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章心理·父母读本"丛书包含的书籍

去情绪化管教,帮助孩子养成高情商、有教养的大脑!

无须和孩子产生冲突,也无须愤怒、哭泣和沮丧

用爱与尊重的方式让孩子守规矩 使孩子朝着成功和幸福的人生方向前进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陈忻

积极教养专家/刘建鸿

联袂推荐

世界知名儿童教养专家丹尼尔•西格尔全新力作

每一次管教都是塑造孩子大脑的关键时刻

开卷之前一个问题

就在突然之间,一只碗被扔出厨房,里面的牛奶和脆谷乐麦圈拍花了整面墙。

莫名其妙地,被涂成蓝色的狗狗从后院跑过来了。

你的某个孩子威吓了他的弟弟妹妹。

这是本月第三次接到来自校长办公室的电话了。

你该怎么办?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希望你能够完全抛开之前对于管教这个词的所有认识。忘记这个词的意思,忘记在孩子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时,你耳闻目睹的那些家长的反应吧。

反躬自问:在管教孩子这个问题上,你是否愿意至少动脑筋想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某种能够帮助孩子立即表现良好,并且从长远角度来看,能够使他们成为快乐、成功、温和、可靠且自律的优秀人才的方法?

如果你愿意,那么,我们也愿意将这本书献给你。

再也不怕管教孩子却导致事态愈演愈烈啦!

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管教方法不伤害孩子、温和慈爱、有礼有节,但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同时也觉得温和的管教方法收效甚微。

两位育儿先锋专家——丹尼尔•西格尔和蒂娜•佩妮•布赖森,要来攻克这一难题了!继畅销书《全脑教养法》之后,他们再度联手打造了这部全新力作《去情绪化管教,帮助孩子养成高情商、有教养的大脑》。

本书为家长指出一个有效又有爱的管教方式:通过爱与欢声笑语,而不是严厉训斥,来获取对于孩子更为有效的约束效果。

通过点明“管教”的真义是“教”,而非吼叫或者训斥,作者阐述了家长要保持理智,对孩子的情绪进行理性引导,将情绪崩溃的时刻变为让孩子成长的机会。

这样做能从根本上打破“错误行为—严厉惩罚—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不但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让家长和孩子双赢。

本书将解释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使用的管教方法与孩子大脑的健康发展之间的联系,展示了如何与孩子那正在发育的大脑打交道,帮助孩子建立有助于提高其情商的大脑连接,让孩子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健康的精神状态和更有意义的人生。

你将会在本书中找到:

•有效的策略:帮助家长辨识自己的管教理念,并找到最佳方法向孩子传授

•科学的方法:在设下清晰一致的行为界限的同时,与孩子进行冷静而慈爱的情感连接——无论他们的行为有多过分

•好用的技巧:帮助孩子摆脱小脾气,获得决策能力、洞察力、共情心和自我修复能力

•20个最优秀的父母也会犯的错误,让你防患于未然

•真实的小故事和有趣的插图,让你的阅读更加轻松愉快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儿童每天使用词汇的86%~98%都与父母一致父母的每一句话,渐渐变成了孩子未来的模样

按照一年52周计算,在儿童4岁进入幼儿园小班之前,高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之间,就已经积累了高达3200万的词汇学习差异。在此基础上,低收入家庭孩子掌握的词汇量只有高知家庭孩子的1/2。

13~36个月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     487句话/小时

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      301句话/小时

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    178句话/小时

3岁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量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    4500万个单词

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   1300万个单词

相差3200万单词!

3岁孩子掌握的词汇量

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     1116个单词

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     525个单词

相差591个单词!

儿童出生后每秒钟能够产生700~1000条神经连接,父母的语言是刺激大脑发育的最好教育资源。3000万的词汇差距会极大影响儿童在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执行力、批判性思维、情商、创造力和毅力等方面的表现。

到三年级时,孩子之间会产生显著的“成绩差距”或“学术落差”(achievement gap)。众多研究已经表明,儿童早期的语言环境能够预测其日后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

越贵的并不一定是越好的,神经科学专家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它就存在于父母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次交谈和每一份互动里。希望所有翻开这本书的父母,都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潜能和幸福的人生。

有边界,才自由:如何养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

崩溃无助父母的实用工具书

绝对有效的熊孩子防治手册

资深父母教练、儿童教育专家

珍妮特•兰斯伯里代表作

传达美国当前极盛行的早教理念

及其担任父母教练的20年经验

觉得学步期儿童难搞?因为你不懂他的需求!

探索边界、挑战父母,是学步期儿童的天生使命。

为孩子设定恰当、明确、稳定的边界,

他就能自由而有分寸地探索世界!

◆ 内容简介 ◆

孩子不好好吃饭,乱扔东西,哭哭啼啼,

蛮横无理地顶嘴,咬人、打人、踢人,

你让他做什么,他都说“不”,

这是因为他到了情绪发育的关键期——“学步期”!

学步期大约在1~3岁之间,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本能地寻求自主性,

但他们同样需要父母为其自由的探索建立安全的边界。

此时家长的行为至关重要——

过于严厉的打骂和惩罚会让孩子感到羞愧,

过于心软的放纵和妥协会让孩子缺乏分寸。

只有温和而坚定地引领孩子,

确立清晰明确、始终如一的规则,

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配合,

为其一生奠定关键的心理基础!

本书集合了资深父母教练、儿童教育专家珍妮特•兰斯布里最受欢迎的文章,主题包括学步期儿童的常见行为和父母的有效应对方法。其中还包含各个年龄阶段(不只是学步期)孩子的无助父母向珍妮特发出的真实求救,你也将看到珍妮特如何指导他们渡过难关。

本书所说的“学步期”大约是1~3岁

但本书适用于未处理好边界问题的所有年龄的孩子

孩子对边界的需要有如在黑暗中驾车过桥。如果桥两边没有栏杆,他们只能慢慢试探性地通过。但如果两边有栏杆,他们就可以轻松自信地驾车通过。这便是孩子环境中的边界给他带来的感觉。

爱孩子并不意味着时时刻刻都让他高兴。我们通常很难对孩子说不,但孩子值得我们直接而坦诚地反馈,以便他们可以将是非观念内化于心,形成真诚的自律。

—— 父母如何为孩子设定边界 ——

1. 像领导管理下属那样,迅速而平静地予以反馈。如果孩子把皮球扔到你脸上,要简洁明了、就事论事地告诉他:“我不让你那么做。如果你再扔皮球,我就要把它拿走。”同时要直接阻止那一行为。

2. 用第一人称直接交流。不要说“妈妈不想丫丫打狗狗”,而要说“我不想你打狗狗”,这种“你”和“我”之间的坦诚而直接的交流,正是孩子所需要的。

3. 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不要指望孩子在聚会晚宴上始终中规中矩,或者陪我们在大商场里逛整整一个下午。

4. 让孩子亲身体会到自己行为导致的后果。如果孩子乱扔食物,那他吃东西的时间也就到此结束。如果孩子拒绝穿衣服,那今天就不去公园玩了。这样他就能在行为与后果间建立联系。

5. 允许甚至鼓励孩子哭闹。学步期儿童需要表达愤怒、失败、困惑、倦怠及失望,我们要接受这些情绪,甚至鼓励他们发泄这些情绪。

(更多方法详见本书)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