。

这是惊心动魄的搏斗,这是让人的灵魂为之震颤的战争史诗。深入敌后、孤立无援的空降兵,所面对的残酷、绝望、悲痛,所表现出的悲怆英雄主义,通过瑞恩感人至深的文字得到淋漓尽致的书写。

这是战略的失败,这是执行的壮举,这是阿纳姆战役9个昼夜的历史。它将令人扼腕的悲惨败局,变成了后世永恒的记忆与教训。

这场伟大的战役不可能重演,而这本传世的经典也不可能重写。在远离战场硝烟的现代商业社会,《遥远的桥》依然是一本值得所有人反复回味,受用终生的好书。

-----------------------------------------------------------------------------------------------------------

编辑推荐:

◎这不是军事史,而是人的故事。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瑞恩不仅是战争的亲历者,也是战争的研究者。二战后,他历时30年寻访幸存者,在大量的口述材料、文件档案的基础上, 运用独创的“新闻与历史写作”手法,真实再现了20世纪最大规模全球冲突中的三场经典战役。全书读来,没有宏大的概念,没有抽象的脸谱,只有鲜活的人物和细节。打开这本书,你能看到隆美尔焦灼的神情,能闻到战场上浓浓硝烟味,能感受得到战斗中士兵的恐惧……太特么真实了。原来,这才是战争!

◎塑造历史格局意识的绝顶好书。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读战争?最根本的就是为了重新回到那些转动历史的伟大时刻,看历史中的人们如何抉择。作者瑞恩以类似于小说的精彩笔法将你带回历史现场,还原巴顿、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崔可夫、隆美尔、海因里齐等20世纪最优秀政治军事将领在抉择时刻的人格选择。读过这本书,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将内化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妙哉,这就是对历史的洞悉吧。

◎将战争深深嵌入你的生命经验之中的伟大著作。战争不是赤裸裸的死亡游戏,不是简单的武力征服,而是惊心动魄的严酷搏斗。战争是悲剧,欣赏悲剧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二战史诗三部曲”书写在残酷世界中人的生存状态,登陆诺曼底的士兵、投放到德军阵地的空降兵、城市废墟中的柏林市民……他们面对的未知、绝望和焦虑,他们经历的坚持、战斗和等待,都将嵌入到你的精神世界里,从此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关于命运及其转折点的战争史诗。“二战史诗三部曲”每本书都有一个主题(《最长的一天》是“勇气”,《遥远的桥》是“失败”,《最后一役》是“生存”),但关注的都是人的命运,确切地说,这是人如何改变命运的故事。在远离战争的和平年代,它让千万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精神的鼓舞,陪伴他们度过生命中低沉黯淡的时光,迎来人生的转机;在欧美,它被父亲当作“成人礼图书”(grown-up book)送给年轻读者,希望其中的阳刚之美给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成长的心灵带去坚强。

◎这是撼动世界的二战三大战役,这也是最适合改编成好莱坞超级大片的史诗巨著。事实上,三部曲其中就有两部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根据《最长的一天》拍摄的同名电影荣获多项奥斯卡奖;而根据《遥远的桥》拍摄的同名电影则成为1977年的全球票房冠军,并囊括第3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的多个奖项。

◎全球历经50年畅销不衰,以近30种语言出版,销售累计超过2000万册,可谓经过时间检验的权威经典著作。因此,有中国读者评论:不读“二战史诗三部曲”,就等于不了解二战!

◎CNN、《时代》《生活》《卫报》《观察家》《纽约时报》等近100家全球媒体一致赞誉推荐,名列各大权威媒体评选的“最佳非虚构战争图书”和“最佳非虚构二战著作”榜单前10名。

◎中文版经科尼利厄斯·瑞恩版权继承人独家授权,由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倾力打造,使得这套断版多年的经典著作以全新面貌震撼上市。

-----------------------------------------------------------------------------------------------------------

媒体及专家评论:

在刻画人的勇气上,没有其他作品能像这本书一样活灵活现,令人肃然起敬,仿佛身临其境。

——詹姆斯·加文中将(Lt. Gen. James Gavin,时任美军第82空降师师长)

一项无与伦比的历史和文学成就……

——《卫报》(The Guardian)

以一种凝练有力的风格,瑞恩展现出了这场战争蕴含的经典悲剧的威严与美感。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战争的景象与声音,危险和冒险犯难,生与死的交织,栩栩呈现。作者以笔扫千军之力,使我们时而恐怖得透不过气来,时而又在轻叹中如释重负。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他的叙事节奏简洁明快,让人心潮澎湃。这场战役每一阶段的戏剧性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这场英勇顽强却最终失败的大规模空降作战,因为科尼利厄斯·瑞恩的这部杰作而被历史铭记。

——《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

的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其他的战役得到过这么精彩的记录,这是一本让人震撼、令人着迷的书。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遥远的桥》是科尼利厄斯·瑞恩的杰作,这位《最长的一天》与《最后一役》的作者将他作为记者、叙事者与历史学家的伟大天分倾注到了这本书的字里行间。

——“二战”研究权威网站 World War II Database

在过去四十多年里,这本书我读过了一遍又一遍,由它改编的电影我也看过。但是当时正在写《遥远的桥》的瑞恩,竟然能一边与癌症搏斗,一边还能将二战最惨烈战役之一的市场花园行动写得情感四溢、高潮迭起,还是会让我感到惊叹不已。

——美国著名新闻网站 Examiner.com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