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这本早年一气呵成并经过晚年增订的代表作中,展现的是一个学者的不凡学识和才气勃发,以及日臻完善的“晚年定论”,可以看出他的学问在时间的长河中,如何汇流成海。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敏锐多元的探索视野和妙语连珠的流畅文字,从历史本身说明历史的理念,系统探讨和发人深省的研究思辨,对中国历史及古代思想如何或者是否走出中世纪,书中有着独到地阐述,充分显示作者不仅把握中国历史昨天、前天的学术修养,更体现其关怀人类社会今天、明天的人文精神。本书初刊至今30多年,影响持久不衰,亦曾被译为英文,广泛流传。后经作者校订原作,增补大量内容,并从更能彰显历史时空连续性的角度,调整编次,从而成为较初刊更加完整精到的名家名作。
朱维铮先生的经典之作大多已断版数年,此次全新结集,共出八种(《走出中世纪》《走出中世纪二集》《音调未定的传统》《壶里春秋》《求索真文明》《中国经学史十讲》《论孔子》《壶里春秋二集》)。全套作品由朱先生的高足精编精校整理完成,新锐设计师操刀设计。内文版式舒朗,封面简洁现代,希望打破以往版本对朱先生作品“高头讲章”的定位,使他极富问题意识和批判性的观点为更多普通读者所知。
历史非但没有证明中国存在过自孔子以来便一成不变的传统,而且只以证明所谓传统总在发生时空连续性的变异。如何看待和研究这一状况?朱维铮先生在其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一直十分强调进行任何一种研究,首先必须弄清对象“是什么”,然后才能追究“为什么”。他的那种将许多人们习以为常的常识弄成待解的疑团的“证伪”式研究,让不少同道“憎厌”,却赢得了海内外严肃学者乃至一般读者的认同和尊敬。本书是朱先生对现状“信而犹疑,将信犹疑”心态的体现。
【编辑推荐】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史学大家朱维铮经典之作全新结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一以贯之的传统是存在的吗?
文化传统变化频仍,历史实相扑朔迷离,音调未定或许是最好的答案李零、王汎森、姚大力、王守常等学者联袂推荐
在这本书里,展现的是一个学者在自己的生命进入60岁以前,对中国历史全景式的、无远弗届的、格言式的判断和卓识,可谓常读常新。
朱先生一贯反对空谈的学问,主张用实证的研究抵制意识形态领域空疏独断的学风。本书即是采选先生学术论著的精义合集而成,涉及中国政治史、经学史、思想史、史学史、医学史、宗教史等,集中反映了作者2002年以前的治学方向和治学成就,见解深邃,平白易懂,是了解全景中国史不可多得的好书。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史学大家朱维铮经典之作全新集结从时空连续性的角度看待文化史和文明史,如何面对历史本身的内在要求?
235篇精炼文字,全景式呈现中国文明的各个剖面李零、王汎森、姚大力等历史学家联袂推荐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作者在这本早年一气呵成并经过晚年增订的代表作中,展现的是一个学者的不凡学识和才气勃发,以及日臻完善的“晚年定论”,可以看出他的学问在时间的长河中,如何汇流成海。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敏锐多元的探索视野和妙语连珠的流畅文字,从历史本身说明历史的理念,系统探讨和发人深省的研究思辨,对中国历史及古代思想如何或者是否走出中世纪,书中有着独到地阐述,充分显示作者不仅把握中国历史昨天、前天的学术修养,更体现其关怀人类社会今天、明天的人文精神。本书初刊至今30多年,影响持久不衰,亦曾被译为英文,广泛流传。后经作者校订原作,增补大量内容,并从更能彰显历史时空连续性的角度,调整编次,从而成为较初刊更加完整精到的名家名作。
朱维铮先生的经典之作大多已断版数年,此次全新结集,共出八种(《走出中世纪》《走出中世纪二集》《音调未定的传统》《壶里春秋》《求索真文明》《中国经学史十讲》《论孔子》《壶里春秋二集》)。全套作品由朱先生的高足精编精校整理完成,新锐设计师操刀设计。内文版式舒朗,封面简洁现代,希望打破以往版本对朱先生作品“高头讲章”的定位,使他极富问题意识和批判性的观点为更多普通读者所知。