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德雅·人文档案"丛书包含的书籍

列维-斯特劳斯传

-编辑推荐-

学者、作家、美学家

忧郁的形象

现代人类学之父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

不仅改变了人类学

还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看待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方式

★ 荣获2015年法国费米娜散文奖、布朗利河岸博物馆玛蒂娜•奥布莱基金会奖。英语译本获法国声音奖优秀翻译出版奖,德语译本获德国爱因哈德基金会传记文学奖。

☆ 一位真正的知识分子冒险家的故事,展现一个年轻、世故、富有魅力、英俊潇洒的列维-斯特劳斯,他那令人难忘的声音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和进步的意义。

★ 首位获得法国国家图书馆列维-斯特劳斯个人档案查阅许可的传记学者。

☆ 遍览261箱珍贵文献和资料,开启深入了解这位结构主义大师工作和生活的崭新视角。

-内容简介-

在这本屡获殊荣的传记中,历史学家伊曼纽艾尔•卢瓦耶讲述了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真正的知识分子冒险家——的故事。本书以列维-斯特劳斯生平的四个主要时期为线索,为我们开启深入了解这位结构主义大师工作和生活的崭新视角。

•1908—1935年:在一个被同化的犹太家庭中度过他的童年、充满希望的学生时代和他对政治与智识运动的首次尝试。

•1935—1947年:作为一名年轻的教授,他于1935年离开巴黎前往圣保罗教授社会学。他在巴西腹地进行了曲折的探险,在那里发现了作为他者的美洲印第安人,这使他成为一名人类学家。从1941年起,他在纽约开启了新的学术生涯。

•1947—1971年:“二战”后,他回到法国,开始了他创作最伟大作品的时期。在数十年的紧张工作中,他重塑了人类学,将其确立为一门提供全新世界观的学科。1955年,《忧郁的热带》一书向全世界提供了无可争议的证明。在那些年,他成为法兰西民族丰碑,也成为享誉全球的知识名人。

•1971—2009年:他坚称这个世纪已与他无涉,但与之相悖的是,这个距离却允许他能以一种难以置信的犀利和反叛风格阐明现代性。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习惯于看到老态龙钟的列维-斯特劳斯的照片,或是他在亚马孙河流域邋遢不堪、饱受文化冲击的样子,而本书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年轻、世故、富有魅力、英俊潇洒的列维-斯特劳斯。与其说作者把列维-斯特劳斯描绘成一位现代人,不如说她把他描绘成一位伟大而不安的同代人。

-名人/媒体评论-

卢瓦耶经过精心研究,创作出一部睿智而敏锐的传记,无愧于她的研究对象——20世纪最伟大的法语知识分子之一。她对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描绘,既严谨又丰厚,字字珠玑,栩栩如生。

——迈克尔•哈金,怀俄明大学

对许多人类学家来说,从列维-斯特劳斯的著作中不断迸发出灵感是一个谜。他告诉我们,他的工作受到许多影响,评论家认为还有其他影响,但这些影响并不能真正解释他非凡的原创性和独立性。卢瓦耶对他的生活和工作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或许能帮助我们解开这个奇妙的谜团。

——莫里斯•布洛赫,伦敦经济学院

这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的第一本真实传记,他活了100多岁,一生充满荣耀和荣誉。卢瓦耶的这本书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奇书,从头至尾都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

——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世界报》

卢瓦耶生动地描绘了这位人类学家和他所处的时代。但她也邀请我们想象一下,作为我们这个世纪的思想家,列维-斯特劳斯是如何为他自己的世纪而存在的。

——《波士顿评论》

列维-斯特劳斯传(下)

-编辑推荐-

学者、作家、美学家

忧郁的形象

现代人类学之父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

不仅改变了人类学

还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看待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方式

★ 荣获2015年法国费米娜散文奖、布朗利河岸博物馆玛蒂娜•奥布莱基金会奖。英语译本获法国声音奖优秀翻译出版奖,德语译本获德国爱因哈德基金会传记文学奖。

☆ 一位真正的知识分子冒险家的故事,展现一个年轻、世故、富有魅力、英俊潇洒的列维-斯特劳斯,他那令人难忘的声音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和进步的意义。

★ 首位获得法国国家图书馆列维-斯特劳斯个人档案查阅许可的传记学者。

☆ 遍览261箱珍贵文献和资料,开启深入了解这位结构主义大师工作和生活的崭新视角。

-内容简介-

在这本屡获殊荣的传记中,历史学家伊曼纽艾尔•卢瓦耶讲述了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真正的知识分子冒险家——的故事。本书以列维-斯特劳斯生平的四个主要时期为线索,为我们开启深入了解这位结构主义大师工作和生活的崭新视角。

•1908—1935年:在一个被同化的犹太家庭中度过他的童年、充满希望的学生时代和他对政治与智识运动的首次尝试。

•1935—1947年:作为一名年轻的教授,他于1935年离开巴黎前往圣保罗教授社会学。他在巴西腹地进行了曲折的探险,在那里发现了作为他者的美洲印第安人,这使他成为一名人类学家。从1941年起,他在纽约开启了新的学术生涯。

•1947—1971年:“二战”后,他回到法国,开始了他创作最伟大作品的时期。在数十年的紧张工作中,他重塑了人类学,将其确立为一门提供全新世界观的学科。1955年,《忧郁的热带》一书向全世界提供了无可争议的证明。在那些年,他成为法兰西民族丰碑,也成为享誉全球的知识名人。

•1971—2009年:他坚称这个世纪已与他无涉,但与之相悖的是,这个距离却允许他能以一种难以置信的犀利和反叛风格阐明现代性。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习惯于看到老态龙钟的列维-斯特劳斯的照片,或是他在亚马孙河流域邋遢不堪、饱受文化冲击的样子,而本书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年轻、世故、富有魅力、英俊潇洒的列维-斯特劳斯。与其说作者把列维-斯特劳斯描绘成一位现代人,不如说她把他描绘成一位伟大而不安的同代人。

-名人/媒体评论-

卢瓦耶经过精心研究,创作出一部睿智而敏锐的传记,无愧于她的研究对象——20世纪最伟大的法语知识分子之一。她对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描绘,既严谨又丰厚,字字珠玑,栩栩如生。

——迈克尔•哈金,怀俄明大学

对许多人类学家来说,从列维-斯特劳斯的著作中不断迸发出灵感是一个谜。他告诉我们,他的工作受到许多影响,评论家认为还有其他影响,但这些影响并不能真正解释他非凡的原创性和独立性。卢瓦耶对他的生活和工作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或许能帮助我们解开这个奇妙的谜团。

——莫里斯•布洛赫,伦敦经济学院

这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的第一本真实传记,他活了100多岁,一生充满荣耀和荣誉。卢瓦耶的这本书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奇书,从头至尾都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

——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世界报》

卢瓦耶生动地描绘了这位人类学家和他所处的时代。但她也邀请我们想象一下,作为我们这个世纪的思想家,列维-斯特劳斯是如何为他自己的世纪而存在的。

——《波士顿评论》

拉康:不顾一切

-编辑推荐-

☆★争议之书•愤懑之书•妄想之书•清算之书★☆

●《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作者吴琼、《拉康传》中文版译者王晨阳新鲜推荐

○在鸿篇巨制《拉康传》之后,这本“小传”能否给我们带来新鲜感?能否为我们理解拉康其人及其思想打开新的大门?

●法国屈指可数的精神分析历史学家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拉康三传”之三:绝非《拉康传》的简化缩写版,而是自成一体的思想绘本,是一种极具风格化的传记书写尝试,用拉康的风格写就“拉康式传记”

○在“碎片化”的叙事风格和“妄想化”的个人痕迹中,带你走进拉康的“另一面”,重识已成为拉康派创伤性内核的“实在界拉康”

-内容简介-

它只是《拉康传》的缩略和重复吗?

是什么让作者假借拉康的“父之名”而发出了“不顾一切”的呐喊?

我们精神生活的时代与拉康逝世的时代相去甚远吗?

1993年,法国屈指可数的精神分析历史学家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将她的《法国精神分析史》的第三卷《拉康传》全部献给了雅克•拉康的思想、著作和生活。然而,这部著名传记甫一出版便引起了巨大争议……

时值2011年9月拉康逝世30周年之际,卢迪内斯库深感有必要对《拉康传》进行一个总结:既是对这位充满悖论性的大师的遗产进行盘点,也是对各种争议和批评的回应和进一步说明。这便是她的“拉康三传”之三《拉康:不顾一切》。毫不意外,它的出版立刻产生了激烈的回响与震荡,更是触发了精神分析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场“无头公案”。

本书针对拉康波澜壮阔的一生描绘出一个历史性轮廓,把握住拉康职业生涯中的一些重要节点与转折,以便我们去发现它们曾经的面貌,它们时至今日又留下了怎样的遗产。

-媒体推荐-

卢迪内斯库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迷人的旅程……如同拉康本人那般迷人。

——法国《世界报》

关于20世纪最耀眼的这位法国弗洛伊德主义者,本书是一部非凡的佳作。

——英国《泰晤士报》

卢迪内斯库确认了拉康其人的荒谬与其文风的怪诞,同时也说明了他为何如此重要。

——美国《纽约时报》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