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悬疑录"丛书包含的书籍

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全五册)

● 狄仁杰最后一年的最后一案!

● 这一年,是帝国宰相的最后一年,奠定了武则天退位、李唐重掌天下的基础;

● 这一案,是千古神探的最后一案,涉及3位帝王更迭,大小27桩谜案的破解;

● 真相大白之日,狄仁杰却星坠长空,与世长辞!

● 经手的6位编辑读完,全部哭成泪人!

● 《达·芬奇密码》作者丹·布朗、作家何慕、时晨、陈渐、巫童大力推荐!

● 掌阅、京东、当当、亚马逊……纸电同步热销中!

————————————

本书惊心动魄地讲述帝国宰相、千古神探狄仁杰最后一年的最后一案。

这一年,是帝国宰相的最后一年。奠定了武周重归李唐,乃至盛世大唐的繁荣基础。五年后,狄仁杰门生张柬之、桓彦范等发动“神龙政变”,81岁的武则天黯然退位,李唐重掌天下;十年后,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在狄仁杰门生姚崇、宋璟的辅佐下,开启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将大唐推向顶峰。

这一案,是千古神探的最后一案。涉及武则天、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3位帝王的帝位更迭;之大、之奇、之险、之悬,动人心魄:沙漠迷宫、童谣杀人、雪地密室等27桩诡谲谜案,需狄仁杰用积淀一生的智慧去破解。

这一案后,狄仁杰星坠长空、与世长辞。政权尚未回归李唐,他的政治抱负还未实现;奸佞当道,门生仍处在危险之中;父子失和,他对家庭仍有牵挂。于国、于家、于人、于己,依然有太多遗憾,令他在生命的尽头难以释怀……

当死亡一步一步逼近,武周一寸一寸向李唐回归,风烛残年的狄仁杰将如何面对?

大唐悬疑录:兰亭序密码

《兰亭序》诞生二百余年籍籍无名,直到唐太宗亲手伪造,血腥推行,被捧为千古一帖,才得以流传至今。唐太宗伪造《兰亭序》真迹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历史阴谋?《兰亭序》真迹今天到底藏在哪里?

《兰亭序》原名《临河序》,在东晋时期史无记载。直到南朝刘孝标所注的《世说新语》中才提到此文,全文共153字。到了唐代,《临河序》改称《兰亭序》,在序文中增加了167字,全文共324字,此版本最终流传后世。1965年,郭沫若曾发文指出《兰亭序》并非王羲之所作,引发了一场轰动全国的学术大辩论。而在唐代,拉开悬案大幕的却是一桩自古未有的刺杀案。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初三,长安街头,天光未亮,大唐宰相武元衡正走在上朝路上,随身卫队的灯笼突然被箭射灭,数十名杀手从黑暗中涌出,带头者手起刀落,砍断武元衡脖子,拎走头颅。

次日,女神探裴玄静收到了武元衡死前一晚临摹的半部《兰亭序》,和一首神秘的五言诗。原来,武元衡对自己的死早有预感,留下一道连环谜题,解谜者必须步步踏对,倘若棋错一着,真相就将永远湮灭。裴玄静接受使命,开始了机关密布、阻力深重的解密之旅。此后,名动天下的女刺客聂隐娘、被后世尊为“八仙”之一的韩愈之侄韩湘子、“鬼才诗人”李贺等纷纷牵扯入局;藩镇势力奇计连连;朝廷权臣各怀心机;甚至皇室深宫中也是人影闪动,鬼胎暗结,试图遥控局势。

但真相终于越来越近,终极答案指向的竟是一个最不可能而且至高无上的人……

大唐悬疑录

《兰亭序》诞生二百余年籍籍无名,直到唐太宗亲手伪造,血腥推行,被捧为千古一帖,才得以流传至今。唐太宗伪造《兰亭序》真迹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历史阴谋?《兰亭序》真迹今天到底藏在哪里?

《兰亭序》原名《临河序》,在东晋时期史无记载。直到南朝刘孝标所注的《世说新语》中才提到此文,全文共153字。到了唐代,《临河序》改称《兰亭序》,在序文中增加了167字,全文共324字,此版本最终流传后世。1965年,郭沫若曾发文指出《兰亭序》并非王羲之所作,引发了一场轰动全国的学术大辩论。而在唐代,拉开悬案大幕的却是一桩自古未有的刺杀案。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初三,长安街头,天光未亮,大唐宰相武元衡正走在上朝路上,随身卫队的灯笼突然被箭射灭,数十名杀手从黑暗中涌出,带头者手起刀落,砍断武元衡脖子,拎走头颅。

次日,女神探裴玄静收到了武元衡死前一晚临摹的半部《兰亭序》,和一首神秘的五言诗。原来,武元衡对自己的死早有预感,留下一道连环谜题,解谜者必须步步踏对,倘若棋错一着,真相就将永远湮灭。裴玄静接受使命,开始了机关密布、阻力深重的解密之旅。此后,名动天下的女刺客聂隐娘、被后世尊为“八仙”之一的韩愈之侄韩湘子、“鬼才诗人”李贺等纷纷牵扯入局;藩镇势力奇计连连;朝廷权臣各怀心机;甚至皇室深宫中也是人影闪动,鬼胎暗结,试图遥控局势。

但真相终于越来越近,终极答案指向的竟是一个最不可能而且至高无上的人……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