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传世间的《向日葵》和《星夜》是怎么诞生的?真的是他亲手结束了热烈的一生吗?
依托梵高博物馆档案和学术研究,取材自数千封书信和海量文献,这是一幅关于梵高的巨细靡遗、令人心碎的肖像画。两位作者以精致的细节、畅达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梵高充满英雄主义的传奇一生。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倾力合作下,以往从未触碰过的素材浮出水面,让我们更加接近这位伟大而又神秘的艺术家:早年渴望在世界立足;与弟弟提奥激烈的情感拉扯;来到普罗旺斯后,绘出西方艺术中备受珍爱的画作……梵高的内心世界也展现出异样的光芒:爱情生活的迷乱与癫狂;轮番上阵的抑郁症与心理病痛;三十七岁死亡时的重重疑云……
【学者推荐】
《美国边疆的开拓》不是精英学者认定的学术著作,但它是一部能让读者感兴趣的佳作。该书出自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斯蒂芬•安布罗斯之手,并围绕刘易斯和克拉克对美国西部探险的主题展开,记述了两人与杰斐逊的关系、印第安人的生活状况及美国白人对领土扩张的欲望。书中运用了丰富 的资料、优美的文笔和浪漫主义想象,以纪实派手法,再现了当年的历史镜像。其精彩程度不亚于安布罗斯创作的被搬上荧屏的《诺曼底登陆》和《兄弟连》等作品。任何对美国历史,特别是美国建国后的领土扩张史、印地安人史和环境史有兴趣的读者,都会在阅读后从中受益。
——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国美国历史研究会理事长 梁茂信教授
【编辑推荐】
向西的探险者,我们熟知的是中国唐代的玄奘,不熟悉的是美国建国初期的刘易斯和克拉克。隔着一千多年,两相对比,不同的是,前者是违背君王意愿、突破重重阻碍进行的,后者是身负重托、怀揣着总统亲手签发的信用证完成的;前者是为了寻求佛法普渡众生,着眼于彼岸,后者则由对土地、贸易和帝国版图的热望驱使,瞩目于世俗。相同的是,在历尽艰险之后,两者都顺利返回,实现了初衷,并对各自的国度影响深远,至今为国人所念念不忘,甚至被奉为“民族脊梁”。
历史作家斯蒂芬•安布罗斯为写这本书,不仅查阅了包括日志、著述、通信在内的大量资料,更是怀着朝圣般的敬意,走过了刘易斯和克拉克探险路途上的每一寸土地,用极具画面感的文字生动还原了这一历程。览毕掩卷,阅读者似乎亲身经历了一次探险,而载誉归来后探险者曲折迷离的命运流转,更让观者唏嘘不已。
【内容简介】
美国建国初期,刘易斯和克拉克受时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委派,前往西部探险,一直抵达太平洋并返回东部。基于刘易斯、克拉克和部分队员在探险过程中写下的日志、数位研究专家的著述,以及日常通信等其他文献资料,尤其是基于作者对探险路程的实地探访,本书对这次艰难的探险进行了细致、生动的还原和描述。
探险队作为第一批美国人见到了北美西部的壮丽景观,也承受着翻山渡河带来的极限生存挑战。他们努力将印第安人纳入美国的贸易帝国,与友好的印第安部落一起游戏联欢、结下友谊,也经历过怀有敌意的印第安部落的背叛,发生战斗,险遭不测。在漫长的路途中,他们还发现了许多新的动物和植物物种,刘易斯对它们详加描述,写成文字,带回东部后为科学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除探险过程外,书中还呈现了刘易斯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性情特征、与杰斐逊和克拉克的关系,以及探险归来后的心态变化,包括他受到债务危机、情感挫折的打击和抑郁病症的折磨,最终自戕离世的过程。
1994年,布莱尔成为英国工党领袖。 短短两年,他再造工党,凝聚民心。1997年,工党以压倒性优势终结了保守党连续十八年掌权的历史,布莱尔当选首相,开始了工党史无前例的连续三届执政。
本书是布莱尔对其任职期间及任职之外经历的第一手叙述,披露了他在担任工党领袖期间及为相十年内所作的种种重大决定,包括发动伊拉克战争;披露了他与同僚,尤其是与继任首相布朗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世界政坛领袖的交往。书中也呈现了布莱尔身为领袖所面临的种种挑战,解释了他为何宁愿对抗舆论也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
这是一本关于政治权力的本质及其运用的书。写作历时三年,行文坦率、无畏,并且不乏嘲讽的细节。读者从中不仅可以窥见一位政治家,也能走近一个凡人。在关于布莱尔的万千文字中,本书独一无二:这是他自己的旅程,他自己的声音。
圣埃克苏佩里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小王子》被译成了三百多种语言,是全球销量仅次于《圣经》的书。圣埃克苏佩里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五十法郎上有他的头像,许多国家发行了纪念他的邮票,他的名字被用来命名街道、山峰和行星,世界各地都在举办“小王子”展览、开发“小王子”创意产品。圣埃克苏佩里已经成为一个传奇。《小王子》《南方邮航》《夜航》《人的大地》《空军飞行员》等都充满了其真实生活的映射。圣埃克苏佩里的人生与写作密不可分,至今仍传奇、神秘而激动人心,对他人生经历的了解有助于深刻理解他的作品。
作者希夫是普利策奖得主,在传记领域颇有成就,《薇拉: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夫人》《埃及艳后:传奇的一生》《猎巫:塞勒姆,1692》均斩获大奖。作者写作本书时参考了极为庞杂的资料,包括圣埃克苏佩里的日记和信件,并访谈了其众多亲友,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作者将精湛、严谨的学术写作与优雅动人的文学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重现了圣埃克苏佩里精彩的一生,使读者宛如亲历亲见。
【名人评价及推荐】
作者以圣埃克苏佩里的长久热爱者之深情与细致写作本书,充满了爱与睿智。语言简洁明快,既没有为圣埃克苏佩里的弱点辩白,也没有为他的事业论争,而是以坚实的写作向他致敬。
——《洛杉矶时报》
体察入微、敏锐细致、立场极为公正。
——《纽约时报书评》
行文优雅、泰然沉静,研究扎实而写作时却不着用力痕迹,直让人觉得是希夫亲自经历;她的叙述天才足以引得其传主[圣埃克苏佩里]羡慕。
——《观察家》
这部引人入胜的传记巧妙地除去了围绕着圣埃克苏佩里的神秘色彩,展现了一位笨拙、任性的理想主义者,一位崇尚寡头统治的精英主义者,一位以其遭遇的不幸与心不在焉出名的飞行员,一位婚姻不幸的冒险家——他那粗鲁的妻子终于与他的情人达到了不太稳定的共存状态。
——《出版人周刊》
圣埃克苏佩里短暂而戏剧性的一生的方方面面,都涵盖在这部令人着迷的传记中。这是希夫的处女作,但她具备了文学老手的所有手法、从容与成竹在胸。如果要颁发一项“☆佳传记奖”,我一定会颁给这本书。
——《星期日电讯报》
一部传记杰作。很难想象还有比它更棒的传记作品。它结构平衡、富有洞见、研究深入,写得极为出色。
——《纽约客》
超凡卓绝、热情洋溢、扣人心弦。每一位喜欢精彩人生故事的读者,都不应该错过这本书。
——戴维•麦卡洛
这部传记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智慧而优雅,字里行间流露出写作的喜悦……它是传记的典范。
——菲利普•洛帕特
他创作了《小王子》,《小王子》给了他永生。圣埃克苏佩里热爱自由与冒险,飞行与写作是他毕生的挚爱。他是飞越雪山、沙漠递送邮件的先锋,几次坠机被困,凭借惊人的意志脱险。二战期间,圣埃克苏佩里流亡美国。1943年,他不顾伤病和亲友劝阻,重回飞行侦察中队,投身抗击纳粹德国的一线。1944年,他在执行第八次侦察任务时失踪,时年四十四岁。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历与观看了四十四次日落并离开地球的小王子极为巧合,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则传奇。“他写出了这个时代☆温柔的文字,他的人生远比他透露的更丰富。”《小王子》等作品都充满了真实生活的映射,同时饱含着一位孤独的高空飞行员的深沉思索。圣埃克苏佩里的人生与写作密不可分,至今仍传奇、神秘而激动人心。
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
她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
却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光阴,
守护着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
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
她却说,我其实也想过离开。
然而,在每一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
她都选择了——坚守。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首度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学往事,与终身伴侣、武汉大学考古系创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诗篇,五十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
本书独家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历数百年敦煌学研究的筚路蓝缕,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孤独相伴:戈尔巴乔夫回忆录》是戈尔巴乔夫的最新自传,这位八十多岁的政治家在人生边上,亲述历史、回顾人生,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破解了诸多历史谜团。
《孤独相伴: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八大看点:1. 戈尔巴乔夫首次回到人生的起点,梳理动荡的传奇人生。高加索北部山区的农民之子,在动荡战火中度过童年。2. 回顾从共青团火箭式崛起的政治生涯。在前苏联的政治生态中,他如何成为苏联最年轻的总书记?3. 揭秘戈尔巴乔夫政治登顶的秘诀。作为边疆区最年轻的第一书记,他的经济政绩令人刮目相看,书中详述了他在苏联体制内指导经济工作的挫折与成就。4.独家揭秘戈式改革的源起与历程、阿富汗战争的黑洞、高层政坛的微妙诡谲。与里根共同结束冷战,开启苏联的民主化改革。重重阻力下,他的改革从哪里开始又怎样结束?5. 澄清对戈尔巴乔夫民主改革的关键误解。他直面骂名,揭开“新思维”、“民主化”改革失败的内幕,陈述挽救苏联的最后努力,背后的真相令人震惊。6. 详述与苏联历代领导人的交往和恩怨。如他与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叶利钦、普京等政治人物的交往。7.戈尔巴乔夫深情回顾了与夫人赖莎的相恋、相守,展现一段令人钦羡的爱情。8. 首次公开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及家庭合影。收入与里根的历史性握手、家族成员的珍贵合影等五十余张照片。
在《孤独相伴: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中,戈尔巴乔夫以坦诚的笔触回顾了如何从高加索地区的农民儿子成长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励志传奇,真情叙述了自己的私人生活和情感经历,披露了苏联解体前后不为人知的内幕。在苏联解体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再次对新思维、公开化、戈式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等政治事件进行了睿智而成熟的思考。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的大学”讲述了作者二战时期的童年和战后的求学经历,首次毫无保留地披露了他与夫人赖莎的爱情和婚姻生活。第二部分“登顶之路”讲述了作者在边疆区从事的共青团和经济工作,以及到莫斯科后分管的苏共中央农业部工作。戈尔巴乔夫是苏共中央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1984年契尔年科去世后,在葛罗米科等的支持下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耀眼的经济工作成绩和良好的人脉关系是他问鼎巅峰的重要经验。第三部分“改革是如何完成的”审视了作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首次揭秘了八一九事件和苏联解体的诸多内幕,尤其表明他为拯救苏联而付出的艰苦努力。
戈尔巴乔夫还详细叙述了他与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叶利钦等风云人物之间的交往和恩怨。作者对一生的总结性回顾以及大量首次曝光的珍贵图片,使本书成为研究苏联政治最可靠的一手资料。
★ 《安南回忆录》是一本关于全球政术的个人传记,而且,既是回忆录,也是一份关于世界秩序,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指南。书中详述了安南的地缘政治观点,以及他与众多世界领袖的交往,包括乔治•W.布什、纳尔逊•曼德拉和教皇。
★ 安南是联合国历史上最有创新精神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担任秘书长伊始,便在联合国内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让它从适合冷战的模式转变成顺应现代社会与全球化未来的崭新的开放模式,他以绵密的舞姿让全球大国和小国的首脑们也不得不跟着他的节拍起舞。
★ 他发起了对抗艾滋病、消除贫困、帮助发展中国家兴业的全球运动,让世界每个角落的人都由此受惠。
★ 他的政治观念蕴含丰富,他的眼光深远独到,他最能代表“我们人民”,也在代表“我们人民”的过程中倾注了最多。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是公正、勇气和一丝不苟。
————————————————————————————————————
许多政治人物将传记写得笼统而含糊,安南却站在一个维和者的个人角度来看待危机;当今世界冲突不断,国际外交面临着巨大挑战,安南使我们对此有了深入的了解。
——《书单》杂志
疗治世界的痼疾需要怎样的努力?从阿富汗到津巴布韦,本书以亲身经历汇报了冷战后联合国的维和工作。
——《华盛顿邮报》
既是自传,也是历史教科书,书中细数了安南先生与世界领袖的个人交往。
——里克•格拉德斯通,《纽约时代》
一本引人入胜的回忆录……值得一字一句地细读。世界上再没有人比安南见识更广。他借工作之便,结识了各国领袖和外长。有些读者喜欢在书中寻找英雄和坏蛋,这本书里就有许多……本书会激励年轻人奋而反抗这个世界上灭绝人性的残暴。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多年工作的教训总结,以亲历者的个人口吻讲述。
——《柯克斯书评》
安南的这本新自传发人深省,他直率地指出了我们如何才能克服万难进入一个和平公正的世界。《干预》有力地提醒了我们,联合国依然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希望迈入一个更加自由、和平和富足的新世纪,那么联合国仍将继续发挥作用。
——比尔•克林顿
科菲•安南是弱势群体的有力代表,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呼吁和平,他是全球安全和人权的保障者。安南让我们知道,我们组成了一个大的社区,我们之间的相似远胜于差异。他告诉我们,当我们都致力于实现平等、宽容和尊严时,奇迹将会发生。
——比尔•盖茨
科菲•安南是我们时代一个伟大的全球领袖。在这个麻烦重重的世界里,安南代表了一股正义的力量,你也会为他的智慧和投入而叹服。
——阿玛蒂亚•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科菲•安南用悦耳的加纳嗓音唱出了柔美的音调,其中有令人生畏和大无畏的刚强意志和解决国际大问题的坚强决心。
——波诺,U2乐队主唱
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全球领袖之一,安南以独特的视角和人生经历为我们深入而诚实地讲述了20世纪最后几十年中最重大、最复杂的冲突和维和行动。他以杰出的领导才能在由真诚、人性和尊严串起的历史上留下了足迹。
——格拉萨•马谢尔,格拉萨•马谢尔基金的创始人
科菲•安南就自己在全球最具挑战性和奉献精神的职位上的工作成败,做出了坦诚、清晰和全面的总结。
——李光耀
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唯一亲笔自传《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简体中文版首次正式授权。特别收录:朴槿惠当选总统后写给中国读者的亲笔信。
★特别收录:朴槿惠当选总统后写给中国读者的亲笔信
★绝望与希望交织的传奇人生,榜样力量
★她的人生就是一部韩国现代史
★朴 槿惠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亲近
★颠覆大众对朴槿惠婚恋观的误解,婚姻生活和家庭温情也是她的向往
★与死神擦肩而过后的感恩、诚挚之作
★浮沉之后,对权力的透彻领悟
★独家大量图片,完整呈现作者生平
朴槿惠以最平实的笔触,娓娓道出她的过往人生,处处可见她对父母的追慕与怀念之情、对韩国人民怀抱的使命感,以及历经大起大落后的省思与坚韧。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全书自朴槿惠的少女时代始,描述了总统府青瓦台中的“第一家庭”如何过着寻常的生活。母亲遇刺后,朴槿惠担当起“第一夫人”的角色,其间得以了解政治的基本议题和国家的基本状况。父亲也遭暗杀后,她与弟妹黯然离开青瓦台。面对种种不堪现实与外界批判,她对人性和权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决心远离政治。
1997年韩国陷入经济萧条,朴槿惠眼见民生多艰、国家危殆,毅然重返政坛。书中详细描写了在加入大国家党之后,朴槿惠如何以原则和信念立身,带领大国家党踏上破除陈年积弊、夺取国会议席的征程。
史上最大规模泄密事件策划者,继“电报门”后,阿桑奇携斯诺登“棱镜门”再度来袭!阿桑奇放言称:“2013年将曝光逾100万份机密,那些国家无一幸免!”
【“维基解密”创始人唯一亲述自传,译林社独家版权;精选重磅解密文件作为附录】
《阿桑奇自传:不能不说的秘密》追忆了阿桑奇传奇的一生:漂泊而快乐的童年过后,他如何成为少年黑客,勇闯五角大楼?退出“密码朋克”这一精英组织的他,怎样冲破各方阻挠,成功运作自己的泄密组织“维基解密”?让他避难至今的双重性侵指控又缘起何处?本自传特别记叙了阿桑奇的监禁,详细再现他的道德观和政治观的演变。文末独家精选了重量级解密文件作为附录。
★看点一:世界上知晓秘密最多的人,向你吐露有关他自己那些不能不说的秘密
2006年10月4日,阿桑奇建立了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维基解密”。因其“数据源不可追查亦不被审查”,维基解密号称安全级别最高的举报平台。9万份阿富汗战争日志、15万份美军装备记录、40万份伊拉克战争日志、25万份美国外交电报……阿桑奇掌握的海量情报无疑使他成为世界上知晓秘密最多的人。
阿桑奇本身就是个秘密。他是游走法律边缘的黑客罗宾汉,用绵绵不绝的泄密文件不断捻动政要和权贵们的神经。他的那些材料究竟来自哪里?有人怀疑是他自己假造的。阿桑奇在自传中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即使文件是假的,它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证明秘密文件的披露能够加深我们对复杂政治局势的理解。”
阿桑奇自称独立的新闻工作者与自由战士,他的支持者们更是将其奉为人民英雄。可据一些新闻学者透露,阿桑奇曾服务于澳大利亚情报部门,实为反美特工。本书中,阿桑奇详细披露了自己和政府部门的多次交锋,也不避嫌地讲述了他与警方携手破案的过往经历。
★看点二:事发三年,阿桑奇首次开口讲述,让他政治避难直至今日的“双重性侵”指控
阿桑奇红过三次。第一次是在他维基解密事业的巅峰期,经他泄密的关塔那摩监狱手册、驻伊美军误杀平民视频、伊拉克法警虐囚丑闻等在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第三次是现在,身为厄瓜多尔驻英使馆的政治难民,他处境不妙,却协助斯诺登躲避美国的追捕,并声称会替他揭露更多的政府监控计划。至于他为何躲入厄瓜多尔使馆,不得不提到他的第二次走红。他很不愿意提起这件事,“但不管(他)做什么,泄露什么文件,瑞典的案子都是媒体关注的重中之重。”在自传中,他“怀着谅解的精神”花了11页的篇幅首次讲述和A、W两位女性情感纠葛的始末,他感觉“‘美人计’的可能性很大”。今后在别处,他“不会再为各位挖掘更多细节”了。
★看点三:揭秘维基解密之外的阿桑奇:他不仅仅是个黑客
这不是有关阿桑奇和他神秘组织的新闻报道总汇,这不是关于他黑客行动的科幻电影,这是他的自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回忆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因为他所从事的工作,铺天盖地的报道恨不得将他描述为一个生来就会编程的外星人。谁都知道他童年漂泊不定,但没人知道他其实乐在其中;谁都知道他转过30多次学,讨厌学校教育,却没人知道他曾有一位十分敬仰的金老师。他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饲养蜜蜂。长大之后他似乎自己就变成了一只蜜蜂,跳着外人无法理解的圆圈舞(黑客程序),采蜜(收集机密),传播花粉(泄密),时不时蜇人。
★看点四:本书出版实属不易,阿桑奇撕毁了本书合约,他不希望读者知道得太多
为了解决维基解密的经费问题,更为了筹措瑞典性侵指控的律师费用,阿桑奇同意写一本自传,顺便宣扬一下他的“战斗宣言”。可洋洋洒洒地完成之后,阿桑奇认为“书的内容对他来说牵扯太多个人私密了。”当全世界38家出版社计划出版本书时,他说他想废除合同。虽然他改变主意了,但他一直都说书写得很好。阿桑奇对本书的评价出版社表示认同,因此遵守合同规定,出版了此书。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留传世间的《向日葵》和《星夜》是怎么诞生的?真的是他亲手结束了热烈的一生吗?
依托梵高博物馆档案和学术研究,取材自数千封书信和海量文献,这是一幅关于梵高的巨细靡遗、令人心碎的肖像画。两位作者以精致的细节、畅达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梵高充满英雄主义的传奇一生。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倾力合作下,以往从未触碰过的素材浮出水面,让我们更加接近这位伟大而又神秘的艺术家:早年渴望在世界立足;与弟弟提奥激烈的情感拉扯;来到普罗旺斯后,绘出西方艺术中备受珍爱的画作……梵高的内心世界也展现出异样的光芒:爱情生活的迷乱与癫狂;轮番上阵的抑郁症与心理病痛;三十七岁死亡时的重重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