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堂"丛书包含的书籍

恶魔超正义

◎书中内容让人联想到 《美国队长》、《地狱男爵》、《夺宝奇兵》系列、《魔鬼战士堡》、《德军总部》等电影和小说。

◎神话、占星术、巫术、江湖骗子、狼人部队、吸血鬼、奇迹武器……纳粹的疯狂令人难以想象。

◎值得任何对纳粹主义、现代伪科学和伪历史感兴趣的人一读。

《美国队长》、《地狱男爵》、《夺宝奇兵》系列、《魔鬼战士堡》、《德军总部》“九头蛇”、狼人部队……对纳粹党与神秘主义之间关系的探寻在流行文化中由来已久。

实际上,纳粹领导人迷恋玄学,从纳粹党草创到夺权,处处可见纳粹的意识形态与超自然想象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纳粹德国海军、希姆莱的党卫军和戈培尔的宣传部都雇用了占星家和摆锤探测家来获取军事情报,发动心理战。希特勒、希姆莱等人分别赞助了占星术、宇宙生物学等异想天开的学说,并奉行边缘科学,鼓励对圣杯、巫术和中世纪的魔鬼崇拜进行研究。甚至还拼凑出一支纳粹“狼人”部队作战……盖世太保禁止专业揭发者去揭露“魔法”背后的秘密,戈培尔则请魏玛时期著名恐怖小说家助阵重要的宣传任务。

总之,不了解纳粹与超自然想象的关系,就无法充分理解第三帝国的历史。

第三帝国利用占星术、超心理学、超自然、异教、雅利安神话、巫术、奇迹武器和失落的亚特兰蒂斯王国等思想和象征,重新想象德国的政治和社会,重塑德国的科学和宗教,通过对抗英、美、苏并顺利推进种族清洗,实现其种族乌托邦和帝国梦。

本书是第一本全面论及纳粹的超自然想象的历史著作,埃里克•柯兰德揭示了第三帝国与超自然思想的复杂关系。即便对这个话题进行了如此冷静、学术的处理,可每一页都揭示了比小说更离奇的真相,令人大开眼界。

美国的反智主义 (历史学堂)

《美国的反智主义》集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于一身,是一部关于美国知识分子及其批判者的经典著作。它出版于1963年,然而,几十年后乃至21世纪以来的美国社会——对科技的崇拜、失控的商业文化消费主义、教育的实用导向、对人文价值的轻视……层出不穷的民粹主义与暴力事件,说明反智主义的强度是周期性的,反智主义仍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由此,作者的叩问再次回响:

“智识”该如何在人类文明中发展?

知识分子能够在社会上、政治上扮演怎样的角色?

“反智主义”这个问题,通常被认为就是在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美国的反智主义》中被定义的。这本书的写作灵感来自1950年代的政治和智识生活,不过其历史叙述的起点要更早,终点落在了美国从麦卡锡主义制造的红色恐慌中恢复的时期。

作者将反智主义观点当成一条主线,以此来检视美国社会与文化中多个不那么令人欣赏的层面。从美国的建国历程、宗教传统、政治体制、商业精神、学校教育,从绅士的没落、知识分子的疏离与服从等角度,对美国的反智主义根源进行了系统且富有历史深度的耙梳。

在作者看来,1952年的大选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了智识与庸俗的对立。美国知识分子和人民之间的巨大且有害的差距,经由媒体广而告之。民主党20年统治结束后,知识分子在社会上衰落,而商人的影响力上升。现在,知识分子成了美国社会所有不愉快或不道德之事的共同替罪羊,而私营企业主被认为有能力面对任何困难。作者批判民粹、保守、反动、极右的思维,认为反智是个思想、情绪和态度的复合体,是“一种对精神生命和被认为代表了精神生命的人的怨恨和怀疑;一种不断贬低生命价值的取向”。

亲美与反美

从“憎恶”到“拥抱”

从“鬼畜美英”到“麦克阿瑟万岁”

战后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东亚地区,日本长期稳定的亲美意识格外引人注目。这不仅源于日美安保体制、自民党的长期执政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更与日本民众对美国的多重认知有关。美国对于日本战后社会大众而言,既是解放者又是征服者,既是欲望的对象也是恐惧的源头。尽管经历了1960年代反基地斗争、安保斗争以及日美经济摩擦,大多数日本人依然认为战后经济的繁荣归功于美国的庇护,美国的社会富足是日本发展的理想模式。这种背景下,日本逐渐忘却与亚洲的联系,通过“拥抱”美国来寻找新的自我认同。

本书从社会文化研究和媒体研究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自19世纪“黑船来航”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在日本社会中的形象变迁。从幕末到明治大正时期的理想化憧憬,到帝国主义阶段将其视为敌国,再到占领期及之后的复杂情感,这些变化也折射出了日本政治、社会、经济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作者指出了二战时日本帝国主义与战后美国在亚洲影响力的历史连续性,强调战后日本与美国的“拥抱”关系既是美国霸权体系的产物,也与日本大众对自我认同的构建紧密相连,并认为日本应超越“亲美”与“反美”的对立框架探索自身的主体性,深刻反思与亚洲、历史以及多元复合自我的关系。

漫长的八月

《漫长的八月》是第一部关于印巴之争这个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棘手的冲突之一的权威历史著作。

1947年8月,英属印度分裂为独立的巴基斯坦和印度时,正值集体大屠杀,一方是印度教教徒和锡克教徒,另一方是穆斯林,超过75万人被屠杀,1200万人逃离家园越过新边境寻求庇护。然而,那个8月似乎至今仍未结束。

在《漫长的八月》中,著名历史学家迪利普•希罗对印巴关系进行了引人入胜的描述,追溯了导致次大陆分裂的里程碑式事件,以及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之间有争议关系的演变。而且时至今日,争端仍难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克什米尔控制线仍是世界上防御最严的边境。

自分治以来,印巴之间发生了几次严重的危机,包括1971年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成立孟加拉国;以及印巴双方获得核武器,导致1999年和2002年几乎不可避免的对抗。希罗不仅记录了印巴两国与美国及苏联的关系,还记录了他们与中国、以色列和阿富汗的关系,充分证明了印巴冲突的地缘政治重要性。

这些线索,在希罗的笔下编织成了清晰的叙事,充满了丰富多彩的领导人传记,对战争、耸人听闻的暗杀、侵犯人权之举的生动描述,也穿插着像板球比赛、电影、电视剧这样的文化符号,是将印巴之间关系第一次放大观察的勇敢尝试。

“本书对于分治的历史及其影响叙述得清晰明了……一段复杂的历史就这样在希罗先生笔下娓娓道来,可读性很强……按时间脉络冷静地展开,极好地呈现了这个存在激烈争论的话题的来龙去脉。”

——《经济学人》

伯利恒

◎有美食,有风俗,有历史,有现实,一本了解伯利恒。

◎从古代讲到今天,最原汁原味、最有力的伯利恒指南。

◎从遗迹和故事切入,融合了历史与个人回忆、考古以及对人类和地理景观的精彩讲解。

伯利恒拥有11000年的历史,其核心是这个深受人们喜爱的小镇在世界上的独特地位。布林科对伯利恒的爱是如此炽热,就连其历史的复杂性也不回避。

——吉米•卡特(美国前总统)

这是一段进入真正的伯利恒的旅程,不仅精彩纷呈,而且博学。书中每一页都会引领读者来到历史、美食和个人轶事那新奇又迷人的切面,每一次都会以某种方式回到伯利恒,回到其一贯所在的世界事务中心。

——雅各布•诺里斯,英国萨塞克斯大学中东史专家

这段从古代讲到今天的伯利恒历史,将是你读过的关于这座重要城市的最原汁原味、最有力的指南。它成功地将一千多年的历史与个人回忆、考古和形态学见解以及对人类和地理景观的精彩描述融合在一起。以遗迹和故事为切入点,通过个人轶事和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带着对人类苦难和希望的不断关注来揭开这座圣城历史的各个篇章。“

―—伊兰•帕佩,以色列学者

伯利恒,是一座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古老城镇,被誉为“世界历史的支点”,那里承载着如此多的意义,有历史,有神话,有宗教。它生动地活在每个人的想象之中,每年有250多万游客前往。对有些人来说,伯利恒仍是《圣经》里描述的沙漠边缘的小镇;对有些人来说,它困在一堵墙内,周围是以色列定居点以及敌对的定居者和士兵。

英国作家尼古拉斯•布林科在伯利恒生活多年,他从自己生活在其间的内心体验出发,用十三个章节讲述了伯利恒的前世今生。他从公元前九世纪的洞穴和雕刻讲到当今复杂的政治,带领读者通过其石街和沙漠洼地、修道院、水渠和果园,从各个角度和时代展示了这座城市的面貌,也不可避免地揭示世界上最棘手的政治问题之一。

伯利恒是自豪感和财富的源泉,也是一个绝望、贫困和暴力已成为常态的地区。它是共存的灯塔,可以照亮通往更美好未来的道路;作者认为,如果那里有形的遗址幸存,而回溯到古代历史的脉络却断裂的话,结束以巴冲突的机会也将随之失去。

伯利恒

◎有美食,有风俗,有历史,有现实,一本了解伯利恒。

◎从古代讲到今天,最原汁原味、最有力的伯利恒指南。

◎从遗迹和故事切入,融合了历史与个人回忆、考古以及对人类和地理景观的精彩讲解。

伯利恒拥有11000年的历史,其核心是这个深受人们喜爱的小镇在世界上的独特地位。布林科对伯利恒的爱是如此炽热,就连其历史的复杂性也不回避。

——吉米•卡特(美国前总统)

这是一段进入真正的伯利恒的旅程,不仅精彩纷呈,而且博学。书中每一页都会引领读者来到历史、美食和个人轶事那新奇又迷人的切面,每一次都会以某种方式回到伯利恒,回到其一贯所在的世界事务中心。

——雅各布•诺里斯,英国萨塞克斯大学中东史专家

这段从古代讲到今天的伯利恒历史,将是你读过的关于这座重要城市的最原汁原味、最有力的指南。它成功地将一千多年的历史与个人回忆、考古和形态学见解以及对人类和地理景观的精彩描述融合在一起。以遗迹和故事为切入点,通过个人轶事和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带着对人类苦难和希望的不断关注来揭开这座圣城历史的各个篇章。“

―—伊兰•帕佩,以色列学者

伯利恒,是一座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古老城镇,被誉为“世界历史的支点”,那里承载着如此多的意义,有历史,有神话,有宗教。它生动地活在每个人的想象之中,每年有250多万游客前往。对有些人来说,伯利恒仍是《圣经》里描述的沙漠边缘的小镇;对有些人来说,它困在一堵墙内,周围是以色列定居点以及敌对的定居者和士兵。

英国作家尼古拉斯•布林科在伯利恒生活多年,他从自己生活在其间的内心体验出发,用十三个章节讲述了伯利恒的前世今生。他从公元前九世纪的洞穴和雕刻讲到当今复杂的政治,带领读者通过其石街和沙漠洼地、修道院、水渠和果园,从各个角度和时代展示了这座城市的面貌,也不可避免地揭示世界上最棘手的政治问题之一。

伯利恒是自豪感和财富的源泉,也是一个绝望、贫困和暴力已成为常态的地区。它是共存的灯塔,可以照亮通往更美好未来的道路;作者认为,如果那里有形的遗址幸存,而回溯到古代历史的脉络却断裂的话,结束以巴冲突的机会也将随之失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